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經濟大蕭條的持續,世界各地都出現了一些局部的動盪。其中美國的社會動盪最為嚴重,大量美國人過上了流浪生活。
而參加過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歐洲年輕人,則是這個時代最悲劇的一代人。他們年輕的時候拿起武器走上戰場,戰爭結束後又碰上了經濟大蕭條,而這本來是他們做事業的黃金時期。然而更倒霉的還在後面,只要歐洲再次爆發戰爭,上了四十歲的他們,還將扛起槍走上戰場。
美國則爆發了一場退伍軍人與美國政fu的衝突,那些退伍軍人要求討要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的退伍津貼遭到拒絕,所以爆發了衝突。
中華民國則爆發了抗議政fu對經濟頹勢不作為的遊行,不過遊行規模很小,並沒有有太大的影響力。
林長民依舊穩如泰山的做這他的總統,依舊沒有任何的刺激經濟的計劃,這讓很多民眾愈發不滿。只是生活還能得到保障,所以國民對此並不是很激進,沒有使用暴力手段去抗議他們心中的不滿。
除了大量國民失業,那些還有工作的民眾的薪水則是在不斷的縮水。
之前一個月有三百元的收入。如今直接跳水到了一百元,直接縮水了三分之二。一個國家,自然不可能所有人都失業。
但是工資的不景氣,也讓市場消費持續的低糜。加上產能過剩,市場出現嚴重的惡性競爭,商品市場上那些民資根本賺不到錢。甚至是財團在很多行業都賺不到錢了,就是因為惡性競爭太嚴重了。畢竟現在誰都快破產了,都想在破產前盡力賺點錢,期望能撐過這場經濟大蕭條。
而最忙碌的,也許就是中國民族財團旗下的銀行了。
經濟大蕭條一來,銀行直接倒閉一大片,但是財團旗下的銀行卻有幾個雷打不動,因為這些銀行根本不缺錢。
鑄幣權都在中聯儲手上,會缺錢?
銀行倒閉的結果就是,那些有大筆存款放在銀行裡的儲戶拿不回全款了。按照中華民國的銀行制度,每個銀行都要繳納一筆錢,用來建設一個用於銀行倒閉後,將錢返還給出儲戶的機構。
但是,這樣的返還,只是對於那些普通老百姓數額不大的資金才是全額返還,而金額越大,返還的比例就越小。
中聯儲一邊忙著接收那些破產的銀行的爛攤子,一邊努力的對那些申請破產的企業進行清算。
大量的優良企業竟然資不抵債,這種情況在當下卻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
畢竟那些優良企業在繁榮時期確實很值錢,但是在經濟大蕭條期間,大家都沒錢,價格自然喊不上去。結果在清算的時候,一些企業在繁榮時期能值個500萬的,如今可能只值100萬。
而一家資產在500萬的企業,經濟繁榮時期貸款了200萬,就算是資金鏈斷裂宣佈破產,在繁榮時期進行清算還能拿到300萬。但是在經濟大蕭條期間,不僅拿不到一分錢,反倒還欠銀行100萬。當然,申請破產之後,欠銀行的那100萬也不需要還了。
什麼叫鯨吞?
中國民族財團此時做的事情就是鯨吞,簡直就是在盡情收割,獨享繁榮十五年後才結出的美味『巨桃』。
像蔣光頭歷史上那樣直接強行接管全國工廠的行為,在這一切面前都弱爆了。
而且這樣的收割,普通老百姓並沒有完全意識到。畢竟輿論媒體已經被財團給掌控了,那些小報社倒可能會曝光一些東西,但是卻沒有多少讀者。而且若是跳得厲害,還會被財團打壓或收購掉。
但是資本這個東西,本身就是大魚吃小魚的遊戲,財團既然養了一大群的小魚,現在自然是要鯨吞一番。
這種收割方式,相比蔣光頭那種粗暴的接管,因為遵守了規則,而被收割的對象實際上也可以通過自己的提前判斷,從而避免破產的風險,在有迴旋餘地的情況下,那些商人就算知道這是財團在進行收割,也只能哀歎自己沒做對選擇。
還是有很多企業在經濟大蕭條之前收縮了資金,將很多資產提前賣了出去。這些企業,此時都在慢慢撐著,靜靜的等待這黑夜後的黎明。
其中這些企業當中,不少都是中華商會的民族資本商人。這些民族資本商人財團一定程度會進行一些關照,所以在股市中抽離的速度要比民資快,最大程度的避免了損失,成功的從股市中抽逃了出來。
很多商人也知道這是一場資本優勢,規則擺在那裡。財團就算是盡情的進行收割,但是你只要能規避開,財團也不會強行的吞掉他們。只要他們挨過這場經濟大蕭條,自然也就能見到美好的光明。
只是這個時代網絡不發達,而且這樣的經濟週期對於中華民國的老百姓來說並不是很熟悉。
中國民族財團崛起比較晚,不像羅斯柴爾德財團,在十九世紀就開始在歐洲和美國興風作浪。從而讓歐美民眾,實際上已經對這樣的經濟大蕭條有了一些防範意識。
普遍缺少防範意識的民資,這次也被中聯儲給坑慘了。
他們萬萬沒想到的,就是中聯儲突然宣佈施行貨幣緊縮政策,結果導致股市的崩盤,進而引起了強烈的連鎖反應,而且這場經濟大蕭條來得是那麼的快速,根本讓那些民資毫無反應的時間,回過神來,才發現自己破產了。
也有很多民資老闆到處求借資金,但是得到的回應基本上都是沒錢。
中華民國對於民間集資打擊力度極為嚴格,非法集資的量刑程度很高,所以沒有什麼擔保公司的出現。
而銀行現在變得一毛不拔,根本不可能從銀行拿到錢。唯一的辦法,就是向那些手上有資金的企業拆借資金。
但在這樣的時期,哪個企業敢把手上的錢拆借出去?一旦拆借出去收不回來怎麼辦?而且現在經濟大蕭條,他們手上沒有一點錢準備著,一旦碰上緊急情況怎麼辦?
所以基本上到處都找不到錢,倒也有一些手上特別有錢的商人,但是這些商人則是在經濟大蕭條當中跟在財團後面撿漏。他們手上有錢,而市面上的優良資產太多了,繁榮時期花十倍的錢可能都買不到的資產,現在卻是到處都能以低廉的價格買到手。
這是一次財富的洗牌。
老百姓大量失去工作,過去很多想要當米蟲的老百姓,此時也開始重新盼望著可以得到工作了。
畢竟經濟繁榮之後,很多人不做事確實也是一個很大的問題,畢竟這個時候中華民國還沒有徹底取得世界霸權地位,如果不做事的人太多,這個國家就很可能衰弱下去,之前不斷積累起來的優勢很可能就會蕩然無存。
一場經濟大蕭條過後,老百姓口袋裡沒什麼錢了,自然也就會努力做事了。這是一個很赤果的問題,所以古代才會有『牧民』一詞。
這場財富的大洗牌當中,中國民族財團無疑是最大的贏家。曾經的北洋財團和奉系財團,在這場大蕭條當中直接陣亡,從此淡出歷史。
不過在此時的中華民國,則崛起了一大批家族。
因為沒有後世那種動盪,這個時代的中國,家族的勢力很大。不過中國這種模式的家族,比其他國家要複雜一些。中國的家族上面還有宗族,有些宗族有良好的紀律性,對宗族子弟有較好的規範。有些宗族,則四散各地,只是共同祭拜祖先。
而崛起的,則是家族這個單位。
很多家族的崛起,往往是幾個兄弟一起創業等等打下了家業。
在過去繁榮的十五年,已經崛起了很都家族勢力。在這場經濟大蕭條中,很多家族損失慘重,但是卻有一批成功的保存下了資本,為日後的崛起提供了保障。
這些家族的崛起是再正常不過的了,這些崛起的家族最後的結果無非就是三種,一種進入中華商會,被正是吸納進核心圈子。一種是被排斥在核心之外,然後被打壓下去,掏空那些家族的底蘊,然後半死不活的吊著。最後一種就是被打壓後徹底沒落。
畢竟民族商人的核心,並不是那麼容易進去的。需要機遇,也需要身份,更需要有足夠的表現。
最好進入中華商會的,無疑是擁有軍方背景的商人,退伍軍人去經商如果能做到一定規模,進入核心圈子還是比較容易的。
這個核心圈子,又分邊緣和核心。各種各樣的人才都會被吸納進去,但是就商人方面,條件是比較多的。
那些保留下資本的家族勢力,在這場大蕭條當中自然也有一些收穫。如果手上的閒錢夠多,可以收購不少優良資產。只要經濟一復甦,身家馬上就會如同滾雪球一般往上翻。就算是沒多少閒錢,只要保障自己的資產不被銀行清算掉,也能保住手上的財富。
所以說,資本就是一場遊戲。
大魚在吃小魚,有的小魚被吃,有的小魚則懂得如何才能不被大魚吃掉,並且跟在大魚後面吃別的小魚。
道理很淺顯。
但是如何看清經濟迷霧,才是最考驗一個商人的頭腦的東西。財團這個大莊家很多時候會進行偽裝,一套裡面又帶著一套,多套幾層就能讓民資看得頭暈眼花。所以這場遊戲,力量分散的民資在不斷揣測大財團的心理,大財團又在揣摩民資的心理。一個越成熟的市場,其中的套就越多,往往出其不意,絕對能讓那些不明根底的人看得頭暈眼花。
但是最後的勝利者都是財團,因為民資會做出錯誤判斷的總是佔到了多數,畢竟財團控制這政fu、輿論以及各種原材料供應,手上的好牌一大堆。
時間一晃又過去了四年!
四年當中,中華民國破產的企業高達60萬家,銀行陸續對這些企業完成了清算,有些資能抵債,但是大部分都是資不抵債。
60萬家民企,同時還有一些是財團旗下的上市公司也都破產了。結果就是,這些企業的資產,大部分都變成了財團旗下的銀行所有。
加上那些經濟殖民地,破產的企業達到了80萬家。
整個經濟危機波及到了整個亞盟,各個成員國此時的經濟形勢都無比糟糕。四年中,這些亞盟國家的民眾,只享受到了基本的糧食供應保障,那些糧食都是用機械化生產出來的,現在產能過剩,基本上就不用提什麼成本了。那些經濟殖民地的民眾,沒有像中華民國的老百姓一樣能拿到各方面的生活用品,而且中華民國的老百姓在這四年中,生活保障物資當中還是經常有魚有肉的。並且每個月還能拿到一筆零花錢。
各個經濟殖民地,此時是有很多工廠的。不過這些經濟殖民地還是有一些就業率的,以為中華民國的輕工業產品依舊是由這些經濟殖民地生產供應。經過六年的發展,日本已經擁有了眾多的工業,不過都是一些髒活累活。
但是日本人通過不斷的勞動,這六年的時間裡,為中華民國創造了巨大的財富。日本人因為不幹活就會沒飯吃,所以日本的經濟發展速度在各個經濟殖民地中是最快的一個。
財富,就是勞動所創造的,日本人肯去勞動,而且加班加點的勞動,甚至有很多日本人因此過勞死,這就是用生命在勞動。
其他各個經濟殖民地發展得也非常不錯,儘管發展速度比不上日本那麼快速,但是因為比日本提早很多年成為中華民國的經濟殖民地,資本湧入時間更久,所以工業規模到經濟大蕭條之前也非常龐大了。
中華民國大部分的輕工業商品都是由這些經濟殖民地生產提供的,其中朝鮮轉型最快,已經發展出了造船業和大量的汽車、電器零部件製造業。當然製造的都是一些沒有什麼技術性的零部件,附加值很低。而日本則是汽車、電器組裝的代工基地。
這些經濟殖民地因為有基礎的糧食供應,起碼也不是太亂,沒有在四年的經濟大蕭條中出現太大的亂子。
四年的經濟大蕭條,讓中華民國的老百姓對大總統林長民不滿到了極點。
畢竟無所事事的過了四年,很多老百姓都已經不耐煩了。更重要的是,四年中為了給失業民眾提供生活保障,政fu財政赤字已經高得嚇人,欠下銀行一屁股債。
就在這個時候,中華民國的老百姓都渴望有一個人可以站出來。而作為國民精神支柱的沈凝雲,這個時候也備受關注。
過去幾年,沈凝雲很少在公眾面前露面。他這些年主要精力都是放在技術研發上,以及對軍權的掌控上。
軍權確保著這個國家不會動亂,而技術研發則是他能發揮最大作用的領域。
不久前,沈凝雲出現在了公眾面前,這是經濟大蕭條四年以來,沈凝雲首次接受記者的採訪。
「沈司令,您對中華民國當前的經濟有什麼看法?您認為我們中華民國的經濟真的如同林總統說宣稱的那樣是健康的嗎?」
面對記者的問題,沈凝雲回應道:「我是個軍人,對於經濟我不是太瞭解。就經濟是否健康的問題,就如同月有陰晴圓缺、潮有起起落落,所以才能長久。永遠的繁榮和永遠的蕭條,結果都是走向死亡。世界經濟走向蕭條,是因為繁榮得太久了。但是蕭條久了,人也是不可能被尿憋死的。」
「那您對林總統四年以來的執政是否滿意?」又有記者對沈凝雲問道。
「我是軍人,並不插手政治。」沈凝雲低調的回答道,就在記者們失望的時候,沈凝雲話鋒一轉,說道:「但是能讓老百姓滿意的,才是好總統。」
所有記者都眼前一亮,儘管這句話說得很籠統,但是足夠讓所有人都振奮了。
儘管沈凝雲表面上並不過問政治,但是在這個國家,最有威望的就是沈凝雲這個陸海空總司令。這個帶領著國家,通過一場又一場的對外戰爭的勝利走向崛起的軍人。
這意味著,只要他一句話,總統就是個屁。
第二天,全國輿論頓時被引爆了。
《大公報》評論道:「正如沈司令所言,萬事萬物不可能永恆不變,這也符合《易經》的『易變』原則,從這個角度去看經濟,經濟的永久繁榮和蕭條,最終的結局都是走向死亡。我們曾經繁榮了十五年,如果繼續繁榮下去,那麼結果就是走向滅亡。所以一場經濟大蕭條,對於這個國家來說也許並不是有害的。進而,林總統的言論實際上並沒有錯誤。但是經濟已經蕭條了四年,如果我們的經濟經濟蕭條下去,那麼我們的經濟一樣會走向滅亡。所以我們需要一個能夠帶領整個民族衝出經濟困境的總統……」
相比於大公報的評論還比較客觀公正,不少媒體則顯得十分極端。因為老百姓對當前執政的共和黨強烈不滿,所以為了迎合讀者,不少媒體上來就是直接把林長民往死裡黑。甚至公然打出什麼『總司令對大總統不滿意』的標題。
《新聞報》則做出猜測,稱:「沈司令說人不可能被尿憋死,這很可能是經濟回暖的徵兆。因為這場經濟大蕭條已經持續太久了,而且新的總統選舉臨近,這也許意味著中華民國將在大選之後走出經濟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