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帝國的遠東政策上,除了馮承乾,有兩個人最有影響力,一是帝國遠東事務大臣裡希特霍芬男爵,二是擔任了七年遠東艦隊司令的提爾皮茨海軍上將,因此德皇在制訂遠東政策的時候,得重點考慮他們。
為此,德皇在三月初,特意讓裡希特霍芬男爵回國述職。
礙於身份,馮承乾表現得並不積極,只是著重闡述了遠東地區的重要性,以及利用大清覆滅之後,新成立的大民國內亂不斷來控制遠東地區,獲得一塊類似於印度那樣的富庶殖民地的必要性。
對德皇來說,這無疑是一個天大的誘惑。
英國之所以能夠稱霸全球,是因為有印度這樣的殖民地。別的不說,英國國王的正式稱呼就是「大不列顛國王與印度皇帝」。由此可見,對英國來說,印度有多麼重要。沒有印度這塊富庶的殖民地,就算英國霸佔了整個非洲,控制了大洋洲,也無法獲得支撐其全球霸權所需的資源。
如果德意志第二帝國能夠獲得一塊這樣的殖民地,就有更大的把握取代英國。
放眼全球,也就只有大民國有這樣的潛力了。
當然,大民國不是印度。
在大清皇朝統治期間,沒有一個國家能夠完全征服這個擁有四億人口、國土面積是印度四倍的巨大國家。就算大民國陷入內亂之中,德意志第二帝國也無法倣傚英國在印度採用的殖民方式。
要想把握住這個機會,就得另闢蹊徑。
馮承乾知道應該怎麼做,卻沒有向德皇提出來,因為他能得到德皇的絕對信任,是因為他對帝國忠心不二。如果牽扯到大民國,特別是最基本的殖民政策,就難免不會讓德皇對他的動機產生懷疑。
所幸的是,這些事,根本不需要馮承乾來說。
裡希特霍芬男爵回到柏林的第二天就去了波茨坦皇宮,向德皇提出了一個極為重要、也極有誘惑力的建議,即帝國擴大在大民國的影響,最好的辦法不是去征服這個國家,而是去扶持這個國家。用裡希特霍芬的話來說,通過軍事、外交、物資等方面的支持,帝國完全有能力在大民國扶持一個親德政權,從而利用這個政權獲得獨享利益的大權,把其他列強排除在外。
隨後,提爾皮茨也向德皇提出建議,即幫助大民國的某個地方軍閥武裝一支具有足夠戰鬥力的軍隊,協助其奪取、或者是建立一個強有力的中央政權,結束大民國的戰亂,使這個國家迅速走上正軌,成為遠東地區的奧援,幫助帝國牽制英法等老牌強國,減輕帝國在歐洲地區的壓力。
顯然,裡希特霍芬與提爾皮茨的建議有一個共同的核心內容,即扶持大民國。
從長遠來看,這是最理想的選擇。德皇非常清楚,只要有二十年,在德意志第二帝國的全力幫助下,這個古老的東方國家就能發展壯大,而且會因為帝國提供的援助,成為帝國的盟國。
問題是,等的了二十年嗎?
即便不考慮英法在遠東的干預行動,只要帝國在遠東地區獨佔利益,就等於在列強中重新洗牌。
由此產生的結果就是,英法將別無選擇的發動戰爭。
說得再簡單一些,英法肯定會在大民國發展壯大之前發動戰爭,而且目的是打垮德意志第二帝國。
三月二十七日,德皇召開了御前會議。
馮承乾跟前兩次一樣,沒有主動提出建議,而是讓裡希特霍芬與提爾皮茨出面,免得引起德皇猜疑。
只是,德皇沒有打算讓他保持沉默。
「公爵,你沒有意見或者建議嗎?」
「陛下……」
「前兩次會議,你都沒有發言,我明白你的心思。」腓特烈三世笑了笑,說道,「在這件事上,你確實不好表達意見,畢竟你的身份比較特殊。但是你要知道,效忠帝國,不等於保持沉默。只有時刻為帝國的利益著想,為帝國出謀劃策,才是真正的忠誠。你保持沉默,並不等於消除我的疑慮。十多年來,你為帝國做出的貢獻大家都有目共睹,所以你應該放下思想包袱,盡可暢所欲言。」
馮承乾長出口氣,知道德皇說的是客氣話。
「陛下說得沒錯,公爵最瞭解大清,想必能比我們考慮得更加周全。」威廉皇儲也知道馮承乾在顧慮什麼。「如果父皇在懷疑你,就不會讓你參加如此重要的會議,所以公爵不必左顧右盼。」
馮承乾知道,他已經成了焦點人物,必須表明立場。
「陛下與殿下能夠信任我,是我的榮幸,但是我有一個不情之請。」
德皇點了點頭,讓馮承乾說下去。
「大民國的事情說複雜也複雜,說簡單也簡單,有一個非常簡單的辦法。」馮承乾稍微停頓了一下,轉口說道,「只是我懇請陛下,在處理完這件事之後,容許我辭去帝國海軍戰爭大臣的職務。」
「這……這是為什麼?」
「正如陛下所說,我的身份十分特殊,不管我做了什麼,肯定會引來猜疑。」
「你覺得,我會懷疑你嗎?」腓特烈三世顯得有點氣憤了。
「十多年來,陛下一直信任我,讓我非常榮幸,只是……」
「只是什麼?」
「陛下的信任,不等於帝國的信任。」
腓特烈三世的眉頭跳了幾下,知道馮承乾在說什麼。
一直以來,帝國內部、特別是帝國高層中,懷疑馮承乾的人並不少,甚至有人認為他是大清的奸細。
德皇長出口氣,說道:「好吧,我暫時答應你的請求,在處理完這件事後,容許你辭去海軍戰爭部長的職務,但是你得留在帝國,繼續為我、為帝國效勞,我也會給你安排一個合適的位置。」
「能得陛下允准,我就沒什麼好顧慮的了。」
「公爵說有個很簡單的辦法,是……」威廉皇儲趕緊把話題拉了回來。
「利用擴建基爾運河的勞工。」
腓特烈三世一愣,威廉皇儲也瞪大了眼睛,隨即兩人就反應了過來,不得不佩服馮承乾的這個提議。
顯然,這確實是一個極為簡單的辦法。
三天之後,德皇就委任裡希特霍芬男爵,在已經獲得帝國特殊國民待遇的勞工中招募五萬名志願者,並且從帝國陸軍軍費中劃出了十億帝國馬克,從克虜伯等軍火企業採購了大批武器裝備。
半年之後,五萬名勞工在完成了嚴格的軍事訓練之後,將成為素質優秀的職業軍人。
按照計劃,年底之前,這支軍隊就將前往大民國,首先以帝國僱傭軍的身份部署在青島等地。等到裡希特霍芬物色到了合適的代言人之後,這支軍隊就將開上戰場,為德意志第二帝國的利益奮戰。
四月一日,馮承乾正式向德皇遞交了辭呈。
兩天後,馮承乾去了德皇劃給他的世襲領地。
這也是獲得公爵爵位之後,馮承乾第一次來到自己的領地上,他的住所是一座擁有三百多了歷史的古堡。
在德意志第二帝國,古堡並不罕見。
馮承乾的離開,多多少少讓德皇有點失落。直到三個月之後,德皇才任命提爾皮茨海軍上將為帝國海軍司令、兼帝國海軍戰爭部長。
相反,馮承乾卻一點都不失落。
在提出辭職請求時,馮承乾就想清楚了,如果他不主動辭職,那些對他不滿、或者對他有猜疑的帝國官員、貴族就會把壓力轉向德皇。不管馮承乾與德皇的關係有多好,都難保德皇不會對他起疑。
事實上,這個擔憂已經困擾了馮承乾好幾年。
別忘了,帝國皇后是英國的長公主,而且與德皇的感情非常好。雖然德皇把國家事務與家庭分得很開,皇后也有皇室成員的覺悟,知道不能把皇室關係與國家關係劃等號,但是馮承乾主導的帝國海軍軍備發展規劃是帝國與英國決裂的根源,皇后對這個長著東方面孔的海軍大臣懷恨在心,也就在所難免。
可以想像,有皇后吹耳邊風,加上大臣貴族的影響,德皇對馮承乾的信任,絕對不會因為救命之恩而永久維持下去。
帝國的遠東戰略,必然會在馮承乾與德皇之間製造出信任裂痕。
對馮承乾來說,最明智的選擇,就是在德皇起疑之前放下權力,離開風暴中心,從而讓那些詆毀他的人無話可說。
換個角度,馮承乾主動辭職,也是確保他的建議得到採納的基礎。
說得簡單一些,如果馮承乾仍然有影響力,就算他的建議最為理想,德皇恐怕也會有所顧慮。
不當官,不等於沒有了生活來源。
身為帝國世襲公爵,馮承乾不但有自己的屬地,每年還能拿到一份不算少的補貼,而且他還有十多年的積蓄。
對馮承乾來說,在古堡裡安心過日子,也是不錯的選擇。
只是,這種輕鬆愜意的生活並沒持續多久。
做為帝國海軍的奠基者,德皇忘不了他,接任的帝國海軍司令也忘不了他。
一九一二年聖誕節的前一天,提爾皮茨專程趕來,不但帶來了一大堆聖誕禮物,還帶來了德皇的詔書。
馮承乾離不開德意志第二帝國,德意志第二帝國離不開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