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鐵漢子

龍騰世紀 183 【楊格三奏】 文 / 過河老卒

    日第二獻上!今天碼一章一章,從早到晚一萬四千餘。無債一身輕的老卒可以鬆一口氣了,請書友們用票票加以鼓勵!

    皇帝西苑紫光閣召對楊格,對此感興趣者絕非少數,有門路得消息的也有不少。

    晌午時,一隊神機營奉調西苑紫光閣外演武,「砰砰」的火槍聲傳出老遠,不多時,內裡就傳話出來,皇帝打了神機營協領的屁股,明兒還要問罪於端郡王呢!正午時,大內御膳房傳說,皇帝紫光閣賜宴,楊格、永山和恭親王、軍機大臣同席。午後,皇帝召戶部左hi郎綿桓去紫光閣問話,據說綿桓一回衙門就給榆關調撥了八萬兩銀子去。到得傍晚時分,內裡又有話傳出,皇上還要紫光閣賜宴,並令太監、宮女們伺候著準備挑燈夜談兵。

    召對,一個白天夠了?不夠!

    老邁的恭親王、翁同和、李鴻藻三人挨不下去了,皇帝也頗為體恤老臣,令其退下回府休息,仍然拉了楊格、永山,甚至把武毅先鋒軍幫辦案的師爺曹翰也叫了去,談兵論道不亦樂乎。

    楊格也是使出渾身解數,親自指揮太監們南海邊挖了泥土砌成沙盤,如海城周邊地形一般,秸合地圖給皇帝講解海城保衛戰。從兵力兵器佈置到步炮兵協同,再。到連珠炮之利用和後備隊待機地點安排,預定作戰任務等等一ど。此做,無非是讓皇帝知道,當今戰爭、軍事,不是一般人能夠指揮的,需要專業人才,需要培養專業人才。國家大事,軍人,高級軍事幕僚必須參與其…從國防戰略的角給出意見。

    說白了,這就是臣子給皇帝的洗腦,偏生年輕的光緒樂此不疲。

    甲午一戰大清國敗給小倭國,光緒怎麼能嚥得下這口氣?!整軍經武乃是必然…有關整軍經武的法子,光緒就是愛聽。老佛爺去了頤和園,這紫禁城、西苑誰還敢說三道四?

    寵臣,領兵鎮守遼東的楊格乃是重臣,回到京城召對一次就一整個白天還加晚上,連續賜宴兩次,尚不知皇帝何時興作罷…那就是十足的寵臣了!

    事實是,第二日寅時三刻早朝鼓聲響起時,聚集太和殿外的群臣看到,年輕的皇帝和年輕的武毅先鋒軍統領是一個高座御輦之上,一個陪同身邊一邊走,一邊說話,似乎那話一天一夜之間還沒說完一般。

    永山是內臣,不必參加早朝站班;楊格則有兵部郎的頭銜…回京必須參加早朝,按其正二品和漢軍旗人身份,堪堪站滿兵部尚書敬信身後。

    高踞龍座上…光緒臉上看不到半分徹夜深談的疲憊,反倒是容光煥、神采奕奕,目光多了一分平日裡少見的自信。有此精神和自信,掃視群臣時自然添加了一份威嚴。他的目光敬信身後略作停留後,從身前龍案上拿起一份折子看了看,朗聲說道:「監察科道,今日早朝可由缺席、違制?」

    都察院趕緊出班道:「臣回皇上的話,未有。」

    「那,有事起奏,無事退朝。」

    楊格立即出班道:「臣有奏。」

    旁人都知道…這是皇帝和楊某人早商量好的,就看看楊格所奏何事,過得去就附議得了,犯不著此時得罪皇帝。

    「楊愛卿有何事啟奏?」

    「臣奏三事。」楊格依然執拗的不願意用旗人的身份自稱奴才,光緒倒也沒有追究之意,只當楊格是說習慣了。「其一…當今世界強國,無不設立總軍事幕僚機構,以備皇帝咨詢軍務,頒布軍令。臣以為,清日一戰我軍失利,大多原因於朝廷決策與戰地實情因路途遙遠,消息不靈而難以相符,以至於朝廷、前鋒戰守定計頗有出乎,眾軍不知所措,故屢屢失利。如今有督辦軍務處,臣以為當賦予督辦軍務處多職權,行使他國參謀總部之職能,領率全**隊厲兵秣馬,以待來日洗雪國恥。」

    「眾卿,對楊愛卿所奏第一事可有見地奏呈?」

    要命喲,那楊格第一奏就是天大的事兒,牽涉甚廣啊!督辦軍務處不撤銷,督辦軍務大臣掌管幕僚、軍令,那就是把軍國大事的建議權和軍令權都抓手裡了,太后能夠絕對控制的軍機處和兵部則被架空。這一。皇帝真要向太后開戰了!

    這麼一想,能夠躋身廟堂的四品以上官員們都脊背生寒,那些殿外站班的四品及以下官員們聽到殿上傳言,也一個個的初夏的清晨感覺寒意陣陣。伺候皇家這碗飯,從今以後不好端嘍!

    「奴才有奏。」兵部尚書敬信出班叩拜道:「皇上,大清國列祖列宗早有規制軍國大事內廷有軍機處,外廷有兵部,京城之外有駐防將軍和各地督撫,兩年沿襲相傳,並無半分失漏之處。如此,又何須常設督辦軍務處,增加開銷不說,軍機處、督辦軍務處和兵部之間權責範圍又如何分割才為妥當?奴才以為,此事應當徵集王公貝勒和部、寺、院及各地督撫意見,擇善而行。」

    「好,好,好一個並無半分失漏之處!」光緒怒極反笑,手裡拿著折子指向敬信說:「那,敬信,明兒你就去遼東領軍打一場勝仗給朕看看!」

    敬信哪有那個本事,又知皇帝本是主戰的,一個說不好又開戰如何?莫要把ji皇帝開戰的罪名兜自己腦袋上!

    「奴才奴才,奴才知罪。」

    「妄言!妄對!明日就去遼東視事,好生看看武毅先鋒軍,再看看你整理的神機營!狗奴才,一點兒也用!朕昨兒就想打你板子的,今兒還敢亂吠妄言,跪安!」

    敬信伏地不起,頻頻磕頭告饒:「皇上啊,奴才冤枉,不,奴才該死,可奴才是一片忠心吶!」光緒看也不看,手一揮,自有hi衛上前將敬信拖出大殿。

    「王錦。」

    「臣。」兵部hi郎王錦應聲出班。

    「訇署兵部事宜。」

    「輒。」

    「端郡王。」

    「奴才。」載漪目睹與自己一起整理神機營的宗室大臣敬信被拖出殿外,加上昨日神機營協領挨了板子,早已經是心懷惴惴,冷汗直冒了。此時故作鎮定的出班,向皇帝躬身作禮。

    光緒能藉故擠走敬信,卻不能拿端王開刀,這種事兒只能徐徐圖「著神機營立即抽調精銳三,待恩賞之hi衛們回到京城後,合編會練兵法洋操,值守西苑。」

    「輒。」

    「何人對督辦軍務處常置之議有奏?」

    敬信前車之鑒,誰還敢吭聲吶?再看看位列頭班的那個乾瘦背影,鬼子都還沒出聲,事兒就辦成了這個樣子,看來如今千萬別皇上面前跟戰事扯上邊。戰打輸了,賠款一萬萬兩,誰之過?肯定不是皇帝的過錯,而是朝堂上眾人輔弼不力的錯!

    「諸位臣工,朕想問一問,誰人能說出遼東共有幾軍幾營兵力幾何啊?」

    這。‥恐怕是個天大的難題喲!遼東各軍,有武毅先鋒軍者統轄舊制40多營兩萬精銳;有嵩武軍者目前僅餘三營1200餘官兵可戰。各軍統轄營頭多寡不一,經常調遣變幻,各營又有八隊、十隊甚至十隊之別,有的營頭兩多人,有的營頭七多人。如今,能夠說出遼東諸軍大概數目字的恐怕只有周馥一人!得,身朝堂決策軍國大事,卻連遼東兵力幾何都不知道,那還說個屁啊?!

    光緒嚴厲的目光掃過殿上群臣,群臣一個個低頭避過皇帝的目光,生怕被皇帝點名回答這個注定要答錯治罪的問題。

    太后頤和園,對殿上的人來說是遠水救不了近火。只需三板斧砍下去,折了那些人的銳氣之後,下面的事兒就好辦了。

    「楊愛卿,接著奏報。」

    聽皇帝這麼一說,群臣大多都鬆了一口氣。

    「臣請傚法西洋強軍軍制,改大清國綠營、勇營、練軍為大清帝國國防軍陸軍,以武毅先鋒軍改稱第一師、武毅軍改稱第二師為標本,統一軍制員額、軍械、操法,逐次推廣各部整編,整編完成經考核通過後,授予統一之數目字番號,摒棄舊軍、舊營軍號、營號。再以京營挑選精銳整編為大清帝國皇家禁衛軍。各軍統歸督辦軍務處提調。」

    大殿上的後黨們都已經打定主意,此時決不去觸霉頭,散了早朝再去海澱頤和園請聖母皇太后老佛爺的懿旨!

    「既無人異議,著督辦軍務大臣、恭親王奕辦下去!」

    「臣有三奏,請皇上挑選宗室近支親王、貝勒、貝子,朝廷部院重臣赴歐美諸國遊歷考察,師法西洋之長,以利歸來考定國事。」

    第三奏,來是楊格和光緒從西苑到太和殿早朝路上議定的,目的不僅僅是要考察西洋各國的政治、軍事、經濟體制,還要專門挑揀那些稍微年輕一些的「守舊派」,調虎離山也好,教育改造也罷。移民實邊和整編軍隊進入關鍵時期的這段時間內,那些人不國內搗亂好,如果西洋考察之後有所觸動,對太后一系的力量也是打擊。如此,太后的爪牙就少了一半,不復以前那般鋒利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