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驚宋

第一卷 朱仙鎮危機 第七百三十五章 眾臣的心聲 文 / 幻新晨

    送走了這批官員之後,薜源、萬俟契、王童、劉一寧等一干岳雲的鐵桿親信也來了。

    幾人向岳雲施禮拜見之後,薜源方意味深長地進言道:「漢王,現在朝中諸位大人都十分擔憂啊!如今我們大家都是拴在一條繩子上的蚱蜢。我們這幾個人也打上了深深的『岳黨』標記。無論是趙氏皇室的哪位皇子繼位為帝,當他能夠真正掌握朝中大權之後,只怕都要對我們進行打壓,甚至殺戮……」

    頓了一下後,他方說道:「對於我們的這種擔憂。其實也不是沒有道理的,並非危言聳聽。歷來各朝的權臣都難有好下場,能有幸功成身退的更是鳳毛麟角。至於在我朝被誅殺的功臣勳將那就更是數不勝數了。就算漢王您和我們能在有生之年功成身退,也難保子孫後代皆能相安無事……前幾日的臨安動亂就是明鑒。已經榮登帝位,成為皇室成員的趙氏子孫,是不會就此善罷甘休,就此同意放權的。想當年,我朝宰相王安石是何等的位高權重。可是新帝哲宗繼位後,王安石一黨之人還不是受到了皇帝的清算,個個不是貶到偏遠之處,就是發配充軍……」

    薜源這時十分誠懇地說道:「漢王,您現在的所作所為比之當年的王安石變法還要激進得多。只要趙氏皇室把持龍庭一天,我們以及我們的子孫就要無時無刻地防備著宋朝皇帝可能發動的清算。漢王,您是一個聰明人。應該明白這種情況下,怎樣做才能一勞永逸吧。」

    萬俟契和王童、劉一寧三人也一起上前行禮道:「請漢王明鑒!薜大人的話也是臣等想說的,也是全國我們這一派的數萬官員,數十萬將士的心聲!」

    「幾位兄弟,這一點岳某也明白,但是總覺得有些不妥。」岳雲低著頭回答道。

    對於薜源這一番苦口婆心的勸解,岳雲也是早有心理準備的。看來他們這次是真的想讓自己當皇帝了。

    一直很少發言的劉一寧聽岳雲仍未下定決心,方上前行了一禮後說道:「漢王,劉某是一個文人,更是一個深受忠君愛國思想的士大夫。其實。下官也不想做出這樣的選擇。因為這麼做,其實就是在謀反。但如今開弓就沒有回頭箭了,與其不斷承受一次次帝黨的反撲,重複一場場臨安政變,整日生活在提心吊膽之中,還不如一勞永逸地消除禍患。而且,我們如今做的許多事,都是觸犯皇權的事。比如說開議會,立憲法。將立法、行政、軍事等諸多權力從皇帝那裡剝奪走,掌於首相手中等等……這在儒家的教義中都是大不敬的欺君犯上之過……」

    頓了一下後。他接著說道:「也正因為如此,許多文人都視我們為奸臣亂黨,認為我們是一群亂臣賊子。投靠我們的人中,除了那些新式學院的學生外,就全是士兵和將領了……可是,軍隊雖然能夠打天下,卻不能指望靠軍隊來治天下。治理天下還得要文官才行。」

    說到這裡,他亦有些苦笑道:「可是,如果要用這些新式學院的學生完全替代所有官員。那將是一個漫長而複雜的過程……而且其中的阻力太大太大了!要消除民間文人牴觸情緒的最好方法,就是由漢王您登基為帝。這樣一來,在皇權的名義下,不管是推行新政策,還是說服那些具有忠君愛國思想的傳統文人,亦是方便得多了。」

    看著劉一寧略帶苦澀的表情,岳雲倒是能夠理解他說出這些話時的矛盾心情。這是一種在現實利益與自身信念之間。不得不做出最後抉擇的痛苦表情。雖然從內心來說,劉一寧對於岳雲的許多政策並不是太贊同。但他早已被深深地打上了「岳黨」的烙印,因此他也不得不從自己的利益出發,為岳雲考慮。思考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

    王童這時亦出列作了一揖道:「漢王,屬下算是跟隨你的第一個文官了,但對於你的許多觀念,許多主張,都不是太明白。後來看了許多《江南時報》上宣傳的內容之後,才對於你的主張有些明白了。如果屬下所料沒錯的話,那個經常在《江南時報》上,以『姚遠』為名,發表文章的作者,應該就是您吧!」

    岳雲輕歎了一口氣,王童現在也掌握了監察部的情報系統,要從《江南時報》裡查到「姚遠」是誰,乃是一件輕而易舉之事。不知道這算不算是自己作繭自縛呢?

    王童說到這裡,表情有些激動地朗聲道:「屬下曾經在《江南時報》上看到『姚遠』撰文說:『絕對的權利造成絕對的**』。並倡言說『就算是一國的皇帝也需要有力量來約束他的權利,這樣才不會出現昏君誤國,導致象趙構執政時期那樣,割地賠款,喪權辱國的現象發生。而這種力量就掌握在天下人的手中。」

    王童說到這裡,方對岳雲道:「所以屬下才敢肯定,漢王您既不想奪權稱帝,也不想輔佐皇帝。因為你的目標既然是削弱皇帝的權利,自然就不會再想要搞出一個『賢明之君』來。否則的話,又何來限制皇權之說呢?」

    岳雲聽聞之後,卻是一臉疑惑地說道:「既然文青你已經明白了本王的心思。為何又要勸我稱帝呢?」

    王童歎息道:「漢王,您認為只要憑您和元帥的武勳功績,以及掌握的兵權就可以一直控制朝廷,控制皇帝下去……但是別忘了再輝煌的功績也總有被人遺忘的時候。隨著大軍逐漸收復失地,日本、南洋也漸漸平定,當和平來臨的時候,人們就會漸漸忘記您的功績。相反卻會漸漸在意你是一個權臣。而皇帝終究是皇帝,他擁有著正統的地位。無論是為忠義,還是為了謀求富貴榮華,總會有人鋌而走險去幫助趙宋皇室,幫助他奪回原本失去的權利。而且他還不會認為自己是在謀反,是認為自己在作一件正義的事情……」

    他這時搖了搖頭,臉色有些苦澀道:「到了這種時候,漢王您又該如何鞏固自己的地位呢?難道又像上一次趙構叛亂和這一回趙琢起事一般,再以雷霆萬鈞粉碎他們的反撲嗎?這兩回算是我們贏得了勝利,可漢王您能保證一直贏下去嗎?您能保證您的後代,您的繼任者也能一直贏下去嗎?其實,當北伐成功之時,也就是您將自己推到懸崖邊緣之時了。因為,您的威望已經比皇帝還要高,在大家心目中,您是一個比皇帝還要偉大的人物,您才是眾望所歸的國家元首,而非那位住在皇宮裡的皇帝!您已經是無冕之帝了,誰都認為您才是國家的實際統治者。」

    這一回,岳雲是再也無法反駁了。因為他知道王童說的都是事實。這些也都是他一直擔心的事。

    是的,再偉大的人也總有犯錯的時候。身為一個統治者自然會得罪許多人。底下的百姓也會將生活中的點點不如意怪罪在統治者身上。就像之前四川的那次大地震,自己算是處理得力,將吳家的貪官污吏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處理掉了。

    可是,誰知道天下還有多少類似的冤屈呢?自己都不敢保證永遠不犯錯,底下的官員們就更不用說了。到時,總有人會把矛頭對準自己,認為皇帝才是能代表他們利益,滿足他們願望的救星。

    想到這裡,岳雲算是心中動搖了,暗忖難道自己真的也得去當皇帝嗎?

    看到岳雲臉色已經微變,萬俟契亦是知道這位漢王是徹底動搖了。

    於是他連忙湊上前,趁熱打鐵道:「漢王,屬下認為,您何苦執著於限制皇權呢?既然您曾告誡我們說,『絕對的權利會造成絕對的**』。但如何限制權利,關鍵就在掌權者身上,如今您雖然不是皇帝,卻是掌控了大宋所有的軍政大權,雖然表面上只是首相,但實際上又與皇帝有何異呢?只是換了一個稱呼而已,現在誰不認為您好是無冕之帝呢?」

    頓了一下後,他又說道:「就算漢王您不奪權稱帝。如何能保證您的繼任者,下一任首相,或者岳家的後代不奪權稱帝?與其日後讓別有用心之人篡奪您的成就。那還不如您自己稱帝來得乾脆。屬下等人都相信由您擔任皇帝後,我們漢人的未來會更加光明。而一旦稱了帝之後,您之前的種種改革想法和戰爭計劃,便可以更加順暢地附諸實施。漢王,這才是明智的選擇啊!」

    萬俟契的話,讓岳雲只覺自己的內心豁然開朗,想通了許多事情。

    他頓時恢復了往日的自信與堅定,目光亦是透著一股睿智和果斷。就連一旁的王童、薜源、劉一寧等人也能深切地感受到他身上的這一變化。

    四人對視了一眼,一起拜倒道:「臣等恭賀漢王走出心結!」

    岳雲見四人如此恭敬,嘴角浮現出一絲笑容,他如今已經知道自己應該想什麼,應該怎麼去做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