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鐵漢子

龍騰世紀 075 【大本營訓令】 文 / 過河老卒

    海城,位於遼東半島根部位置,恰處於遼陽南路段。北接遼陽、奉天;南去蓋平、旅順;西去牛莊渡遼河即為田莊台;東去可達岫巖,東北是摩天嶺。海城一帶,西北為平坦的遼河平原邊緣,東部為海拔700米左右的千山山脈,西南部是臨海石山與小平原雜陳之地。

    19日,海城西南方的晾甲山、虎樟屯一帶響起驚天動地的槍炮聲,這是判明清軍意圖的日軍第三師團向駐守兩處的清軍起進攻。

    城內,桂太郎將安坐於司令部,略偏了頭盯著牆上的地圖,思想卻完全與當前的戰鬥指揮無關。之所以如此安逸,實是清軍之動向完全桂太郎以及第一軍司令官野津道貫將的預料之。

    17日,日軍第三師團就現蓋平之清軍開始集結北進,判斷清軍企圖有三:第一,取道海城西南前往牛莊或田莊台作防禦計;第二,取道海城西南經田莊台渡過遼河去錦州;第三,攻擊海城。18日,清軍接近海城並西南之晾甲山、虎樟屯組織防線,這一行動讓日軍拋棄了第二種判斷,專力於第一、第三種判斷。

    清軍海城西南建立防禦線,目的是構建海城西面的海邊通道,以便於蓋平守軍通過,前往牛莊、營口、田莊台與盛京軍會合;又或者是清軍主帥宋慶迫於海城失陷,清國政府的嚴令壓力下不得不起敷衍性質偏重的收復海城之戰……很快,從軍司令部得到諜報的桂太郎將加確定了自己對手的思想。

    宋慶確實是壓力下被迫進攻海城,作出一副要收復海城的樣子來,給某些清國人瞧一瞧,實際上,這位清國淮軍遼東的統帥,真正的算盤是放棄蓋平,全軍經海城西南通道轉進至牛莊一線。

    因為連續攻克岫巖、析木城、海城,第三師團的兵力被迫分散駐守三地,海城的兵力只有不足半個師團千八餘人。依靠這樣的兵力要阻擋「歸心似箭」的清軍於海城以南,將是一場硬碰硬的惡仗。兵法雲,窮寇莫追,圍三還需缺一呢!第二軍沒有做好向蓋平進擊的準備之前,桂太郎決定放一部清軍過海城,適當時候才起對虎樟屯、晾甲山的進攻,阻擋部分清軍於海城以南至蓋平、熊岳城一帶,利於第三師團以後協同第二軍北上兵團殲滅之。

    對清軍,桂太郎估算得很準。如果截斷清軍歸路,清軍會拚命的!如果放其一部過去,雖然也放走了宋慶等清軍將領,卻能穩穩地守住海城,還能滯留、殲滅一部清軍。而大本營給第三師團的訓令是——堅守海城。

    說起大本營的訓令,大本營、第一軍、第三師團都曾引過爭議,特別是22聯隊草河堡慘敗之後。大本營一認為第三師團突擊海城行動是山縣大將的冒險戰略之延續,認為第三師團以半個師團之力很難堅守海城,容易被清軍圍攻而導致失敗。故而,大本營初的意見是要求第三師團撤離海城、退守析木城。堅持山縣大將戰略的第一軍參謀長小川又次少將對此極力反對,得到桂太郎將的保證後又說服了野津道貫將,主張堅守海城,為第二軍北上創造殲敵良機,並牽制清軍主力於遼東。

    小川又次少將的主張日本國內有監軍山縣有朋大將的強力支持,從遼東回到國內,山縣大將恢復了對陸軍、對大本營的影響力。大將和第一軍司令官、參謀長以及第三、第五師團長電往返之後,一個巨大的會戰計劃誕生了!而此時海城西南角生的戰鬥,不過是規模龐大的會戰計劃的序幕戰而已。

    還得放一些清軍北去,才能合攏對蓋平的包圍圈。因此,進攻是有限,得要等到明天,日軍第三師團才會拿下晾甲山等地後,向感王寨之清軍起進攻,完全截斷遼陽南路。那時候,估計第二軍已經組建成北上支隊,向熊岳城進軍了。反正,桂太郎將覺得自己很幸運,遇到了宋慶這樣的對手。他也曾作出設想,如果宋慶能率蓋平清軍主力來攻海城,北面又有裕祿的盛京軍、長順的吉林軍配合,自己的半個師團清軍三面夾攻之下,能守住海城嗎?恐怕,只有棄城而走這麼一條出路!

    海城的桂太郎將分外的安閒,從青苔峪堡匆匆趕回鳳凰城的立見尚少將卻很是煩躁。作為山縣大將戰略的堅定支持者,海城方向戰局生極其有利變化之時,作為牽制部隊被犧牲的22聯隊第一軍司令部報告大本營後,得到了特殊的表彰。

    表彰歸表彰,少將很清楚,這是山縣大將的運作使然,是大將利用陸軍的超然地位替少將掩飾失敗,當然,如此作為一番後,受益者還有第五師團長奧保鞏將和第一軍司令官野津道貫將,還有大將本身堅持的戰略。迂迴青苔峪堡的作戰行動原本是正確的,可是第三師團進展太快,以至於遠道迂迴的立見支隊根本無法配合其行動,無法相機向摩天嶺側後穿插。總歸一句話——白跑了一趟,白丟了一個垃圾聯隊。

    那麼,目前的局面下,立見尚少將還煩躁什麼呢?他應該竊喜啊?

    留下21聯隊一部青苔峪堡,其他大部撥歸第三師團指揮,帶著12聯隊回到鳳凰城的少將,恐怕未來的大會戰,只能坐冷板凳了!軍功,自此與立見尚少將無緣。

    從連城趕到岫巖城的野津道貫將心情又不一樣。雖然22聯隊草河堡差一點被全殲,可海城一線的進展相當良好,敵軍將帥的反應也出乎意料地符合日軍的戰略利益。會戰的態勢正形成,倘若能夠二月渤海解凍前結束遼東戰事,日軍就可轉用兵力到直隸登陸,徹底結束征清之戰。

    速決戰是大本營制定的征清方略之大前提,欲要速決,就要抓住清軍主力適當地區展開會戰。顯而易見的是,一旦第一、第二兩軍會師後,擁有兵力、火炮優勢的日軍海城以北的平原地帶與清軍決戰是恰當的。故而,第三師團必須以進攻抓住清軍主力,不使其遠遁。

    諜報轉了來自天津的消息,黑龍江將軍依克唐阿建議他的朝廷放棄蓋平、海城、營口、牛莊,以層層阻擊戰法逐次撤退到遼陽一帶,與摩天嶺、田莊台構成一道弧形防禦線。遼陽有沙河為屏障,田莊台有遼河為屏障,摩天嶺本身就是一道難以逾越的屏障。地利、時間甚至人和,都依克唐阿這個建議轉向清軍。

    故而,打宋慶又不能將其打死,牽制其主力於海城,使依克唐阿的建議落空,那麼,大會戰就會日軍希望的地方、希望的時間、與希望的對手展開。

    事實上,野津道貫將一直把盤踞蓋平的宋慶所部兩萬清軍視作一顆釘子,或者說是梗喉嚨裡的魚刺。如果宋慶堅守蓋平或者全力進攻海城,第一軍的戰略,山縣有朋大將的戰略將徹底破產,而大本營之所以召回山縣大將的擔心,那幫不懂軍事的幕僚給山縣大將策略定論的「冒險戰略」之名就會變為現實。

    有宋慶這樣的「好」對手,無疑是日軍之福!大本營的那些高級幕僚們興許是用自己的素質作為衡量清軍統帥素質的標準了。哼哼,如今,明智如依克唐阿,也不得不全力向海城增援,把清軍唯一能戰的部隊消耗未來的大會戰之。

    宋君啊,您真不愧為皇軍的好朋友吶!

    野津道貫將笑了,笑得很恬淡、很自然、很舒心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