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大臣家中多有妻妾,便舉手問道:「奉先公所說的『生二個孩子以上者每多生一個可獲官府補助』,在下有些不明,我家裡有六個孩子能否得到補助?再者,這個官府補助,是怎麼樣一個補助法呢?
呂布認得他,新任的將作大匠李植,知道他生性吝嗇,絕不放過任何一個撈錢的機會,哪怕是利用孩子賺錢,便哈哈笑道:「李大匠,莫要太過貪心了。生兩胎以上者,指的當然是母親,而不是父親,要是你一下子娶上十個妾侍,生下來幾十個孩子,難道朝廷都給你補助不成?!這樣一來,大家都不用幹事了,天天在家裡敦倫生孩子算了!」
內閣裡哄堂大笑,將作大匠李植羞慚地把手放下。
呂布止住笑容,耐心解釋道:「生二個孩子以上者每多生一個可獲官府補助,這條法令日後會有詳細的解釋條款,我現在就稍微解釋一下,一個母親只生一個孩子,要向官府繳納社會撫養費,大概是每年繳納一百錢,直至生了第二個孩子,才免除社會撫養費,若是她生了三個孩子,官府要給她這第三個孩子補助,大概是一年一百錢,若是她生了四個孩子,官府給第四個孩子補助,大概是一年二百錢,以此類推。」
剛才那個舉手發問的將作大匠李植再次舉起手,怯怯地問道:「將軍,現在錢這麼貶值,只是發一百錢。尚且買不到一斗米,一斗米如何能夠養活一個小孩一年呢?這樣的補助很難吸引百姓們多生子女!」
呂布皺起眉頭,想了一下。後清和諧年間那些寄生官僚給獨生子女的獎勵不過是區區百十元,根本無法抵禦國人「多子多孫生兒防老」的傳統觀念,同樣自己這微少的補助也無法保障那些孩子多的家庭的生計。他們要是養活不了,他們就不會響應國策去多生孩子。
呂布心裡細細盤算了一下,便道:「這樣吧,前兩個孩子要自己養,第三個孩子,官府一個月補助三斗糧食;第四個孩子則是一個月補助四斗糧食;第五個孩子則是一個月補助五斗糧食;如此類推,多生一個孩子就多些補助,不過。這些補助只發到孩子十五歲。」
書中暗表,按東漢制度,十斗為一石,一石黃米約等於後世三十斤糧食,一斗米約等於後世的三斤。
說得這裡,呂布望著臉上露出得意笑容的李植,潑了他一頭涼水:「這些補助只限於平民百姓。因為你們世家大族都家大業大,多生養一些孩子,對你們來說並不困難,反而能把你們的家族興旺發達起來,朝廷財政本就緊張。你們就為國分憂,就不要再稀罕這麼一點兒補助糧食了吧。」
呂布的話擲地有聲,那些世家大族出身的大臣們已無話可說,李植也不好再說什麼,只得乖乖接受。
呂布話音剛落,負責朝廷收支的大司農朱光站起身,質疑道:「呂將軍,我不是說這個國策不好,可若是全天下的數千萬平民百姓們都響應國策,積極生兒育女,每家男子都娶上幾個妾侍,每個妾侍生上七八個胎,有些還是雙胞胎三胞胎,朝廷到那裡籌措那麼多糧食補助給他們呢?」
呂布笑道:「大司農,你過慮了。
這個基本國策一開始並不馬上推向全國,只是在魏郡實施,待實施細節成熟以後,才慢慢推行全國其他地方,在一開始也並不覆蓋到所有人群,只在自耕農和軍人家庭實施,待措施成熟以後,才慢慢推廣到其他階層。
而且這個基本國策只針對平民百姓,他們一日三餐若能得濟再娶個妻子便是萬幸了,那裡還會有什麼閒錢納妾呢,而且,他們不僅要努力掙錢去養活前面那兩個孩子,還要努力照顧前兩個孩子和隨後出生的孩子,再多的孩子他們也照顧不過來,所以一家頂多生四五個孩子。」
雖然呂布盡量在淡化這個國策對財政的壓力,大司農朱光還是堅決不同意由朝廷財政來支撐這個。
呂布只好退讓一步,由中央軍的財政收入來支撐這個。
原來這個鄴城朝廷暫時無力向全國徵稅,無力支撐中央軍的軍費開支,太后何蓮、少帝劉辯、內閣輔臣同呂布商議好了,朝廷現在從冀州、并州等能夠徵稅的地區徵收上來的賦稅,兩成歸皇室使用,四成歸內閣支配,剩下四成歸中央軍支配。
本來呂布強力要求得到賦稅的六成支配權,後來在盧植的勸說下,中央軍通過退讓兩成賦稅,獲得了全權支配戰利品、屯田和其他特種貿易收入的特權,所得大於所失,這便是妥協。
呂布除了養活三四十萬中央大軍,還要負責中央大學堂、中學堂和小學堂的所有費用,現在還要去養活那些計劃外的孩子們,靠著四成賦稅並不算充裕。
即便靠洛陽皇宮的寶藏、十常侍的寶藏、趙忠的寶藏、漢靈帝的寶藏、叛亂世家的殉葬品,坐吃山空,恐怕在兩三年內也會被呂布的瘋狂上馬這個基本國策給搞光了。
即便是屯田大豐收,暫時也只能顧個溫飽。
呂布還需要開闢新的財源,所幸的是他爭取到賭馬、馬球比賽、蹴鞠比賽這三大賽事的所有經營權,同時他暗地裡又擁有青樓、神仙院、忘憂館、神仙丹、忘憂丹的經營收入,與此同時,所有地區新開發的礦產都歸中央軍所有,從境外進口的奴隸全歸中央軍處置,所以呂布不愁養活不起那些孩子。
但是,他不能就輕易地答應下來。
經過一番討價還價,呂布答應由中央軍出錢來補助那些多生出來的孩子,但這些孩子雖然還受父母的撫養,但他們的前途則有中央軍掌控,他們必須接受中央軍的安排,去上中央軍下屬的小學堂、中學堂,中學堂畢業以後,選擇加入中央軍隊伍,或上中央大學堂。
二十年以後,這群被超生出來的孩子變成了中央軍的主體。
就是這群超生出來的孩子,將要橫掃整個歐亞大陸,打造出大中華共榮圈。就是這群超生出來的孩子,把華夏國土上所有的寄生蟲一般的官僚給血洗乾淨,打造出廉潔自律的中華官場。
各個郡縣的兒童福利院,全都有中央軍財政支持,也變成了中央軍名下的產業。
兒童福利院除了撫養那些在戰亂中失去雙親的孤兒,還撫養那些被父母嫌棄的兒童,若是那些父母覺得自己養活不了那麼多孩子,也可以把他們報到兒童福利院,兒童福利院一次性補給這些父母一萬錢,這些父母跟這些被他們遺棄的孩子一刀兩斷,從此之後,這些兒童都改姓為呂。
劉漢皇室有些不滿,太后何蓮曾經質問為什麼不讓這些兒童姓劉,呂布裝出一副無奈樣,若是你們能夠出錢來養活他們,也可以讓他們姓劉啊,劉漢皇室吝嗇無比,不願意出錢撫養這樣孩子,便無奈地同意了呂布這個有幾分大逆不道的舉動。
從兒童福利院出來的呂姓孤兒,相當一部分人加入了呂布麾下的三大情報組織和日後組建的廉政公署,他們只忠於呂布,利用呂布給他們的特權,橫掃一切反對呂布的勢力,讓所有心懷不軌的人都聞風喪膽。
為了促使各地郡縣官府推動「激勵生育」的基本國策,呂布便把對「只生一子」的罰款任務交給了各地郡縣官府,讓那些世家子弟掌控的地方官府去做這種得罪人的事情,而呂布的中央軍則去各個超生家庭裡送糧食。
此消彼長,使得平民對世家文臣的厭惡日甚一日,對中央軍的好感也日甚一日,等到呂布徹底掌握政權以後,經過呂布的授意,各地便自發地掀起了轟轟烈烈的清除世家運動,不過這是多年後的事情,現在呂布只是在平民心裡埋下對世家的仇恨。
呂布還給這個「超級激勵生育」又名「超生」的基本國策定了一個口號,名為「要想富,多生孩子多種樹!」
那些生孩子多的家庭,在一開始照顧孩子有些吃力,但因為中央軍扶持力度大,他們的孩子都健健康康地長大了,老大和老二,若是男孩留在家裡繼承父業種地,若是女孩出嫁,嫁得好可以改變家境,最關鍵的是,他們的老三、老四、老五,接受中央體系的教育,或入中央軍做士卒,中央軍的待遇是大漢所有軍隊裡最好,或者在中央軍的體系裡做官、做商人、做工,有中央軍罩著,他們的待遇只會越來越好,這就形成了一個良性的發展軌道,孩子生的越多,將來家庭越興旺發達。
至於多種樹為什麼能發財致富,因為呂布在到處擴建城堡又在打造海船,需要很多木材,多種一些樹,若干年後把大樹賣了,掙的錢至少夠棺材本了,跟多生一些孩子一樣,都可以防老。
後清和諧年間那些寄生官員的「要想富,少生孩子多種樹,」是自相矛盾的屁話!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多種樹是防備老,多生孩子能防備老,那少生孩子能防備老嗎?只要稍微思索一下,就知道那些屁股決定腦袋的傢伙說的話全是狗屁不通!(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