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歷史天空下

正文 第六百五十一章 軍民魚水情 文 / 杜家二爺

    金蛇逶迤去,駿馬奔騰來,老杜在此給大家拜年了,祝朋友們新年快樂、萬事如意!

    王安世被趙翰青描述的軍隊吸引著了,心為之嚮往,同時又有些疑惑,自己怎麼沒有聽到過世上有這樣的軍隊?聽起來竟然比**領導的紅軍和八路軍還要厲害。

    趙翰青忽然問道:「那個你知道他們是靠什麼戰勝了對手?」

    王安世問道:「靠什麼?」

    「信念和意志!那支軍隊具有堅定不移的崇高信念,這種信念讓他們產生頑強的意志,可以戰勝一切的鋼鐵意志,也讓他們成為英勇無敵的軍隊!」

    從一個**軍官的嘴裡聽到信念和意志這樣的詞語讓王安世感到稀罕,也讓他依稀感到熟悉,忽然想到對方講話的語氣很像是自己在省城唸書時的國文老師,國文老師經常在課堂上慷慨激昂地演講這些革命大道理。

    趙翰青無視王安世的驚訝,繼續道:「一支軍隊要想戰無不勝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有信念,只有具有堅定不移的信念才會產生意志力和蔑視對手的大無畏精神,對於民團來說,信念就是保護老百姓的生命和財產的堅定決心和勇氣,民團說白了就是老百姓自己的隊伍,所以一定要教育團丁們把老百姓放在第一位,百姓就是他們的父母,同時民團和百姓也是魚和水的關係,魚兒離不開水還要有嚴明的紀律,嚴明的紀律通常可以提升戰鬥力,實踐證明在人數相同武器一樣的兩支隊伍交戰一定是紀律好的隊伍獲勝;另外就是需要士兵們有良好的素質,這個就需要刻苦的訓練;當然,決定勝負的因素還有很多。比如英明的指揮官、武器裝備、天時地利等等。」

    王安世的神色不知不覺就發生了變化,目光裡閃爍著敬意,如果說趙翰青先前指揮**以少勝多消滅了天石峰的土匪讓他服氣的話,現在就完全變成了敬佩,在這一瞬間他彷彿覺得站在他面前的趙翰青。不再是一個普通的**軍官了,突然間形象高大起來,簡直比得上國文老師了。

    李鎮長辦事果然很麻利,很快就準備好了二三十輛騾馬大車,其中幾輛車上還裝滿了糧食、臘肉、雞鴨、山貨等物品。老百姓對於幫助他們打土豪分田地又消滅了土匪的隊伍來說心中充滿了感激之請,而且。隊伍中還有他們的子弟,所以,一聽隊伍就要離開了,就自發地拿出了家裡最好吃的東西。

    這時,聞訊趕來的百姓越來越多,大街兩行站滿了老百姓。

    有一位老者斗膽問道:「長官。你們什麼時候回來啊,有你們在土匪就不敢來八斗坪鎮。」

    一人帶頭就有更多的人站出來嚷道:

    「長官,你們不走行不行啊。」

    「是啊,我們捨不得你們走啊。」

    夾道相送,依依惜別,這樣的場場景在趙翰青記憶中的影視劇中沒少出現,但是。眼前的真實一幕還是讓他感到激動,多好的百姓啊,善良真誠,一點點付出就能換來他們的一片赤誠之心。

    趙翰青突然跳上一輛馬車,然後發表了一通熱情洋溢的演講:「鄉親們,感謝你們的盛情,在八斗坪的日子雖短,但是讓我們感受到了軍民之間的魚水情深雖然已經消滅了天石峰的土匪,但是,還有別處的土匪。他們肯定還會覬覦八斗坪的,要想保衛你們的家園,除了民團,你們也要團結起來,齊心協力眾志成城」

    趙翰青的演講引起了如潮的掌聲。帶頭鼓掌的是王安世,一句「軍民魚水情深」讓趙翰青在他心目中變得更高大了,充滿敬意地道:「趙長官,你是我見過的與眾不同的國民黨軍官,也是最傑出的軍人,八斗坪的百姓會永遠記住你的。」

    「只要心中有百姓,百姓就會永遠銘記你。」

    「受教了。」王安世一點也覺得這話從一個**少將嘴裡說出來顯得怪異,一些顯得很自然。

    「後會有期。」

    「趙長官,保重!」

    隊伍在八斗坪鎮老百姓的依依不捨的目光中遠去。而黑五更率領另一隻隊伍早已經提前離開了,他除了暗中呼應還要擔負偵察敵情的任務。

    第一天白天車隊平安無事,黃昏的時候剛好趕到了一個小山村,約莫有數十戶人家。趙翰青看了一下小村子背靠山坡,前面是一條河流,整個地形也易於防守,所以就決定在小村外面宿營。

    村民們大概是被土匪滋擾怕了,一看到隊伍來了,人立刻就逃到了後山,村子裡只剩下一下老弱病殘,趙翰青也沒打算滋擾他們,自己帶的有乾糧,也帶有大鍋,只需到村子裡打些井水就行了。其實,村裡家家戶戶基本上都是家徒四壁,缸裡連一粒糧食也沒有,值錢的東西和糧食也都埋藏起來了,確切地說糧食一收回來就埋藏起來了,因為經常鬧土匪村民都不會把糧食和值錢的東西放在屋裡,這也是經常遭受土匪劫掠而被逼出來的法子。

    趙翰青又重申了一下軍紀,強調不准滋擾百姓,不准隨隨便便拿群眾的一針一線,然後才解散了隊伍開始搭建行軍帳篷。

    所謂的「行軍帳篷」自然沒法跟蒙古包相比。其實就是刷了桐油的布做成的,方形有頂,四面布為「牆」,牆上還留有一個現成的進出口,綴上一個布簾子就全當是「門」了,完全就是縮小版的房屋。

    這樣一個簡易的帳篷,雖然簡陋倒也能稍擋風雨,關鍵是布折疊起來不過幾斤重容易攜帶,搭建時也方便,四角只需四根不必太粗的木棍就能夠支撐起來,而所用的木棍可以就地取材,真正的實用方便。這還是趙翰青在從淞滬戰場撤退途中琢磨出來的,不過一直等到撤退到武漢才開始製作,這次撤軍途中就用上了,深得弟兄們的歡迎。

    另外,趙翰青還設計出了睡袋,雖然無法跟後世的睡袋相比,但是,勝在比攜帶被褥要方便得多。

    帳篷很快就搭建好了,就搭在村子邊的曬場裡。,.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