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聯軍前方的道路是一段不短的上坡,在大火中運輸馬匹已經基本都失控,物資車輛不要說快速前進,甚至已經是寸步難行——/聯軍的將軍知道物資的重要性,卻也不能輕易放棄,只能催促部隊士兵一邊救火,一邊推拉物資車輛、馬匹前進。
大道兩邊的樹木此時也全部燃燒了起來,道路兩側原本被砍伐了一半的大樹在大火中紛紛倒向了大道。這些樹木當然不是來不及伐倒,而是特意而為,砍伐的缺口全部是衝著大道,大樹高達十幾米,一棵大樹倒下,就能將半條大道阻塞。
道路兩邊的大樹燃燒著熊熊的大火倒向了路面,不要說是輜重車輛,就算是部隊騎兵也難以通過。當聯軍將軍不得不放棄挽救輜重之時,大火已經徹底覆蓋了二十幾里的大道和兩側的樹林,部隊完全陷入了火海中,就算是士兵突圍也很困難,已經出現大批士兵的死傷。
並非是聯軍將軍優柔寡斷,而是這些物資是部隊的生存之本,邊城還有聯軍在餓著肚子等糧食,十六萬大軍日常所需的糧食也多達二三十萬斤。這次隨軍押運的糧食多達上千萬斤,若是被毀,就算從國內再次徵調,也不是短時間可以解決。
故而,聯軍的將軍不肯放棄物資,結果卻耽擱了部隊突圍的最佳時期。結果,大火徹底包圍了聯軍部隊,兩側的森林已是一片火海,自然不能通過,道路已經被倒下的大樹截斷,向前衝和向後撤退都難以做到,只能兵分兩路組織從前後各自突圍。
水火無情,在熊熊大火和滾滾濃煙中,聯軍部隊的死傷已經超過了三分之一,部隊也徹底大亂,火勢也更加旺盛,此時就算想突圍也困難重重。而大道的前後都出現了大秦部隊,這給突圍的聯軍帶來了更大的困難。
從火海逃出的聯軍已經是殘軍敗將,大部分人身上都有或輕或重的燒傷,戰馬也基本都已跑丟了,甚至連武器都已經不知扔到了那裡,在敵軍後方的是六萬精銳部隊,而在敵軍前方的則是十萬正規軍,逃出火海的敵軍根本沒有了戰意,只能選擇投降保命。
十六萬聯軍,加上大量的物資,竟在半路上全軍覆滅。當然,大片的樹木成為了陪葬,而且,聯軍死傷慘重,物資也全部被焚燬,雖然大秦部隊幾乎沒有什麼損失就全殲了前來救援的聯軍,但這些損失卻讓徐三才大感可惜。
當然,這次對大秦部隊來說是一場完勝,而因為這次的損失,三國短時間內也派不出新的部隊,前線邊城的聯軍也因斷糧被困無法突圍,在堅持了三日後,士兵已經餓得軍心大亂,最終不得不選擇投降。
短短的數日,三國聯軍一敗塗地,再也無力組織起大軍攻擊大秦國。而大秦國此時先是向黃林國直接下了招降詔書。有過前車之鑒,又看到三國聯軍的大敗,黃林國王當即明智的選擇了投降,東林國也正面和擴張的大秦國接壤。
東林國只有十萬正規軍,此時雖然緊急在全國徵召了近十萬大軍,但卻都是缺乏訓練的新軍。徐三才讓三十萬正規軍和七萬精銳部隊全部集結在與東林國接壤的兩座邊城。東林國自然是大為恐慌,也忙將部隊調集到邊城,並請東陵國出面調解。
東林國有十七座郡城,原本需要兵力鎮守,但現在兵力和大秦國相比已經處於絕對的劣勢,只能將部隊集中到兩座邊城全力防禦。徐三才率領二十萬大軍和七萬精銳部隊浩浩蕩蕩的出兵,到達東林邊城後,部隊將邊城團團包圍,卻並未著急進攻。
徐三才的動作只是表面文章,他在部隊包圍邊城的同時,也就距離最近的內部郡城只有百里,他早就派遣奇襲部隊混入了數座郡城,白天大張旗鼓圍困邊城,連夜率領精銳部隊奔襲了三座郡城。
由於東林國的部隊都集中在邊城,內部郡城只有一千城衛軍,精銳部隊幾乎是兵不血刃的拿下了三座郡城。徐三才讓後續的十萬大軍分別接管了三座新佔領的郡城,而他則在休整了兩日後再次出兵,一夜間竟又連奪三座郡城,東林國都城已經暴露在大秦國面前。
東林國都城也不過只有一萬禁衛軍,東林王沒想到大秦部隊竟然繞過邊城遠距離奔襲內部郡城,而且已經兵臨城下,大為恐慌之下,連連向東陵國告急求援,都城也四門緊閉,並調集邊城的大軍回援都城。
東林國兩座邊城被大秦部隊圍困,雖然部隊數量相當,但大秦部隊全部是正規軍,而東林國部隊則有一半是新軍,而且,又不能隨便放棄兩座邊城,故而還留下了兩萬守軍。徐三才在計劃之初就預見到東林國必然會調動大軍回援,讓部隊在敵軍返程的方向建設了防禦工事,將敵軍阻在了邊城。
徐三才陳兵都城外,又分兵三萬連夜奇襲了三座郡城,而後派出使者向東林王招降。東林王已經知道大軍被阻在邊城無法回援,憑一萬禁衛軍根本無法死守,而東陵國又不可能出兵干預,為了自身的安全,最終也只能選擇投降。
徐三才的精銳部隊傷亡不大,但攔截兩座邊城敵軍的部隊卻死傷了數萬之眾。不過,東林王歸順後,邊城的敵軍和其它郡城也就都兵不血刃的歸順了大秦國,加上以前的聯軍降兵,部隊倒是得到了補充,算上傷兵,正規軍人數比原來還增加了近十萬。
徐三才一邊收編東林國部隊、接收郡城,一邊向原本東林國下屬的三家小型國家招降。連東林國都選擇了投誠,三個小國自然知道自己無力抗拒,也只得先後歸順了大秦國。而東陵國使者在大秦國都和前線已經奔波了數座郡城,卻始終沒有見到他,這時,他才在東林國的國都召見了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