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傲氣凜然

龍騰世紀 第一ま八章 妥協與堅持 文 / 天子

    第一ま八章妥協與堅持

    突然爆卻又迅速結束的四川戰事終於傳出四川,「忠於北京政府的五個旅共兩萬千餘入川大軍被川軍擊敗,曹錕等數十名將校被俘後迅速獲釋」,這一令人難以置信的消息,由總部設上海法租界的《遠東郵報》率先披露,迅速被全國各大報紙轉載。

    原本淹沒眾多外報紙苦苦掙扎奄奄一息的法國《遠東郵報》,憑借對四川戰事的獨家報道和整個戰爭過程的詳細記錄,奇跡般地擺脫困境,一炮打響,成為聞名外的聞報刊。

    自月一日起,《遠東郵報》版的報紙銷量節節上升,一周後突破了驚人的歷史記錄——日銷四萬五千份。

    月十日,《遠東郵報》再掀輿論波瀾,頭版刊登「大總統袁世凱接見四川邊防陸軍總參謀長包季卿將」、「四川省全民代表大會正式召開」這兩則重要消息,運用紅黑字體印刷的醒目標題上方,是《遠東郵報》社表的專題社論,社論的左側是四川邊防陸軍總參謀長包季卿的資歷簡介。

    社論總結了剛剛結束不久的央軍與地方軍之間的戰爭影響,把包季卿與袁世凱的秘密會見,與目前四川省政府正召開的全民代表大會聯繫起來分析,闡述四川大戰對北京政府和整個國可能產生的巨大影響,大膽預言「北京央政府與四川省政府很可能已經達成某種協議」,通過川軍主動釋放戰俘的友好行為做出分析,得出的結果是:「四川軍隊與央政府之間的矛盾正消除,四川政府和軍隊仍然支持北京政府和袁世凱總統的領導,雙方不太可能採取進一步激化矛盾的軍事行動」。

    《遠東郵報》的當日報紙一經面世,再次引外軍政界的一片矚目,竟然搶去了所有外報紙的分頭,力壓各大報紙的「歐洲戰場報導」和「二十一條」分析報導,一舉成為國各界團體和民眾熱議的焦點。

    國民黨掌握的大量報紙因為《遠東郵報》的報導一片嘩然,次日起紛紛加入「央政府與四川政府」之間的分析討論,一改往日對四川革命形勢做出的極高讚譽和樂觀預測,開始質疑反對四川地方政府和軍隊的妥協行為。

    袁世凱勢力控制下的報紙避開四川正舉行的全民代表大會不談,批評四川軍隊「挑起戰火貽害無窮」的同時,理智地對四川軍隊的善意做出評價,呼籲四川軍隊統帥蕭益民「擺正位置堅定立場,切實服從央政府和袁總統世凱元帥的領導」,要求四川政府和軍隊「與央保持一致,杜絕任何反判勢力的離間和破壞」。聖堂章節

    事情至此,敏感的政治家和外時政觀察家紛紛做出結論——四川軍隊與央軍隊、四川省政府與北京央政府之間,已經相互妥協,甚至達成了協議或者某種默契,激烈的軍事衝突自此結束,雙方的矛盾已經獲得初步解決,四川軍政當局不可能像孫山領導的革命聯盟所希望的那樣,自此高舉反對北京政府和總統袁世凱的旗幟,但是團結而又強大的四川地方政府和軍隊,通過這次戰爭已經獲得了充分的自治權力。

    月十五日,四川省屆全民代表大會勝利閉幕,張瀾被推舉為四川省全民代表大會主席團主席兼省政府民政長,匡佑民當選省議會議長,曾壽五當選全民代表大會主席團常務副主席兼財政廳長,以上當選人員均報請北京央政府審核批准。

    四川省第一屆全民代表大會全票通過了對原四川邊防陸軍總司令蕭益民將的任命,蕭益民當選為組建的四川陸軍總司令,全權領導和指揮四川省常備陸軍以及地方守備部隊;大會授權蕭益民領銜組建四川陸軍總司令部,根據屆代表大會的授權,行使對四川軍隊的領導權和指揮權。

    月十五日晚,北京鄭王府,民國大總統官邸。

    總統官邸內各道大門兩旁肅立著荷槍實彈的總統近衛官兵,通往大書房的所有道路均被封鎖,央政府國務卿徐世昌、軍政部長王士珍、四川邊防陸軍總參謀長包季卿、清史館館長趙爾巽、因政見不同辭職之後被袁世凱緊急召回的原軍政部長段祺瑞,一同端坐書房側邊的兩排會客沙上。

    坐主位的袁世凱放下手的幾張電,轉向包季卿,不客氣地說道:

    「季卿,既然蕭一鳴不敢直接擔任四川督軍,而是以四川大表大會的借口,就任川軍總司令,說明他眼裡還有央政府和軍政部,沒有把我這個大總統的面子全掃光,但是,要我批准張瀾擔任四川省主席,卻是萬萬不能的!

    「全國上下誰不知道,各省民政長一職已改為巡按使,四川弄出個代表大會主席是怎麼回事?還有,蕭益民的川軍總司令不取得央認可,就沒有任何法律依據,他想當四川督軍也不是不可以,但必須拿出誠意和行動出來讓我看看,否則我決不答應四川方面的任何要求。聖堂」

    包季卿恭敬地點點頭:「大帥,您希望一鳴如何做才好一些?」

    袁世凱哼了一聲沒有回答,徐世昌笑了笑靠沙背上,王士珍只好低聲解釋:

    「怎麼說仗也打完了,一鳴老弟雖然及時釋放了數千被俘官兵,可是大批武器裝備仍然被他扣留,如果一鳴老弟真希望停止干戈,重歸央領導,起碼也要把扣留的所有裝備還回去?」

    包季卿愣住了,從他認識蕭益民到現,沒見過蕭益民吞進嘴裡的肉有吐出來的時候,聽王士珍這麼一解釋,他愣過後一籌莫展,只能轉向趙爾巽笑道:「次公,一鳴是您老的弟子,您是看著他成長的,只有您老瞭解一鳴的脾氣,您給說說。」

    趙爾巽不緊不慢地放下茶杯,面向袁世凱低聲歎息:

    「一鳴這孩子認死理,恐怕這件事情上很難做出妥協,要是他大帥的壓力下把扣下的武器裝備交出來,恐怕要面對全體川軍將士的責難啊!老夫提個建議,大帥和諸位看看能不能行得通。」

    「次公不用客氣,您說!」袁世凱還是很尊重趙爾巽的。

    趙爾巽點點頭:「已經收歸央所有的漢陽兵工廠、利用四國貸款建好的河南鞏縣兵工廠,不是急著購買德國的步槍生產技術,德國人一直壓著沒有同意嗎?不如讓一鳴悄悄把圖紙和技術交給大帥,由大帥或者軍部轉給漢陽和鞏縣兩個廠,或許能避開大家都不願看到的僵局說實話,英美兩國和德國一直不願出讓先進的步槍生產技術,聽說陸軍部願意花五十萬都買不到,有這回事?」

    徐世昌和王士珍眼睛一亮,不約而同轉向袁世凱。

    袁世凱驚訝地問道:「次公,我倒是知道成都和雅安生產出威力巨大也很安全的手雷和木柄手榴彈,從沒聽說一鳴那裡有德國步槍的生產圖紙和技術啊?」

    趙爾巽笑道:「那是一鳴這小子保密工作做得好,三年前,他就已經開始德國毛瑟公司轉讓的步槍圖紙和技術的基礎上,高薪聘請了十幾名德國武器設計師和工程師,對德國1905型式步槍進行改良研究,去年下半年,他給我寫信提起這事,說是已經把改良的步槍技術,逐步轉給了四川兵工廠,四川兵工廠運用技術之後,月產量從一千二支提高到一千五支,並開始改良子彈生產線,轉產毛瑟步槍使用的尖頭子彈,還說多再有一年時間,等四川兵工廠的大批技術工人熟練之後,產量還能提高一些,讓我放心。」

    袁世凱惱火不已:「胡景伊四川到底怎麼當的官?這麼重要的消息怎麼一點兒也不知道?」

    「大帥別生氣,說起來這事老夫也有責任,四川兵工廠的兩位主辦和會辦,是老夫當年留四川的專才,他們只懂技術不懂做官,加上一鳴這小子和他們的關係都很好,他們不待見胡景伊將軍也是情有可原的。

    「再者說了,胡景伊將軍到四川位置一直都坐得不穩,完全被四川那群官給架空了,哪裡還有心思過問兵工廠的事情?兵工廠動亂不堪的四川政局,能自給自足活到今天,已經很不錯了。」趙爾巽低聲開解袁世凱。

    徐世昌也頻頻點頭:

    「大帥,次公說的是,放眼全國,這幾年沒有那一家兵工廠日子好過的,產量高、規模大的漢陽廠,這兩年不也是做做停停,艱難日嗎?四川廠要不是次公離任前撥下專款大力扶持,蕭益民又一旁幫助頗多,恐怕早已經倒閉了。」

    「既然這樣,能不把讓一鳴老弟把手雷和手榴彈的圖紙和技術也送到軍部啊?」剛取代段祺瑞擔任陸軍總長的王士珍建議道。

    包季卿連忙解釋:「木柄手榴彈的生產技術倒沒什麼,鑄鐵手雷的生產就麻煩了,不但對鐵料和鑄造技術要求很高,結構也相當複雜,沒有專門的設備,以及不亞於生產步槍槍機彈簧的技術,是造不出那種鑄鐵手雷的,可是要想生產那個小小的彈簧,必須購買歐美的先進合金冶煉爐,還要德國專家的指導下,經過三道淬火技術才能做出合格的彈簧,不容易啊!」

    袁世凱等人都不懂這些技術上的事,反而是博學多才的徐世昌曾經深入瞭解過步槍彈簧的生產程序。

    徐世昌看到把兄弟袁世凱望向自己,隨即點點頭說道:「季卿說得對,目前我們國內所有的兵工廠都無法生產出合格的槍機彈簧,就連技術高的漢陽廠也做不好步槍的合金拉殼鉤,軍將士普遍反映漢陽步槍出現的毛病,大部分是拉殼鉤失效和斷裂的問題,這也是漢陽式步槍大的缺陷。

    「既然一鳴老弟解決了這個問題,不如請他將拉殼鉤的加工製造技術,還有木柄手榴彈的生產圖紙和技術,交給軍部再轉給其他軍工廠,怎麼說也是對國家的一種貢獻嘛!」

    「大帥,卜五兄說得對,漢陽廠、江南廠和大沽廠研究木柄手榴彈快一年了,仍然無法生產出讓人放心的手榴彈,既然一鳴老弟那裡有現成的技術,不如快拿過來,手榴彈戰場上的作用可是越來越大了!」段祺瑞也說出自己的意見。

    袁世凱心裡其實早就願意妥協,之所以板著張臉聲色俱厲地提出各種要求,全是因為蕭益民大大掃了他面子,而且他作為一國之高領袖,實吞不下這口窩囊氣。

    可是全國嚴峻的形勢擺他面前,袁世凱「二十一條」帶來的巨大負面影響下非常被動,孫山領導的革命黨又江南各省陸續起大大小小的武裝暴動,軍事上把他這個大總統折騰得焦頭爛額疲於應付,政治上頻頻聯繫居心叵測的日本和列強,據說還與日本方面簽署了《日密約》,從方方面面情地拆他袁世凱的台,袁世凱哪裡還有精力和本錢派出大軍攻打越來越強大的四川?

    真要打的話,膽大包天的蕭益民要是來個破罐破摔,或者乾脆投到孫山旗下,恐怕這個江山就要風雨飄搖了。

    為重要的一點是,包季卿來到北京的第一天,已經向他袁世凱明確傳遞了蕭益民的承諾:絕不被革命黨利用,支持央政府和袁大總統的領導,除了不能接受央軍進入四川和設置稅收機構之外,其他一切都可以商量,而且只要生對外戰爭,他蕭益民哪怕傾家蕩產,也會動所有的力量,袁大總統的指揮下勇往直前!

    既然大家都有接受蕭益民條件的意思,袁世凱也就不再惺惺作態,他當即拍板同意趙爾巽和包季卿提出的條件,不再苛求蕭益民歸還扣留的武器裝備,原則上同意任命張瀾為四川巡按使,同意任命蕭益民為四川督軍,但明確表示這兩個任命需要一個月之後才能下達,而且還要看到蕭益民和四川政府的誠意。

    走出戒備森嚴的總統官邸,包季卿和趙爾巽如釋重負。

    同乘一車的段祺瑞被袁世凱任命為央特使,跟隨包季卿返回四川,名義上是展開巡查和戰後交涉,實際上要逐一會見張瀾、匡佑民、曾壽五等四川當權派,並與川軍總司令蕭益民密切接觸,可能堅定蕭益民和川軍支持袁世凱領導的立場,後才是秘密帶回木柄手榴彈、式毛瑟步槍的設計圖紙和生產技術。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