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呂氏天下

龍騰虎嘯滅蒼穹 151耗費人力建馳道,呂布獻策『絕』亂民 文 / 絕冷無淚

    呂布看著殿上一些文武官員臉上的憂慮之色心中不由暗暗嘀咕:『這個大修馳道的政令雖然會讓天下民力大為損耗,但是終究還是大大的方便了天下許多人的出行便捷,也是一件施惠天下萬民的好政令。但是在這之後的大修阿房宮、修建萬里長城、大動土木為自己修建秦皇陵等等工程,這些基本上只是惠利少部分甚至是極少部分人的工程,才是日後導致天下萬民開始生出反抗乃至推翻秦朝統治的導火索!而現在,這一系列的『大工程』不過才剛剛開了一個頭而已』

    始皇嬴政的聖旨一下,剛剛被整合到一起的國家機器立刻開動起來,接近百萬的各地民夫被秦軍士卒從耕田中徵召出來,揮灑著汗水卻只能收穫每天兩頓半飽的食物。不過始皇嬴政的修路之舉雖然遭到了無數民夫的厭恨和埋怨,但是一條條寬敞平坦的馳道在數個月的時間裡飛快的取代了之前那些泥濘狹窄且路面顛簸的鄉間小道,將天下數十個郡府全部與咸陽這個秦國都城聯通到了一起。[.]

    這些新建的馳道中『質量』最好的當要數:上郡道、臨晉道、東方道、武關道、秦棧道、西方道及秦直道,這幾條馳道全部都是接近關中甚至是直通關中的馳道,天子腳下那些監督建造馳道的大小官員們可不敢有半點馬虎,全部都是往最好甚至是超過最好的標準去做。而當嬴政親自巡遊了這些馳道之後,也對負責建設這些馳道的大小官員予以相應的賞賜,倒也算的上賞罰分明。

    這修路期間還發生了一件大事。齊威王、宣王時,陰陽家鄒衍等倡論終始五德說。以為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又生火,如此往復生剋,循環終始,並用以解釋自三皇五帝至於殷周各代各朝統治權的嬗遞。秦始皇二十六年(前二二一)既並天下,齊人秦上鄒衍之說,以為從前秦文公出獵獲黑龍,是得水瑞的徵兆;又推算終始五德輪迴次第,以為周得火德。滅火者水,今秦代周,是得水德。水德屬北方,色尚黑,終數六。始皇採用其說,認為方今逢水德之始,遂改年,以建亥之月為歲首,朝賀定在十月朔。規定衣服、旄旌、節旗皆為黑色;數以六為幻;符、法冠定方式為六寸,輿軌寬六尺,又以六尺為步,乘馬六;更名為黃河為「德水」,稱百姓為「黔首」。水主陰,陰主刑殺,行政以剛毅嚴峻為上,事事依決於法度,摒棄仁恩和義,以合水德。

    這些五行五德之說在呂布記憶中的三國年代,也是很受那些野心勃勃的各路諸侯歡迎。但是在呂布這個從未來二十一世紀穿越來的靈魂看來,五行五德之說太過飄渺無跡,絕對不能太過執迷與這方面。不過誰讓始皇嬴政現在是手握整個天下,正是財大氣粗的時候。別說這種五行五德『僅僅』需要花費一些錢財以及驚擾『一些』民眾,在始皇嬴政看來只要能幫助他將大秦帝國的命脈延續成千秋萬代,再大的付出他也是捨得的。

    戰國時各國的畝制不一。秦始皇二十六年(前二二一),始皇嬴政在咸陽頒布了「一法度衡石丈尺」詔書。規定以六尺為一步,二百四十方步為一畝,至此結束了田疇異畝的局面,也便捷了日後各地城郡上傳賦稅的混亂。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二二一),始皇嬴政定貨幣為二等:黃金為上幣,以鎰為單位,重二十兩(一說重二十四兩)。銅幣為下幣,重半兩。又規定珠、玉、鬼、貝、銀、錫等物只為器飾寶藏,不得充作貨幣。如此,金、銅貨幣成為行通全國的法定鑄幣。(這也就是為什麼很少在楚漢之時看到有人用銀子去做交易,因為在秦朝銀子是不允許做貨幣的)

    分割線

    「啟稟陛下,齊地各郡今日連連發生大批民夫與一些駐防在那兒的我軍士卒發生械鬥。我軍將士共斬殺數以千記的民夫,但是也在這些亂民的偷襲之下死傷百餘人。」今日早朝一名從齊地趕回咸陽的官員向始皇嬴政稟報了齊地最新的情報,聞聽秦軍出現百餘傷亡始皇嬴政的臉上不由有些陰沉。

    始皇嬴政自然不是在為區區百餘名秦軍士卒的性命而憂愁,他憂愁的是天下雖然平定了,但是各個郡中還是殘存了大量原屬於六國的逃兵、敗卒,以及一些在亂世中不得已武裝起來的鄉村農夫。這些人今日在齊地鬧騰出一些來,殺傷百餘名秦軍士卒之後被鎮壓下去,明日又在九江郡鬧騰出一些人來,給駐紮在那兒的秦軍士卒帶來一些傷亡後再次被鎮壓下去。

    如此三番五次的來回折騰,秦軍駐紮在各地的駐軍被一點點的啃食掉,等一年過去後將全國的秦軍(這裡的秦軍指的是關中老秦士卒而不是後來在關外招的秦軍)傷亡至少也要有數千人的樣子。這僅僅是一年,那十年後呢?百年後呢?想到此處始皇嬴政的臉色變的更加陰沉了。

    「眾位愛卿也都聽到了,齊地又出現亂民暴動,致使我大秦士卒又死傷了百餘人!這些年天下平定之後除了南越那邊一些戰事之外確實沒有什麼大的戰事,但是光是每年死在亂民手中的秦軍士卒加在一起,已經快要趕超屠睢(統帥秦國大軍征討南越的大將)那邊的陣亡數字了!眾位愛卿可有什麼辦法來一解朕心中的憂愁?」始皇嬴政拍了拍身前的御案,向殿中的一眾文武尋求解決的辦法。

    被原先的廷尉李斯取代了丞相位置的大臣王綰見始皇嬴政發話,為了求得先機雖然還沒有考慮周詳,但還是第一個站出班列朝始皇嬴政恭敬的施了一禮,並在心裡開始準備接下來的說辭。

    始皇嬴政見第一個站出來的人是王綰,心中就有三分不喜。原來,之前曾擔當秦國丞相之位的王綰在天下平定之後,當時的丞相王綰就向始皇嬴政進言「燕、齊、荊地遠,不為置王,毋以鎮之,請立諸子」,也就是讓秦始皇大封各路諸侯。

    這個建議與始皇嬴政一心想要建立的中央集權帝國的想法相背馳,但是當時絕大多數的官員都支持王綰的這個提議,這讓當時才剛剛平定天下的始皇嬴政有一些被動。幸好當時官列廷尉的李斯以及以蒙恬、蒙毅、呂布等人為首的幾名武將站出來反對這個提議,李斯進言分封子弟牙臣會招致國家分裂、天子不能禁止的弊端,始皇嬴政趁此機會力排眾議取納了李斯、蒙恬他們的建議,並在隨後將王綰的丞相之位免去而將李斯放在了左丞相的位子上。

    「王卿家有什麼好辦法嗎?」雖然對王綰這個傢伙沒有什麼好感,但是始皇嬴政見王綰第一個站出來,也就只好讓他先來說說看。

    「回稟陛下,依臣之見當於各地多派細作,嚴密監視各地亂民,一旦這些亂民膽敢有任何動作,立刻聯繫當地駐防士卒趁他們不備之際將那些亂民盡皆斬殺!如此,天下必然安泰無憂。」王綰說的眉飛色舞,好似他說話間所有的亂臣賊子就全部被秦軍士卒的刀鋒斬落首級了一樣。

    可惜王綰自己倒是對他臨時想出的方法得意不已,但是當他說完之後不僅身邊的文武大臣們對他投向鄙夷的目光,就連一向與他私交不錯的右丞相馮去疾也搖頭不已。

    始皇嬴政氣極反笑:「照王卿家所言,卻不論派去天下各地的細作要花費多少錢糧,就說各地潛伏的那些亂民,難不成臉上都刻著字不成?那些派去的細作如何知道誰是亂民?」

    王綰愣了愣,眨巴眨巴眼睛半天說不出話來。

    始皇嬴政擺了擺手示意王綰退回隊列中,若不是看在王綰是關中老秦人的份上,始皇嬴政早就喝令他滾出大殿了。

    在王綰之後又有幾名大臣站了出來獻上各自的策略,有建議始皇嬴政加強各地駐軍的,有勸諫始皇嬴政減免各地賦稅以養民心的,更有右丞相馮去疾上奏始皇嬴政停止如今正在各地開展的馳道修建工程,以此來平息民憤。這些建議或是被始皇毫不猶豫的拒絕了,或是惹來始皇嬴政的一頓呵斥,總之一時間始皇嬴政根本無法從群臣中獲得滿意的答案。

    看著一眾大臣在殿上爭論不休,站在武將隊列中的呂布卻忽然想起始皇嬴政歷史上不是收繳天下兵器鑄造了十二座金(金屬)人嗎?難道這個舉措就是為了防止天下亂民暴動的?

    想到此處呂布忍不住站出隊列開口大呼:「啟稟陛下,臣有一策可令天下亂民盡絕!」

    欲知後事如何且看無淚下回分解~~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