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鐵漢子

龍騰世紀 158 【大清國的龍脈】 文 / 過河老卒

    滿清朝廷上紛紛攘攘的論戰、對罵持續了好幾天後,隨著一道條陳電的到來戛然而止。請使用本站的拼音域名訪問我們零點看書太后老佛爺也幕後坐不婁了,廷議剛剛結束就派人將皇帝以及軍機們召到東暖閣,就連如額勒和布、福珵、張之萬這些等著致仕退休的老傢伙也請了來。

    軍機處,當值軍機大臣一般是五人之數,同光以來,特別是光緒親政五年來,皇太后為了抵制光緒重用翁同和等人,特意增加人數到人,有加設了「停值軍機」的席位。意思就是平時不軍機處行走辦理公務,重要關頭卻領有一席之地。以此安排親信,牽制皇帝一黨。

    此時,停值軍機計有額勒和布、福珵、張之萬三人,加上當值軍機奕所、世鋒、翁同和、李鴻藻、徐用儀、孫毓汶共計人參與東暖閣之議。

    東暖閣,乃是兩宮太后垂簾聽政的地方。與會眾人包括光緒都是心懷惴惴,無不猜測著同一件事兒…

    和談、三將軍聯名上折之際,老佛爺要垂簾聽政了?也就是皇帝要被迫取消親政了?

    看看今兒與會的軍機人,主和派有七個,主戰派只有兩個。

    帝黨或者傾向於帝黨的有三個,一個間派,還有五個是絕對的鐵桿後黨。

    贊同洋務的有五人,堅決反對的有兩人,另外兩個平素裡沒有表示態或者左右逢源。

    這是一幅皇太后拉攏洋務派的後黨,徹底壓制帝黨的樞政治圖譜,隱隱擺出了向帝黨宣戰的態勢。究竟是不是這樣呢?眾人都拿捏不準,只能看做這是一次隱居幕後五年的老佛爺示威。

    「皇兒請皇爸爸安。」「奴才請太后老佛爺安。」

    慈禧略傾斜了身子依靠繡枕上,一手稍稍支持著並不平衡的身體,一手抱著一隻通體雪白的哈巴狗兒,輕輕的替狗兒梳著長長的毛。「嗯」了一聲後道:「平身,都坐下說話。皇帝,來,坐這邊來,看看這狗兒多乖啊。」

    聞言,眾軍機立馬用意念塞上耳朵,眼觀鼻、鼻觀心,心觀四面八方。

    光緒無奈,大清朝以孝道治天下,身為皇帝不得不擔當表率。雖然不知老佛爺是有意還是無意的指出一皇帝還沒狗兒乖。大清國的皇帝也只有恭恭順順的應聲而起,邁著輕細的步子走到榻邊,尚未就座就伸手摸了摸那哈巴狗的頭,贊曰:「還是皇爸爸調教的好,真乖。」完全氣勢上壓倒光緒後,慈禧坐直了身子,威嚴而陰鷙的目光掃向低頭垂眉的眾人,說:「移民實邊的折子議定了嗎?你們還沒議定,有人就等不急要挾連勝之威,假實邊之名,行擴軍之實了!」

    若是楊格場聽到這句話,絕對會心臟猛抖個千兒八次的。他之所以急著行移民實邊,就是要趁著淮軍大部還遼東的時候推行下來,以軍事屯墾為理由,把移民理直氣壯的編入淮軍,準確說是武毅先鋒軍的後備隊序列。

    當然,這話也可以反過來說,武毅先鋒軍是大清國能戰的軍隊,得了清日之戰的教訓,戰後的大清國就應當以武毅先鋒軍為標本訓練軍。既然是標本,那就是先擴大武毅先鋒軍,然後分支、再分支、再再分支,直到全**隊武毅先鋒軍化。

    「啟稟太后,臣有奏。」「嗯……李鴻藻,你說。

    「臣以為,擴軍與否,當聽一聽督辦軍務處的意見。移民實邊的重點乃是解決關內流民眾多、蒙漢因爭奪關外土地而起衝突,以及原、直隸、山東人口密集,糧田不足,河災頻頻,一旦受災,以有限糧田之產出,繳納稅賦、租子之後,農民所得無法過災年,甚至因顆粒無收而逃避稅賦、地租,不得不形成越來越大的流民之勢。關外地廣人稀,河流眾多,適合開墾的荒地也很多,適當的安置流民,乃是關內長治久安的良策。我朝自康雍乾盛世以來,嘉慶年間就有姓八千多萬戶,三萬萬一千兩萬之數。近五十年來雖然屢有戰亂,卻因人口太多而繁衍甚速,加之先朝和本朝皆政通人和,人口不減反增,三萬萬千萬人口所需耕地,實已經成為我朝亟待解決的問題。三將軍聯名之折,實乃憂國憂民之考慮,以流民編製組軍,能增加兵員,鞏固邊防。不過,組軍之事,以臣之見已然是末節,三將軍實是出於軍事責任之考慮。」

    論道理,移民實邊確實利國利民:論私心,從滿族個人到群體利益,大都希望能夠保下根本之地「自留田」只有其具有遠見卓識者如奕所,才能看到國難當頭,滿漢兩族利益已經趨向一同,適當削弱漢族督撫權力的同時,以移民實邊換取忠於朝廷、忠於皇帝的「央軍」實是划算之舉。

    慈禧對李鴻藻的奏論不置可否,問:「還有人說話嗎?」

    「奴才有奏。」奕所見那些平素朝廷上大放厥詞的傢伙們都沒說話的意思,乃作揖為禮,說:「稟太后,移民實邊,開墾荒地,可解決流民作亂的問題,以免再生類似、捻之亂,則國本動搖。社稷不安。奴才覺得,就移民實邊論移民實邊,已經無需再議。需議者,乃移民以軍隊編制法墾荒,為國家預備軍一事。我朝與倭國自去歲戰至今年,竟有十月之久,蕞爾小國尚可欺凌天朝如斯,群臣尚不思保國之法,無存報國之心,成日階空大論,對實幹者指手畫腳,辱罵不休,卻問,有何臉面提起祖宗舊制?有何臉面年節之時入太廟,叩望列祖列宗的英靈?」

    說著,奕訴轉向與會眾人,以親王的身份和威嚴道:「諸位,誰若提出解決流民、鞏固邊防,兩全其美的法子來,奕所事之如師,樂道堂供奉其長生牌位。若不能,趁早閉嘴!」「老。」慈禧見奕訴有威脅眾人之意,不得不出個聲,給幾個心腹壯壯膽子。她也清楚,論說道理,那幾個不成事兒。李鴻藻是清流領袖人物,鼻學識,那嘴皮子之利害,當世罕有。恭親王挾昔日議政親王之餘威,又下如此重誓,誰人敢當其鋒?「言過啦!還是你說說看,這個軍墾如何實施為好?」

    「太后!」

    「老佛爺!」

    世鋒、張之萬、額勒和布等人聞言,心知太后已經有了答允移民實邊之意,頓時失聲,紛紛離開座位趴地上,連連磕頭,卻說不出一個所以然來。說起來,張之萬乃是張之洞之兄,政見卻與其弟不太相同。

    「你們起來,哀家知道你們對大清的忠心耿耿,起來。」待三人起身回座後,慈禧向坐一旁沒吭聲的光緒道:「皇帝的意思呢?

    是請恭王繼續說,還是皇帝說道說道?、,

    光緒抬眼看向奕所奕所微微點頭。

    「回皇爸爸的話,朕以為,楊格條陳乃是出於朝廷頒賜易籍厚恩之報答,以三將軍之聯名折子為起由,別無二心。」

    慈禧微微點頭,又問:「條陳裡提出軍墾基礎上編練半備軍、後備軍,皇帝怎麼看?」「朕以為,可行。」「那軍權誰屬?怎麼個編制法?各軍官佐如何調派?軍械從何而來?移民開荒之用從何籌措啊?關外旗莊、旗人如何分派安撫啊?!」

    慈禧的問題一個接一個,語氣也越的眼裡,後一個「啊」音,是帶了幾分暴戾之氣。

    慈禧面前,光緒本能的就矮了一頭,以其多年積威連珠炮的反問之下,此時竟然不禁有些顫抖起來。

    「太后。」奕所再出聲,待慈禧惡狠狠的看過來時,心也有幾分打鼓,不過,這一次老我胸有成竹呢!略一定神,奕所道:「議定大政為先,籌措實施為後,大政不定,何來細節?尚請太后懿旨示下。」放眼天下,能和聖母皇太后老佛爺如此對著問的,唯有恭親王一人嘍!

    慈禧面色不改,暗裡卻著實有些愣了愣神。

    「議,議下去!翁同和,你說說戶部有多少銀子可以支應其豐啊?」要害,這就是要害!朝廷沒錢,前番修頤和園連海軍維持經費都挪用了,以至於北洋艦隊的船隻失修、缺乏型火炮和主炮炮彈使用。去年籌辦萬壽,靡費甚多,虧空甚大,加上連連用兵,國庫早已空虛,不得不向洋人借貸,向地方督撫伸手要錢應急。就算是去年給依克唐阿的五十萬兩銀子,都是借貸而來,以內帑的名義下去的。

    沒錢,什麼事兒也辦不成!

    遷移流民到關外,千里路程,走著去?行,流民衣食住行誰來管?hua不hua銀子?萬一流民長途跋涉而衣食不濟,求生心切下鬧出亂子來,沿途勢必大嘩,誰來收拾?

    一系列的問題都著眼一個「錢」字上。

    翁同和額上見汗,心轉了無數個念頭,慈禧的目光催促下,只能回答:「或可再向西洋列強借貸,流民墾殖之所得,可加賦以抵償借貸之利息。至於本金嘛,尚要等到墾殖有成時方能設法取回,償還。」……哼哼呵呵哈哈」慈禧笑了,笑聲越來越大,笑聲包含的鄙夷、憤怒之情越明顯。耍嘴皮子,翁同和也行,干實事兒,不行!老啊老,你若再依靠這些人跟哀家對著幹,沒有好下場的。

    翁同和的臉上佈滿了汗珠子,連連躬身道:「臣惶恐,臣惶恐。」奕所卻是早有準備,立即朗聲道:「可以盛京開礦之利權為抵押,向西洋列國借款。」

    慈禧嘶聲大叫:「老!那是要讓洋人掘了大清國的龍脈啊!」「汪汪汪……」

    受了驚嚇的哈巴狗兒衝著旁邊的皇帝狂吠出聲。

    龍脈!?這個問題,場所有人都作聲不得。

    乖狗兒對著皇帝亂吠,打狗卻要看主人,唉,也是作聲不得!可憐大清國的真龍天子喲,連個狗兒都不如,還談什麼龍脈啊?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