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驚宋

第一卷 朱仙鎮危機 第五百一十六章 兵戎相見 文 / 幻新晨

    趙恆是名正言順地從他老爸宋徽宗那裡接任的皇帝,只是被俘虜了,並沒有退位。他從金國回來了要復位似乎也在情理之中。

    趙構則是在靖康之難發生後,宋朝處於風雨飄搖之際,在應天府火線即位,雖然他不是從上一任皇帝那裡接任的帝位。但在當時那種情況下,總不可能讓金國把他大哥放回來搞個交接儀式吧。

    他在種種不利的情況下,一邊組織抵抗,一邊想方設法求和,總算延續了宋朝的國運。雖然他也被俘虜過,但也沒有宣佈退位。要求回到原來屬於他的帝位上,也算是正常之舉吧。

    至於趙琢,他是在趙構被金軍俘虜走後,才在岳雲的擁戴下繼位的。這個理由就跟趙構當年繼位是一樣的。如果完顏亮不把這前兩任大宋皇帝放回來,他作為唯一的皇位繼承人,當上這大宋皇帝可是名正言順之事。但如今完顏亮竟然把這兩位前皇帝都放了回來,趙琢的地位可就尷尬了。

    雖然眼前的局勢看,他代表的臨安朝廷控制的地盤最大,實力最雄厚,但如果要一下子擊敗鄂州的趙構和成都的趙恆,也不是那麼容易的事。而且,這兩人一人是他的父皇,一人是他的伯父,難道還要兵戎相見?這樣天下的百姓和士林學子會如何看待自己?

    趙琢不禁只覺一陣頭痛。不過旋即他便反應過來。現在最頭痛的人應該是岳雲,而不是自己。反正自己只要當好傀儡就行了。

    岳雲在瞭解了整個事情的經過後,不禁臉色鐵青。四川一帶是情報部的薄弱之處,所以他也是到了這時才得知情形的。他心中暗忖,這完顏亮還真是厲害,自己扶持完顏雍來在他後院放火,他也馬上以牙還牙,給自己製造了兩個原本有可能降服的對手出來。讓自己根本沒法從容發展。

    眼下形勢已經明瞭。必須盡快擊敗劉琦和吳璘,一統南方,不然等完顏亮和完顏雍分出勝負。或者遼國的內亂平息了,北方這兩個強敵都有可能將矛頭對準相對文弱的大宋。他可不敢去賭遼金之間會先開戰了。完顏亮已經用行動打破了趙構和秦檜先前的幻想。

    廷議在一片匆匆忙忙中結束了,岳雲召集了軍部和兵部的官員將領。在軍部的府衙內,經過商討,擬定了作戰方案。

    擬定中的向劉琦進攻的大軍總兵力達到了十六萬人。進攻線路分為四路,第一路由岳雷率領,他的軍隊共有五萬人,其中兩萬是從台灣來的精銳部隊,三萬是收編的嶺南宋軍,從湖南衡陽出發,向已經被劉琦佔領的長沙進攻。

    第二路則由陸文龍率領,約有一萬兵馬。他們坐船從和州登陸,然後翻越大別山,進攻信陽,從北面直插鄂州。這一路是作為奇兵,他們要經過金軍控制區域。原本想要通過比較困難。但現在金軍主力全部已經到了中都附近,留在江淮地區的只有一些守備廂軍,就算發現了他們也無力阻攔。況且金軍就算發現宋軍入侵,也只會向自己上面的汴京尚書省稟報。在可能去告知劉琦。

    而岳雲將這路奇兵進攻的目標放在信陽而非離鄂州更近的黃州,也是考慮到信陽曾是自己的老巢,陸文龍在當地作了半年的將領。當地百姓對自己和陸文龍都比較擁護,在那裡容易得到補給和支持。

    第三路軍隊則由張憲率領,從臨安出發,經饒州進攻洪州。從鄱陽湖以南向鄂州進發,他的兵力約有五萬人,其中兩萬為海外都護府的正規軍,三萬為收編的失散宋軍,主要擔任佯攻任務。但如果主力進攻受阻,張憲這路軍隊也可成為主要進攻力量。

    而第四路軍隊則由岳雲親自率領,從池州向彭澤出發,採取水陸並進的戰術。沿長江南岸進發。水軍由楊月統率,約有六十艘戰艦,而陸軍由岳雲自己統率,兵力約有五萬人,其中三萬為主力部隊,兩萬是才整編的廂軍。

    除了關鈴和牛通兩員老部下外,自己的兩個結拜兄弟張力和韓彥直也要求一同前往,因為他們兩人的父親張俊和韓世忠的死都和劉琦及楊沂中有關,楊沂中已經死於金軍之手,他們唯一的報仇目標,自然就成了劉琦了。

    而劉琦這時已經率主力抵達江州。在探馬回報岳雲兵分三路大舉進攻(他們沒有偵察到從金軍控制區進攻的陸文龍這一路)後,劉琦也連忙佈置抵抗,他命令才投靠自己的大將魏勝前往長沙佈防,又命令從採石敗退回來的時俊和盛新分別駐守饒州和洪州。而自己則親率主力前往彭澤,正面迎擊岳雲,六年前在葫蘆谷慘敗於岳雲之手後,他無時無刻不想報仇。眼下,他認為是自己的機會來了。

    從池州到彭州的官道上,岳雲正在騎在馬上緩緩隨軍而行,張力和韓彥直正在他身旁。原本在這次公佈朝廷官職時,岳雲很想讓這兩位結拜兄弟也擔當要職,但兩人皆以自己還寸功未立,無顏作官而拒絕了。這讓岳雲一直感覺對不起這兩位兄弟。因此,這次出征,當他們要求一起隨同征伐劉琦時,立刻就答應了下來。想讓他們也積累點戰功。

    「三哥,伯父還是不肯出仕嗎?」韓彥直問道。

    岳雲無奈地點了點頭,歎道:「我這爹爹實在倔強啊。他說除了太上皇趙構之外,只會效忠慎殿下;還說當今皇上一心主和,不值得他擁戴,除非朝廷北伐金國,否則他是不會再出仕為官了。」

    張力一聽,有些奇道:「三弟,難道叔父不知現在朝廷已經是你掌控大權了嗎?」

    岳雲苦笑道:「我哪敢這樣說啊?這樣說還不被他臭罵一頓,說我想當權臣。搞不好還要我還政於皇上呢。」

    「其實,三哥,我和大哥都覺得宋室氣數已盡,不如你登基為帝算了!這樣咱們武將才有出路。眼下雖然武將的地位提高了很多,但已經惹來那些士大夫們的非議了。現在有你在,他們不敢作亂,一旦你失勢,或者朝中產生什麼變故,只怕他們又要騎在我們頭上了。」韓彥直勸說道。

    「四弟,你也勸我稱帝啊?」岳雲訕訕道。這幾天裡,已經有不少人勸過他稱帝了,不但包括關鈴、牛通、郭宇、代毅這種一開始就跟著他的將領,也包括劉一寧、王童、陸游等因他而提拔起來的文官,就連福建路布政使劉偉、廣東路布政使趙明等皆暗地裡向他表達過擁立之意。

    只不過,岳雲卻是一概表示,自己現在並無此意。他也考慮過,雖然說大宋氣數已盡,但畢竟立國兩百餘年,且未出現過什麼暴君。趙構此人雖然對外軟弱,貪圖安逸,但在內政上卻沒有多少失誤之處,至少沒有讓治下百姓民不聊生。

    雖然南宋武備鬆懈,對外戰爭屢戰屢敗,丟失了北方大片土地,但因積極開拓海外貿易,以至於稅收總額反倒比北宋時期更多。所以,自己想要現在就取代南宋,時機還不成熟。尤其是目前要攻伐劉琦和吳璘之際,更不能放棄「大宋」這張虎皮。人家擁立的可都是正牌的皇帝啊!

    「是啊!三哥,其實對大宋失望的人很多,我也知道三哥現在不願意稱帝,但在時機成熟時,真的不妨考慮一下。或許你沒有什麼野心,但是如果一直不稱帝,對您或者您的後代卻有很大的危險。您看歷史上哪個權臣有好下場的?當皇帝重新掌握了實權後,必定對權臣下手……」

    韓彥直侃侃而談道:「您看戰國時的商鞅、秦朝時的趙高,西漢時的霍光,當年幾乎可稱權傾天下,皇帝廢立也只在他們一念之間,最後卻終於死在了他們立的新帝之手。而最終篡位的曹丕、楊堅……包括本朝的太祖趙匡胤等,至少還落了個善終吧。皇朝能不能延續下去,主要得看他們的後代爭不爭氣……但如果你稱帝,至少留了個機會給後代不是?」

    岳雲這下心中大奇,他眼珠一轉問道:「彥直,這番話恐怕不是你編得出來的吧。是誰教你這麼說的?」

    韓彥直臉上方一紅道:「三哥果然厲害,這是萬大人教我這樣說的,他說他自己不好意思直接向三哥說,就請我轉告!」

    「萬大人?莫非是萬俟契?」岳雲凝聲問道。

    韓彥直點了點頭,然後說道:「我原本也認為這個人以前是秦檜一黨之人,但聽他這番話,似乎又很有道理,所以便還是決定向三哥轉達,他的意見是否可行,請三哥拿主意吧!」

    「這個萬俟契,看來還真是一個能吏,觀察力和眼光都有獨到之處!」岳雲心中暗忖道。

    在歷史上,秦檜死後,萬俟契便當上了丞相,看來也不是沒有原因的。此人可說既有能力,有善專營,站隊幾乎沒有站錯過。眼下他是把賭注押到了自己身上,也想沾那從龍擁立之功。只不過,他卻沒有想到,眼下根本不是稱帝的好時機。連國內都沒統一,就去稱帝反而會給劉琦和吳璘攻擊自己的口實。(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