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鐵漢子

龍騰世紀 168 【拿下裕祿】 文 / 過河老卒

    人抬的團龍紋飾轎子進了宮門,奕欣ia起簾子看了看,殿外那一群人已經不見了,只有幾個宮女太監打掃。他暗吁一口氣,慶幸自己今天不用挨罵了。所謂法不責眾,辱罵親王的人還都是宗室、勳貴,其還有長輩,怎麼責?不能責!反而還得照顧好嘍,以免有的老不用的傢伙那裡跪著出了事兒。東暖閣那邊是巴不得這邊出事的!

    到得乾清門,奕欣才下了轎子。這種待遇也就是以前的議政親王能婆享有,別人早早的所謂的午門外就下轎下馬,規規矩矩的步行進宮了。]

    藍翎hi衛查惠閃身一旁,打千作禮道:「啟稟王爺,不好了,那、

    那些人都跪華殿外了!、,……哼!」奕欣一甩袖子一跺足,加快腳步進了乾清門。華殿,今兒皇上就要華殿接見德、法、俄三國使臣,那些人肯定是得了消息才轉移過去,他們,連大清國的顏面都不要了。嗯,誰把三國使臣華殿覷見聖上的事兒洩u出去的?想一想總理各國通商事務衙門內,太后安排的人太多了,能夠涉及此等事務的,唯有榮祿一人爾!

    奕欣轉身又走出乾清門,招手喚來戈什哈低聲吩咐了幾句戈什哈飛快跑走。

    你們華殿外鬧事,那我就安排三國使臣別的地兒覷見聖上,跪著!看你們還能跪那裡顯示出多少的耿耿忠心?冷冷的向華殿方向瞥了一眼,奕欣快步走向養心殿。

    早晨點過天光就亮了,今日不開早朝會,只需部院、軍機廷議即可。廷議之前,奕欣當然要先與皇帝說道一下關於李鴻章被刺一事的可利用之處,以便廷議上的皇帝能夠出正確的聲音,能夠廷議後接見三國使臣時表達出應有的態和意思。

    昨日傍晚馬關的刺殺事件震動了各國,也傳到總理各國通商事務衙門裡,引了不亞於地震的擾動。旁人憂心忡忡,生怕不能達成和議之時,奕欣卻又暗自欣喜。很快的,俄國公使就喀西尼出現總理衙門,表示俄羅斯帝國決不坐視日本對國際公法的踐踏和對大清國領土的侵略暴行已經請示彼得堡獲准聯合德國、法國向日本施壓,三國艦隊正調集之。

    日本人不是好鳥,俄國人也不是什麼好鳥。對此,奕欣心知肚明,若非楊格率軍海城擋住了日軍,俄國人會這麼熱心嗎?會,但不會這麼快,他們會清日兩國的具體合約條形成後有所反應而非目前的連個停火都沒談妥之時。

    列強和倭國,都是吃人的射虎吶!如今的關外祖宗之地,東、南有日本狼子,北、東北有俄羅斯餓虎,正是所謂的前門進狼、後門進虎的岌岌可危局面能否用移民實邊策子保住根基之地還兩說,那些個混蛋居然還……混蛋!真是混蛋!一個個尸位素餐、養尊處優,真正出事兒的時候,見過誰出過一個主意,拿出一個方略?沒有,絕對沒有。

    哼待三國使臣覷見皇帝之後,就是老子騰出手整治你們之時。

    「王爺,王爺。」「噢是春公公。」

    「王爺您說笑了,小春子當不起呢。王爺皇上已上書房看書辦事了。」皇上定然是受到昨日海城捷報的鼓舞了,嗯,還是楊格有法子,派出一員幫辦清理電報線路之後,遼東戰局變化一日之間即可送達京師,奏聞於皇上。

    進了上書房,內裡只有光緒一人,顯然是等著恭親王呢。

    見禮後,奕欣側身坐繡墩上,從馬蹄袖抽出一道奏折,小春子接了,呈給光緒。待光緒差不多看完折子,奕欣說:「啟奏聖上,奴才還有二事稟報。其一,昨日午後倭國馬關生行刺大清頭等全權大臣李鴻章之事件,李堂雖只是輕傷面頰,卻受驚過,難以理事,奏報總理衙門請換他人主持和議:其二,刺殺事件生後,俄羅斯、法蘭西、德意志三國公使紛紛表示各國政府處置辦法,正組織三國遠東之戰艦為三國聯合艦隊,開往日本示威施壓,以期令日本政府就刺殺事件作出公報,並快的遼東實現停火。」

    「皇叔覺得,何人替換李鴻章為好?」「不能替換,無人可替也無需替換!」光緒只不過是問臣下意見而已,心的主意早就打定,李鴻章必須離開那個盤踮了二十多年的位子!否則,楊格如何向皇上表示忠心?利用李鴻章將淮軍主力一分為二的機會拉攏聶士成或者宋慶,使之逐漸離心的事兒又怎麼辦的下去?主要的是,一旦李鴻章回任直督,恐怕太后老佛爺就能趁機垂簾了。

    「皇叔,這三件事兒看似沒有關聯,卻實是一件事兒。」拿著手裡的折子,光緒看到恭王眼流過一抹欣慰之e,情知自己對恭王今日的來意猜了個正著。

    依克唐阿、楊格繞過裕祿密電總理衙門奏報移民實邊施行辦法的折子:還有李鴻章遇刺而不換全權大臣:yu利用三國對大清利權的爭奪之意壓制日本,三個都是好事兒,卻不能分開來看待。

    「裕祿畏懼太后,卻不懂畏懼朕,須當教訓,依克唐阿主持遼東大局,正當其人也正當其時:三國聯手壓制倭國,想必倭國也會有所忌憚,和談達成即,李鴻章能絕了回任直督之念:朕准了這份奏折等於把楊格又向朕這邊拉近了幾分,楊格與李鴻章加疏遠:移民實邊乃是國策根本大計,定要堅決實行之,依克唐阿為主,楊格為輔,好,很好。只是……,皇叔啊,裕祿如何處置為好?」

    奕欣早就做好了功課,立即回答:「調任福州將軍。」

    「若太后過問以臨陣換帥乃兵家大計為口實阻擾又該如何應對?」「總理遼東軍務兼任盛京將軍,體合當前戰局之實際。」「黑龍江將軍由何人接任?」

    「壽山。」

    「三國公使覷見,該當如何處置?」

    「暗示與俄國結盟對付倭國之意即可。」呼……光緒鬆了一口氣,這番問答下來,他的心裡總算是有了把握和底氣。當前的大清國正處一個關口上,牽扯到的各方政治勢力爭奪異常之激烈,旁人無法洞悉光緒和奕欣卻身漩渦核心感觸頗深。

    進,皇權手,國策將由移民實邊為端趨向積極,國家權力將因李鴻章主持談判而落馬,逐漸的集到皇帝手:退,後權坐大,老佛爺慣用的掣肘、平衡權術之下,洋務可以推行卻被守舊派、地方勢力糾葛牽扯,很難大成!守舊派也不得不對洋務派作出些許讓步,但決計不會是開放柳邊!

    盛京將軍易人,多半就是引爆帝后之爭的導火。此事一旦提出議決,皇帝和太后勉力維持的和氣、愛寵、孝順……

    這些面紗統統都會揭去只剩下你死我活的鬥爭。

    值得慶幸的是,依克唐阿和楊格的聯名折子表達出一個趨向,福珵一系將改變間立場,靠攏皇帝和恭王。如此,軍機處、地方實權,皇帝手的力量就堪堪能與太后相抗了。當然所謂實權,有利於皇帝的還是掌握依克唐阿、吳大澄、楊格手的軍權!

    戰事正急,和談正急但凡涉及到帝后之爭的勢力都要好生的考量遼東諸軍的立場。

    「皇上,軍機、部院們都到了。」

    「宣進來。

    一番跪拜山呼萬歲後,由當值軍機大臣,部尚書和總理各國通商事務大臣,總理海軍事務大臣,步軍統領等人參加的廷議開始。

    「諸位臣工,今日有何事上奏?」

    「啟稟皇上,奴才有奏。」總理海軍大臣奕匡躬身奏報:「大清國特命頭等全權大臣李鴻章倭國馬關被刺,傷輕而神衰,暫難堪重用,望聖上憐之體之,開恩以能者替之。」

    光緒面e平靜卻故意的語調加了幾分不豫之情緒,道:「此事,自有總理各國通商大臣秉旨辦理,無須議。」

    皇上說無須議,去東才藉著太后萬壽「喜氣」從郡王計為親王的奕匡只能閉嘴。不過,此時廷議可以不說這事兒,東暖閣那邊自會召集軍機們議一議的。

    兵部滿尚書敬信蓯伏作禮道:「啟稟皇上,兵部捷報處呈上之海城大捷事,奴才請皇上聖斷鈞裁,快下賞格電,再振軍心。」

    「敬信啊,昨兒來電甚晚,朕又老佛爺身邊陪伴,本yu問詢海城防禦戰報捷之情由細節,不得其便。今兒正好,你起來,賜座!好生說說。」

    軍隊打了勝仗,兵部尚書也得了綵頭,居然能廷議時得個座位了。頗覺自得的敬信絞腦汁將遼東奏報揮了一番,特別是那八門建功的連珠炮,被他說成神物一般。實際上,那東西如何建功的?兵部尚書大人壓根兒就想像不到。他嘴裡,連珠炮「崩崩崩」一打,倭鬼子就死傷滿地、屍橫遍野了。故而,連珠炮顯然比那些海岸炮台的克虜伯巨炮還厲害。

    光緒卻是聽過永山說兵的,此時聽得敬信口吐白沫而滿口胡言,卻也算把依克唐阿、楊格吹捧了一番,頗合朕心,就任他吹噓一會兒好啦。

    敬信越說越高興,後是拱手道:「奴才請聖上仿聖祖例,給八位神威大的連珠炮賜大將軍號。」

    「得啦!」光緒擺手止住敬信的讕言,目光掃視眾人,又奕欣臉上停留少許時間,恭王微微點頭,皇帝正e道:「朕倒有一事提出,讓諸位臣工議一議。移民實邊事,太后已經答允,卻憑白生出事端來。

    那些個忠臣們還華殿外跪著,兩天了,一副老佛爺不收回成命就誓不罷休的樣子!可恨!他們眼裡還有老佛爺嗎?還有朕嗎?這個天下究竟是他們做主還是老佛爺和朕做主啊?!看看,看看,盛京將軍裕祿,身戰場,心宮,得悉此事竟然不敢呈報移民實邊之細則了,如此人品,怎堪戰地榮膺重任?朕覺著,就讓裕祿挪個位子,也算是殺雞儆猴,讓那些跪請之人看看,老佛爺的懿旨不是那麼好變的!」

    得,明明是老佛爺指使某些人攛掇出這事兒,經皇帝這麼一說,那些跪請之人反而是忤逆老佛爺了。緊要的是,皇上要拿裕祿開刀啦!

    裕祿乃是崇綸之子,崇綸是被曾國藩彈劾之後畏罪服毒而死,這段恩怨使得裕祿皇帝支持湘系奪淮系之位時,很自覺的就站太后一邊,竭力維護淮系之利益,打壓湘軍。作為後黨遼東的重臣,裕祿地位特殊、關要,豈能讓皇帝這麼一席話就給挪窩了?可是,皇帝既然能提出來,想必已經有了周詳考慮,即便廷議上有人要駁,也不能硬駁,有些話順著說一段,看看情形再轉折為好。

    何謂轉折?裕祿挪窩,誰上位啊?這個人選的議定就是轉折。咱不能硬說皇上換裕祿不對,只能讓皇上提出的人選過不了關。

    軍機大臣孫毓汶躬身奏報:「啟稟皇上,裕祿行事瞻前顧後,確乎不太適當主持盛京軍政,以應戰事之劇烈。但目前戰事孔急,臨陣換帥妥否?換何人主持其事為好?臣懇請聖上三思而後行。」

    光緒假意沉吟,奕欣繡墩上出聲了。

    「聖上,奴才倒有一恰當人選可以替換裕祿,乃是黑龍江將軍依克唐阿。依克唐阿乃是總理遼東軍務,勇悍善戰,正宜調任盛京,鎮守奉天,守護祖宗陵寢。論軍略,依克唐阿比之裕祿要強上三分吶,諸位,本王說的對?」

    論軍略,人家只是論軍略。這個可是事實嘍,筆帖式出身的裕祿帶兵打仗的本事拍馬也趕不上依克唐阿!而且,依克唐阿還有辦理外交的經驗,這一點又是優勢。再者,依克唐阿遼東處事公正,頗得軍心,有楊格和壽山兄弟心輔佐,地位之穩固,等閒撼動不得。

    奕欣沒有等眾人應答的心思,繼續道:「鎮邊軍統領壽山武雙全,屢建奇勳,乃是從二品大員,熟悉黑龍江軍政要務,正堪依克唐阿調任盛京之後接受黑龍江將軍之事,可以署理黑龍江將軍一職。諸位,可由比壽山熟悉黑龍江軍政要務的人選?可提出,讓諸位議一議,以便聖上裁斷、定奪。」

    這一次,又是比對黑龍江軍政要務的熟悉程了。

    上書房裡的後黨們憋屈的無法言語,低著頭互相交換了眼e後,都決定出了上書房就去東暖閣,請老佛爺蒞臨裁決。

    「諸位臣工若無異脅翁同和。」

    「臣。」

    「擬旨,裕祿調任福州將軍,依克唐阿以總理遼東軍務大臣兼任盛京將軍,壽山署理黑龍江將軍,立即回鎮黑龍江。按照這個意思,擬旨朱批後下去。」

    「輒。」

    「還有何事上奏?沒有的話,誰願隨朕去向老佛爺請安吶?」

    光緒這話一出口,方纔還打定主意立即去見太后老佛爺的那班人頓時苦了臉。

    廷議上你不說,到了老佛爺那裡,當著去請安的皇帝面上,你能說什麼?說什麼都是你的錯,你的不忠!不敬!甚至皇帝還可以說你故意挑撥老佛爺和聖上的親情關係。

    死罪吶!

    皇帝,恭親王的輔佐下,比往昔加厲害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