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唐蹤

第一卷 短歌行 第一百七十八章 國憂民憂 文 / 姜柏

    這廂唐龍周圍的成宗李安、常遇春還有唐川,甚至是此前覺得自己屈尊坐在唐龍身側一個世襲王爺都不禁心中凜然,他們見這唐龍雖然一身紈褲氣息,說起話來卻有鼻子有眼,時間,地點,人物,描述得清清楚楚,讓人不得不信

    成宗李安聽得眉頭緊鎖,最後終於忍不住問道:「你說的這些,可是屬實?」

    唐龍見皇帝問起,便打起了十二分精神,礙於此處婚宴,不便行禮以免破壞了氣氛,便擺出一副畢恭畢敬地姿態答道:「啟稟陛下,草民說的字字屬實,這麼緊要的事,草民是決計不敢胡言亂語的」

    成宗李安想起初時帶兵馳援桃渚時的場景,當時他得到消息,聽說南下的這幾萬北軍是一群臨時拼湊起來的雜牌軍,根本靠不住,全然是郭賁為了應付朝廷才臨時組建的,而那個方虎也是個草包,一勇之夫,可做先鋒卻擔當不起全軍主將的大任,正因如此,他才盡起臨安府兵開赴沿海,四處哨探,準備應付突發情況,說白了就是給這些新兵蛋*子擦屁股

    按理說他本不用如此大費周章,一來他這個王爺手中本無兵權,更沒有守備東南沿海的任務,二來他可以說是被皇兄放逐的,到了臨安,只要不生事,那就是好的,越頹廢越好,哪曾想,他聽說倭寇犯邊,竟然不避嫌疑,冒著被官員彈劾他聚眾謀反的風險招兵買馬,訓練士卒,使臨安成為了整個東南防線計劃之外的一處軍事重鎮,而最終,他的這支軍隊也終於在抗倭作戰中發揮了作用,截止到他返回長安,臨安軍總計殺敵三千,奪城兩座,燒燬倭寇船隻百餘艘,怒殺逃將數十人,在東南軍中可以為是威風赫赫

    不僅如此,臨安軍的伙食福利那是出奇的好,所以那些吃不上飯或者是不愛種地的百姓們都非常願意投效,要不是當時還是臨安王的李安考慮到兵在精不在多,百般推卻,臨安軍幾乎可以組成一個十萬之眾的大軍了

    那群酒囊飯袋,竟然吃盡了河北道糧倉的糧草,而且還沒幹什麼好事,這讓李安非常難以接受,若是在平時,這糧食被挪用也就挪用了,可是如此緊要關頭,這糧食是用來救命的啊,這劉子向怎麼能不上報朝廷呢?

    「陛下,」唐川低聲道:「我早就聽說邊軍將領與胡惟庸素來不睦,可是胡惟庸仗著自己在京城,而邊軍將領非奉詔不得進京,再加上朝廷與邊軍往來信件都由他一手操控,所以邊軍將領挾怨日深,當他們聽說先帝身體日漸不支的時候,似乎有所謀劃,其內容就是擁護你即位,可是沒想到你秘密入京,突然脫離了他們的控制範圍,以至於他們鞭長莫及,這次也沒出上什麼力了」

    「你說這些,是想提醒我,他們是忠心於我的?」成宗李安聽出了唐川的話外音

    「額……」唐川覺得有些話還是點到即止的好,可是再一想,自己對北軍如此熟悉,若是僅僅說兩句不鹹不淡的話,未免會讓皇帝認為自己恃寵而驕,所以便道:「陛下還請三思,安北都護府身負北據突厥的重任,兵精糧足,一直以來都是我大唐的可靠屏障,可是若想在守住防線的前提下分兵勤王,未免就有些捉襟見肘,郭賁意識到了這一點,所以他在胡惟庸名為支援東南,其實是在陰謀分化北軍實力這一招之下情知不能拒絕,所以便使出了招募新兵頂替的這個對於北軍來說不會絲毫有損實力的做法,作為全國都護府中最兵強馬壯的安北都護府,郭賁的一舉一動都影響到其他的邊軍都護府將領們,既然朝廷的要求不容拒絕,那麼郭賁的這一招也堪稱絕對,這幾萬新兵投入東南,胡惟庸自然不好再說什麼,若是新兵全部戰死,那北軍也不會有損分毫,可若是僅僅是這些新兵就將倭寇打退,那麼對於郭賁來說就有兩項利好,首先郭賁可以戳破倭寇一入所向披靡所到之處東南軍隊望風而逃的說法,再者就是這新兵可以通過這一戰直接練成精銳,試想,還有什麼樣的訓練能記得上戰場上的真刀真槍的拚殺呢?所以啊,這個郭賁也確實不簡單」

    成宗李安耐心聽完,然後道:「可是如今胡惟庸一黨已除,這劉子向為何還不將河東道糧倉空虛的實情告訴朕,致使河東一道百姓身處完全沒有必要的困境之中?」

    「這個……」唐川沉吟了一下,道:「這個,屬下以為,也許劉子向擔心獲罪」

    「哼!」成宗李安憤怒地一拍桌子,驚得一桌之人紛紛噤若寒蟬,而吵雜的大堂也有半數聽到這邊異動的人因而突然靜了下來

    唐川見狀連忙起身擺擺手道:「沒事沒事,各位大人繼續,我們這閒聊呢」

    「這個劉子向!」成宗李安情知這是喜宴不好破壞環境,卻仍然忍不住沉聲說道:「他難道不知道這件事是瞞不住的嗎?如今河東一道遭逢如此大難,他竟然顧及自己的烏紗帽而對朕隱瞞如此重大之事,就算最初他是為了資助郭賁以便保存實力與胡惟庸抗衡,那這一次,他也是難逃罪責,不僅如此,朕還要重重治他的罪!」

    「陛下,」唐川道:「臣以為,此時處置劉子向是小事,向河東道輸送糧食賑濟災民才是重中之重,不知陛下可有什麼安排?」

    「嗯,」成宗李安道:「這件事我已經派方啟宇去加緊辦了,你沒見這喜宴上的大臣獨缺他一個麼」

    唐川粗略地環顧了一下四周,發現那個名字看起來還不錯,其人卻天生一副賊眉鼠眼的樣子的方啟宇確實好像沒來

    唐川見狀拱手道:「陛下英明!」

    李安歎了口氣道:「哎,我這才剛剛登基,就遇上了八十年不遇的大旱,東南數道已經數月沒下過雨了,在這樣下去,我大唐半壁江山顆粒無收,這災年可怎生應付過去是好」

    唐川也歎了口氣道:「是啊,民以食為天,各道的產量就擺在那,就算把沒遭災的一道所產之糧食分了一半給另一道,也不夠啊,東南的人口密度大,素來糧食產量高,聽說以往都是東南往西北輸送糧食」

    生存這個異常沉重的詞彙如此清晰地擺在一君一臣面前,沉重地他們不得不彎下腰去思謀對策

    唐川見氣氛有些沉悶,嘻嘻一笑道:「我看不如這樣吧,咱們組織一下東南的人力,反搶倭寇,把他們島嶼老巢的糧食全搶來,不夠的話就直接去搶小日本!」

    「小日本?」成宗李安不禁疑惑地問:「小日本是什麼?」

    「額,」唐川頓了頓,解釋道:「就是倭寇的老家,東瀛」

    「小小一個島國,有什麼好搶的,還不夠我們大唐百姓塞牙縫的」成宗李安似乎被逗笑了

    哎,唐川心中歎氣,心說這狗日的小日本國就是你們這樣歷朝歷代的看低之中最終成長起來,變成咱們的心腹大患的,當有朝一日,他們扛著先進的槍炮,蠻橫無理的打開中國的大門的時候,誰還會當他們是小島國出來的蠻夷?當他們以區區五百人的兵力控制一座幾十萬人的城鎮的時候,誰又能說,人多力量大呢?

    「看來要清點府庫了,不知道此番將各地糧倉所存的糧食全都找出來,能不能先度過這個災年」成宗李安不無擔憂地說

    「陛下,吉人自有天相,咱們歷盡艱辛終於修成正果,這是老天在眷顧咱們,老天爺既然眷顧陛下您,也必定會眷顧您的子民的,船到橋頭自然直,我相信,這一關咱們一定能平安度過」唐川安慰道

    成宗李安點了點頭,心中的憂慮卻絲毫沒有減退

    「堂兄」唐川腦筋一轉,計上心來

    「堂弟,何事喚我?」唐龍聞言心說這句堂兄叫得中聽,雖說你小子別人不知道,我卻很清楚是個下人家丁出身,可是官坐到這個地步也是真不容易,我就委屈一下給你當個兄長吧

    唐川見唐龍回應,心中已經開始偷笑,只見他淡淡地說:「堂兄,咱們唐家世代受朝廷眷顧,在唐城富甲一方,如今朝廷有難處,咱們也該知恩圖報,你說是麼?」

    唐川這一番話說的不溫不火,硬生生讓唐龍聽岔了,他以為唐川的意思是讓自己也找個能為百姓分憂的父母官做做,就算不當什麼大官,混個唐城縣令一定是沒什麼問題,所以他一邊讚歎唐川上道,一邊欣然說道:「這是自然,我唐家世受皇恩,自先祖起便立志為朝廷鞠躬盡瘁,到了我唐龍這一代,雖然說寸功未立,卻時刻惦記著為朝廷做點什麼,若是有機會,我唐龍一定我大唐江山略盡一份綿薄之力!」

    「此話當真?」此時此刻,唐川已經掩飾不住內心中噴薄欲出的一股戲謔之意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