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6章:財政預算(二)
教育方面分走了四分之一的預算,而在國民福利待遇上也分走了200億的預算資金。國民福利待遇方面,基本上也就是失業、醫療、退休、扶貧幾個方面。
中華民國這個時候還沒有進入老齡化階段,勞動力很是充足。所以在養老金的方法對像中,中華民國只有2000萬人超過60歲,達到領取養老金的標準。平均每個老人每個月發放20元的養老金,也才支出50億。中華民國的養老金方法標準是年紀越大領取的養老金越高。無子女贍養的,養老金也給得越高,而且無子女贍養都是送到養老院去,費用由國家負責。
這一年因為將養老金提高到了每個月20元的平均水平,中華民國的老人算是徹底擺脫金錢方面的困擾,而且擁有了一定的消費能力。
很多老人都是有子女的,中國不似海外蠻夷那樣對贍養父母不太上心,中華民國的很多家庭對贍養老人都是很上心的,畢竟孝道提倡了幾千年。
養老金未來還會不斷提高,提高老年人的消費能力是對社會經濟有良性促進作用的,這樣一來消費市場更加龐大,儘管老年人的消費可能不會很大,但是總是有消費的。如果錢都集中在富人手上,富人總不可能一次吃十個人的飯,也不可能一次穿十個人的衣服。
養老金的方法,是一種財富分配方式,讓逐漸失去勞動能力的老年人也可以進行消費,以擴大消費市場的規模。
醫療方面主要還是那樣,大病免費,小病自己掏錢。能用中醫治療的用中醫,中華民國因為在中醫培訓上採用學徒制,中醫都是從小學起,學的是六經辨證,培養出來的中醫素質很高,一般只要不用開刀的病都能治一治,大部分都比西醫更有效,就算是癌症都是可以治療成功的。癌症這個東西在中醫面前實際上並非絕症,只是癌症也有不同的類型,加上病人體質的不同,治療上沒有固定的藥方,需要中醫靠經驗進行調整,治癒的病例很多。癌症這個東西自古就有了,也沒聽說是什麼絕症。
另外一個好處就是,中醫治病省錢,中藥成本實際上並不比西藥便宜多少,因為西藥可以工業化製造。但問題是,西藥很多時候不頂用,病好了很多時候也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結果病人還是要反覆的看。中醫很容易根治病症,所以實際上的消耗並沒有西藥的成本那麼大。
這種制度下,財團在藥品方面的利潤是沒有太大保障的。游浩瀾接人財團總經理之後,則走上了中藥生產壟斷的道路。
由於此時中華民國的農村人口大量減少,採藥的人也不是那麼多了。很多中藥的種植是有利潤存在的。不過財團在壟斷中藥種植的時候,則要保證其質量。壟斷的方法也很簡單,一個控制中藥質量就可以將那些民資阻擋在外。中華民國的中藥供應,也將在財團的涉入下變得正規起來,而且質量有所保證,不會為了提高產量而忽略藥性的情況,而且可以杜絕工業污染。
中醫成本最高的還是人工費,不過人工費上面主要是國家承擔。國家向那些中醫從業者發放工資,另外一個就是要求他們有醫德。
有醫德的中醫還是非常多的,看到病人被自己治好,就算是不收錢,也會讓人感覺到喜悅,以及一種成就感。很多中醫都願意進行議診,畢竟能讓別人感謝他們,也是增長福德的一種方式,而且效率還比較高。
更何況國家支付他們工資,房子車子都能消費得起,而且合格的中醫也是中產階級的收入,他們根本不需要為了錢而感到困擾。
醫療上老百姓還是非常滿意的,特別是中醫的振興,讓國民也感到振奮。清代中醫沒落,八綱辨證和溫病派中醫流行,導致中醫很多病看不了,加上西醫的入侵,讓中醫備受質疑,特別是一些喝過洋墨水的人更是不斷的抨擊中醫。
此時中醫的振興,讓老百姓受益,同時因為國民營養涉入的提高,以及學校有教學生醫理和養生,也讓國民的發病率大大降低。
人要想不生病,實際上通過自律是可以達成的。很多人病治不好,主要還是不能治心,正所謂『精神內守病安從來』,很多病實際上都是因為人們的**和情緒導致的。
古代是很講究醫理的普及的,以減少發病率,正所謂『為人子者安能不知醫理』,懂得醫理就能根據理論愛護自己的身體,在古代不發達的環境下,治病很多時候是從防範做起的。中醫也講究防範為先。
中國自古以來人口一直能保持世界第一,主要還是因為有靠譜的中醫。而清代瘟疫流行,無非就是中醫的衰弱,以及滿清對衛生的不重視。
中華民國這個時候雖然振興中醫,但是財團也還是要賣西藥的,而那些西藥自然也就是賣給那些經濟殖民地的民眾。
中華民國在國際上也是不承認中醫的,只是自己悶聲發大財,好東西自己國民用就好了,在那些經濟殖民地還是不斷的宣傳西藥的好處,並控制輿論讓經濟殖民地的民眾不相信中醫。
目的自然是為了賣藥,反正吃不死就一直吃唄,西藥能夠工業化大量製造,而且利益非常可觀,不失為一種效率良好的剝削方式。
西藥和西醫技術也是要發展的,畢竟未來中華民國如果要殖民世界的話,也要有能夠拿得出手的西藥和西醫技術。
在西醫方面,中華民國則比較注重麻醉師的培養。麻醉是手術成功的關鍵,同時在麻醉上面還加入中醫的止痛手段,以減少麻醉劑的使用,提高麻醉的安全性。
最重要的則是醫理的研究,中醫醫理、西醫醫理,都在研究。中醫的醫理已經比較完善的,經過幾千年來的研究,從古籍中就能找到很多研究成果。不過自蒙古人進行大屠殺之後,宋代的醫理已經遺失非常多了。宋代之後,明清時期對宋代的國術基本上就是修修補補的階段,一直未曾超越宋代的水準,畢竟宋代的讀書人太多了,考不上功名的很多都往國術方面發展,其學術成果也達到了中國歷史上的巔峰。
中華民國這個時候同樣是在對宋代的東西進行修補,但是支持力度很大,制度也很合理,只要堅持下去,總有超越宋代的一天。
在西藥的研發上,也投入了較大的資金,主要是往疫苗、抗生素、麻醉劑等方面進行研究。
如今中華民國上上下下都在大搞研究、發明創造,正規的研究團隊有財團的支持,經費充足。而那些民資也在搞一些研究,資金投入在此時市場繁榮的情況下,很多民企也是投入較大的。
那些非正規的普通民眾的發明創造,很多時候是碰運氣,但是那麼多人在琢磨,總有人會碰上好運氣。特別是工人很多都是天天和生產線打交道,很多時候只要靈光一閃就能改進生產效率,減少生產成本。
學生搞發明創造的也很多,學生主要是有足夠的知識基礎,加上學校有對他們的動手能力進行培養,他們的發明意識更強,知識面也更廣,眼界也更高。
在國家福利方面的失業保障上,現在基本上不需要支出多少錢,畢竟現在中華民國的失業率很低,整個預算只有1億元。
支持力度比較大的還是扶貧,扶貧力度比較大,特別是針對剛從農村來到城市的民眾,農村來到城市後,很多都是很貧窮的。相比之下,那些更早進入城市的民眾經過勞動,已經有了不少積累,貧富差距就出來了。儘管那些民眾也可以通過勞動來解決貧困,但是一開始的錢不夠多,就很難改善他們的生產技能,以及居住環境、飲食水平。
這種扶貧主要也是一種社會財富再分配的方式,通過扶貧使那些剛從農村出來的民眾能夠更快的積攢下一些家底,讓他們也具備足夠的消費能力,也就可以經濟更快的發展,也能縮小貧富差距。
國家的作用,實際上更多的意義就是進行財富再分配。讓有錢人多出點錢,補到窮人身上。
當財富比較平均的時候,市場就是健康的,就有更巨大的消費,有錢人在這種市場環境下也好能更好賺錢,對整體是有利的。
從農村進入城市後,在住房方面可以享有福利,可以租用廉租房,並且在文化、技能培訓上有教育系統的資金進行扶持,治病方面連小病的費用都能免除一段時間,而且還有發放一些城鎮化補貼。
所以200億的國民福利預算分攤一下,雖然力度是比較大了,但更多也不嫌多。
而科研方面的預算則達到了50億的新高,這些預算基本上是財團瓜分了絕大部分,相當於國家為財團的軍用技術研究買單。
沈凝雲這一年正式讓中華民國展開『原子彈』方面的研發,以及各種先進武器裝備的研發。
如導彈、高速磁性魚雷、衛星,更高級的電子計算機、自走火箭炮等等。
加上財團也掏錢研發更高級的生產技術等等,中華民國的科研經費絕對秒殺任何國家。這也是一個大國的好處,可以集中大量的財力來研究各種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