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帝國風雲

卷一 德意志的榮耀 第九十三章 各有千秋 文 / 閃爍

    如果說江南造船廠與海軍共生,那麼成都飛機製造廠與海軍就沒多大關係了。

    在中國的四家主要飛機製造廠中,成都飛機製造廠成立的時間最晚,而且最初主要為同樣是新成立的空軍服務。說得簡單一些,成都飛機製造廠是在空軍成立之後才出現的,而且由空軍控股。

    結果就是,成都飛機製造廠在成立初期,主要為空軍生產飛機。

    只是,中國空軍與其他國家的空軍有很大的不同,即空軍的前身既有陸軍航空兵,也有海軍航空兵的一部分,即海軍岸基航空兵。在空軍成立之後,海軍岸基航空兵中,除了專門用於對海搜索的海上巡邏機依然歸屬海軍航空兵之外,其他的所有戰機、以及對應的部隊都轉到了空軍名下。

    可以說,中國空軍與海軍有著很深的血緣關係。

    正是如此,成都飛機製造廠也與海軍有業務上的往來。

    只是,在「雪雕」式俯衝轟炸機之前,成都飛機製造廠主要為海軍的作戰飛機提供維修服務,並沒為海軍生產飛機。

    在俯衝轟炸機項目中勝出,是成都飛機製造廠與海軍的第一次全面合作。

    前面已經提到,「雪雕」能夠取得成功,與德意志第二帝國提供的ju-87「斯圖卡」式俯衝轟炸機有很大的關係,而當時負責對「斯圖卡」進行逆向工程的就是成都飛機製造廠,畢竟這種俯衝轟炸機在引進的時候,就是為空軍準備的,與海軍沒有多少關係,而成都飛機製造廠也因此拿下了海軍的俯衝轟炸機合同。

    事實上,「雪雕」也是當時成都飛機製造廠為海軍製造的唯一的作戰飛機。

    不可否認的是,在海軍的三種主力艦載機中,性能最出色、而且作戰表現最突出的就是「雪雕」式俯衝轟炸機。

    更重要的是,中國海軍航空兵的研製體系有著很大的缺陷。

    在海航成立的最初十年裡。瀋陽飛機製造廠幾乎壟斷了所有戰機的研製與生產,雖然後來成立了西安飛機製造廠,但是西飛主要負責製造海上巡邏機、運輸機等雙發到四發的大型飛機,從來沒有研製與生產過戰術飛機。結果就是,在成都飛機製造廠開始生產「雪雕」之前,沈飛都是海軍戰術飛機的唯一供貨商。

    壟斷,自然不會有什麼好結果。

    雖然在實戰中,「蜻蜓」與「猛禽」表現出來的性能算得上及格。但是與「雪雕」相比依然是相形見絀。要知道,這兩種艦載機都是沈飛研製的,而且海軍在採購的時候根本沒有第二種選擇。

    馮承乾已經認識到,必須扶持一家能與沈飛競爭的飛機製造廠,而成飛是最好選擇。

    事實上,在大戰爆發前,馮承乾就認識到了這個問題,而且採取了必要的措施,讓成飛獲得了更多的機會。

    比如,在研製新一代艦載戰鬥機的時候。沈飛就在第一輪招標中獲勝,而成飛由於正在為空軍設計新式戰鬥機。在海軍艦載戰鬥機項目上的投入嚴重不夠,並沒有能夠進入第二輪競標。為了給成飛一次機會,馮承乾在一九三九年七月,宣佈第一輪競標作廢,在兩個月後重新開標。正是獲得了這兩個月的時間,成飛才在第二次競標的時候,拿出了讓海軍滿意的設計。進入了第二輪競爭。到一九三九年底,成飛與沈飛在第二輪競爭中勝出,雙方都獲得了海軍的樣機研製合同。

    受戰爭爆發影響。新式艦載戰鬥機的工程階段評比推遲到了一九四零年底。

    這也是最後一輪競爭,不管是誰在工程階段勝出,都將獲得海軍的訂單,並且在一九四一年初投產。

    雖然馮承乾並不偏向於某一方,但是更希望成飛能夠勝出。

    事實上,成飛提交的新式艦載戰鬥機的設計方案也更加出色,採用了大量新技術,更符合海軍的戰術要求。

    當時,成飛已經從德意志第二帝國獲得了me-190a戰鬥機、以及配套發動機的專利技術與生產許可證,還拿到了全套設計圖紙。也就是說,成飛的新式海軍艦載戰鬥機以該機為樣本進行研製。

    有趣的是,當時沈飛也獲得了一種新式德機,即bf-109g型戰鬥機的全套圖紙,也進行了逆向防止,而其參與海軍新式艦載戰鬥機競標的,也正是在這種戰鬥機的基礎上研製而來的。

    當然,成飛與沈飛提供的設計方案,並非德機的翻版。

    別忘了,沈飛的前身是八國干俄期間,由美國波音公司在華設立的飛機維修廠,當時很多沈飛的工程師與高級技工都獲得了去美國深造的機會,在設計飛機的時候,也深受美國航空工業影響。

    這一點,在「猛禽」上體現得極為明顯。

    從某種意義上講,「猛禽」與美軍的p-40極為相似,笨重、俯衝性能出色,靈活性卻遠遠不夠。

    事實上,成飛也深受美國航空工業影響。

    別忘了,成飛是最晚成立的大型飛機製造廠,而在成立初期,成飛的工程師都來自其他飛機製造廠,其中就包括當時沈飛的戰鬥機部門的副總設計師,而這些工程師自然把美國航空工業的影響帶了過來。

    結果就是,成飛與沈飛在充分吸收德意志第二帝國的航空技術的同時,也加入了大量來自美國的設計理念。比如,成飛與沈飛的新式艦載戰鬥機都配備了功率強勁的發動機,前者為一台最大輸出功率高達一千三百千瓦的十四缸風冷星型發動機,而後者是一台最大輸出功率為一千二百千瓦的十四缸水冷星型發動機,其功率都比日本戰鬥機上的發動機高得多,甚至高出了同期的美國戰鬥機。又比如,成飛與沈飛設計的艦載戰鬥機,都極為重視航程,作戰半徑都在八百公里以上,如果掛上一具副油箱,甚至能超過一千公里。當然,這也是海軍提出的技術指標。如果說到具體性能,那麼不管是成飛、還是沈飛的設計方案,都與德軍的戰鬥機有很大的區別。這就是,成飛與沈飛都更加重視戰鬥機的垂直機動性能,把爬升率與俯衝穩定性放在了水平機動性能之上。正是如此,成飛與沈飛才在設計的時候,為戰鬥機選擇了大功率發動機。

    說白了,成飛與沈飛設計的都是專用於艦隊防空的截擊機,而不是戰鬥機。

    當然,海軍並沒有提出意義。至少在大戰爆發前,海軍理想中的艦載戰鬥機也應該以截擊性能為主。要知道,艦載戰鬥機的頭好職責就是防空,掩護航母與其他戰艦,其次才是為攻擊機群護航。

    問題是,一支攻防兼備的海軍航空兵,需要的不僅僅是截擊機。

    「硫黃島海戰」已經證明,在以進攻為主的航空作戰中,戰鬥機必須具備出色的護航作戰能力,因此就需要具有較高的靈活性,能夠在護航作戰中纏出敵人的防空戰鬥機,讓己方的轟炸機順利突防。

    要知道,如果中國海軍有「零」戰那樣的戰鬥機,那麼「硫黃島海戰」的損失將更低。

    這下,成飛的優勢體現了出來。

    別忘了,成飛是中國空軍戰術飛機的主要供貨商,而中國空軍對戰鬥機做出了較為明確的界定,即把戰鬥機分成了兩大類,一是防空截擊機、二是戰鬥機。前者,主要用與要地防空與國土防空,主要使命就是驅逐敵人的轟炸機,而後者的主要使命是到敵人的上空去奪取制空權,掩護己方轟炸機。

    顯然,成飛在為海軍設計艦載戰鬥機的時候,沒有把空軍截擊機的要素用上。

    說白了,成飛的設計方案本來就很重視截擊性能,如果再採用截擊機的設計特點,那就是純粹的艦載截擊機了。

    結果就是,成飛在設計的時候,融入了一些空軍戰鬥機的設計特點。

    這樣一來,成飛設計的艦載戰鬥機在靈活性上更加出色,即便因此損失了一些做為截擊機所必須的性能,但是其綜合性能更加優秀,也更加符合海軍在「硫黃島海戰」之後對艦載戰鬥機的性能要求。

    事實上,殘酷的戰鬥已經證明,海軍需要的是性能較為平衡的戰鬥機。

    說白了,海軍不可能像空軍那樣,把艦載戰鬥機細分,更不可能研製與裝備兩種用途不同的艦載戰鬥機。

    原因很簡單,航母不是機場,容納不了那麼多艦載戰鬥機。

    如果有兩種性能各異的艦載戰鬥機,在一艘航母只搭載一個戰鬥機中隊的情況下,那麼每一種戰鬥機的數量都不會太多,結果必然會削弱航母的航空作戰能力,如果增加一個戰鬥機中隊,又會削弱航母的打擊能力。

    也就是說,艦載戰鬥機必須兼備截擊機與戰鬥機的特點。

    當然,不需要在每一項性能上都十分突出,也可以有側重點,但是絕對不能出現無法彌補的性能缺陷。

    這一點,在「猛禽」上就體現了出來。

    正是因為敏捷性遠不如「零」戰,「猛禽」在執行護航任務時的損失非常大,在「硫黃島海戰」中損失的所有「猛禽」戰鬥機中,有四分之三是在護航的時候被日機擊落的,而在防空作戰時的損失只有四分之一。

    顯然,馮承乾專程前往成都,就是希望為海軍找到一種性能出色的艦載戰鬥機。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