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大漢帝國雄風錄

龍騰世紀 風雲第十四節 一舉兩得 文 / 燕小七

    李雲隨手的翻了翻幾張試卷,上面洋洋灑灑的動輒上萬字,看的他頭都大了。一萬字就一萬字唄,幹嘛還儘是通假字?這分明就是在欺負他,李雲惡狠狠的想。

    提起通假字,李雲就想到了一笑話,隨口道:「本官從不寫錯字!」

    旁邊的楊謀差點笑的把卷子都給噴飛了。從不寫錯字?對,每次都是他這個冤大頭幫忙修改,潤色,否則堂堂縣令的告示貼出去,第二天大幫的鄉紳就會拿著告示上門詢問這其中的意思到是什麼了?

    李雲瞪了他一眼,繼續道:「我只寫通假字!」

    楊謀無語,大漢的文人不管什麼派別,確實都有這個寫通假字的嗜好。

    李雲拿著卷子又看了看,滿卷的篆體,他確實不想看,這些複雜的字體,他也不是很會寫,想到文字,李雲靈機一動,問楊謀道:「謀,你覺得假如大漢統一使用隸書如何?」

    楊謀聽了,搖搖頭道:「老師,隸書是囚犯和奴隸才用的,貴族與文人是不屑於使用的,推廣起來難免被人詬病!」

    李雲搖頭道:「謀,你這就想錯了,秦以篆書為正式文字,之所以迅速流通是因為篆書比以往的文字更加簡單,易寫,文字是用來傳播知識的,不是用來顯示身份的!」

    李雲揚起手中的卷子,繼續道:「這樣的篆書,你拿給一個平民他看的懂嗎?這樣複雜的文字很難寫地書寫方式,我敢打賭,一個小孩若要做到完全識字。七年已經可以被稱為神童了!」

    李雲看著楊謀又道:「知道為什麼奴隸和囚犯喜歡使用隸書嗎?」

    楊謀搖搖頭,李雲道:「這不是因為他們自甘下賤,這世界上沒有人會自甘墮落,而是因為隸書比篆書簡單,更加容易被人認識,文字是用承載知識的,不應該由知識來承載文字!」

    楊謀認真的想了想。也確實,想他楊家也算的上高門大戶,他父親更是有名的學者。他也天資算的上聰慧,可他在父親的教導下,識文斷字也用了四年之久,到十歲那年才可說可以獨立地看書。

    而由此可以推斷那些一般人家的孩子想要清楚的認識每一個文字,該花費的心思要有多少了。而隸書雖然現在還屬於低層民眾所用的文字,可是它確實簡單易寫。寫隸書也遠比寫篆體容易,倘若真用隸書來取代小篆,那確實可以加快小孩的識字步伐,間接的刺激大漢文化的昌盛。

    楊謀想到這裡心臟忽然劇烈的跳動,當年李斯力主以小篆取代大篆,結果他憑借此功,廣受讚譽,若非他晚年犯下太多嚴重的錯誤,否則現在的史書就會為他特書。

    而現在倘若他和李雲為首提倡使用隸書,那麼一旦成功,青史之上他楊謀豈不可排在那些古賢之後,享受到萬代子孫的讚譽。這個老師,還真是不簡單啊。看似隨口的一句話,卻掀起了新的文字革命。楊謀敬重的看了李雲一眼,眼神中儘是崇拜的光芒。

    李雲受不了楊謀那近乎火熱的目光,揮揮手道:「別這樣看我,我也是不會寫小篆,就想寫寫簡單點的東西!」

    楊謀掩蓋中眼中的崇拜之色,轉移話題道:「老師,此次錄取的標準是什麼?」

    李雲想了想,道:「你就看著辦吧,這些事情你比我在行,總之你覺得可以的,就把他名字寫下來,好了,我先去睡覺,你辛苦點!」

    楊謀點點頭,繼續跪坐下來批閱試卷。

    李雲步出那有些悶的房子,漫步在縣衙的院子中,這幾日發生的事情彷彿就和做夢一樣,先是紙張順利製出,接下來雕版印刷技術印證完畢,已開始雕刻《孫子兵法》和《孫臏兵法》只需要不到半個月就可以雕刻完成進入實質印刷階段,儘管雕版技術不如活字印刷,可是在現在條件下,雕版是最佳選擇,因為活字印刷的最佳材料鉛的問題還未得到解決,用泥活字印刷的話,質量難以保障。只能待鉛找到後或者提煉出後再進行鉛活字印刷了。

    而水泥的燒製也出乎尋常的順利,已經初步燒製出原始的水泥,只需要再進行幾次實驗摸索到最佳的配方,那麼水泥就將大規模地燒製。

    臨邛那幫字鑽進錢眼中的商人親眼見到水泥瞬間凝固的神奇以及它堅硬的特性,早就已經準備只待李雲將這個技術放出來,他們就將蜂擁而上,在這塊肥到不能再肥的蛋糕上咬下一口,儘管李雲已經告訴他們想取得水泥的製作權利和銷售許可,那麼就必須付出足夠的代價。

    但是這些商人那裡還顧及什麼代價不代價,水泥這種簡單而又經濟的東西,在他們的眼中那就是金錢,就是數都數不完的金錢。

    雖然他們知道水泥的迅速普及不可避免,但是無論什麼東西,只要它和日常或者軍事有關,那麼首先銷售它的人畢竟獲得暴利!

    而另一方面玻璃的研究也出現了突破性的進展,幾名臨邛的工匠在李雲的提醒下,已經在實驗中製作出了蘇打,蘇打李雲還是知道的,這種化學名稱為碳酸納的白色粉末,在工業中始終是佔據著重要的位置,而蘇打由於是發面用的,所以李雲知道它的製造流程。

    而蘇打有一個很響亮的工業名字:純鹼!

    現代工業的基礎必備原料,說起純鹼,這東西的用處實在太大了,玻璃,肥皂等李雲最想造出的東西,都必須有這種原料的存在。

    不過它的大規模人工製造依然受到了極大的牽制,原因就在於製作純鹼的兩大必須石灰與鹽,石灰石好說,滿山都是。

    惟獨這個鹽,假如用它來製作純鹼的話,那麼消耗實在太大,目前大漢的鹽本來就少而貴,若再拿一部分來製作純鹼的話,那麼無疑消耗是巨大的。

    因為李雲並不曉得現代純鹼普遍採用的索爾維法或者更先進的侯氏制鹼法,因此他不得不用極為消耗鹽料的原始方法制鹼,這其中可浪費的鹽料,可想而知是多麼的大了。

    不過幸好李雲以前喜歡旅遊,因此他知道在蜀郡附近的不少湖泊都是提取天然鹼液的好地方,他更知道在河南吳城,正靜靜的躺著一座蘊涵量巨大的鹼礦,記得曾有在那裡工作的同學開玩笑的告訴他,那裡的鹼礦碳酸鈉含量世界第一,達到了驚人的百分之四十幾,簡直就可以直接拿出來稍微加工下就可以用了。

    不過李雲知道即使他找了那個鹼礦,他也需要勸服大漢的決策層,進行大規模的提煉,所以他現在必須先奢侈的用食鹽和石灰石合成出純鹼,再用這個純鹼製造出玻璃、鏡子甚至可令貴族瘋狂的肥皂,最好是香肥皂,李雲記得肥皂的技術好像很簡單,假如一切順利的話,那麼至多一個月後,他就可以將製作出來的鏡子和香皂當禮物送往長安,相信天子和內閣的大臣會對這個感興趣的。

    李雲很清楚他現在在做什麼,想要做什麼,事實上自他從草原歸來就明白他要做什麼了。

    他已決心改變大漢文官歷來對技術滿不在乎的狀況,他要結束商人長期處於被打壓地位的尷尬局面,為這個民族這片他深愛的土地,培養起將來進行工業革命的土壤為資本主義的誕生提供土壤。

    中國歷史曾有好幾次差點就再次搶先步入了資本主義,一次發生在宋代,開明的政治,良好的社會氛圍,穩定的社會環境,這些都為宋朝商人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土壤,可惜儒家當權者的輕視和外族的入侵徹底的打碎了這個夢想,另外一次便是明朝,明朝中期開始出現的資本主義萌芽幾乎成型,可惜同樣的滿清入關,揚州七日,嘉定三屠,資本主義最後的希望破滅,黑暗開始籠罩,直到英國人的大炮轟開國門,以及隨之而來的民族覺醒。

    資本主義最後沒有首先出現在中國,這雖然有外族入侵的原因,但究其根本,還是儒家當權者嚴重鄙視工匠,仇視商人。

    歐洲雖然也有過黑暗的中世紀,但是至少歐洲的商人還有喘息的地方。

    而李雲到了這個時代,他覺得必須要做點什麼來改變歷史的軌跡,毫無疑問,培養起重視工匠的社會環境和提供商人地位,是他需要為之奮鬥的。

    雖然這條路注定坎柯,但他已決定堅定的走下去,為民族保留下一次繼續獨領世界發展潮流的權利和機會。

    而另外,李雲想,假如有可能的話,他會堅定不移的制定出一套完整的技術保密計劃,在李雲看來,假如歐洲人沒有得到從中國傳過去的四大發明,那麼他們恐怕永遠也發展不起來。

    這兩條政策是李雲的終極目標,在李雲看來只要實現這兩個條件,那麼大漢等於是即為自己找到進一步崛起的道路,更是堵塞了歐洲人唯一翻身的機會,一舉兩得!

    網手機問:httpp電腦訪問: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