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驚宋

第一卷 朱仙鎮危機 第五百六十七章 晉封漢王 文 / 幻新晨

    德昭元年十一月二十八日,岳雲等人終於回到了臨安。從四月出兵進攻劉琦開始,到現在歷時整整七個月了。他終於削平了劉琦和吳璘這兩個割據政權。一統了南宋。現在全國已經平定了下來,應該是考慮休養生息和如何反攻金國了。

    臨安皇宮大殿內,岳雲向趙琢和朝中群臣述說了一下平定劉琦和吳璘的大致經過。

    早在一個月前,臨安便得到了岳雲與遼國達成協議,遼軍北返關中的消息。雖然此役沒能收復大散關——陽平關一線的重要關隘,但能夠通過談判,兵不血刃地收回劍門關、漢中等地,已經算是相當不錯了。

    畢竟岳雲的部隊從四月進入池州開始,到現在已經整整作戰了半年以上,雖然屢屢獲勝,但部卒卻也傷亡慘重,疲憊不堪。新收復的荊襄及四川之地還要駐紮大量人馬,以防金軍和遼軍南下。同時,許多地方的官員都已逃亡,也需要大力補充。這一系列問題都要慢慢來解決。

    趙琢在聽完岳雲的講述後,也連忙誇獎了他一番,然後冊封岳雲為漢王,加太尉銜,並賜尚方寶劍一柄。賞銀萬兩,綢緞一千匹。所有西征的立功將士,皆有封賞。

    殿內官員們見趙琢如此厚賞,均紛紛向岳雲道賀,恭祝他成為大宋難得的異姓王。岳雲不得不一一還禮。雖然他嘴角含笑,心中卻是肉痛,暗忖趙琢哪有錢封賞,國庫裡都能養老鼠了。封賞的錢還不是羊毛出在羊身上,得自己掏腰包。

    看著一眾官員向岳雲道賀,劉子羽、何鑄、王居正等卻在一旁冷眼旁觀,默不作聲。三人對視了片刻之後,神色皆十分陰沉,然後微微點了點頭。

    劉子羽這時便出列向趙琢躬身說道:「陛下。眼下我大宋既已平定藩鎮之亂,全國一統,當以恢復民生,安定地方為當前之要務。現各地官員多有逃亡,而安置流民,重建各地府衙,組織稅收。也需大批官員。微臣建議,重開科舉。以為朝廷選拔人才,方能保我大宋百年安定!」

    他此話一出,眾臣皆紛紛點頭稱是。現在荊襄、四川、江南等遭受了兵禍之地,官員不是被殺就是逃走了,地方政權陷於癱瘓。全賴駐紮當地的岳家軍維持秩序。但是由軍隊一直扮演治理地方的角色顯然不太適合,就算是岳雲本人,也不願意過多的讓自己屬下的將領去充當地方官的角色。他可不想建立一個軍政府。

    只不過。對於劉子羽提出的,重開科舉之事。他並不太贊同。這些通過科舉考上來的學子,大多重視詩詞文采,讓他們吟詩作畫,出口成章,那是拿手好戲。但要他們治理地方,發展經濟、為一方謀福,卻可以肯定,大多數皆不堪用。

    這時,趙琢見劉子羽發問。心忖,你問朕有什麼用?朕還不是得聽岳雲的。

    於是,他便將頭轉向岳雲,和顏悅色道:「不知漢王有何意見?」

    岳雲見趙琢如此「上路」,倒也微微點頭,他亦行了一禮道:「啟稟陛下,臣以為,眼下官員缺乏。舉行全國考試以選拔官員是一項必要措施。只若要按以往科舉考試那樣,以詩賦、經義定名次,本王卻是不敢苟同!如此選拔上來的官員。恐怕多數難堪大用!」

    王居正一聽,當即便怒火萬丈。因為他就是通過科舉考慮,成為狀元,再得趙鼎賞識,才平步青雲的。聽岳雲這意思,莫非自己還成了不堪大用之人了?

    他也顧不得是岳雲將他從瓊州那個偏僻地方救出來的。立刻便反唇相譏道:「漢王倒是別出心裁。這科舉制度乃是從前隋開始,沿用至今,已有五百多年了。我朝也從科舉之中,選拔出了不少人才,真宗朝時的寇准、神宗朝的王安石、哲宗朝時的司馬光等名相,誰不是科舉選拔而來的?怎麼會多數難堪大用呢?」

    他這話一出口,眾臣皆是嚇了一大跳,心想當著岳雲的面這樣說,豈不把這位獨攬大權的漢王給得罪到底了?岳雲只需使個眼色,只怕趙琢就會將王居正拿下,革職查辦。

    岳雲眼中閃過一絲不快,但卻依然微微一笑,毫不在意道:「王大人有此想法也屬正常。畢竟科舉制度推行了這麼久,已經深入人心。要突然否定它。王大人定會覺得難以忍受。但其實,它的弊端亦是明顯之極。岳雲請問王大人一句:在王大人當年參加科舉之時,考試的是什麼科目?」

    王居正愣了一下,隨即便脫口而出道:「當然考貼經、詩賦、墨義這些內容了。下官出身貧寒,也是熟讀《易官義》、《詩經》、《書經》、《周禮》、《禮記》等五部大經,以及《論語》和《孟子》兩部兼經,並經州試、省試和殿試之後,才入朝為官的!如果不是參加科舉,王某現在只怕還在家務農呢!」

    岳雲搖了搖頭道:「王大人誤解我的意思了。我並不是將科舉制度全盤否決。像科舉規定,任何人皆可參加科舉考試,這就是相當好的制度。讓王大人這樣為代表的貧苦書生也有機會為官。可是岳某卻以為,這科舉中考試的內容,卻未免太不合適宜了一些。其他暫且不說,就以王大人當年所考的內容來說。您在實際為官過程中,有多少時間,多少事務會用到考試中的那些內容?」

    王居正頓時一下子被問住了。他是從一個九品的萊陽縣主薄一步步升上來的,當過縣令、知府、主事等職,最後才成為了兵部侍郎,而現在更是成為六部之首的吏部尚書。自然對官場中的大小官職,平時所從事的工作十分清楚。

    可要說這當中有幾次能用到詩賦、經義的,那還真沒幾次。要展現他吟詩作畫,舞風弄月的才華時,多半都是在青樓勾欄等場所,與一干妓女打情罵俏。用這些詩詞來打動那些賣藝不賣身的清倌人。

    而官場中的事務,大多都是統計、報告、計算、審判,以及處理一些突發的如救災、搶險、濟民、收稅、安置等工作。《詩經》、《周禮》、《論語》之中雖然也有一些處事原則的內容,但都是大而空的理論知識,想要用這些經書來治理地方,所謂的什麼「半部論語治天下」,那完全是無稽之談。

    王居正一張老臉頓時漲得通紅,思索了半天才強辯道:「詩賦考驗的是文采,經義考驗的是為人的道德準則,有了這些,才談得上治國安邦,人若連這些基本禮義廉恥都不知道,一篇文章和詩詞都寫不出來,又如何為官呢?」

    他雖然仍在據理禮爭,但眾臣都聽得出來他的已經理屈詞窮。

    岳雲這時也驀然醒覺,知道要完全推行改革,阻力甚大,這王居正算是自己從海南請回來的被貶官員,對自己應該算是比較感激涕零的了。連他都反對廢除科舉,可想而知其他官員會如何對待改革了。

    想了一會後,岳雲方說道:「既是如此,那便可將科舉考試多設一些科目。不光是考詩詞經義,同時也要考算術、外語、武功、工藝製造等內容。以為朝廷選拔出不同的人才……」

    「比如兵部,就要懂戰爭策劃、排兵佈陣的人員,否則如何制定對敵作戰計劃?而軍部,則需要武功高強、善於臨場指揮作戰的勇士;禮部,時常要接待外國使節,選拔懂外語的人才便是重點。而工部,多從事武器製造,以及建橋造房,自然就得選拔在建築、製作有傑出天賦的人員。這些考試完全可以列入科舉之中,成為其中一科目,讓考生自己選擇報名!」

    岳雲這一番話,猶如石破天驚一般。武將倒還好說,在武唐時期,武則天也搞過武舉,有人還為此中過武狀元。但在以往,工匠都是被劃為「匠戶」一類,是上不得大雅之堂的。可聽岳雲的意思,這些工匠、通譯竟然也可以堂堂正正地參加科舉,並擔任正式官職。實在是有些匪夷所思了。

    劉子羽和王居正對視了一眼,也不禁大為驚奇,感覺這樣一來,科舉就搞成了一鍋大雜燴了,什麼人都能來考。懂算術的,以那些商人掌櫃為最多,武功嘛,不用說了,那些小兵、江湖好漢都是武功高強之人……然後匠戶、通譯都來參加了……堂堂文人竟然和這些斗升小民,粗魯武夫一起參加考試?

    可兩人卻又提不出反對意見,因為這些人才的確是朝廷急需的,特別是火器研發上,一名熟練的火器工匠,工部開出的俸祿都堪比一個五品知府了。還專門派人對其家人進行保護。難道自古以來的「士、農、工、商」排名,竟然要就此顛覆了嗎?

    趙琢見眾大臣皆不再反對,於是便連忙說道:「既然眾卿皆不反對,那便按漢王的意思辦吧!禮部先草擬出一個計劃來,然後交由漢王過目,過年後,再予以施行!現在退朝!」(未完待續……)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