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修戰艦與整頓艦隊的事情由希佩爾與捨爾負責,馮承乾沒有返回威廉港,而是留在了柏林。
當時,最牽動人心的,正是斯佩伯爵的遠東艦隊。
雖然在過去一個月裡,斯佩伯爵有很多驚人之舉,比如在南海幹掉了兩艘英國皇家海軍的輕巡洋艦,還攔截了十多艘英國商船,但是斯佩的處境極為凶險,因為英國皇家海軍已經派出了以「澳大利亞」號跟「新西蘭」號戰列巡洋艦為首的兩支艦隊,分別在西太平洋與印度洋上等著他自投羅網。
顯然,斯佩去印度洋,肯定是送死。
為此,提爾皮茨已經命令斯佩該走南太平洋航線,從麥哲倫海峽進入南大西洋,然後再返回帝國本土。
問題是,這條航線也絕非一帆風順。
別的不說,就算斯佩能夠通過擄掠的方式,在沿途獲取一些燃油,也沒有足夠的能力返回帝國本土。中途,艦隊肯定得停靠一次,對鍋爐、輪機等進行檢修,而在這條航線上,沒有帝國的殖民地。
提爾皮茨能做的,只是盡量說服一些中立國,讓這些國家向斯佩開放港口。
即便不開放港口,讓斯佩艦隊在內河停泊也可以。
為此,帝國外交大臣已經照會阿根廷,希望阿根廷當局能夠睜一眼閉一眼,在斯佩艦隊到達後提供方便。
似乎,問題已經解決了。
當然,威脅依然存在,而且十分巨大。
首先,斯佩最快也要到年底才能進入南大西洋。在長達數個月的航行中,誰也無法保證那幾艘裝甲巡洋艦不出鼓掌。其次,英國皇家海軍已經有所準備,早就把「無敵」號戰列艦派往南大西洋。最後,即便斯佩能夠在南大西洋進行補給,在回到北大西洋之後,也不見得能夠突破英國皇家海軍的封鎖。
當然,現在說這些還為時過早。
馮承乾留在柏林,就是要協助提爾皮茨解決這個問題。
在馮承乾熟知的歷史中,斯佩伯爵在經歷了千辛萬苦,終於到達南大西洋之後,卻在馬爾維納斯群島、即福克蘭群島被英國艦隊逮住,最終「德累斯頓」號輕巡洋艦逃脫,「沙恩霍斯特」號與「格耐森瑙」號裝甲巡洋艦等多艘戰艦戰沉,到最後,「德累斯頓」號也沒能回到本土。
雖然斯佩艦隊對英德海軍實力對比沒有太大的影響,但是讓斯佩回到本土,肯定有助於提高士氣,更能打擊英國皇家海軍的囂張氣焰。更重要的是,如果斯佩艦隊能夠回到北大西洋,說不定能夠創造一次決戰機會。
要知道,死咬著不肯放的不是帝國海軍,而是英國皇家海軍。
在設得蘭海戰之後,英國皇家海軍急於挽回顏面,肯定會對斯佩窮追不捨,甚至把幹掉斯佩艦隊看當成扭轉戰局的行動。相反,在帝國海軍這邊,提爾皮茨只有一個目的,就是讓斯佩艦隊回到本土。
那麼,如何讓斯佩艦隊回到本土呢?
馮承乾提出了兩個建議,一是動用仍然在非洲附近海域活動、還沒有被英國皇家海軍消滅掉的船隻,為斯佩艦隊運送煤炭等補給品;二是避開福克蘭群島,避免在這裡與英國艦隊遭遇;三是盡快在北海發起一次行動,牽制住英國皇家海軍的主力艦隊,並且吸引英國佬的注意力。
當時,馮承乾能做的,就是在北海挑戰大艦隊。
與提爾皮茨商量好之後,馮承乾就準備返回威廉港。
十月四日,在他離開柏林的前一天,東線傳來消息,俄軍攻佔了萊姆堡,近四十萬奧軍被殲,殘餘的二十多萬奧軍退守喀爾巴阡山。魯登道夫已經採取行動,把東普魯士的兩個軍團向南調動,預計在十天之內發動進攻。魯登道夫的目的很明確,趁俄軍在西裡西亞立足未穩,打一場反擊戰。
這一情況,並沒超出馮承乾的預料。
因為魯登道夫早有準備,第九軍團與第十軍團也完成了備戰工作,所以馮承乾有足夠的理由相信,魯登道夫能夠再次創造輝煌。
關鍵,依然在西線。
馬恩河戰役已經打響,馬肯森在堅守了數日之後,不得不撤退,而德馬維茲也被迫跟著後撤。
這是開戰之後,德軍第一次在西線進行戰役級別的撤退。
從某種意義上來講,施利芬計劃已經破產了,準確的說,是經小毛奇大幅度修改之後的施利芬計劃破產了。
雖然到最後,小毛奇都不肯承認,是他葬送了德軍的大好前程,但是隨著德軍在馬恩河一線開始後撤,小毛奇的位置肯定保不住了。
十月七日,小毛奇被德皇撤職。
只是,德皇沒有任命興登堡為總參謀長,而是讓陸軍戰爭大臣法金漢擔任總參謀長,興登堡仍然留在東線。
德皇的這一安排不是沒有道理,因為東線的戰鬥即將打響。雖然總體作戰由魯登道夫與霍夫曼負責,但是興登堡德高望重,能夠為魯登道夫與霍夫曼提供很好的支持。按照德皇的意思,在打敗了俄軍之後,再讓興登堡去西線擔任總司令。如果能夠幹出一些成績來,再提拔他為總參謀長。
由法金漢出任總參謀長,不見得是壞事,至少他不像小毛奇那麼高傲。
十月十日,馮承乾收到了希佩爾發來的好消息。經過近一個月的努力,伏爾鏗造船廠修好了受損不算嚴重的「德塞利茨」號戰列巡洋艦,而且在維修中,為這艘戰艦換上了九門五十二倍徑的三百毫米主炮,還對鍋爐、蒸汽輪機等設備進行了全面檢修,使戰艦的性能達到最佳狀態。在修復後的第一次海式中,「德塞利茨」號跑出了二十七點二節的最高航速,比設計航速高了兩節多。
「德塞利茨」號順利歸隊,絕對是一件好事。
只是,「毛奇」號與「馮-德-坦恩」號的狀況極為糟糕,「毛奇」號最快能在十二月初修復,而「馮-德-坦恩」號要到十二月底才能修復。也就是說,要到一九一五年初,這兩艘戰列巡洋艦才能歸隊。
只不過,這還不是最糟糕的。
因為要維修三艘戰列巡洋艦,三艘「德夫林格」級戰列巡洋艦的建造工作不可避免的受到了影響。「德夫林格」號的服役時間由一九一五年一月推遲到了三月,後兩艘更是推遲到了下半年。
戰列艦方面,被寄予厚望的四艘「拜仁」級戰列艦都不可能在一九一五年建成。
可以說,大戰爆發後,帝國海軍不但沒有受益,反而受到了負面影響。別的不說,在戰爭期間,肯定得優先保證陸軍供應,因此原本計劃用在海軍上的資源被大幅度減少,戰艦的建造速度放慢也就不足為奇了。
可以說,擺在馮承乾面前的是一盤難度很高的棋。
在這盤棋中,他要想獲勝,除了得想方設法的消耗對手的棋子,還得盡一切努力保全自己的棋子。
那麼,如何才能下好這盤棋呢?
等到希佩爾回來,兩人商量之後,馮承乾決定繼續拿俄國開刀,以協助魯登道夫在東線發動進攻為名,派艦隊去芬蘭灣。
只是,這次不是佯攻,而是主攻。
十月十五日,公海艦隊離開了威廉港,經基爾運河進入波羅的海。
這次,希佩爾的艦隊裡,除了有十七艘戰列艦與六艘戰列巡洋艦之外,還有包括十八艘輕巡洋艦在內的六十多艘中小型艦艇,此外還有徵用的二十多艘商船。按照馮承乾制訂的計劃,如果俄國波羅的海艦隊出來迎戰,就以殲滅俄艦隊為主要目的。如果俄國艦隊仍然龜縮在港口裡面,就以封鎖港口為目的。當然,不是派艦隊封鎖,而是讓那些徵用的商船在俄國港口外布設水雷。
不管怎麼說,俄國波羅的海艦隊都是潛在的威脅。
如果不能消滅這支艦隊,那就只能讓其永遠留在港口裡面。
顯然,馮承乾想得太多了。
面對由二十三艘主力艦為首的公海艦隊,僅有四艘主力艦的俄國波羅的海艦隊根本不敢出港作戰。
公海艦隊還沒到達芬蘭灣,俄國艦艇就全部撤了回去。
封鎖行動進行得非常順利,僅用了三天,公海艦隊就摧毀了俄軍的海岸炮塔,隨後讓商船佈雷。
十月二十四日,完成了佈雷任務後,公海艦隊離開了芬蘭灣。
整個行動中,公海艦隊都沒有與俄國波羅的海艦隊交戰,反而是幾艘深入港灣的小型艦艇與俄國艦艇交過幾次火。
完成佈雷任務之後,希佩爾只留下了一支以輕巡洋艦為主的小型艦隊。
只要俄國波羅的海艦隊留在港口裡,就沒有必要在芬蘭灣部署太多的戰艦,更沒有必要動用主力艦。
這一天,魯登道夫策劃的馬祖裡湖戰役打響了。
在馮承乾熟知的歷史中,後世對魯登道夫的評價非常高,甚至有很多人認為,如果當初是由魯登道夫來實施施利芬計劃,德軍有很大的可能在一九一五年到來之前擊敗法國,最終打贏第一次世界大戰。
必須承認,魯登道夫確實是一個天才。
如果說,坦能堡大捷,只是讓他證明了自己的才華,那麼馬祖裡湖戰役,更讓全世界認識了他。
這次,魯登道夫依然只有兩個軍團,兵力不到二十萬。
他的對手,布魯希洛夫動用了四個軍團,總兵力接近一百萬。
按照常理,魯登道夫根本沒有可能取勝。可是,他不但打贏了這場戰役,而且創造了一個令所有人都難以相信的奇跡,在一場會戰中,殲滅近八十萬敵軍,一舉消除了德軍在東線受到的威脅。
正是在第一次馬祖裡湖戰役之後,俄軍再也沒能對德意志第二帝國本土構成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