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大漢帝國雄風錄

龍騰世紀 第四節 神醫乎?庸醫乎?(下) 文 / 燕小七

    李雲登上馬車仔細的檢查了青年的身體,並詢問了李叔關於這青年發病的症狀,心中已經瞭然,他得的是霍亂!

    據李叔講,病人從昨天上吐下瀉,全身喊疼。觀其脈微澀,但卻不怎麼喝水,症狀十分複雜。《傷寒雜病論》說「傷寒,其脈微澀者,本是霍亂,今是傷寒,卻四五日,至陰經上,轉陰人自利,本嘔下利者,不可治也」

    現在病人雖然還沒過四五日,但是,聽診器聽其肺部,雜音明顯,渾濁帶粗音,想來是早年就有肺部舊症,肺屬金,管大腸陽明之地,本因肺氣不順,表裡不通,病人大便當是硬中帶黑,但是現在病人卻上吐下瀉,大便稀而薄。聞之有惡臭。

    李雲已可肯定病人得的是中醫所說的霍亂,中醫霍亂與西醫霍亂有本質上的區別。「問曰:病有霍亂者何?答曰:嘔吐而利,此名霍亂也」中醫的霍亂括了,食物中毒,霍亂,副霍亂等。

    若是傳統意義上的傳染病霍亂的話,那麼李叔等人也該得病,只此一點,李雲便將極具傳染力的霍亂排除,那麼剩下的就是食物中毒,又或者吃了不潔的東西。

    本來這樣的症狀極為易治,一粒止瀉藥再加點抗生素就搞定了,但是病人偏偏肺部有沉痾,若貿然用止瀉藥的話,就成了中醫所說的「逆」了。

    把脈曉得知,病人目前體力極為虛弱,身體失水嚴重,若再不補充水分的話,很可能脫水而亡,李雲忙叫住李叔吩咐他去取一壺開水和一些食鹽來。

    自己卻是急的大汗淋漓,到底是止還是疏,李雲一個實習醫生根本沒有這方面的經驗,一時間手忙腳亂起來。

    想他李雲在現代,每日上班實習不是給人扎扎針,就是呆在辦公室看著人體經脈圖發呆。那裡有過給人診治許多經驗。

    現在李雲才知道醫生的責任是何其大,尤其是在古代,李雲現在感覺自己簡直就像電影裡的拆彈專家,必須在黃線和紅線中做出抉擇。

    哇!青年張口就又是吐出。

    李雲忙扶起他來,一邊替他拍拍背部,一邊把脈思索著治療的方法。

    青年這一吐,倒是醒了過來,微微開眼見著李雲,便問「我這是在那裡?」

    李雲告訴他「我是醫生,你現在在馬車上,先別說話,躺下!」

    不久水來了,李雲讓李叔將鹽摻進水裡,餵給這青年喝下,自己站到一旁去思索。

    忽然李雲腦中靈光一閃,自己怎麼把這給忘了,同樣是傷寒雜病論中的病症啊!

    幸虧當年在醫科中專,那個老師強令自己背下整篇傷寒雜病論,否則今天就不知道該怎麼收場了。李雲拍著胸脯歎著氣想。現代葡萄糖等針劑的普及,使得許多古書上所說的應急措施成了一紙空文,但是在這沒有葡萄糖的古代卻是可活人無數的靈方啊!

    像這青年若在現代,幾瓶吊針就搞定了,但是在古代若不得法,就很可能一命嗚呼。李雲想通了問題,心情也就開朗了,笑呵呵的看著這青年,心道「你父親是郡守大人,替皇帝牧守一方的大官啊!今天我救了你的性命,怎麼著也得拿出黃金n兩來酬謝我吧!」想到黃金,李雲眼睛都直了,那黃燦燦的東西這要是人就喜歡啊!

    至於救人之法,在於《傷寒雜病論》第三八六條:霍亂,頭疼發熱,身疼痛,熱多欲飲水者,五苓散主之,寒多不用水者,理中丸主之。

    這個理中丸的藥方也是極為簡單的,人參,乾薑,甘草,白朮。這些東西簡直是經常備用的藥材啊。

    當下李雲吩咐李叔迅速按自己的吩咐去買來藥材,生火熬藥不提……

    未多時,新任郡守在一群官員和士兵的簇擁下來到河東城外,見到已經逐漸好轉的愛子,心中也是很高興。

    河東新任郡守楊泛,是大漢江夏郡有名的學者,三年前經地方官員舉薦,到京城與天子對策而得官。

    初時放任南陽縣令,在任二年多政績斐然,天子聞而贊,中元元年經左御使大夫,魏其候竇嬰保薦,升河東守領河東馬政官。

    但是他卻始終有個隱患,那就是他的獨子楊謀,說起來楊謀是他的第四子,前三個兒子都在幼年時就已經夭折,死命帶大的楊謀自小身子骨就極弱,七歲時更是沾染上風寒,從此就帶上咳嗽的沉疾,久尋良醫而不愈,這次來赴任之時,更是忽然暴病。眼看就不成了,那時候楊泛可用心如死灰來形容,只得盡人事將愛子急送河東,甚至連公文也未準備。

    卻不想在城門被一自稱自山中出來的青年所救治,楊泛就很好奇了,他本身就精通《素問》《黃帝內經》等古書,他也給愛子把過脈,自問沒有辦法才不得不送到河東來聊盡人事。

    卻不想被一青年所治癒,自然對這個治好他兒子的人心生好感,待回到郡守府,尚未來的極休息,便令人喚李雲前來,想要當面致謝,並向他詢問如何治癒愛子的方法,楊泛心道:此等良方定要好生討教。

    楊泛本身就是學者兼醫生,在這諸家並起的時代,一個人學習兩到三學派的學問是很經常的事情。

    正是因為楊泛精通醫術,所以才會對李雲格外好奇,要知道,在漢代每年死於傷寒的人數簡直可以用天文數字形容,十個小兒中有三個能活到三十歲就已經很不錯了,而在那七個的死亡例子中至少有五個是死於傷寒,由此可見傷寒是這時候人們生命的第一殺手。就連文帝的兒子也有不少是死於傷寒,更不要說一般百姓了。

    而楊泛身為河東守,若是在他治下傷寒的死亡人數得到有效緩解,那麼這就是天大的政績,大漢帝國現在需要的不再是糧食和錢物的政績了,因為倉庫裡的糧食已經多的吃不完了。

    帝國現在需要的是人口,健康生存下去的人口。

    只有大基數的人口才能支撐帝國的進一步發展。

    只有大基數的人口才能保障未來對匈奴的報復戰爭中,國內不會因為戰爭的關係,而導致帝國的衰敗。

    p:小七不是正規的醫生,只是閒暇的時候偶爾涉獵醫學典籍,我只能說中華醫術博大精深我只能在門外窺其一二,管中窺豹也.本書為,所舉醫學見解蓋為自己胡思亂想,非為正規.諸君看之,一笑而過可,當不得真的.不過主角肯定會把lt;傷寒雜病論gt;等典籍在合適的時候纂寫出來,蓋可活人無數也.也算在yy中為帝國的發展盡一份力吧!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