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鐵漢子

龍騰世紀 348 【杜爾伯特的明天】 文 / 過河老卒

    俄國人設計的「東清鐵路」沿線站點分佈圖上,薩爾圖車站是最為特殊的站點,此站不在東三省總督府的直接管轄範圍之內,還需溝通哲裡木盟十旗扎薩克才能完成徵用土地、招募勞力、開築鐵路等等瑣碎的事務。

    杜爾伯特旗,在哲裡木盟十旗扎薩克裡又最為特殊。雖然杜爾伯特旗也是蒙古旗,卻是在乾隆年間從西北的準噶爾遷徙到東北來的。真要追溯蒙古人的傳統,哲裡木盟包括哲裡木盟南部的喀喇沁地區的蒙古部落,在蒙古帝國時代最多是黃金家族的「女婿部落」,而杜爾伯特這一支蒙古部姓綽羅斯氏,是根紅苗正的黃金家族。

    哲裡木盟十旗受大清國理藩院管轄,同時又受吉林將軍管轄,在之前的某一個時間段裡還曾受黑龍江將軍屬下的齊齊哈爾副都統管轄。實質上,管轄只是名義上的,是很鬆散的中央與地方的統治、隸屬關係。哲裡木盟無需向朝廷繳納賦稅,各部(旗)台吉、貝子、貝勒甚至達爾漢親王還享受朝廷的俸祿,有資格充任乾清門的輪值侍衛(藍翎)或者御前大臣。在哲裡木盟十旗中,杜爾伯特在蒙古族內享有事實上的無上榮耀,綽羅斯氏的血統遠比博爾濟吉特氏高貴得多,只是,這種榮耀並不被滿清朝廷承認。

    原因很簡單,杜爾伯特人曾經是準噶爾部的一支,而準噶爾部是被大清國朝廷征服的,與之對應的卻是科爾沁部的博爾濟吉特是大清皇族的姻親,享有官面兒上的優待。

    包銳鋒,或者叫做綽羅斯.保泰.巴爾圖,是杜爾伯特部與科爾沁部聯姻之後的「產物」,憑著黃金家族的招牌。從直隸省北部的察哈爾部到興安嶺外的布裡亞特蒙古,都擁有一些「骨子裡的」擁護者。能夠以台吉的身份率領一支蒙古騎兵參加黑龍江將軍屬下的鎮邊軍。之後加入武毅先鋒軍。再成為第一軍直屬騎兵旅旅長,包銳鋒也算得上蒙古王公中的「開明人士」了。此時,他的騎兵旅駐地就在杜爾伯特旗的高檯子,也就是俄國人勘定的鐵路線薩爾圖站選址地南面不過二十里的地方。

    皇帝要拿第12旅旅長隨昌毅開刀。第1、2、3軍旅級以上將領就趁著楊格「接家眷」的機會,自發的趕到奉天。一場高級軍事會議就這麼自然而然的召開了。

    三軍將領聯名通電剛剛拍發到大沽口徵詢北洋艦隊將領們的意見,參與會議的包銳鋒就被參總衛士徐栓柱帶到東三省總督府後西廂小院子的書房裡。

    「包旅長,聽說你與達爾漢郡王瑪什巴圖爾頗有交往?」

    「是。參總。」包銳鋒所部騎兵原本是滿meng漢混編。回駐高檯子後擴編為旅,兵員大多來自杜爾伯特旗、奈曼旗、科爾沁左右翼兩旗,經過一年的整軍,已經基本完成新軍化,在裝備、戰法的同時,在軍團軍政部政宣處和建制到連的文書制度幫助下。也完成了思想。此時坐在楊格身邊的包銳鋒並不認為自己的是杜爾伯特台吉保泰,而是軍團直屬騎兵旅旅長包銳鋒少將。「乾隆爺西征後。準噶爾部解體,部眾分散遷徙到各方。杜爾伯特部從阿爾泰山腳下來到關外,沒有奈曼部第九代多羅達爾漢王爺的幫助,很難立住腳,更難擁有如今那一大片豐茂的水草地。瑪什巴圖爾王爺的先祖對杜爾伯特部眾有恩德,杜爾伯特人沒有忘記。」

    「嗯,原來還有這麼一段往事。」楊格面現感慨之色說了一句,面色旋即又凝重起來,說:「鐵路線要經過哲裡木盟北部地區,涉及科爾沁、奈曼和你們杜爾伯特部的遊牧地,對此,三部是如何看待的?」

    包銳鋒乃是軍團直屬部隊長,當然明白中俄聯合修築「東清鐵路」及南滿支線對東三省的國防、經濟、交通能夠產生巨大的影響。如果東三省沒有新軍,俄國人可以利用修鐵路侵入東三省;而東三省有強大的新軍,中國人則可以利用鐵路產生的效應,加快移民實邊和新政推行的腳步,更早的強大起來。從部眾利益來說,大多數的杜爾伯特青壯都加入了騎兵旅,除了家裡的遊牧地之外還有軍餉可拿,對修鐵路要佔用部分遊牧地,在遼東、遼南打過仗,目睹遼東新政效果的包銳鋒和部眾都沒有絲毫的牴觸,反倒在盼望鐵路修通後帶來的商業機會。

    杜爾伯特部沒有問題,科爾沁和奈曼卻有大大的問題。

    「奈曼旗前些年遭了天災,部眾向西遊牧,奈曼王爺向熱河都統衙門提請招墾,以地租彌補欠收。當時倒也沒啥事兒,可天災一過,部眾回到原牧場後發現牧場已經開墾為糧田,頓時嘩然,旗民甚至向朝廷狀告扎薩克。前些日子依帥就鐵路線路曾咨文於哲裡木盟扎薩克,扎薩克的回答是——請盡量繞行。」包銳鋒說著話,從隨時的皮包裡拿出地圖,指點道:「鐵路從呼倫布雨爾(海拉爾)向東穿過興安嶺,在布特哈旗西南遭遇雅克山阻擋,乃向北略移線路,繞過扎蘭屯到齊齊哈爾,再到薩布圖入哲裡木盟境地,在郭爾羅斯後旗出境。這一段鐵路線大約有一百里長,涉及到哲裡木盟十旗中的四旗遊牧地。職部代杜爾伯特人表示態度,堅決服從軍令。奈曼旗的問題發自同治爺年間,如何善後至今尚未論定。科爾沁右翼兩旗涉及遊牧地很少,也就兩個泡子之間的一小塊地方,略作撫慰補償即可。郭爾羅斯那邊,職部去說一說,問題也不大。」

    楊格聞言微微點頭,從中能體會出包銳鋒在哲裡木盟中的份量。當然,如果是兩年前保泰,以杜爾伯特台吉的身份,在哲裡木盟十旗中的發言權恐怕很有限。這就說明了一個問題——強大的軍力對內對外都是一種威懾!憑著騎兵旅旅長的職位和七千餘裝備一新的騎兵,包銳鋒若非是忌憚著奈曼王爺先輩對杜爾布特的恩惠,恐怕也要如對科爾沁和郭爾羅斯那般。代打保票了。

    「我的想法……不是讓蒙古部各旗出讓利益,而是借修路的機會發展農、牧、工、商產業。從遊牧轉向定居。從單純的放牧轉向農牧工商結合。找你來,就是合計一下如何改善鐵路沿線蒙古同胞的生活水平,讓他們感受到新政的好處。如果妥善設法,奈曼旗前番的墾牧矛盾可以化解。今後,哲裡木盟還能容納更多的關內移民。促進百業的興旺。」

    包銳鋒雖然以新軍將領,楊格的部屬自居,可也是一部蒙古貴族。腦子裡的直接想法是——人口多了。開墾的農田多了,牧民的放牧地就少了。修鐵路有利於國防和經濟,那可以為此讓出一部分利益,可要哲裡木盟容納移民,那就困難嘍!正因如此,在今年開春和去年秋的移民大潮中。吉林、黑龍江兩省衙門都沒有在哲裡木盟的地盤上安置移民,唯恐引發meng漢衝突。

    「放牧地縮小與畜牧產出增加。二者之間並不矛盾。」楊格揪住關鍵的問題引申開來:「從放養天然牧草到種植優質牧草飼養;從注重畜群數量到優化畜群結構和改良牲畜品質;從原生的、自給自足的畜牧業向工業化、商業化的大產業畜牧環節進化,簡而言之就是舉辦工廠,皮製品加工、肉製品加工、奶製品加工、羊毛jīng紡、牧區礦產開發以及石油勘探、興辦交通、以種代牧等等舉措,都可以在三、五年的時間內,在一定程度上改變哲裡木盟十旗百姓的生活狀態、改善生活水平,讓牧民們不再靠天吃飯,不再遷徙遊牧。」

    包銳鋒的嘴裡反覆的念叨著兩個詞:「放養,飼養。」對他來說,最直接能夠感悟到的就是二者之間的區別了,其他的東西有些遙遠,暫時還不能完全的領悟到。

    楊格的目的卻是要借修路改善哲裡木盟十旗百姓的生活水平,進而改變他們的思想和該地區的牧、農人口結構,合理利用肥沃的松nen平原以及地下埋藏著的瑰寶。從在遼東的鞍山勘探礦產開始,楊格就在苦思「大慶」二字,前番從盛宣懷手裡得到鐵路設計線路圖後,算是有了一點點的把握。那個世界的大慶就在今日世界的哲裡木盟地境,更大可能就在包銳鋒的杜爾伯特部放牧地!

    因此,他把勘探石油的美差給了李鶴年,李鶴年轉頭讓李芷青聯絡在美國的「友好」,以期引進石油勘探技術人才。

    楊格為包銳鋒規劃的是一個以石油開採、石油化工為產業中心的城市化杜爾伯特。要實現鐵路修築和石油開採,首先就要改變牧民們的生活形態,避免工業的貿然進入引發農牧工社會形態急劇改變,從而產生矛盾和衝突。畢竟,奈曼旗的招墾風波至今尚未平息,就是前車之鑒。畢竟,未來的中國國防軍編制序列中,擔任北部邊境戍守重任的,還是以蒙古族騎兵為主的部隊。

    新政是造福於民,不是損害漢、滿、meng各族人民的利益;移民實邊是要穩固邊防、興旺東三省經濟,而非造成民族矛盾和社會不穩定因素;開辦工業特別是石油化工,是為已經萌芽的內燃機時代的軍事工業和民生工業做準備,中國已經輸在起跑線上,不能再繼續輸下去了!

    「參總,綽羅斯.保泰.巴圖爾和杜爾伯特部眾堅決服從軍令!」

    「不是軍令,是咱們共同設法,像在盛京安置移民那樣,為哲裡木盟的蒙古百姓謀幸福。來……」楊格走到書桌邊,示意包銳鋒跟上後,拿出一張哲裡木盟產業調整的階段示意圖來。

    種植牧草——改良牧草——實現轉放牧為飼養的畜牧業基本生產方式的轉變。在這一過程中結合鐵路修築,為各部牧民規劃定居點,吸納一部分移民以獲取農業生產技能,以農牧業產品貿易利潤和東三省總督府、關外軍團司令部的投資舉辦畜產品加工業。最終形成以農牧業為主的村莊,以工業為紐帶的新興城市,以石油開採和石油化工為核心的中心城市。在東清鐵路和南滿鐵路過境、設站的條件下,逐漸把哲裡木盟建設成為松nen水系和遼河水系之間的經濟中心,而中心的中心就是杜爾伯特!!。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