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民國戰神

《》第一卷 第425章 :民國新政 文 / 鈞申

    沈凝雲得言論經過媒體報道後,就如同興奮劑一般,讓國民看到了希望。

    但是不少知道真相的人卻是大罵沈凝雲裝13,接觸到一定高度的人都明白,總統只是一個台前的人物,真正掌控著這個國家的,則是看似不過問政治的沈凝雲。

    他沈凝雲就是中華民國的太上皇。

    換不換總統,經濟是否復甦,還不是他一句話的事情。

    儘管很多商人都明白,這次被財團吃得滿嘴流油,不過就算是破產得商人,他們也沒有太多的抱怨。畢竟規則就是這樣的,而且他們破產後,也還有重新進場的機會。

    隨著新一輪的總統大選的拉開,中華民國進入了一個讓所有民眾都感覺到了希望的時候。

    第六屆大總統會是誰,是國民極為關注的。

    他們已經拋棄了林長民,在國民的失望中,林長民這次大選慘遭失敗,競選還沒開始就顯示出了支持率的無比疲軟。

    不過這一切也在林長民的意料之中。

    經濟大蕭條這個黑鍋總得有人背的,他不幸的成為了那個背黑鍋的人,不過幸運的是,回報是非常不錯的。因為這個黑鍋,也讓林家賺到了足夠的財富,以及人脈。

    但是下一屆的大總統的競選,這一次又再起波瀾。

    就在共和黨和民主黨兩大黨派爭得你死我活的時候,第四屆大總統楊墨川再次宣佈參與競選。

    楊墨川的宣佈競選,讓中華民國上下一片振奮。甚至連口號還沒有喊出,支持率就直線上升。

    一個無黨派政客,卻能當上總統,這絕對不是什麼神話。而是因為楊墨川絕對是沈凝雲的忠實狗腿。曾經西北親軍營出身,一直屬於西北派系。

    西北政fu當初儘管沒有組建什麼黨派,但是西北派系卻是以財團為核心的存在,並不以黨派的形式存在,但是在權勢上卻比兩大黨派要大得多。

    兩大政黨顯然依舊不被沈凝雲所完全信任,畢竟接下來的階段,對中華民國來說太重要了。必須有一個值得信任的人擔任總統。

    儘管總統說白了就是台前的傀儡,但是總統也不是說完全不做事的。很多工作,還是需要考驗總統的個人能力和人格魅力的。

    這個時候,需要一個有威望的人站出來。

    楊墨川擔任過第四屆大總統,威望方面是絕對夠了,並且能力上也有所驗證。更是沈凝雲的心腹大將,自然是把楊墨川繼續推上去,當選第六屆大總統。而且最讓人沒有顧慮的就是,楊墨川的背後沒有什麼家族勢力。當初能加入新軍營的,無一不是孤兒,自然也就沒有家族勢力的存在。

    競選一開始,支持楊墨川當選總統的選票就一路猛漲,直接完爆兩大黨派的競選對手。因為楊墨川喊出了一些讓民眾非常支持的口號,那就是加大國家對市場的干預力度,進而振興經濟。

    不是沒有競選對手也打出『振興經濟』的王牌,但是楊墨川畢竟有較高的威望,民眾認可他的能力,這就叫口碑。

    加上這次國民普選的審查極為嚴格,幾個競爭對手被曝光了賄選醜聞之後,立即被淘汰出局,於是楊墨川毫無懸念的當選了第六屆大總統。

    這一年的國民普選,有95%具備選票的公民投出了他們的選票,再一次創造了世界紀錄。要知道,就連第一屆大總統選舉,就創造了世界紀錄,可見歐美這個時代的民主實際上也只是喊口號罷了。

    中華民國儘管也是喊口號,但是起碼做到了最『民主』,這種民主主要是一種態度,更重要的是法制態度。

    在此時的中華民國,司法量刑較為寬鬆,對國民已經取消了所有高壓政策。公民的利益遭到侵害的時候,甚至可以和政fu對簿公堂。

    至於國家決策,依舊不是普通民眾可以直接左右的。

    而在地方治理上,確實有一定的民主。但是中國太大了,各地的生活習慣有所差別,而各省民眾的性格等等都有差異,這個時候給太多的民主就要出事,所以地方的民主主要是民眾擁有否決權。

    在獨裁與民主方面,達到了比較平衡的狀態。

    普通老百姓則是非常滿意的,首先是他們看到了民主的一面,另外國家把那些勞動密集型產業分包給那些經濟殖民地做之後,中華民國的工人都能實現每天工作八個小時,每個星期休息兩天的制度。而加班自然也是有的,但是卻嚴格執行了雙倍,甚至是三倍工資的規定。

    此時最不滿意的,就是政fu在經濟大蕭條面前沒有拿出一個很好的方案。

    儘管世界各國都陷入了經濟大蕭條,但是國民希望中華民國能首先從經濟大蕭條中走出來。

    楊墨川在這樣的背景下,再次當選中華民國大總統,自然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此時中國民族財團已經在中華民國以及亞盟各個經濟殖民地當中完成了資產收割,所以經濟已經可以復甦了。

    承著國民的期望,楊墨川上任後迅速施行新政。

    這個新政顯然是謀劃已久的產物。

    首先是中央政fu出台商品價格公約,願意遵守公約的企業,可以得到政fu貸款,加入這個公約後,必須遵守不進行惡性價格競爭的條款。

    這個公約的目的,一是向企業發放貸款,讓企業重新運轉起來。第二則是避免產能過剩的產能進行惡性的價格競爭,把整個行業搞得都沒錢賺。

    隨後各行業協會迅速制定行業商品價格水平,那些還沒破產的企業頓時如同瀕死的魚兒一般得到了活水,紛紛加入公約。

    隨著貸款的到達,以及商品價格的理順,引動水迅速到位。

    企業重新生產,帶動了就業。

    但是全國的失業人口太多了,根本不是企業重新生產能夠解決的。為了應對這個問題,楊墨川又著手出台了各項大工程。

    首先是農業工程,工業工程上,中央政fu出資,徹底整合中華民國的農業設施。其中包括灌溉、機械化農改、農產品運輸等方面。這些農業工程當中不乏大工程,例如在西域建設大型灌溉區,以及在關內上馬南水北調工程。

    而在山水治理方面,則繼續加大黃河治理力度,以及各地的生態保護,以及過去繁榮十五年中的污染問題也開始投入資金著手治理。畢竟這個時代的工業技術並不是太先進,治理污染方面很多時候是要犧牲掉的,只是最大努力的進行了避免,中華民國的工業污染還是存在不少的,這一次則是投入了前所未有的資金進行治理。

    而在能源方面,則由政fu投資,在福建、湖北、貴州、四川,以及西域行政區、北海行政區開發上百座中型水電站。

    其中福建、湖北的水電資源開發比較早,華東地區也只有福建有比較豐富的水電資源,江西也有一些,不過不是很豐富。

    另外一個水電豐富的地方就是西南地區了。

    中華民國的版圖擴張後,吉爾吉斯斯坦那一帶也有豐富的水電資源,水電資源最豐富的地方自然也就是北海行政區了,那裡有兩條世界排名前十的大河流。

    之所以是大量建設中型水電站,主要是怕大型水電站破壞了生態。向三峽水電站那種工程,中華民國顯然沒有想搞的意思。

    中型水電站投資週期短,效益最高,也是最合理的投資。

    大量的水電工程的建設,可以讓中華民國減少火電發電廠的數量。

    還有城市改造工程,這個工程主要是進一步的改造城市結構,從防洪到綠化,以及街道擴寬等等。

    因為汽車的大量增加,很多城市的街道都太狹窄了。本來也預料到了這樣的情況,很多地方把街道都建設得比較寬了。但是還是低估了汽車增長速度。堵車的現象在一些城市頻頻發生。

    不久之後,國會通過了『鐵路國有化』的提案,財團以鐵路管理混亂為理由,讓中央政fu將鐵路國有化。

    此時中華民國擁有將近六十萬公里的鐵路,繁榮的十五年期間,最高峰的時候一年就建設了八萬公里鐵路。

    如此之多的鐵路,也催生出了幾百家鐵路公司。於是乎,鐵路運行混亂自然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

    這個時候正好以這個作為借口,將鐵路收歸國有,自然是非常方便的。而且經歷了經濟大蕭條之後,那些鐵路的價值已經被嚴重低估了。過去經濟繁榮期間,也許一段鐵路需要一千萬才能買下,現在只值三百萬。

    中央政fu將鐵路收歸國有,自然是按照當前的行情給錢。

    於是乎那些鐵路公司的商人叫苦不迭,終於發現自己掉坑裡去了。鐵路收歸國有的提案通過後,迅速試行了下去。中央政fu的款項立即到賬,中央政fu儘管欠了一屁股債,但是不愁沒錢。

    財團在後背不斷的給中央政fu貸款,反正財團能印票子,根本不怕沒錢。

    現在市場上是出現了貨幣緊縮的問題,這個時候財團通過政fu投資向市場提供貨幣,自然也就能解決這一問題,同時也能讓政fu有大把大錢可以用。

    鐵路國有化最大的受益者自然就是財團了,因為國有化之後,財團在貨物運輸方面能爭取到優惠政策。

    而在大洋彼岸的美國,以及歐洲的德國,此時也迅速完成了資產收割。也隨著中華民國的腳步,迅速推行新政。

    其中德國人的新政,還直接取消了工會制度,可以更加方便的壓搾工人利益。德國和美國,也正在迅速的從經濟大蕭條中走出來。

    美國財團的收割方式也和中華民國如出一轍,很快也將鐵路國有化了。美國此時擁有鐵路總廠四十萬公里左右,這麼龐大的鐵路,美國政fu也因為有財團的支持,所以根本不愁吃不下。

    鐵路國有化,財團又能爭取到優惠運輸價格,日後中華民國和美國的鐵路自然是會年年虧損的。

    這就是財團掌控了運輸之後,擁有了運輸成本的優勢。而運輸成本,則通過稅收分攤到了每一個納稅人的身上。

    掌控了運輸,進而對市場保持高度壟斷。

    這個時候因為商品產能已經能滿足國民需求了,所以接下來就是為了戰爭做準備了。所以這個時候,財團基本上不怎麼對民資提供貸款。但是投資卻是很大,主要的投資方就是財團和政fu。

    政fu投資了各個方面的基建,而財團則在對收割的資產進行不斷的重組、優化。

    但是工人工資在這一階段卻是不怎麼漲了。

    因為這個時候給工人太高的工資,工人就不幹活了。不過剝削也不能太嚴重,所以中華民國在加大稅收的同時,只是把工資維持到繁榮前的三分之一,普通工人每個月依舊有100元左右的工資。

    而剝削最嚴重的則是德國,畢竟德國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敗國,國家又小,不剝削嚴重一點,讓老百姓多勞動,德國將無法最大限度的重新崛起。

    結果,中華民國在經濟大蕭條之後,反倒是工資最高的。

    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儘管相比繁榮時期要下降了,但依舊是有魚有肉,只是不能向之前那樣奢侈罷了。而且經濟大蕭條之後,很多國民實際上都有車有房了,這些工資也能讓他們過上非常小康的生活。而在經濟大蕭條中破產的國民,在戰後也得到了工作,家境正在平穩的恢復,只要肯工作,日常開銷總是不愁的,買房買車也並不是很困難,這個時候一套差不多的房子,一個工人只需要支付五年左右的工資就能買下。不想後世的中國,普通工人需要不吃不喝幾十年才能買下一套房子。

    而市場也再次回歸理性,財團這個時候已經不吹泡沫了。因為該建設的,基本上都建設得差不多了。

    新得建設項目,這個時候還處於實驗性階段。例如高速公路。

    歷史上第一條高速公路是德國在經濟恢復之後,建設起來的標誌性工程。戰後美國財團將高速公路這一模式引入,然後再次炒作了一次泡沫,將投資者大量吸引去投資高速公路,然後再搞一次經濟危機,接著在低價吞入那些高速公路。

    中華民國中央政fu已經決定建設一條高速公路。

    這個時候該建設的東西也都建設差不多了,要想讓國民都有工作,就必須繼續燒錢。所以在政fu資金的支持下,財團大量的搞起了研發項目。

    這一階段的技術研發,則主要集中在尖端科技和軍用技術上。

    核武器、核電站、火箭、衛星、制導技術、高速魚雷、噴氣式飛機……一系列的研發項目的上馬,讓中華民國的就業形勢迅速得到好轉。

    與此同時,中國民族財團也沒讓那些經濟殖民地的勞動力閒著不幹活,各個經濟殖民地政fu也陸續學習中華民國,大量投資基建工程,同時則繼續為中華民國生產輕工業商品,以及汽車、電器零部件和組裝作業。

    各個亞盟成員國,都陸續取消了工會,工資水平再次恢復到了一個很低的水平,絕對是能怎麼壓搾就這麼壓搾的節奏,只要餓不死,凍不著。

    中華民國有這些經濟殖民地負責大量消耗性商品的生產,能投入到科研、建設上的人力就非常恐怖了。

    就以科研為例,中華民國在一系列的科研項目上馬之後,迅速帶動了上千萬人口的就業,相當於是有上千萬人口在從事科研工作的各個環節。

    同時還有將近1。5億工人,投入到了各種建設活動當中。一場全民備戰運動已經吹響號角。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