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巨寇

龍騰世紀 第二百零九章 僱傭軍團 文 / 順流逆流

    有錢,就不愁招不到人。

    發展僱傭軍,倒也是一個急速擴張的思路。

    即便在後世,使用僱傭軍也是迅速增強戰爭實力的有效方法。[搜索最新更新盡在lvex.]

    前提是,要花錢。

    而現在季風的狀況就是:不差錢。

    在後世戰火紛飛的索馬裡,只要賞碗飯吃就有人賣命,在這個時代,賞碗飯吃照樣有人賣命。就是按照廓爾喀僱傭兵的薪酬水準,就是招募百萬傭兵每年也不過一兩億美元的支出,而一百萬支步槍的成本,也就是一兩千萬美元。

    當然招兵買馬不是簡單的算術題,管理,訓練,後勤都不是只花錢就行,麻煩多多。

    不過在資金充足的條件下,僱傭一批精銳傭兵作為骨幹,再招上大群炮灰和敵人換命倒是個不錯的辦法。

    「僱傭軍」,在英文裡是「惟利是圖者」的同義詞,中國古語「重賞之下必有勇夫」正是對這類人的生動描述。從古希臘時代開始,僱傭軍就作為一個特殊群體,以「戰爭」和「冒險」為職業出現在世界舞台上。

    到了19世紀初期,英國向外擴張時使用了大量的僱傭軍。他們打仗時是軍隊,掠奪資源和進行商業合作時就以公司的面目出現。

    冷戰時期,美國在一些特殊的軍事行動中也使用了僱傭軍。1961年4月,美國中央情報局策劃的1000多名僱傭軍入侵豬灣,企圖推翻卡斯特羅的革命政權。上世紀70年代,利比亞總統卡扎菲在非洲、甚至從美國招募了一批僱傭軍,組成伊斯蘭軍團,最多時達到1萬人。

    事實證明僱傭軍是有戰鬥力的,而且,許多個世紀以來,僱傭軍的戰績都相當出色。

    僱傭軍的戰鬥力強,價錢也不太昂貴,因此僱傭軍作為「戰爭工具」大受歡迎。

    僱傭軍以個人或小團體為單位,策動政變、綁架、暗殺、劫掠財物,在人們心目當中的形象極壞,被稱為「戰爭動物」。

    僱傭軍來自不同的國家、不同種族,他們中的絕大多數是為了錢而冒險,也有因為意識形態和宗教信仰而戰的,還有厭倦了平靜生活想尋求刺激的。

    僱傭軍是不顧國家民族利益和一切後果而受雇於任何國家或民族並為之作戰的職業士兵。

    從古羅馬軍隊中的野蠻人到後殖民主義時期被流放到非洲的歐洲囚犯,僱傭兵一直以來都被看作是一群「要錢不要命」的烏合之眾。在很多人的理解中,僱傭兵給其他人帶來的只有死亡和痛苦,而促使他們打仗的惟一動機就是錢。

    招募僱傭兵,當過兵的是最好的,如果當過特種兵那就更好了。招募對像括,平民、前軍人、亡命徒等,總之想要加入,通過考核就可以。世界上比較正規的僱傭軍部隊如法國外籍兵團就是不管你從哪裡來、不管你曾經幹過什麼,只要你報名通過考核就可以加入,加入後再按它的一套訓練方法,訓練完畢後,分到各外籍兵團部隊中。據說尤其喜歡中國人,因為中國人聽指揮,且能吃苦。

    儘管後世的國際社會強烈反對使用僱傭軍,但實際情況卻是,到百年之後,僱傭軍的規模還在不斷的擴充。在全球許多的熱點地區,都不乏他們的身影。

    在世界各國眾多的僱傭兵中,要數尼泊爾的廓爾喀僱傭兵最為強悍,即便到了後世,依然名列全球最凶悍的5個僱傭兵集團之首,被譽為世界上最成功、最令人生畏的僱傭軍隊。

    後世全球最凶悍的5個僱傭兵集團括西班牙外籍軍團、法國外籍軍團、哥薩克僱傭兵、廓爾喀僱傭兵、以色列僱傭兵軍團。

    西班牙外籍軍團招收來自摩洛哥、毛裡塔尼亞的摩爾人,作風異常相似,兇猛好鬥且不留俘虜。

    法國外籍軍團尤其喜歡錄用東方人,而不太喜歡黑膚色的人,認為黃種人聽話,黑人難管理。

    哥薩克僱傭軍也是全世界炙手可熱的僱傭兵來源,哥薩克人最突出的優點是他們對武器有天生的熱愛以及對使命的忠誠,英勇善戰,悍不畏死。

    以色列僱傭兵軍團則是經驗豐富的退役士兵組成,類似於正規軍。

    不過這幾大僱傭軍團大部在後世才形成規模,以色列僱傭兵軍團更是沒影的事,隨著歷史的軌道偏離原來的方向,以色列這個國家會不會形成還是未可之數。

    在二十世紀初,廓爾喀人統治著國際僱傭兵市場,而其僱主僅限於英國人。

    廓爾喀僱傭兵是來自於喜馬拉雅山西部的尼泊爾部落戰士。

    尼泊爾境內80%是山區,廓爾喀人自幼在坎坷的山路上行走,練就了一雙"鐵腳板"。他們性格強悍,身體健壯,特別善於山地戰和近戰。他們特別喜歡佩戴"戈戈裡彎刀",據說這種彎刀一經拔出就必須見血,這也成為廓爾喀僱傭兵的標誌性裝備。

    廓爾喀人有著死戰不退的傳統,在他們的戰爭辭典中只有"戰鬥"和"戰死"兩個詞。

    1814年,尼泊爾王國的廓爾喀戰士奇襲了英控克什米爾,英國人以3萬人對付尼泊爾1.2萬人,經過兩年奮戰才贏得勝利。廓爾喀戰士寧死不屈的勇猛精神給英國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815年,英軍編制中有了第一支由廓爾喀兵組成的戰鬥營,在此後發生的所有與英國有關的衝突中,都有廓爾喀兵參戰的身影。廓爾喀兵只忠誠於僱主,他們甚至可以毫不留情地鎮壓同為英國殖民地的亞洲同胞。

    兩百年間,廓爾喀兵的足跡踏遍阿富汗、巴勒斯坦、埃及、北非、朝鮮和伊拉克等地,號稱是英軍的「拳頭部隊」。

    充滿神秘色彩的廓爾喀兵,向來以紀律嚴明和英勇善戰聞名於世,而且對僱主非常忠誠。由於廓爾喀兵大多為生活所迫,世代以當兵為業,他們毫不掩飾地說:「當兵就是為了錢,沒有其他目的。」

    為保住飯碗,他們一般都能逆來順受,盲目服從,認為「食君之祿,分君之憂」,理所當然,甚至不惜為僱主挺身擋子彈。

    廓爾喀兵的紀律性和耐力超強。據說,如果沒有命令,即使一天不吃飯,命令他坐著,他也不會離開。在戰場上,無論負多嚴重的傷,他們總能忍住痛苦,有時甚至疼痛得直掉眼淚,嘴裡還在念叨「不能喊,不能叫苦,我是廓爾喀人。」

    廓爾喀人的民族性格,特別適合打仗。據說,廓爾喀人平時沉默寡言,一旦發起脾氣,就會像火山一樣爆發。

    「與其懦弱地活著,不如就此死去。」這是廓爾喀人的生存信條。

    尼泊爾是世界上最貧窮的國家之一,尼泊爾人衣不蔽體、食不果腹,而廓爾喀兵的年薪卻是當地人收入水平的數十倍甚至上百倍,是尼泊爾人人人羨慕的職業。

    不過,廓爾喀兵的人選卻要經過百里挑一的選拔。首先要經過「山選」。由英軍退伍軍人組成的徵兵代理人,要分別去尼泊爾鄉下尋找合適的士兵。只有被他們選中的青年,才有機會進入下一階段的選拔,即「山選」。

    在這一輪篩選中,身體和智力的測試將更加全面,整個過程長達8小時。其中一項內容是,應徵青年脫得只剩下內褲,背負25公斤的沙子,在48分鐘內完成5公里登山跑。

    每年參加「山選」的上萬名尼泊爾青年中,只有不到一千人能參加為期一周的最後測試。最後測試在尼泊爾西部城市博克拉的英國廓爾喀士兵招募中心舉行,最終只有兩百多人能夠加入英**隊。

    除了豐厚的薪水外,廊爾喀兵每兩年有一次探親機會。每次回去,他們都受到王子般的尊敬,是備受歡迎的求親對象。廊爾喀兵每年都將軍餉的大部分匯回家鄉,對尼泊爾來說,這是僅次於旅遊業的一項重要收入來源。

    廊爾喀兵身上最顯眼的「裝備」,要屬聞名於世的廊爾喀彎刀了。這種軍刀不僅是尼泊爾的國刀,也是廊爾喀士兵的榮譽象徵,英軍廊爾喀兵團也因此被譽為「彎刀勇士」。

    廊爾喀彎刀像狗的後腿形狀,刀背既厚且鈍,但刀鋒卻異常銳利。這種充滿神奇色彩的軍刀,雖不能當作擲刀使用,但在肉搏戰中卻非常有用,是廓爾喀人最喜歡的近距離作戰武器。

    廓爾喀「彎刀勇士」的出色表現,加上他們高度自覺的忠誠度,讓季風對其產生了濃厚興趣。

    作為上千萬英鎊巨額遠洋輪船訂單的附加合同,英國人至少替他招募兩千名廓爾喀戰士作為其龐大產業的『護衛』,其中一半是歷年來從英軍退役的老兵,而另一半是從當地『山選』出來的精銳部落戰士。

    什麼是商機?

    先人一步,發現別人沒有發現的財富,就是最大的商機。

    數千廓爾喀退役僱傭兵和數萬廓爾喀部落勇士,就是一筆巨大的財富。

    而季風更把目光投注到了簡略而模糊的世界地圖上,尋找合適的兵源。

    北非的摩爾人,南非的祖魯人,都是用來對抗南非英軍的利器。

    越南、菲律賓和印尼叢林中出來的南洋猴子,則是打擊菲律賓美軍的炮灰。

    而兩年之後,被倭軍打得分崩離析的哥薩克騎兵,正可以收攏起來成為日後用來對付倭奴的力量。

    為了混淆視線,他甚至想到從歐美各國招攬流氓、惡棍、罪犯和破落戶,最好是死囚、殺人犯這樣的亡命之徒。

    按照不同國籍的亡命徒組成不同僱傭兵項目公司,向目標國進行針對性攻擊。用意大利人對付美國,俄國人對付英國,美國人對付法國,德國人對付俄國狗咬狗一嘴毛的混亂局面,是他最願意看到的結果。

    軍火商被人稱為『戰爭之王』,集軍工製造與傭兵集群於一身,將是多麼美妙的前景?

    季風的嘴角微微翹起,露出即將偷到小雞般的詭譎笑容:

    「我,將是未來的戰場主宰!」

    第二百一十章寶刀出鞘

    ******

    照例求收藏,求訂閱,求月票!

    剛開張,請兄弟們多多關照!

    鞠躬,閃人。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