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鐵漢子

龍騰世紀 294 【以有備戰無防】 文 / 過河老卒

    294

    京師督軍胡同的督辦軍務處換了大清帝國國防軍總參謀部的招牌,1896年5月還是個紙糊的衙門,也就是裝門面的招牌而已。

    楊格每天早上衙門裡處理公兩個小時,然後就打道回府,真正的總參謀部職能還未展開,關要的機務自家宅子的前院就能完成。而隨著邊境零星武裝衝突有愈演愈烈的趨勢,他多的時候是移到內院的書房辦公,他覺得那裡能集精神思考戰爭的問題。這是一個奇怪又矛盾的現象,前院是軍人扎堆,後院是女人扎堆,楊某人這是考驗自己的精神力?

    世界列強關注或者忽視的三國演義,越來越向楊格預料的方向展,當然,也有出乎意料之外的。那是皇帝華殿「親切會見」了日本國駐清公使代辦林董,陸軍部尚書榮祿速飛快的交給參謀總長一份名單,名單羅列了三十一人,由朝廷出銀子公派到日本陸軍士官學校學軍事。

    培養滿族軍事人才的事情上,皇帝和榮祿同樣的急迫,總算是走到一起來了。而皇帝如今的鬥爭對像不是又去了頤和園過夏天的太后老佛爺,而是南河沿宅子裡操縱三軍的楊某人。

    哼哼,對付我?得!來,咱過過招兒。

    楊格爽快的名單上簽了字。

    慈禧動後黨們弄來的三萬兩銀子,一個子兒不少的落入了參謀總長手裡。這筆錢的到手的同時,皇帝要求半年內給兩個師的禁衛軍弄到7公厘口徑的、改進型的88年式步槍,其實就是96年式步槍。既然錢都送到兜裡了,那就用唄!德國機械工程師其實應該成為槍械工程師已經看到96式,雖然出於不同的戰術理念和清德兩國越來越友好的關係,科勒沒有對96式步槍提出批評,當然也沒有誇讚這條明顯是剽竊了大多數88年式步槍設計的東西,但是,科勒本人認為實槍可用。

    圖紙無需修改,只需搭船送到德國即可製造,以德國大家輕武器生產廠的產能,三十萬條步槍只需三個月就能完成,還是保障德軍裝備需要的基礎上。那麼,8月間,楊格就可望得到三萬到五萬支步槍和一千萬子彈的補給,加上天津機器局、金陵機器局和江南機器局三家提供的一萬支步槍和少三萬子彈。以此換裝第一、第二軍的裝備,替下的軍械裝備墾屯兵團。到了9月之後德國送來的軍械,才逐步裝備禁衛軍。

    如此一來,屯墾兵團秋收的集訓之後,隨時可以編組為三個**旅,合計兵力為一萬四千餘人。也就是說,解決遠東俄軍威脅的同時,楊格手裡有了應對朝鮮方向威脅的能力,甚至於可以考慮適當的時候鴨綠江邊來那麼一下子。當然,這要看俄國人和日本人是不是聽話了。

    對俄作戰,勝券握,對此,楊格沒有絲毫的懷疑。

    看看牆上的地圖,勝利已經被楊格標注到了海參崴外圍二十里範圍之內。若非顧忌海參崴四周炮台的重型火炮威力,恐怕就直接將「符拉迪沃斯托克」的名稱徹底的換回「海參崴」三個字了。

    俄國遠東的四萬兩千多名陸軍和一千多名水兵隊,分屬濱海軍區、阿穆爾軍區和外貝加爾軍區,這些力量與海參崴、廟街和海蘭泡的江河艦隊、近海巡邏艦隊合計舊式巡洋艦4艘、江河炮艦6艘、佈雷艇兩艘、魚雷艇十一艘的水上力量,統一接受海軍將阿列克謝耶夫指揮。這些軍隊,有大約千名是海參崴要塞守備部隊,另有三千多人的工程部隊協助鐵路修築,真正能夠調動作戰的只有三萬人。就這麼三萬人,還分散的部署從赤塔到海參崴幾千里的漫長國境線上。

    老毛子調集這些兵力於主作戰方向就需要花費一個半月的時間,那麼,預計大規模的邊境衝突將7月底、8月初爆。這很符合楊格的需要,此時清俄交惡,打打就算了嘛,給老毛子一個強硬的、有能力挫敗其滿洲野心的印象就得啦!真要釀成長期的、全面的戰爭,那才是楊某人沒本事、不配擔任參謀總長的表現。邊境戰爭打一個月,月底十月初,黑龍江流域就要降溫降雪啦,雙方軍隊作戰將大為不便,再打下去,鵝毛大雪鋪天蓋地,江河結冰封凍,俄國人無法揮艦船優勢,戰爭就只能結束。當然,這是**隊只守不攻的前提下。

    事實上,楊格不打算防禦,以第旅為主、第十二旅為輔,以鉗形態勢向海參崴攻擊前進才是正道。

    之前嘛,11旅得江東十四屯和海蘭泡鬧出大動靜來,力爭讓老毛子伯力以西的兵力全數集到此後轉入防禦。以騎馬步兵為主的第十旅德英阿部將嚴密監視赤塔敵軍動向,赤塔的一個不滿員俄軍師敢於向海蘭泡增援的話,德英阿就必須堅決果斷的向赤塔、烏蘭烏德進擊。

    拳頭打出去,還得收回來。

    要避免全面戰爭,就得主動示好,幫助外交締結一個公平的《清俄共同防禦條約》,關外的建設,大清國的改變,需要十年的穩定時間,需要俄國人把野心從滿洲收起來,全部放到朝鮮去。

    嗯,反正是打疼了老毛子,再來談聯合修築鐵路,利用旅順軍港的事兒也不遲。

    門外傳來立正的聲音,楊格舉目一看,蔭昌門口略站了一下腳算作立正見禮,舉步進門,逕直坐書案對面的椅子上。

    「午樓兄來的正好,看看這份名單。」

    蔭昌接過公派赴日學軍事的名單一看,微微搖頭道:「此名單說明兩件事兒。」

    「還請賜教。」

    「第一,大半是紈褲窩囊廢,學不到什麼名堂;第二,皇帝對陸軍尚書是用而不重,參總則是重而不得不用。參總,急招卑職來此有何要事?」

    楊格從蔭昌的神色、言語看不出這位次長皇帝與楊某人的鬥法站何種立場上,不過,目前還不打緊。至少推行政的大方向上,皇帝和楊格是一致的,暗地裡你踹我一腳,我給你一拳,那是小鬧鬧,改變不了大局。

    「請午樓兄來是要交待幾個事兒,然後,兄弟我就出京赴黑龍江督戰。」

    對俄之戰,蔭昌作了很多工作,這麼一天的到來於他而言沒有任何稀奇之處,身為參謀次長,總長離開京城之後,自然要擔當起責任來,尤其是總參和陸軍部都是改制草創之初,得為總參攬進足夠大的權限範圍,保障高軍令機關和高國家戰略、軍事幕僚機構的地位。

    楊格還要交代的事兒,肯定此之外。

    「致之。」蔭昌改用了私下裡的稱呼,說著話的同時掃了三面牆壁上的地圖一眼,覺比昨天少了幾張,想必是楊格已經收起來,準備帶到黑龍江去的。那麼,楊某人果真是勝券握了!「有事交代下來就是,蔭昌絕不含糊。」

    「第一,確保第四軍編練不出岔子,我估摸著周昭明一到,回亂剋日可平,第四軍整編問題就是西北軍政方面突出的問題。整編好了,對西北國防和內政改善都有好處,整編讓別人佔了便宜,咱們可就算是賠了夫人又折兵嘍!」

    「軍械、彈藥補給四大局手裡,我再盯著,出不了問題。」

    「第二,第一軍、第二軍的軍服、軍械換裝問題,您得瞅著,換下來的東西全部交給墾屯兵團,任何人不能動!三年拿回朝鮮,現只有兩年半的時間了,咱們可耗不起喲!」看到蔭昌鄭重點頭了,楊格又道:「還有附帶著的一個事兒,第二軍換裝完畢後,立調炮兵1個營向北增援黑龍江,以防萬一。」

    「第三,江南機器局已經到了非改整不可的地步了,對此,劉制軍也深有同感。江南局冗員眾多而人浮於事、貪腐成風而制械不良,年產步槍幾千支還大多不堪用,以前淮軍就拒絕使用江南局的槍支彈藥,現雖有小小改進,效果不彰,足見積弊乃是根深蒂固,務需連根拔除才是。我準備請楊宗濂先生出山,參照鞍山工業區模式執、改造江南局,劉制軍派幕僚張謇協辦之。此事,還勞煩午樓兄多加照應著。」

    蔭昌默然點頭,又思片刻,說道:「官場習氣如此,暮氣沉沉,當以銳之才洗刷之才行,楊宗濂先生能孚致之重望乎?致之,不如再大一點,讓湘軍那邊推舉一個人選出來。」

    楊格想了想,終究是江南製造局,就上海道地盤上,讓湘系推舉人選出來,也算是給一個人情臉面,反正今後是拿合格的、足量的軍械彈藥為考核,不行再換人也不遲。

    「行。第四件事,貴胄學堂要辦,不過不能與武備學堂混辦,選址京師為宜,讓那些王公子弟們有個找樂子的去處也好。真正的滿蒙年輕勁銳之才,統統送去武備學堂或者教導總隊,有多少人,收多少人,反正德**事代表團的人到黑龍江的多三五個,剩下的給點意思,請他們授課擴大教學規模也是好事兒,免得他們閒得慌,還要埋怨咱們給他們藏著掖著什麼的。」

    蔭昌對貴胄學堂也是相當的不看好,王公貴胄們大多是什麼樣的貨色,蔭昌比楊格清楚。真要滿人學軍事,還得從貧賤的滿人挑選能吃苦,有上進心的人出來才行,楊格所言正正的點著了要害。

    「卑職照辦。」

    「另外,賤內閒不住啊,想辦個京師小學堂,午樓兄一定要給幫襯著。」

    「夫唱婦隨,神仙眷侶啊!蔭昌佩服夫人的膽略,哪能不心力?」

    「那是虧本的買賣,她說,只收孤兒和家道貧窮的,吃飯、穿衣、住宿問題全部由學堂包了。嘿嘿,這不是向外撒銀子嘛!「

    楊格雖然這麼說,臉上卻是滿意而會心的笑容。

    「報告!參總、次長,有自稱為《時勢快報》的記者求見。」

    「不見。」楊格擺手道:「告訴他們,本人公務繁忙,如有空閒再提前約見他們。」

    「參總。」鄭邦彥有些為難,人家嬌滴滴的一個大美人兒軟語相求容易嗎?「是位女記者,這是她的名刺。」

    蔭昌笑道:「呵呵,鄭副官,想必那女記者長相不錯?」

    楊格瞟了一眼那名刺,上面印著兩排字,時勢快報館駐鞍山站特派記者,芙蘭。瞬間,德國領事館酒會上那個洋裝禮服、窈窕到極致卻落寞而去的背影浮現楊格的腦海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