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職場校園 > 平民世家

作品相關 第一5九節 北美合作(上) 文 / htsh

    政治、軍事、經濟,永遠是人們感興趣的話題,是他們爭論不休的事情。東南亞戰爭無疑正是一件引起全球聚焦的事件,實際上,人們對排名第一和第二的兩個國家之間的較量更感興趣,一個是罕見的千年強國,曾經在人類文明史記載中領先了上千年以上,另一個是百年來全球公認的新興大國,曾經影響了全球幾乎所有角落的超級大國,強強碰撞,結果如何呢?一個是東方國家的代表,另一個是西方國家的代表,甚至是儒家文明和基督教文明的強強對決,這極其強烈的吸引了人們的注意力!同時,幾乎所有人都對戰爭的最終結果感到了震驚,不管願意不願意,軍事專家和評論家們都毫不留情的指出,美國「在東南亞戰爭中戰敗」,這是這個國家成立以來極其少有的失敗之一,而且是大踏步的退出了另一個超級大國的勢力範圍,從此以後,「遠東在很大程度上脫離了掌控」。

    戰爭雖然非常吸引人,但是這場戰爭充其量只是一場局部戰爭,而且僅僅持續了5個多月,實際上不到4個月就已經結束了,人們還來不及細細回味,卻發覺在美國的本土上,另一場「戰爭」早已悄然打響。就在東南亞戰爭剛剛打響,或者說是稍晚一些,北美——美國的本土正在經受另一場戰爭的考驗,而這場「戰爭」就是商業戰爭,也被某些人稱為「東南亞戰爭的次戰場」。

    雖然近代以來,全球各地戰火不斷,但是北美很少受到戰火的直接波及,尤其是國家之間的軍事衝突,但是這裡不斷爆發商業戰,可以說,這裡是全球商戰最頻乃的地區,不管是歐洲,或者是日本,更或者所謂的「亞洲四小龍」,乃至新興的市場中國和印度等國家,都把北美尤其是美國當作商戰的重要地區。而之所以要提到北美商戰,是有原因的,第一呢,由於經濟危機的嚴重影響,尤其是個別國家的別有用心,各主要市場互相封鎖,全球範圍內形成了三大市場和兩大區域,中國,北美和歐洲是三大市場區,兩大區域則是比較分離的遠東包括亞洲和歐美,經濟危機期間大多進行了市場的內部整合(這對世界一體化形成了嚴重的衝擊)。第二,東南亞戰爭前後,涇渭分明的東西方兩大市場區,出現了東方公司開拓歐美市場尤其是北美市場的現象,聲勢非常浩大,以致於被用「戰爭」這個詞彙來形容。第三,商戰的雙方經緯分明,主要是遠東的日本企業和本土企業,而這兩個國家又與東南亞戰爭密切相關,都深受戰爭的影響,因此,經濟學家和評論家們稱北美的市場大戰為「戰爭」,也說明了這次商戰的殘酷性和區域性。這麼說吧,在經濟危機期間,北美公司全力開拓北美市場,爭取市場的早日恢復,歐洲公司也把歐洲市場當作了發展的重點,極力壓縮國際公司的生存空間,遠東企業重點開拓中國市場,事實上形成了排斥性的市場組合體;另一方面,歐美市場互相開放的比較早,早在39年初就互相開放了(當時遠東企業也無力參與競爭),這就造成了一些遠東企業的不利形勢,畢竟遠東市場的份量比不上歐美市場,因此,全力開拓歐美市場就成為他們的必要選擇。

    遠東之戰的結果是遠東的大公司都活了下來,但是無一不是元氣大傷,雖然技術上先行了一步,對他們來說,必須走出遠東範圍,日本和韓朝的公司感觸最為強列,而東南亞戰爭又進一步逼迫她們衝出亞洲,全力開拓世界市場。也許這樣說更合適一些,如果戰爭沒有爆發,處於膠著狀態的這些企業不至於果斷的轉變努力方向,至少不會出現全力爭取的現象,雖然他們也知道把注意力集中在中國市場並不合適。但是,戰爭迫使他們迅速的放棄中國市場,在戰爭時期,任何的過分努力只能取得適得其反的結果,於是,紛紛在中國採取守勢,保持現有市場份額,而把目光投向了北美市場;同時,中國政府也歡迎兩國企業進軍北美尤其是美國市場,並且非常配合的與兩國政府簽訂了一些「補充協議」,(主要是一些銀行貸款和政府補貼協議)。日本和韓朝企業從2月初開始進入北美市場,這是他們多年撤離之後的再次大規模進入,這直接給北美同行產生了很大的衝擊,北美和中國不同,後者是戰爭的直接參與方,部分行業已經開始了軍事管制,而美國企業還遠遠沒有達到此類地步,因此,他們進入的阻力並不很大,再加上先前就有比較良好的市場基礎,因此,很快就取得了一定的成績。

    雖然美國人對日本向來沒有好感,尤其是作為盟國竟然「袖手旁觀」,但是他們也補習過《日美同盟條約》的具體內容,知道責任並不在日本人一方。對於被迫進入北美市場的日本企業來說,剛開始的時候,信心並不是非常充足,銳氣早就被中國同行給磨沒了,但是他們突然發現,依然很有錢的北美大陸,實在是一個福地,這個市場更容易做,人們更有錢,思想更國際化……而且對手們也並不比先前的強大,甚至還有所不及。雖然他們的資金比較緊張,但是有技術領先優勢,客戶們都非常識貨,精明的消費者也清楚孰優孰劣,以日本為代表的遠東產品明顯要高出一個檔次,即使是同樣的產品,價格上也更實惠,而且服務也要好一些!這就出現了有趣的現象,其一,日本企業加大了對北美市場的投放力度,一些公司甚至從銀行貸款來增強北美分公司的實力;其二,歐美企業突然面臨了一個不大不小的困境,他們有資金,但是技術略遜一籌,至少在短期內,很難追趕上!據仙女刺探到的行業信息,3月份時日本企業的利潤整體上升了30%以上,從3月到8月,同期利潤平均上漲了35%,這可是相當不俗的業績,即使扣除了市場的恢復因素,每月利潤也上漲了20%以上。日本企業的良好收成,讓時刻關注著的仙女非常眼紅,雖然說他們同期的利潤也上漲了30%以上,他們知道,國內市場的上升空間已經非常有限,戰爭已經結束,一些隱性優勢已經不復存在……最關鍵的是,「有必要開拓世界市場」,而這個首選地就是北美,這個據說到處都是機會,也到處都是陷阱的冒險者樂園!

    至於為什麼要進入北美市場,而不試圖進入歐洲市場,仙女也有自己的解釋,第一,兩個市場距離中國(仙女的生產基地大都在國內)相差不多,「都是非常遙遠」,選擇的優劣性不太明顯,而印度公司已經在開拓歐洲市場了,沒有必要讓國內公司再去摻和。第二,仙女在歐洲有不少合作夥伴,利益關係比較複雜,向來都不是他們樂意大舉進入的地區,這在公司高層已經形成了共識。第三,國內產業的定位主要在國內,龐大的國內市場,是最重要的依賴,更何況擁有無與倫比的巨大優勢。第四,雖然說仙女的生產力巨大,但是並不足以同時供應兩個外部市場,尤其是要保證國內市場的供應,「簡直是天方夜譚」,再說了,公司的資金儲備也達不到那種強度,他們還沒有狂妄到哪種程度。第五,仙女也有意同日本和北美同行展開競爭,她與不少日美大公司關係比較複雜,說好吧,實際上是壞了人家的事,很敏感,確切地說是互相看不順眼。最後一點,北美這個金礦太誘人了,這在整個公司被債務壓得喘不過氣來的情況下,特別有吸引力,如果能夠從北美市場上獲得一些利潤,同時又……這不是世間最美好的事情麼?考慮了以上各方面因素,仙女總部決定進入北美市場,並且是多個行業的大舉進入,電子、新材料,生物製品、食品等全部大力進入,當然,重點還是傳統的三大系,這個決策是在9月底的公司高層會議上通過的,而到了10月份,就被各個子公司嚴格的執行。有人戲稱這是中國人的大反攻,尾隨著敗退的美軍「打到了北美大陸」,不可避免的,北美商戰隨著仙女的到來進一步升級了。

    當仙女在公告上表示要全力開拓北美市場的時候,在整個世界都引起了爭議,可以說,全球的行業公司都不歡迎她的這個公告,雖然不少公司也期待成為合作夥伴,當然人們明白「這不過是事先打個招呼」。對歐美公司,尤其是美國公司來說,這絕對不是一個好消息,僅僅一個日本同行,就把他們鬧得雞犬不寧,不斷的丟城失地,仙女再插進來……市場競爭肯定會更加激烈,至少他們的利潤會繼續消減。而對於日本企業來說,更加不願意,他們比北美同行更加瞭解這個競爭對手,仙女至少保持了相同的技術進步,先前的競爭優勢將面臨嚴峻的挑戰。誰都清楚仙女的意圖,她的投資數額太大了,缺錢用了,就到北美掙錢來了,而仙女有什麼呢,先前,大家知道她有資金,但是如今,幾乎所有的負責人都知道更可怕的是技術,處於世界領先水平的遠東技術!當然也有人不以為然,一個稍有經濟頭腦的人都該知道,這家大財團在北美缺乏基礎,從來沒有大舉開拓過北美市場,僅僅在印度有直接的分公司,在歐洲有一些分公司,還有不少合作夥伴,但是在這裡,連一個像樣的辦事處都沒有創辦過,更不要說得力的合作夥伴了,對頭倒是隨處可見,而且大都是實力非常強勁的大公司或者財團。輿論界倒是毫不客氣的指出這個致命缺陷,指出這是她多年來不重視國際市場和不參與國際合作的結果,事實上,由於這方面的因素,也沒有多少人對她的「淘金北美」抱多大希望,畢竟市場不是一兩天就能做出來的,各大公司無不在北美經營多年,社會人脈異常深厚,仙女麼,「或許會成功吧」!當然,也有不少人注意到了公告上的一些不同往常的措辭,「合作進入」,並沒有說獨自開拓,這有違仙女的經營理念,至少沒有在她的經營史中出現過。但是仙女是一成不變的麼?答案簡單的很,當然不是。

    大多數經濟學家和評論界人士,包括一些大公司的高層領導們,都低估了仙女進入北美市場的決心,或者說是低估了她本身所蘊含的巨大能量,也或者是沒有認識到胡氏本身的獨特性,全世界再一次見到了「使者」滿世界飛的奇景,這讓一些人不由得回想起前不久的大動作。繼做出能源公司組建的「荒唐性」動作之後,仙女總部又一次大規模的派出了規模龐大、族群眾多的談判隊伍,這一次據說還有過之而無不及。操著漢語、英語、法語、葡萄牙語、西班牙語、俄語等世界各國語言的仙女談判人員,在10月中旬開始接觸日本、韓朝、北美和歐洲等地大公司的領導高層,幾乎所有在北美市場上有較大影響力的公司,都出現了仙女談判人員的身影,從地產、電子、到食品、商貿,甚至能源公司,都有一些人在推銷他們的產品。有些公司在接到談判請求函時哭笑不得,這仙女不是在胡鬧麼,自己根本就沒有這方面的業務!但是,仙女是在開玩笑麼,當然不是,她從來不開自己的玩笑,對她來說,每一步都要達到特定的效果,絕不會「胡作非為」。

    事實上,派出如此眾多的談判人員並不是某個領導人的豪興大發,也不是為了講究排場,更沒有絲毫胡鬧的意思,每組談判人員都攜帶了足以打動人心的材料,仙女重視每一個合作夥伴,為他們準備了合適的行頭。這麼說吧,首先的目的就是要尋找合作夥伴,而且盡可能在廣大的範圍內尋找合作夥伴,並不管他先前是做什麼的,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合作可能,他們就要去試一試。第二個目的就是造勢,為大舉進入市場營造聲勢,對他們來說,引起的爭議越多,社會議論的越激烈,才越有利,這是和先前的能源談判明顯不同的地方。她也不怕人家說她是一家「雜牌公司」,只要有合作夥伴,在任何地方,產品都賣得出去,先進的技術,優秀的質量,誰都抹煞不了應有的社會形象。幾乎所有的大公司們都給搞懵了,這還是首次出現這樣的現象,全球大財團不少,先前也有財團擁有這麼龐大的談判隊伍,就是現在,也有不少財團能夠派出毫不遜色的規模性談判隊伍,但是如此集中的使用談判人員,迄今為止只有仙女這一家公司。同時,她也是第一家為了進入一個市場,而從不同的子公司抽調談判人員,並且與各種各樣的公司談判的公司,全世界再次領教了仙女。

    各組談判人員根據對方的不同,靈活的採用談判策略,一切都依據對方的公司性質、國籍。仙女確切地說是胡氏,「至少擁有75個大公司實體」,而這次更是派出了90個公司或者子公司的談判人員,談判小組數量之龐大,世所罕見,甚至到了「鋪張浪費」的地步!可以這麼說,如果有一半的談判小組成功,那麼,就輪到某些人頭疼了;而如果有五分之一的談判成功,仙女就將發大財了;若是10%的談判簽訂合同,仙女就足以撼動任何一家同行在北美的壟斷地位;而如果談判成功率達到了5%,她就已經成功地打入了這個大市場,即使只有百分之一的成功率,也達到了某些人的預期目的!從各方面來說,這是仙女絕對穩贏的一次曠世談判,而最終的結果,也確實不出策劃部所料。

    策劃部是仙女總部最強勢的部門,網絡了全球各地的人才,擁有眾多的「國寶級」專家,可以說是人才濟濟,對策劃的這次大動作倍感自豪,除了某人時不時地拋出一些風涼話之外,整個總部沒有一個人表示懷疑。事實上,談判進程也讓他們非常滿意,10月12日,各組談判人員開始同意向公司接觸,三天後,至少有300個談判小組向總部表示了肯定看法,到了16日,已經增加到320個,而到了19日時,280個談判小組表示「希望大增」,僅僅有24個小組表示「希望已經幾乎不存在」。

    在強大的聲勢面前,不管是日本公司,還是美國公司,或者其他國家的公司,至少在表面上都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而不管是專業公司,或者是非相關公司,都對仙女的談判人員給予了足夠的重視;不管是前對手,還是現在的對手,行業巨頭甚或是無關的公司,都表示出對事件的關切!仙女不怕對手的身份和勢力,只要能夠合作就行了,誰都可以在合理的框架內合作,她不惜扶持一些對手,不惜放棄一些市場,不惜「誘拐一個無辜幼女進入一個詭異情感世界」,只要人家願意就行!仙女的這種做法,對許多公司來說是個嚴重的威脅,但是對更多的公司來說,是一個難得的機會,並且可以讓一些完全無關的企業進入新的複合型行業,可以讓一些較小的公司變得強大起來,更讓一些大公司變得更加強大……仙女是一個破壞者,同時又是一個建設者,她的奇兵突出,攪亂了市場佈局,不少公司合縱連橫,不少公司引頸相望,紛紛制定新的公司發展計劃,甚至重新對公司進行定位!

    《》bsp;歡迎廣大《》!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