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驚宋

第一卷 朱仙鎮危機 第五百八十章 趙構的還價 文 / 幻新晨

    頓了一下後,完顏亮又說道:「出現這種情況,如果不是他笨得出奇,就是另有圖謀,比如說想通過趙構引蛇出洞,把暗藏著的,反對他的人全部引出來,再一網打盡……如果是這樣的話。趙構非但沒有任何機會,反而會陷入滅頂之災……」

    蕭裕和哈迷蚩對視了一眼,也覺大有道理,岳雲怎麼看也不像是個笨得出奇之人。和他打交道這麼多年,凡是接觸過他的金國官員和武將,沒有一個不認為他十分難纏的。而且所有輕視他的人,如夏金吾、完顏宗敏、完顏突合速、裴滿德哥等,都作了他的刀下鬼。如果他也笨得出奇,那天下之人就沒幾個聰明的了。

    完顏亮微微一笑道:「眼下南宋內鬥,買大開小,咱們又不一定非要押在趙構一邊,哈軍師,多往江南派些密探,注意南朝各派的動向!」

    「老臣遵命!」哈迷蚩躬身行了一禮。

    完顏亮這時又轉過頭,向蕭裕說道:「老師,我想請您幫朕辦一件事!」

    「陛下請講!」蕭裕忙應道。

    「朕想請您去一趟高麗!」完顏亮正色道。

    「去高麗?」蕭裕也不禁微微驚奇。

    「是的!原本可以讓唐括辯去的,但朕覺得,由您去顯得更為鄭重一些,畢竟您是朕的老師!朕想請您遊說高麗,讓王雯同意和我們一起發兵進攻完顏雍!」完顏亮鄭重道。

    蕭裕不禁驚奇道:「難道陛下是想對北邊用兵?」

    「作好兩手準備嘛!」完顏亮眼中露出狡黠的笑容道:「老師不妨多給高麗人許些優惠條件,誘使他們發兵進攻完顏雍。並稱我們也將同時發起進攻,讓他們牽制完顏雍的主力。屆時,如果宋國那邊有可趁之機,我們便南下攻宋;如果宋國那邊沒有機會,我們便真的和高麗一起,聯合進攻完顏雍!」

    他這時望了一下大殿的殿頂,歎惜道:「眼下遼國和宋國都自顧不暇。如果在這時還不能平定完顏雍,讓金國安定下來,我們就危險了!」

    「哦?陛下是否過於憂慮了呢?眼下我們對完顏雍還是節節勝利的啊!戰線正不斷往上京推進呢!形勢應該還不錯吧!」哈迷蚩有些不以為然道。

    完顏亮搖了搖頭。一指地圖,面露憂色道:「我們的地盤是個四戰之地啊!南面臨宋,西面臨遼。北面臨完顏雍這個叛賊,無論哪一方要進攻別人,只怕我們都是首選……所以,如果不能在一年內滅掉完顏雍,消除內部隱患。待遼宋兩國沒了後顧之憂,北伐或者東征之時,就是我們滅亡的時候了!」

    蕭裕和哈迷蚩均面色微變,他們雖然也考慮過這種可能性,但卻沒有完顏亮想得如此透徹。

    兩人於是齊齊作了一揖,沉聲道:「老臣誓將竭盡全力。輔佐陛下,渡過難關!」

    ****************************************************************

    德昭元年十二月七日,臨安下起了入冬後的第一場大雪,房頂、街道上都積起了一層薄薄的積雪,大街小巷頓時籠罩在一片銀妝素裹之中。

    在這寒冷的天氣裡。臨安皇宮的一間小宅院內,趙構、劉子羽、王居正、何鑄、朱松五人剛剛聽王嘉述說了去金國之行的情況。

    在劉子羽等一夥人的力爭之下,岳雲總算同意了讓大臣們探望趙構,但每天卻限定了不能多於五人。所以那些想去面見趙構的「忠臣」們,只能排隊了。

    今天,正好輪到劉子羽等幾名最重要的人物去面見趙構。因為派去金國向完顏亮求助的王嘉回來了。

    「那怎麼行?這割讓的地方也太多了吧!」王居正一聽,立刻頭搖得如同波浪一般。當年他就是因為和趙鼎一起,力主收復失地才被貶發吉陽軍的。現在竟然要把長江以南的六座重鎮及上游重地四川的屏障劍門關和巴東兩城割給金國。南宋豈不屏障盡失,金人若有異心,隨時便可飲馬江南,踏破臨安。

    何鑄卻是反駁道:「王大人,何某也知這條件苛刻,但若不答應,金軍不肯南下,我們便無法引得岳雲主力北上救援建康和鎮江兩地,屆時想要在臨安起事,便危險重重。」

    朱松這時終於忍不住了,他大聲說道:「官家,當初我就不贊成引金人南下。金賊一直對我大宋虎視眈眈,以前我們還有長江、淮河、大散關天險可守,荊襄一帶雖然無險可守,但岳元帥卻還能擋住兀朮兵鋒。如果將長江以北土地盡割於金國,還附加江南六座大城及劍門關、巴東兩座關隘……朱某敢斷言,不出五年,金賊便將南下,大宋便覆亡在即!」

    劉子羽聽聞之後,面色頓怒,一拍桌子道:「朱松,你這是什麼態度?怎麼這樣和官家說話?當初不是說得好好的,大家一同進退,輔佐官家復位嗎?」

    朱松漲紅了臉道:「我對官家的忠心可表日月,但這個計劃實在太不妥當了,前門驅狼,後門進虎的教訓,在歷史上太多了。如果只割長江以北的土地,我大宋擁有長江天險,又有遠強於金國的水師,尚能和其劃江而治,若長江屏障一失,則大宋便亡國在即!」

    朱松的一番話如擲重雷,眾人皆一時無法反駁。良久之後,趙構方打圓場道:「朱愛卿,你的一番心意,朕已明白了!那就這樣吧……」

    他轉過身對王嘉道:「王大人,你再去一趟金國,就說朕只同意割讓劍門關,長江以南的六座城池及巴東不能割讓。但可以將每年的歲貢增加到白銀四十萬兩,絹四十萬匹。如若我能復位,還可將朕的女兒趙瀅兒押往金國為質!聽聞金帝完顏亮性好漁色,尤其好人妻,瀅兒也算國色天香,且能歌善舞,琴棋書畫。無一不精,又已嫁了岳雲逆賊為妻,朕也沒什麼捨不得的。你去和金國方面交涉時。可以著重說明這一點!」

    劉子羽等人倒是面色平靜,對趙構的決定深以為然。長江以南六城不割,長江天險就還在大宋手中。有巴東在手,金人便難從四川順流而下攻荊襄。失了劍門關,頂多也就丟了四川而已。大宋依然還可保江南半壁江山。至於趙瀅兒嘛,她都嫁了岳雲了,已經不算是趙家的人了,趙構自然也就樂得犧牲她了。

    朱松聽到趙構作出如此決定,不禁張口結舌。他萬萬沒想到趙構竟連自己的女兒也要犧牲。雖然趙瀅兒並非趙構親生,但從小就在宮中長大,趙構也一直視為己出,就算嫁了岳雲。也不至於將她送去給完顏亮糟蹋啊!

    他不禁平生第一次對效忠趙構的堅定信心,產生了一絲動搖。

    王嘉連忙道:「微臣一定竭盡全力,力爭遊說金國皇帝同意發兵!」

    「嗯!如果此事能辦成,朕奪回皇位後,封你為禮部尚書。並加太子太保銜!」趙構正色道。

    王嘉心中大喜,禮部尚書可是正二品的官員,只比宰相和樞密使低,而且掌握對外交涉、科舉考試、祭祀儀式等權利,可謂一個實權官職。如果沒有擁立之功,這種官位怎麼也不可能論到自己的。

    他立刻拜倒在地。向趙構磕了一個響頭,語氣激動地說道:「臣定當誓死效忠陛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這時,何鑄看了一下房間外的情形,忙道:「官家,半個時辰的探望時間到了,岳雲的狗侍衛們又來了,臣等得先離開了!」

    「嗯!諸位愛卿去吧!此次行動,朕就靠你們一干忠義之士了!」趙構感概道。

    劉子羽、何鑄等人齊齊躬身行了一禮,然後方轉身離去。

    ****************************************************************

    朱松回到家中後,正是中午,他不禁黯然神傷,沒想到自己一直效忠的官家,竟然會作出讓他如此失望的事來。

    這時,一個清脆的聲音響了起來:「爹,你又遇到麻煩事了?」

    朱松轉過身去一看,只見是一個年約十七八歲的少年,相貌清秀,戴著書生頭巾,身穿一件青布長衫,正關切地望著自己。

    朱松見到此少年,方歎了一口氣道:「熹兒,此事不談也罷,你最近幾天去餘杭書院溫習沒有?過年後,朝廷就要重開科舉了!我還指望你能高中狀元,為爹臉上也爭口氣呢。」

    這少年正是朱松的兒子朱熹,今年剛好十七歲。他聽朱松這一問,方撇了撇嘴道:「去餘杭書院有什麼用?我又不去當詩人。」

    「詩人?」朱松一聽,不禁一愣。他雖然是禮部侍郎,但卻是管的祭祀這一方面的事務,新科舉的事,他只知有這麼一回事。但對於如何進行,卻是一點也不清楚。

    「是啊!餘杭書院教的那些四書五經,只能去參加新科舉中的文學科目考試,可這科目錄取的學生不但少,而且全是送到文學院去專門研究詩詞文章的。根本不列入官員編制!」朱熹解釋道。

    「啥?不列入官員編制?只研究詩詞文章?除此之外就沒別的事了?」朱松一聽,頓時一驚。

    「是啊!城門口的公告欄已經貼出來了,明年立春之後就正式舉行新科舉考試,分類縣試、省試和殿試三級,全國同時進行。不過是先進行殿試,再進行省試,最後進行縣試!」朱熹微微有些疑惑道:「爹,你不是也在禮部嗎?難道還不清楚?」

    「我又不管科舉這一塊的事務,這些事現在已經交給李清照那個女人在負責了……唉,岳雲真的是倒行逆施,不過是因為李清照馬上要嫁給他老爹岳飛,就把一個女人弄到朝中為官!真是世風日下啊!」朱松痛心疾首地說道。

    朱熹卻是不以為然道:「爹,我覺得這沒什麼不妥啊!易安居士才華出眾,擅長詩詞國學,且為人公正,不偏不倚,民間對她評價也極高。擔任禮部侍郎,主管全國考試,也算是量才施用啊!」

    「唉,你這孩子,怎麼盡在胡說?女子就應該好好在家相夫教子,怎麼可以入朝為官呢?這可有傷風化啊!」朱松喝罵道。

    「可孩兒看漢王的三位夫人,在朝中為官和在軍中為將,皆幹得十分出色啊!當真是巾幗不讓鬚眉,我們又何必拘泥於她們的性別呢?」朱熹反駁道。

    「你怎麼就知道和爹抬摃?是聽了誰的鼓惑?」朱松頓生警覺。自己這兒子以前可不這樣的啊。

    「我是到臨安學院去學習時,聽了老師的課,才明白過來的!之前我也覺得難以接受,但後來多聽了一些之後,卻覺得老師說的很對!比如說婦女能頂半邊天,男女平等這些話,其實是蠻有道理的!」朱熹回答道。

    「臨安學院?是不是岳雲出兵荊襄,進攻劉琦之前成立的那個學院?」朱松腦海中突然記起,好像是有這樣一個才成立不久的學院。

    「是的!現在臨安學院裡開的課程全部和新科舉考試的科目是一樣的,去聽的人很多呢。學院開的班都一擴再擴呢。」朱熹正色道。

    「好了!熹兒,那學院你最好少去。最近城裡可能會比較亂,會有大事發生。」朱松關切地說道。

    「哦?爹,究竟有什麼事?我看你一回來就悶悶不樂的!」朱熹好奇地問道。

    朱松聽聞之後,不禁又勾結了剛才的思緒,歎道:「唉,還不是剛才去皇宮見了官家……」

    「官家?不會吧。上午我在臨安學院時還見著他了的!」朱熹奇道。

    「哦,我是說的太上皇。」朱松這時方驀然警覺,意識到自己說漏了嘴。他們這群要起事的人,都稱趙構為官家。可在其他人眼裡,官家乃是指的趙琢,而趙構是太上皇。

    但願熹兒不要因此起疑吧。朱松心中有些忐忑不安了。他可知道自己這兒子是聰明絕頂的。(未完待續……)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