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5章:財政預算(一)
這一年中華民國的國民總產值也一路上升到了4992億,超出美國近2。5倍,工業規模無比龐大。
而在稅收方面則再創新高,達到了700億。主要是西北政fu已經幾乎撤銷了,稅後完全上繳中央。
另外各省地方政fu上繳中央的稅收也增多,中華民國中央政fu上一年的預算顯然沒這麼多。
不過中央政fu依舊是欠了一屁股債,由於中央政fu用基建等項目拉動經濟,所以向中聯儲借了不少錢。
財政上還是出現了一些赤字。
盈餘的那部分,直接還給中聯儲了。而新一年的財政預算上,中華民國中央政fu直接搞出了一個上千億的預算出來。
上千億的預算,極為恐怖。
按照估算,明年中央政fu的財政收入預計將達到900億左右,多出的100億預算哪裡來?當然是繼續向中聯儲借錢。
總統黎元洪看著這個財團遞交過來的方案,直吸涼氣。
上千億的預算,怎麼用?
而且中央已經欠下不少錢了,日後怎麼還錢?
「你們少帥怎麼說?」黎元洪對前往北京的游浩瀾問道,游浩瀾笑著回答道:「他說這個方案必須執行,明年依舊要靠政fu建設勞動經濟。至於還錢的問題,那不是問題。有能力還就還,沒能力還可以繼續拖,這只是必要的時候向那些民資徵稅的一個名目。」
黎元洪聽了游浩瀾的解釋後也釋然了,此時的中央政fu和中國民族資本基本上就像是一體的。
或者說政fu就是財團的一個專門用來管理國家的公司,財團借錢給政fu,政fu還錢給財團,無非就是財富左手換右手。
沒什麼還不還的起的問題,只有需不需要曾稅的問題。
曾稅自然是要有名目的,政fu欠錢還不起,也就是一個很好的曾稅理由,這就是巧設名目嘛!
財團自然也要巧設名目的。
「事成之後,100萬。」游浩瀾接著對黎元洪說道。
「沒問題。」黎元洪應了下來。
這100萬的錢,看上去是賄賂,實際上就是財團給員工的獎金,黎元洪現在就和財團的員工沒什麼區別。或者從級別上來說,勉強可以和財團新晉總經理游浩瀾平起平坐。只不過游浩瀾管錢,黎元洪管行政。一個不拋頭露面,一個要頻繁作秀。
100萬元對於當前的中華民國來說著實不多,過去那些軍閥頭子,經常有上千萬元的身家,黎元洪的工資明顯比不上那些軍閥頭子。而且那還是當初生產力比較低的老黃歷了,現在的中華民國產值就將近5000億。
黎元洪當個幾年總統,就可以身家巨富,而且下野後不會有人去查他。只要下野後,過得別太張揚就好。
實際上就算是黎元洪下野後過得比較張揚,輿論媒體也不會報道。而且就算是被人披露出來,財團也會放出各種搶手文進行混淆視聽。
而財團第一人總經理孫譯龍在退休後,已經過上了非常愜意的生活。
在黎元洪的主持下,這一年的財政預算基本上沒有什麼爭議,不似往年的財政預算時那樣出現各種爭端。
主要原因自然就是因為沈凝雲吞掉了北洋軍,中華民國在軍事上和政治上已經完全統一了。
統一就不會亂。
有一個絕對的權威,就不會產生內鬥。
財政預算的規模,毫無懸念的被拉高到了上千億的規模。這樣龐大的財政預算,過去絕無僅有,再創新高。
而且這樣的財政預算,簡直是完爆世界各國,美國這一年的財政預算只有130億美元,相當於260億炎黃幣,只有中華民國的財政預算的四分之一。
不過美國當前並非是靠政fu基建來拉動經濟,而是通過消費和產業升級來拉動就業。
美國的產業升級給美國帶去了更加強大的生產力,汽車也很快在美國普及開來。不過這個時候的美國,汽車消費數量顯然不如中華民國。
中華民國這一年龐大的財政預算直接讓接下來一年,有大量的工程將要開工,這也就需要更多的勞動力。
而農業機械化進一步解放了農村勞動力,農村勞動力缺乏工業生產技術,而這些工程建設則能夠為他們提供合適的就業崗位,然後再進行轉型。
那些年紀大的,未必能夠轉型成功,但是那些從農村出來的年輕人卻是比較好轉型的,年輕人學習能力比較強,能夠在夜校掌握一定文化,再學習一些工業生產技術,就可以成功轉型。
為了讓更多的人轉型成功,中華民國這一年的教育經費依舊佔到了25%,達到250億炎黃幣的預算規模。
如此龐大的預算規模,不僅是給在校學生。幾乎有一半的經費是用來搞『成』人教育、技術培訓。
除了適應工業化時代的基礎文化和生產技能的教育,另外就是側重於宣傳教育,提高未受過教育的人群的素質水平。
法律、觀念、文明、衛生等等。
國民素質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學校對學生的教育進行精耕細作,而不是放羊式的教育,確保學生從學校出來不受那些傳統惡習影響。另一方面則是提高那些未受過學校教育的群體的素質水平。
正所謂沒有神一樣的對手,只有豬一樣的隊友。
此時中華民國是團結一致壓搾外部,每一個國民都算是隊友,所以要開民智,要讓國民不那麼豬,這和歷代的愚民教育是不同的。當然愚民教育還是存在一些的,主要是消費觀念,以及像財團之類的一些問題。
如果是被剝削的經濟殖民地,那就是要徹底的愚民。
國民素質、智力水平上升後,有一系列的好處。當然這樣的好處只是對於那些可以壓搾外部的國家來說,如果那些無法壓搾外部的國家這樣搞,那些被剝削的國民智慧全開了,那麼統治者也就完蛋了。
中華民國這個因為是開始壓搾外部,所以有這個需要。
儘管壓搾外部的規模還不是太大,經濟殖民地的人口只有兩億多,將近三億人的規模。不過數量也不算小了。三億被壓搾的奴隸,改善一下這些奴隸的生產力,每年也能為中華民國創造大量的財富。
說白了,就是幫中華民國勞動。
要想讓他們勞動,就必須在後面驅趕。一方面又在前面進行引誘,讓他們努力做事就有一些錢賺,如果一旦不做事,幾個月後就得餓肚子那種。所以那些經濟殖民地的人,都得不斷的做事,沒什麼時間消費,也沒什麼時間學習,更沒什麼時間玩耍。
要想創造更大的對外經濟殖民利益,一方面需要繼續深耕經濟殖民地市場,提高其生產力和生產規模,另一方面就需要繼續向外擴張了。
新一輪的擴張計劃已經制定了。
教育上的大支出是非常必要的,中華民國未來不需要那麼多純粹進行體力勞動的工人,反而是需要大量的技術工人。
那些累活、髒活自然有那些經濟殖民地的奴隸們來做。中華民國的老百姓,可以從事更高級的生產活動。但是這些更高級的生產活動對於那些沒有文化,從農村來到城市的人群是不太合適的,這個時候就必須對他們進行再教育,主要是讓他們具備基礎文化,並且學會一些技術。
技術也容易學,很多技術也不是太難。開車會難嗎?中華民國需要大量的貨車司機,還有大量的施工機械司機、開農機也需要人。這些東西並不是很難學,沒文化也可以學,只是基礎文化還是必須具備的。
另外服務業的一些技術也不是很難學,只看願不願意去研究,例如理發、廚師之類。
再有一個就是機械製造,以及零部件加工之類的重工業技術,重工業技術的從業者將是未來的主流。
中華民國的重工業將成為未來的主要產業,輕工業方面已經大量分包出去了,只保留了部分用先進生產設備生產的輕工業工廠,以及生產高級輕工業商品的工廠。
再有一個不需要什麼技術的,就是進流水線工廠當組裝工人了。不過組裝工人就是機械的進行勞動,對工人來說一定程度上是一種摧殘,但這是工業化的代價,沒有辦法避免的。流水線生產是必然要大量普及的,這玩意的生產速度極快,能盡量的生產出最多的商品,也就讓國民都富裕起來。
工廠裡也需要很多技術工人,那些技術工人則是收入比較高的一群人。特別是精密製造業,從西北發展起精密製造業到如今,精密製造業一直是生產訂單排滿的狀態,未曾有什麼產業蕭條期。
可以讓一部分農村出來的年輕人向技術比較高的方向轉型,由政fu承擔培訓費用。而那些年紀大一些的,則轉型到不需要太多技術性的崗位上去。例如工廠流水線生產等等。
當然這個時候中華民國對體力勞動的工人需求還是比較大的,畢竟中華民國不像美國那樣之前已經有了比較好的基礎。
中華民國儘管在經過多年的建設後,很多地方的基礎設施已經比較完善了,但是發展很不平衡。一些省份還是比較落後,現在中華民國比美國要大得多了,人口也更多,要建設的基礎設施還是比較多。
除了公共的基礎設施,還有大量的民用設施也需要建設,很多都是需要手工勞動力的。
那些年紀比較大的,轉型能力比較差的,就從事這樣的工作,過個十幾二十年他們也就退休了。
退休後政fu也會給他們發放退休金,讓他們晚年有個保障。另外這個年紀的人,子女也都將受到比較好的教育,子女在他們晚年也會對他們不同程度的進行贍養。
250億元的教育經費看上起極多,不過中華民國這個時候人工成本上升,很多建設和其他活動的成本也有所上漲。所以經費雖然很充足,但也不是說錢多得用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