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傲氣凜然

龍騰世紀 第九十六章 事實勝於雄辯 文 / 天子

    第十章事實勝於雄辯

    謝謝南木林大大的萬點打賞,謝謝死人大頭掌門、天下有我舵主、我看小說的、山青盈大大的打賞!

    謝謝弟兄們的月票和訂閱!本書的所有成績都歸功於大家的支持鼓勵和幫助,謝謝!

    本月的月票對於作者非常重要,再次繼續懇求您的支持!

    斜陽隱去,晚霞柔和,餘暉靜靜地灑古老巍峨的城牆上。

    蕭益民和楊庶堪走到城牆西北角便停下步子,楊庶堪指向城外軍校後方的錦江北岸,詢問那片正興建即將完工的寬闊廠房和庫區是誰的?準備用來做什麼用?

    蕭益民也不隱瞞他:「是我們華西實業總公司的工廠,城內的地盤太小,已經不能滿足軍工產品的生產需要,我們定購的三條德國生產線下月運到,數萬元的進口原材料和輔助設備陸續到來,城裡的工廠和倉庫放不下了,只能修建城外這個廠,估計還要努力三個月,這個廠才能正式投產。」

    「城裡原來的工廠怎麼辦?還有那麼多先進設備,好像都是這幾年陸續購進的?沒用幾年就換的,是不是太奢侈了?」楊庶堪感興趣地問道。

    蕭益民笑道:「原來的機器設備也不錯,但與購設備相比,還是落後了,我們計劃把大部分舊設備和整個鑄造車間搬到雅安,再購買兩座德國電冶爐和其他一些機械設備,雅安再建一個小型煉鋼廠、一個鐵合金廠和幾個加工車間,把雅安當成重要的加工基地經營好。」

    楊庶堪很驚訝:「加工基地?雅安能有多少鋼鐵?」

    蕭益民笑著搖搖頭:

    「外行了不是?經過幾年的苦心經營,雅安已經成為滇北、川南、川西等地土法冶煉的金屬產品集散地,僅今年上半年,各種冶煉產品的交易量就達到四千五噸,而且每個月的交易量都穩步增長,白銀的產量也增加很快

    「各地富紳嘗到了甜頭,紛紛購買先進的礦山機械和冶煉設備,目前已有十多個大大小小的鐵礦、銅礦和鉛鋅礦區獲得開採,銅錠、鋅錠和鐵錠越來越多,質量也越來越好,估計再有五年的展,我們就能減少各種特種鋼材和銅板等原材料的進口,基本做到自給自足。」

    「真沒想到展這麼快……對了,我重慶聽說,省政府用現金補償的方式,收回了綦江鋼鐵廠和兩個優質煤礦的所有權,目前正與美國裕公司和那個什麼……什麼鋼鐵公司進行聯營談判,有這回事嗎?」楊庶堪問道。

    蕭益民點點頭:「去年冬季到今年初,歐美等國的鋼鐵公司就對綦江鐵廠和周邊礦山進行過詳細考察和論證,合作問題上也談了過好多次,只有美國開出的條件還算誠懇,獲得了省政府和工商界的接受。

    「初的方案是,政府以礦山占股四成,美國西姆斯卡萊鋼鐵公司以冶煉設備和技術管理占股三成,四川工商聯以資金投入占股三成。上月底到本月的正式談判,美國方面再次提出增加分之十股份的要求,省政府方面不答應,後是工商聯讓出一成股份,合作三方這才和約上簽字,算是已成定局了。

    「估計未來兩年之內,四川的輕重工業將會獲得很大展,我也不用整天擔心被列強掐住脖子了。」

    楊庶堪再次沉默,蕭益民拉著楊庶堪的手臂走下城牆,包季卿和劉秉先幾個知道蕭益民兩人有話要說,都知趣地保持距離,遠遠跟兩人身後。

    過了軍營與北校場大營之間的鐵橋,兩輛敞篷的四輪馬車停前面,蕭益民將疑惑地楊庶堪拉上車,包季卿幾個登上另一輛跟後面,兩架馬車穿過軍營駛出大門,調轉方向朝西郊駛去。

    馬車順著修的寬闊公路使出五公里,仍沒有停下的意思,楊庶堪四處看看,再望望開始變暗的天色,忍不住大聲問道:「你這是帶我去哪兒?」

    蕭益民直至前方坐落金色稻穗的兩排房子:「就到了,我們一起到前面村子去坐坐,喝杯茶。」

    楊庶堪皺起了眉頭:「你搞什麼名堂?」

    蕭益民指著路邊一片片泛出金色的稻穗的田野:「這片地方叫上清彎,原有住民十二戶,田地兩五十多畝,其餘全是亂石灘和長滿荊棘的山包,幾乎每年漲水都被淹,我們工兵營去年冬天修公路經過這裡,看到周邊幾個村日子過得都不錯,唯有這個佔地大、田地卻少的村子過得苦,於是報上司令部政治處,把這個村子當成我們邊防陸軍的『軍民共建試點區』,僅用十五天時間,工兵營和司令部兩千餘邊軍弟兄帶著數千俘虜,開出了七八十畝田地、修好四個十畝左右的魚塘,搭建了三排簡易住房,並經過十二戶人家的一致同意,安置三十戶共一零個無家可歸的川北災民。我已經三個月沒來了,借此機會請蒼白兄一起來看看。」

    楊庶堪不屑地笑道:「向我宣揚你的功績和理想社會?」

    「不好嗎?蒼白兄,你還記得一年每個季節地裡該種什麼嗎?還記得稻穀、玉米、黃豆、紅薯的畝產量嗎?知道早稻和晚稻的區別嗎?如果你都不記得,恐怕其他那些國民黨員們不記得了不能總想著怎麼向人民伸手要錢?」

    蕭益民半開玩笑半認真地提問。

    看到楊庶堪尷尬的樣子,蕭益民吩咐馬車停下,拉上楊庶堪跳下車走到大路旁,跨過路溝踏上田坎才停下。

    蕭益民隨手扯出一根稻穗遞給楊庶堪:「蒼白兄,你看看,和你巴縣老家的稻子有何區別?」

    楊庶堪接過看了好一會兒:「這稻穗好像挺長的,莖幹似乎粗壯好多,是不是從南洋引進的優良品種?」

    蕭益民向聞聲跑出家門的一群農民招手:「老貴叔,來來!我給你介紹個大能人!」

    身體黑瘦的老貴叔大聲應了一句,滿臉惶恐的跑過來作揖:

    「蕭司令來了,哎呀、哎呀……先進家坐會兒,怎麼也得先喝口水啊!」

    「不忙,老貴叔,我們這位楊秘書長老家巴縣,也是貧苦人家出身,只是從小一心讀書,很多年沒回家了,不知道這稻子和他老家巴縣的有什麼不同,你給說說,我也不是很清楚。」蕭益民和藹地說道。

    一群男女老少似乎都不怕衣著隨意的蕭司令,很快圍過來詢問蕭益民和包季卿等人吃飯沒有?埋怨說幹嘛不說一聲就來?老人低聲吩咐兒孫快點去泡茶端來。

    隨後,老貴叔客氣幾句,頗為自豪地扯起一根稻穗:「多虧蕭司令托人從廣東帶回好稻種,別的村子不敢種,我們這村子五多畝生熟水田全都種上了,山包上還全都燒荒種上了蜜桃,軍校的官兵們每個月都為我們運來幾車的農家肥,這才有了這個豐產的好兆頭。

    「周圍十幾個村子看到我們的稻子,再看看他們種了幾十年的稻子,一個個後悔死了,各村都求我們留點兒稻種給他們,他們說寧願拿五倍的白米來換,哈哈……還有,蕭司令說了,等明年大邑縣的化工廠把殺蟲藥和化肥生產出來,我們每畝田的產量還能提高兩三成啊!」

    楊庶堪嚇了一大跳,他非常清楚其的意義,當即和顏悅色地問道:

    「老貴叔,你估算一下,今年每畝水田的收成能有多少?算谷子算打出來的白米都行。」

    老貴叔頻頻點頭:

    「就算谷子,我們幾十家男人都估算過,看著長勢和稻穗的結實,每畝至少能打五五十斤干谷子,比周圍村子高出一兩斤絕不成問題,收完谷子接著種晚稻,種子還是蕭司令幫弄回來的廣東晚稻良種,聽說廣東那邊也是經過五年試種,才選出兩種好的稻種來,哈哈……按眼下這幾面早稻估算,只要不遭災就能打下五斤干谷子,一畝地一年兩季稻子種下來,至少能頂的上尋常一畝半地啊!」

    楊庶堪心裡非常震撼,四處遙望一圈,再次轉向老貴叔:

    「老叔,剛才蕭司令已經和我說過村子的情況,我想問問,這半年都沒有收成,你們吃什麼?」

    「打魚啊!」

    老貴叔急忙轉一圈,指指房子廊簷下攤開的漁網,又指向西面的清水河:

    「邊上就是清水河,繞著村子有四道灣,魚特別多,軍校的一幫長官送給我們每家兩張漁網,還有上千隻雞鴨鵝苗,我們每天打到的魚和甲魚都賣給軍校和騎兵團去,價錢和城裡一個樣,換來的錢足夠每一家買柴米油鹽了。

    「還有啊,幾千官兵幫我們挖好了幾十畝魚塘,我們每家都養魚、養鴨子和灰鵝,富裕點兒的十幾家已經買來豬仔了,全按照蕭司令送來那本農書做,叫什麼……」

    「爹,叫立體種養!」人群八歲的小女孩大聲提醒。

    「對對……就是養豬、養鴨和養魚一起,養雞和種果樹什麼的一起,用雞鴨鵝糞和豬糞種菜養魚,幾個月下來,不但賣了兩輪青菜,魚塘裡的魚也長瘋了,鄉親們都說蕭司令的辦法好,以前半輩子都白活了,想想以前的浪費,就心疼啊!」

    老貴叔望向蕭益民,眼裡滿是感激,到現他和鄉親們都想不通,一直城裡長大的蕭司令,怎麼會懂得這麼多農事。

    楊庶堪不相信地望向蕭益民:「你也懂農事?」

    蕭益民嘿嘿一笑:「不但懂,而且懂得比很多人都多,小弟還參考歐美各國表的農業書刊,寫了一份七萬字的農業展報告,對美國、德國和法國等先進國家的農業技術進行概述和對比分析,結合本省實際提出一系列建議,省議會組織農業專家小組經過半年評估,已經採納了其大部分,而且做出了五年農業展綱要,爭取五年之內,將科學種養推廣到全省每一個村鎮,明年元旦合併的四川大學也要增設農學系,哈哈!」

    楊庶堪捏著手裡的稻穗沉思起來,蕭益民看到天色就要全黑,連忙與熱情的老貴叔和鄉親們告別,承《網》收的時候一定來喝杯酒,這才上熱情樸實的鄉親目送離去。

    回去的一路上,大家都望著兩旁的景色沒說話,即將到達軍校大門的時候,沉默了一路的楊庶堪才開口問道:

    「一鳴,不得不說你的政治教育卓有成效,也非常獨到,你的邊防軍確實像你所要求的那樣,沒忘記自己來自於人民,這種軍民共建方式是我聞所未聞的有效手段,非常值得革命軍隊借鑒,只是我還不知道,像剛才那樣的軍民共建村子,你們邊防軍提供幫助的有多少個?你們是否會一直做下去?」

    蕭益民回道:「大約七十個左右,我提出的『軍民共建』是個不容改、必須堅決執行的政治命令,只要我位一天,我領導的軍隊就必須做下去,而且要創造性地去做,當然了,遇到戰爭除外。」

    「你對麾下各部有何具體要求嗎?」楊庶堪像是很感興趣。

    蕭益民點點頭:「不但有原則有目標,而且非常細緻。基本要求是,駐紮各地的每個團,必須建立三個以上的軍民共建村,根據司令部政治處的統計,絕大部分共建的村子都有了很好的展,康定地區也一樣

    「我們派出的工作隊為當地的醫療衛生、畜牧業展起到很好的引導作用,從去年下半年開始,成都和周邊二十幾個縣的三分之一牛羊交易,來自我們工作隊負責的川西各地,大量布匹、煤油、農具、藥品、書籍甚至武器彈藥,通過我們派出的十個工作隊進入西川各少數民族地區,川西各族部落對我們邊軍從初的害怕和仇恨,到如今的信任、歡迎和支持,只用了不到一年時間,這是以前從未有過的,所以我很自豪!

    「下一步,我們民主黨也會介入這一行動計劃,向黨內富紳和慈善人士募捐,用以修建偏遠地區和少數民族地區的學校和公路,大力促進商品流通,展地方經濟,承擔起帶領各民族走向明、走向富裕的重任,爭取五年之內,川西地區每個縣都設立民主黨分部,讓川西地區成為我們的根據地。」

    楊庶堪長歎一聲,頗為灰心地問道:「你當真決定不與我們國民黨合作了?」

    蕭益民有些奇怪地反問:「怎麼會呢?合作還是需要的,多一個朋友多一條路嘛,今天之所以走這麼一趟,是想借蒼白兄之口,把四川邊防陸軍和四川民主黨的所作、所為、所想帶回去,也好增進彼此間的瞭解,我們四川民主黨不但要捍衛自己的利益,同時也要捍衛絕大多數人民的利益,我們力求全體黨員樹立起這樣的信念:真正地把國家和人民的利益放第一位,而不是把某個人某個集團的利益凌駕國家民族之上,這樣才能獲得廣大民眾的支持。」

    楊庶堪苦笑著點頭:「我想,我明白你的意思了。」

    「明白就好,回去繼續喝,咱們邊喝邊談,談點兒具體的合作意向與合作方式,怎麼樣?」蕭益民建議道。

    楊庶堪想了想:「好,我帶來的任務一個都沒完成,再不借此機會說出來,恐怕今後就沒機會說了……」

    ……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