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騎兵第4聯隊的每個騎兵小隊都裝備了2門聯軍排屬60mm迫擊炮和3挺勃朗寧班用機槍,每個騎兵中隊則裝備一挺氣冷式勃朗寧重機槍,每個大隊則另有一個8門制的81mm口徑迫擊炮小隊。
山下奉文聯隊附本來可以指揮聯隊部直屬的騎兵偵察中隊出陣誘敵,可惜的是,聯隊偵察騎兵中隊之前作為聯隊尖兵和西尾大隊一起在鐵路線上遭遇德軍2個鐵甲列車支隊的夾擊傷亡慘重,因此山下奉文最後選擇的是從小磯國昭的第12騎兵大隊中撥一個齊裝滿員的騎兵中隊跟自己去執行誘敵任務……
騎兵第45中隊的總兵力為229人,人數比日軍的步兵中隊略少,但整個中隊的班用機槍數量則增加了3挺,事實上無論是步槍組還是機槍組的士兵,基本都額外的替迫擊炮組的戰友攜帶了2發備用的迫擊炮彈,由於是騎兵,這些負重大部分時間還是由坐騎承擔,但到了1918年這個時節,傳統的騎兵作戰已經讓位於騎馬步兵的作戰方式,掄著馬刀衝鋒的機會越來越少,各國的騎兵更多的時候是利用上馬機動和下馬作戰這樣的方式在體現著騎兵的價值。
在北面十字路口西北方向的誘敵遭遇戰中,牛島滿中尉指揮的尖兵差點被德軍隆美爾上尉的前衛排包了餃子,所幸撤的及時,在丟下幾具屍體後牛島滿中尉的尖兵分隊率先向南撒丫子撤退……而山下奉文指揮的騎兵第45中隊的主力部隊也奔馳著劃了一個扇形把隊列向右轉進,後邊則是塵土飛揚看上去蹄聲隆隆大隊氣勢磅礡……
畢竟是1人雙馬的日本騎兵,近600匹戰馬跑起來後的動靜可比一個普通的229人的騎兵中隊要大的多,何況墜後的那個騎兵分隊馬尾巴後邊都拖上了砍下來的樹枝在人造揚塵……
德軍鐵甲第1支隊2分隊步兵營級指揮官埃爾溫.隆美爾上尉少年時的夢想是當一名工程師或者飛艇技師,27歲的陸軍上尉1891年出生於德國符騰堡邦首府海登海姆市的一個知識分子家庭。上尉的父親和祖父都是教師,母親出身官宦門第。
童年時代的隆美爾是一位自覺、友善、守紀律的學生,青年時期,他體質纖弱,性格內向,有些書生氣,愛好數學和機械,對軍事並無特殊興趣。他的理想曾經是做一位工程師或飛艇技師。還是父親最瞭解自己的兒子。隆美爾的父親鼓勵不大願意從軍的隆美爾入伍,並親自向軍方作了推薦。隆美爾18歲加入了陸軍,先是做軍官候補生,不久就進皇家軍官候補生學校受了9個月的軍事訓練。
隆美爾一生奉行禁慾主義原則,不喝酒、不吸煙。上軍校時,他結識了一位名叫露西的少女。1916年兩人結婚。婚後12年有了獨生子曼弗裡德。隆美爾同許多軍事家一樣,對軍事的酷愛和對戰爭的鍾情,遠遠超過對小家庭生活的迷戀。
在4年前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時,隆美爾是一名步兵排長,隨部隊轉戰於法國、羅馬巴亞和意大利。他意志堅強,勇猛過人,刻苦耐勞,善用計謀。第一次參加戰鬥時,他率領3名士兵擊敗了20名左右法軍的進攻。
1917年他任上尉連長,在喀爾巴阡山地的一次戰鬥中,隆美爾率領部隊沿著一條罕為人知的山路,連續運動50小時,俘獲敵人5000多人,火炮30門。這次大戰雖然沒有給他更多的參加戰鬥的機會,但隆美爾兩次負傷,四次獲得軍功勳章,他對戰爭的高度熱情和出色的戰鬥素質已經顯露出來了。
德國陸軍上尉埃爾溫·約翰內斯·尤根·隆美爾以鐵甲duli第1支隊2分隊步兵指揮官的身份,指揮著鐵甲1支隊2分隊的4個車載步兵連,這和他之前在西線對付法國人和在羅馬尼亞戰場對付意大利人時最多指揮過的部隊數量差不太多,區別在於早先他多數是以少尉的排長身份代理指揮一個連,或者以中尉連長的身份代理指揮過一個營。
而在1918年的這個7月末,27歲的隆美爾上尉是實打實的營級步兵分隊指揮官,手下的4個連也是他一手組建起來的精銳部隊,作為前山地營的指揮官,隆美爾現在雖然指揮的是鐵甲列車分隊搭載的步兵,但他依然把自己的步兵視作超越一般步兵的精銳部隊來打造。
藝高人膽大的隆美爾上尉終於以步兵指揮官的身份搶到了誘敵任務的美差,這廝決定一個連前往鐵路西邊誘敵,而把其餘三個連佈置在了鐵路東邊,克拉斯諾拉得河上的鐵路大橋在南邊不到10公里的位置,他留在鐵路東邊的三個步兵連將形成一個口袋的一條邊,而他鐵甲2分隊的鐵甲列車則向北佯動,當日本騎兵被他的部隊誘入南邊克拉斯諾拉得河和鐵路線之間的狹長地帶後,分隊長馮.倫德施泰特中校將指揮鐵甲列車殺個回馬槍。
負責協調指揮鐵路東邊的三個步兵連作戰的,卻是分隊參謀長馮.曼施坦因上尉,勇敢但過於年輕的君特.布魯門特裡特中尉則留下來在鐵甲列車上繼續擔任分隊長的貼身護衛,在派出了所有4個步兵連之後,鐵甲列車本身搭載的步兵只剩下一個分隊jing衛排,中尉肩上的擔子可未必比隆美爾上尉和曼施坦因上尉更輕。
鐵甲duli第1支隊2分隊作為鐵甲支隊,離開了鐵路線和火車,卻只是普通的步兵,雖然上尉隆美爾閣下認為他的步兵比預備步兵第47師139團的步兵要精銳,但是這裡不是山地,他指揮的也不是山地營,這廝七拼八湊也不過弄到了4輛摩托車和2輛1噸半的戴姆勒軍用卡車……
這不足以搭載他指揮的鐵甲步兵第1連,2輛2輪奔馳軍用摩托搭載2人、2輛3輪奔馳摩托搭載6人,2輛一噸半的戴姆勒軍用卡車只能搭載第一排的45人,於是第2排和第3排只能坐上了臨時從鐵路東面村子裡收刮來的騾車,騾車的式樣不過是烏克蘭農村三套馬車的形制,只是湊不齊拉車的馬,只能用大走騾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