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重生呂布一統三國

第一卷 第186章 賭馬 文 / 常歡樂

    第186章賭馬

    (最近兩三章種田養馬啥的估計會讓大家覺得無味,提前劇透,下面幾章就是精彩的場面,呂布對顏良文丑)

    天子的詔書已經發出去了七天,冀州那二百四十個世家家主只來了一百八十多個,還有六十多個沒來,天子劉辯便耐心等待,說是再等三天。

    三天以後,若是那些世家還不來鄴城朝廷拜見天子,還不來參加天子舉辦的宴會,鄴城朝廷便以藐視朝廷、目無皇室、大不敬之罪,把那些世家列入黑名單,郭嘉的軍情局便開始搜集那些世家的其他罪證。

    先密而不發,待證據確鑿,呂布這邊的中央軍準備妥當,便奇襲那些世家鄔堡,把他們按照栗成等五個家族的待遇辦理。

    天子之宴還未開席,穎川的司馬徽、胡昭、徐庶、石韜,陳留的蔡邕,以及其他願意前來鄴城的賢才都在路上,呂布便乘這個難得的空檔,繼續跟太僕丞田疇商議如何大興馬政的事宜。

    西漢開國時,一直受到北部匈奴的威脅,從漢高祖到漢武帝一直都在大興馬政。

    漢高祖時,丞相蕭何作漢律九章,創加廄律,制定了有關養馬的法律。漢文帝即位後,曾因養馬費糧,一度限制馬匹的發展,晁錯發現後,馬上建議「令民有車騎馬者,復卒三人」,鼓勵民間養馬。漢文帝接受他的建議,下令用免役的辦法促使民間養馬,史稱「馬復令」,民間養馬之風再興。漢景帝在秦邊郡牧馬苑的基礎上,「益造苑馬以廣用」,在邊地六郡設置了三十六個馬場,養了三十多萬匹戰馬。有這麼多戰馬,漢武帝才能大起騎兵,以騎兵破騎兵,在名將衛青、霍去病的統帥下,大破匈奴騎兵。

    怎奈到了東漢末年,朝廷**,馬政荒廢,那些為朝廷養馬的邊地六郡多不在朝廷治下,呂布想要重整漢武帝昔日的雄風,就必須要重新撿起馬政,大興馬政。

    呂布大興馬政,其實並不只是拿漢武帝做標桿,他還有一個更高的標桿,唐太宗李世民。

    唐朝在邊地多置監牧,屬太僕管理,監牧馬五千以上為上監,三千為中監,以下為下監,置牧監使,對各監牧每年還要進行考課。自唐貞觀至麟德四十年間,所養官馬達七十餘萬匹,置八坊四十八監,占田地一千多頃,所以李唐初期才能夠將不可一世的突厥打得落花流水。

    呂布大興馬政發展騎兵的動機,一是加快戰爭進程,早日統一大漢,進而一統歐亞大陸,最起碼是亞洲陸地部分,二就是要對抗和擊潰近些年騎在漢民族脖子上拉屎的那些遊牧民族。

    呂布跟典農中郎將韓浩、太僕丞田疇兩人經過一番商議,決定把冀州境內所有不便於開墾或開墾後容易造成水土流失的地方全部種上牧草,圈起來做牧場。

    很顯然,這樣圈起來的牧場都是小牧場,每個牧場的佔地面積都不超過一千畝,放養的馬匹都在五百到二千頭之間。但這也是無可奈何之事,除非呂布把河北統一了,有足夠強大的兵力,才能在雁門關內外逐步建立起能夠放牧一萬匹戰馬以上的大牧場,現在他只控制了冀州的部分地區,只能先搞小牧場。

    如此一來,在冀州各地大概圈了一百座牧場,都在山腳、河邊等地,大概能夠放養十萬匹戰馬,實際上,到這一年年底,從各個渠道採購、俘獲的戰馬,只有三萬匹戰馬可供培育,包括現役的兩萬戰馬。

    以這三萬戰馬為基礎,積極地進行擇優選育,這些馬匹每年的自然繁殖旅為百分之五十,成活率大概在百分之六十,每年馬群大約自然增加百分之三十,如此算來,一年後將會有四萬匹,五年後將有十萬匹。

    而在此期間,呂布將勒索了董卓的五千匹戰馬,討伐冀州各地敵對的世家大約得到二萬多匹戰馬,討伐董卓大約得到了他三萬多匹戰馬,討伐公孫瓚大約得到三萬多匹戰馬,擊潰鮮卑等異族侵擾得到兩萬多匹戰馬,這些加起來有十三萬,算上這些戰馬的繁殖,估計會有二十萬。

    如果算上戰爭消耗和自然死亡消耗掉三分之一的戰馬,五年後,呂布中央軍至少也有二十萬戰馬,因為騎兵比較難訓練,若是呂布訓練出十萬騎兵,那基本上能夠做到每個騎兵有兩匹戰馬,接連換乘,一夜奔襲至少能達到四五百里,這樣的機動力量可以掃蕩大多數勢力。

    為了防止敵對勢力搶奪馬匹,這些牧場都靠近兵營,附近還有一個屯田鄔堡成掎角之勢互相照應。

    至於那些牛、羊、犬一開始也養在牧場裡,也採用優生優育的選育法,爭取耕牛、奶牛、山羊、獵犬的品種越來越好。

    呂布從韓浩的屯田兵團裡抽調一萬人,全部調撥給田疇,去牧場養馬兼養牛羊狗。

    田疇從幽州招募一百多名養馬師,作為各個牧場的總牧師,來培訓那一萬人如何養馬。

    即便如此,呂布還是覺得馬匹不夠使用,所以他以內閣輔臣的名義,向普天下發文,大興馬政,鼓勵各個世家大族或寒庶地主都可以在他們的田地邊緣種植牧草,既可以鞏固水土,又可以放牧牛馬。呂布向全天下收購馬匹,價格都在市價之上。

    許多寒庶地主都擇山腳、河邊等荒地種植苜蓿等牧草,飼養幾十頭或幾百頭馬匹,能夠培育出戰馬賣給軍隊,獲利便會高於田租所得,如果能夠培育出好馬,獲利便遠高於田租,但如果培育不良,就只好低價賣給自耕農和官府做挽馬拉車之用,但所獲取的利潤也與田租持平。

    對於這些寒庶地主而言,養馬不耗費田地,所用的牧場都是貧瘠土地,先期投資就是配種費,因為種馬太貴,許多牧場主便去官方牧場配種,配種費雖高也比種馬價格低多了。一旦培育成功,只要精心按照太僕丞下發的冊子好好養殖,繁殖率很高,存活率也很高,他們可以高價聘請太僕寺培養出的中高級牧師和獸醫前去為他們指導。

    五年之後,呂布除了在官辦牧場裡有二十多萬頭戰馬,從民間的世家大族、寒庶地主處買來十萬多頭戰馬,尤其是寒庶地主處飼養的馬匹多達七萬多匹。

    這麼多馬,每年的精細飼料耗費無數,是一個無底洞,靠賦稅和屯田所得去支撐,太過吃力。

    呂布便想起了後世某個自由貿易港裡風靡全港的賭馬,雖然經常有人傳說誰賭馬中了多少錢,但賺得更多的是官府。

    呂布吸收這個成功的經驗,創立了賽馬博彩制度,準備以馬養馬。

    先在鄴城建立了一所賽馬場,幾乎完全按照某港的賽馬場佈置,階梯形看台將佔地一百畝的賽場圍住,看台上可以容納一萬多人駐足觀看,同時由太僕寺的賽馬司的人員負責點開賭局。

    每天賽兩場,賽前二刻鐘,參賽馬匹在賽場繞場踱圈,讓賭客觀看參賽馬匹的競技狀態,然後賭客根據自己的判斷湧向投注窗下注,一直持續到開賽前一刻鐘。一倍賭注為十錢,也可以多倍下注。十匹馬同場競技,能夠壓中第一個或第二個到達終點的馬匹,都可以贏得獎金。獎金額按投注總額而定,一旦冷門馬奪冠,獎金就高,甚至有可能十文錢就能贏近百萬錢。正是這種一夜暴富的誘惑力,使得很多百姓迷賭馬迷到了癡戀的地步。

    其實大部分賭民到最後都是為了中央官軍的馬政做無私貢獻,既費錢又費時間和精力,只有極少數人能一圓發財夢,但那極少數人的傳奇足以刺激其他的民眾瘋狂地參與賭馬。

    在賽馬場開業第一天,呂布乘騎赤兔馬,同典韋的青鬃馬、徐晃的驊騮馬,還有另外七名將領騎著名馬,一起競跑。天子、太后、盧植和其他王公大臣都賞面參加,場面異常火爆。

    呂布沒有刻意地製造懸念,任由赤兔馬發揮,輕而易舉地,第一個跑到終點。

    開業第一天,讓大多數鄴城居民都贏得了錢,太僕寺虧了,因為大部分居民都壓了呂布的赤兔馬,赤兔馬不負眾望,可以後的日子裡,那些居民發現他們輸多贏少,但他們已經沉浸在賽馬場裡那種瘋狂的賭博氣氛裡了。此後,每逢賽馬日,富豪巨賈、官宦人家、升斗市民,乃至五湖四海的各路過客都紛至沓來,一來感受馬場上瘋狂的氣氛,二來試試自己的運氣。

    田疇陸續在全國各地建起上百所賽馬場,隨著賽馬博彩在全國各地的日益風靡,賽馬博彩的收入也越來越高,等穩定下來以後,除了支付牧場和採買馬匹之外,每年上繳國庫高達數十億錢。

    呂布還創立了一種新型的刺激的比賽,馬球,既有急速衝撞,躲閃,又有快馬衝刺,身體還需要配合做出各種動作,可以說集馬術之大成,不僅兜售門票,並設立賭局。馬球比賽迅速風靡天下,同呂布提倡的蹴鞠比賽一樣,成為大漢子民最喜歡的兩種運動。

    賭馬和馬球的興盛,也刺激了民間的養馬業,到了後來,只要能養得起馬的都主動養馬,他們或者想培育出好的賽馬賣錢,因為一匹上好賽馬價值數百萬錢,或者想練習馬術好去參加馬球比賽。

    !#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