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網游動漫 > 笑傲之嵩山冰火

龍騰世紀 第一二七章 n戰.師徒相殘 文 / 日墜

    時間:2012-07-17

    當年華山分為氣、劍兩宗,同門相殘,便因重氣功、重劍法的紛爭而起。岳不群是華山氣宗的掌門弟子,這時居然使用劍宗的絕技,倘若給外人識破了,豈不令人輕視齒冷?他既用此招,自是迫不得已,其實他非令狐沖敵手,早已昭然,又何必苦苦纏鬥。

    寧則淒苦地望著兩人,有心上前勸阻,但此事關涉實太大,並非單是本門一派之事,欲前又卻,手按劍柄,憂心如焚。

    岳不群右手一提,從柱拔出了長劍。令狐沖站柱後,並不轉出。岳不群只盼他就此躲木柱之後,不再出來應戰,算是怕了自己,也就顧全了自己的顏面。兩人相對而視。令狐沖低頭道:「弟子不是你老人家的敵手。咱們不用再比試了罷?」岳不群哼了一聲。任我行看出令狐沖是鐵了心不想與華山反目,見盈盈正定定地望著令狐沖,心一黯,說道:「他師徒兩人動手,無法分出勝敗。方丈大師,咱們這三場比試,雙方就算不勝不敗。老夫向你賠個罪,咱們就此別過如何?」岳夫人暗自舒了口長氣,心道:這一場比試,我們明明是輸了。任教主如此說,總算顧全到我們的面子,如此了事,那是再好不過。

    方證見事已至此,點頭道:「阿彌陀佛,任教主如此說,大家不傷和氣,老衲自無異議。」

    見著方證要當和事佬,左冷禪不幹了,忽道:「那麼我們便任由這四人下山,從此為害江湖,屠殺無辜?任由他們八隻手掌沾滿千千萬萬人的鮮血,任由他們殘殺天下良善?岳師兄以後還算不算是華山派掌門?」

    「這個……」方證被刺得一愣,不等他再調解,便聽得『呲』的一響,原來是岳不群受不得激,陰沉著臉繞到柱後,挺劍向令狐衝刺去。令狐沖閃身避過,數招之間,二人又鬥到了殿心。岳不群快劍進擊,令狐沖或擋或避,又成了纏鬥悶戰之局。再拆得二十餘招,任我行笑道:「這場比試,勝敗終究是會分的,且看誰先餓死,再打得七八天,相信便有分曉了。」眾人覺得他這番話雖是誇張,但如此打法,只怕幾個時辰之內,也的確難有結果。

    既然岳不群、令狐沖兩人又都起來,左冷禪再次退回到人群裡,與林寒相視而笑,兩人都是要探岳不群以及令狐沖的底細,如何能輕易放過他們。

    任我行見令狐沖處處相讓,岳不群則是埋頭進擊,絲毫不知廉恥,心下焦急,尋思:如此一來,岳不群立於不敗之地,令狐沖只要有一個疏忽,必定身死當場。便道:「向兄弟,咱們近日來到少林寺,當真是大開眼界。」

    向問天會意,答道:「不錯,武林頂尖的人物,皆於此……」。

    任我行道:「其一位,是了不起。」

    向問天道:「是哪一位?」

    任我行道:「此人練就了一項神功,令人歎為觀止。」

    向問天道:「是甚麼神功?」

    任我行道:「此人練的是金臉罩、鐵面皮神功。」

    向問天道:「屬下只聽過金鐘罩、鐵布衫,卻沒聽過金臉罩、鐵面皮。」

    任我行道:「人家金鐘罩、鐵布衫功夫是週身刀槍不入,此人的金臉罩、鐵面皮神功,卻只練硬一張臉皮。」

    向問天道:「這金臉罩、鐵面皮神功,不知是哪一門哪一派的功夫?」

    任我行道:「這功夫說來非同小可,乃是西嶽華山,華山派掌門人,江湖上鼎鼎大名的君子劍岳不群岳先生所創。」

    向問天道:「素聞君子劍岳先生氣功蓋世,劍術無雙,果然不是浪得虛名之輩。這金臉罩、鐵面皮神功,將一張臉皮練得刀槍不入,不知有何用途?」

    任我行道:「這用處可說之不。我們不是華山派門下弟子,其訣竅,難以瞭然。」

    向問天道:「岳先生創下這路神功,從此名揚江湖,永垂不朽的了。」

    任我行道:「這個自然。咱們以後遇上華山派的人物,對他們這路鐵面皮神功,可得千萬小心意。」

    向問天道:「是,屬下牢記心。」

    聽著任我行、向問天兩人一問一答,便如說相聲一般,情地諷刺著岳不群,殿內諸人皆是苦苦地憋著笑,眾人的目光不時地魔教兩人以及岳不群師徒之間游移著。看情形是關注著場岳不群師父之間的打鬥,其實多的是洗耳傾聽著任我行、向問天之間的鬧劇。

    話說旁人倒也罷了,多少還顧忌些岳不群的顏面,不會出聲嗤笑,可別忘記,殿內還有一個與岳不群有著極深矛盾的余滄海。余滄海聽得嘻笑不絕,大為幸災樂禍。寧則忍受著任我行毒舌的侵蝕,一張粉臉脹得通紅。倒是岳不群本人,臉皮幾位堅實,卻似一句話也沒聽進耳,仍舊不停地仗劍進攻。他一劍刺出,令狐衝向左閃避,岳不群側身向右,長劍斜揮,突然回頭,劍鋒猛地倒刺,正是華山劍法一招妙著,叫作「浪子回頭」。令狐沖舉劍擋格,岳不群劍勢從半空飛舞而下,卻是一招「蒼松迎客」。令狐沖揮劍擋開。

    岳不群刷刷兩劍,令狐沖一怔,急退兩步,不由得滿臉通紅,叫道:「師父!」岳不群哼的一聲,又是一劍刺將過去,令狐沖再退了一步。旁觀眾人見令狐沖神情忸怩,狼狽萬狀,都是大惑不解,均想:「他師父這三劍平平無奇,有甚麼了不起?何以竟使令狐沖難以抵擋?」

    旁人不解,林寒卻是瞭解了個大概,是不屑地望著岳不群,心腹誹:岳不群啊岳不群,你好歹也是一代宗師,竟然使出如此下作之手段,對方自己的弟子,真是不知羞恥,端得不為人子。

    眾人哪裡知道,岳不群所使的這三劍,乃是令狐沖和岳靈珊二人練劍時私下所創的「沖靈劍法」。當時令狐沖一片癡心,只盼日後能和小師妹共締鴛盟,岳靈珊對他也是極好。二人心都有個孩子氣的念頭,覺得岳不群夫婦所傳的武功,其餘同門都會,這一套「沖靈劍法」,天下卻只他二人會使,因此使到這套劍法時,內心都有絲絲甜意。

    不料岳不群竟此時將這三招劍法使了出來,令狐沖登時手足無措,又是羞慚,又是傷心,心道:「小師妹對我早已情斷義絕,你卻使出這套劍法來,叫我觸景生情,心神大亂。你要殺我,便殺好了。」只覺活世上了無意趣,不如一死了之,反而爽快。岳不群長劍跟著刺到,這一招卻是「弄玉吹簫」。令狐沖熟知此招,迷迷糊糊順手擋架。岳不群跟著使出下一式「蕭史乘龍」。這兩式相輔相成,姿式曼妙,尤其「蕭史乘龍」這一式,長劍矯夭飛舞,直如神龍破空一般,卻又瀟灑蘊藉,頗有仙氣。相傳春秋之時,秦穆公有女,小字弄玉,愛吹簫。有一青年男子蕭史,乘龍而至,奏簫之技精妙入神,前來教弄玉吹簫。秦穆公便將愛女許配他為妻。「乘龍快婿」這典故便由此而來。後來夫妻雙雙仙去,居於華山峰。華山玉女峰有「引鳳亭」,峰有玉女祠、玉女洞、玉女洗頭盆、梳妝台,皆由此傳說得名。這些所,令狐沖和岳靈珊不知曾多少次並肩同游,蕭史和弄玉這故事的綢繆之意,逍遙之樂,也不知曾多少次繚繞他二人心底。

    突然之間,令狐沖腦海靈光一閃,登時恍然大悟:「原來師父是以劍法點醒我。只須我棄邪歸正,浪子回頭,便可重入華山門下。」到這裡,令狐沖抬起頭來,欣喜地望著岳不群,眼是泛著淚光。

    令狐沖這麼一打岔,不止局的岳不群不明所以,稍曉內情的林寒亦是大惑不解,只以為他是著了夢魘,這等關頭竟然還能笑得出來,真是不知所謂。

    旁人哪裡知道,令狐沖這一誤會,是一不可收拾。尋思:師父是說,不但我可重入華山門戶,他還可將小師妹配我為妻。師父使那數招『沖靈劍法』,明明白白的說出了此意,只是我糊塗不懂,他才又使『弄玉吹簫』、『蕭史乘龍』這兩招。

    對於令狐沖這個漂浮不定、左右搖擺的二五仔,重歸華山和娶岳靈珊為妻,那是他心兩個大的願望,突然之間,師父當著天下高手之前,將這兩件事向他允諾了,雖非明言,但這數招劍法之,已說得明白無比。

    令狐沖素知師父重然諾,說過的話決無反悔,他既答允自己重歸門戶,又將女兒許配自己為妻,那自是言出如山,一定會做到的事。霎時之間,喜悅之情充塞胸臆。他自然知道岳靈珊和林平之情愛正濃,對自己不但已無愛心,且是大有恨意。但男女婚配,全憑父母之命,做兒女的不得自主,千年來皆是如此。岳不群既允將女兒許配於他,岳靈珊決計無可反抗。令狐沖心想:「我得重回華山門下,已是謝天謝地,得與小師妹為偶,那實是喜從天降了。小師妹初時定然不樂,但我處處將順於她,日子久了,定然感於我的至誠,慢慢的回心轉意。」

    他心下大喜,臉上自也笑逐顏開。岳不群又是一招「浪子回頭」,一招「蒼松迎客」,兩招連綿而至。劍招漸急,若不可耐。令狐沖猛地裡省悟:「師父叫我浪子回頭,當然不是口說無憑,是要我立刻棄劍認輸,這才將我重行收入門下。我得返華山,再和小師妹成婚,人生又復何求?但盈盈、任教主、向大哥卻又如何?這場比試一輸,他們三人便得留少室山上,說不定尚有殺身之禍。我貪圖一己歡樂,卻負人一至於斯,那還算是人麼?」言念及此,不由得背上出了一陣冷汗,眼瞧出來也是模模糊糊,只見岳不群長劍一橫,他自己口邊掠過,跟著劍鋒便推將過來,正是一招「弄玉吹簫」。令狐沖心又是一動:「盈盈甘心為我而死,我竟可捨之不顧,天下負心薄倖之人,還有比得上我令狐沖嗎?無論如何,我可不能負了盈盈對我的情義。」突然腦一暈,只聽得錚的一聲響,一柄長劍落地下。

    見著場的變故,旁觀眾人「啊」的一聲,叫了出來。林寒與左冷禪相視一笑,再沒有比這令人滿意的了。眾目睽睽之下,徒弟打敗師父,那是再好不過,說句欺師滅祖都不為過。自今日起,只要岳不群還華山一日,令狐沖便再無重回華山的可能。

    令狐沖身子晃了晃,睜開眼來,只見岳不群正向後躍開,滿臉怒容,右腕上鮮血涔涔而下,再看自己長劍時,劍尖上鮮血點點滴滴的掉將下來。他大吃一驚,才知適才心神混亂之際,隨手擋架攻來的劍招,不知如何,竟使出了「獨孤劍」的劍法,刺了岳不群的右腕。他立即拋去長劍,跪倒地,說道:「師父,弟子罪該萬死。」

    岳不群一腿飛出,正他胸膛。這一腿力道好不凌厲,令狐沖登時身子飛起,身半空之時,便只覺眼前一團漆黑,直挺挺的摔將下來,耳隱約聽得砰的一聲,身子落地,卻已不覺疼痛,就此人事不知了。

    「呵呵,岳師伯,好腿力。」林寒拍手讚歎道。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