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清泉寨民民團大敗了秦州鎮綠營後,其威名很快就在階洲、秦州地區傳播開了,兩千多名綠營兵回到秦州,頓時將鄭文恩與尚雲梯勾結之事宣揚了出去。
新疆甘肅巡撫饒應祺大感吃驚,想不到眼皮底下竟然出現了這樣的ど蛾子,饒應祺在西北為官三十多年了,還從未碰上這樣的情況。
仔細詢問了一番,清泉寨民團進入了他的視野,這才知道隴南地區有一個民團,在隴南到處剿匪。
這倒讓饒應祺比較意外的同時,也放心了不少。接著從隴南傳回消息,清泉寨民團攻入了階洲城,把衙門府庫洗劫了一遍,還在城內開倉放糧,之後便放了尚雲梯,並退出了階洲城。
階洲城內的秩序已經恢復,實際上也並未混亂多長時間,民團進城後也將秩序維持得很好。
饒應祺見隴南未亂,頓時鬆了口氣。
從這個清泉寨民團的行為上看,並不是有意與官府對抗,而且在地方上積極的進行剿匪,這讓饒應祺不由的想狠狠的抽上尚雲梯和鄭文恩幾巴掌。
不過鄭文恩已經死了,也免去了被秋後算賬。尚雲梯那邊,饒應祺確實是想要清算一下,不過見沒鬧出大問題,因此並未將此事聲張出去。
為了地方的穩定,饒應祺一方面將此事壓制了下去,並未向朝廷報告,一方面嚴令隴南各州縣,不要去再去打清泉寨民團的主意。
在這樣的情況下,一場軍事衝突就這樣徹底平息了下去。
隴南地區,清泉寨也經此一戰,成為了地方一霸,各縣官府對於清泉寨民團在地方上大練民團的行為也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饒應祺顯然不是庸才,他在西北鼓勵生產、興辦教育、加強軍事訓練等等手段,挫敗俄國人企圖入侵新疆的意圖。所以饒應祺並非是那種只懂得貪錢的官員,反而是那種比較睿智的封疆大吏。
饒應祺不會忽視一支擁有強大武力的民團,像一顆定時炸彈一般在隴南存在。剿滅那就太過了,畢竟這個清泉寨民團沒有要在地方上推翻統治的傾向,而且這支民團戰鬥力很強,正要想剿滅這支民團,那可得花不少錢,也得死不少人。
收編卻是一個非常好的辦法,即將統治利益分配一部分給清泉寨民團,從而使清泉寨民團為朝廷效力。清泉寨民團顯然很有戰鬥力,而且作風端正,在地方上並未作惡,反而到處剿匪,維持地方秩序,確實非常難得。
如果能將清泉寨民團招撫,那麼不僅不需要花什麼錢,也不需要損失什麼部隊,還能加強西北軍事力量,那實在最划算不過了。
於是饒應祺立即派人前往隴南對清泉寨進行招撫。
如果是一般的民團,饒應祺這樣的應對方案確實是非常不錯的,但是他此時並未意識到,清泉寨民團對士兵灌輸的卻是民族主義思想。
當饒應祺派去與清泉寨民團談招撫事宜的人員到達清泉寨後,卻是大大出乎了張奎發等人的預料。
沈凝雲得知後卻是大喜,他當即建議道:「既然滿清想要招撫我們,那我們何不將計就計。只要我們取得了官軍的身份,那麼我們就可以堂而皇之的購買軍火、機械設備。而且滿清還會為我們出軍費,更是節約了財政。」
「可是受撫之後,滿清要是想奪取我們的部隊怎麼辦?」沈進文思索道,說出了他的憂慮所在。
沈凝雲想了想,說道「我們可以來了一個聽宣不聽調。另外,我們在接下來談招撫條件時,就要堅持駐紮在隴南。並且要爭取到新軍的待遇,兵額起碼要五千人。另外,我們不能讓滿清安插人手到我們民團內部來。如果一定要安插,也不能多。到時候,大不了給點銀子,讓那些安插過來的人吃好喝好玩好,在家裡待著就是。」
「小雲兒說得不錯,如果我們有了官軍的身份,那就簡單得多了。」張奎發點頭說道,同意沈凝雲的觀點,接著開懷的笑道:「滿清真要是把我們惹急了,大不了到時候反了就是。」
沒錯,大不了反了。
不管結果如何,都不會比現在更差。
於是又商議了具體了受撫條件後,沈進文這才前去與饒應祺派來的人員談受撫條件。
饒應祺派來的是他的幕僚林秉成,林秉成曾經中過舉人,出身貧寒,沒有錢買官,因此走上幕僚的路線。
清末時期,很多文人都是以幕僚的方式出人頭地,並成功的轉正當上了官員。
沈進文以前中過秀才,雖然沒中過舉人、進士,但是學識卻比那些中過進士的也不差到哪裡去。而在易學方面,更是頗有建樹,這已經超過了大部分的文人。
林秉成與沈進文卻是相談甚歡,由於都是文化人,共同語言一大堆,很快就聊到了易學上去了,林秉承卻是十分佩服沈進文在易學上的學識。
「進文老弟,若是你當年參加科舉,恐怕定有功名啊!」林秉成感慨道,沈進文淡然笑道:「命運如此,亦無他法。」
「不過金文老弟你如今在隴南辦民團卻是極為不錯,只要接受招撫,日後定然可以飛黃騰達。」
「受撫一事並無太多問題,只是民團平日要保衛地方平靖,民團兵勇多是各村各鎮出之,若是調離隴南恐怕將辜負隴南父老的期望。所以民團還是繼續駐紮隴南剿匪為好,若朝廷有較大的戰事,定然竭力出戰。」沈進文信誓旦旦、慷慨陳詞的說道,接著話鋒一轉,說道:「不過朝廷不可在民團中安插太多人手,朝廷所練官軍之所以不能打仗,還是外行的人太多了,以至於處處掣肘,以招兵敗之禍。」
林秉成轉念一想,這沈進文既然是讀書人出身,必然不是那種亂七八糟的人,安不安插人手都應該沒太大問題。
出於對傳統文人的認同和慣性認識,林秉成只是稍稍一頓,隨即爽快的說道:「此事問題不大。」
「另外,舊式軍隊已不可戰,我清泉寨當效仿列強軍制,並要一個標的兵額。」
「這個問題亦不大。」林秉成直接就答應了下來,一個標也就是五千多人的兵額,以清泉寨民團所展現出的戰鬥力,完全有資格取得5000兵額的資格。
很快雙方就談定了各項細節,但最終拍板的並不是林秉成,而是封疆大吏饒應祺,林秉成與清泉寨民團談妥了之後,隨即動身返回蘭州報告饒應祺去了。
林秉成走後,清泉寨民團依舊按照計劃擴充著兵力,招兵到處都在進行,但是招募要求卻很嚴格。
沈凝雲則在一群士兵的保護下去了成縣,開始在成縣指揮高爐和煉鋼爐的建造,同時還要搞一個煉焦廠。
鋼鐵生產自然是要用到焦煤的,由於條件有限,所以沈凝雲決定搞土法煉焦,土法煉焦污染大一些,但是規模也不大,完全可以接受。
成縣官府對於清泉寨民團在成縣郊區買地冶煉鋼鐵,那是完全不敢去管。煉鐵煉鋼那也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地方上也有很多人在搞土法生產。
高爐也不是什麼技術性的玩意,鋼鐵生產中的重要環節。這種方法是由古代豎爐煉鐵發展、改進而成的。儘管二十一世紀,世界各國研究發展了很多新的煉鐵法,但由於高爐煉鐵技術經濟指標良好,工藝簡單,生產量大,勞動生產率高,能耗低,這種方法生產的鐵仍占世界鐵總產量的95%%u4ee5上。
二十世紀初,世界上高爐最大的國家是美國,日產量為450噸,此時沈凝雲所在的年代還是十九世紀末。
450噸,這個數量在二十一世紀那絕對就是撲街,頂多只能算是中型的高爐,甚至只能算是是小型高爐。
但在這個年代,卻是大型高爐了。
可見這個年代世界工業水平的發展程度,中國如果抓住機遇,隨便跨越式發展一下就能追上了。
近代的中國,缺少的是一個穩定的環境。而清末的社會環境還算穩定,但是滿清實在太坑了。滿清因為沒有抓住這個發展機遇,導致了中國越來越落後,差距一被拉開,這個坑就越來越大,以至於這個坑到了二十一世紀初都還未填上。
近代高爐最大的改變,也就是使用了蒸汽機進行鼓風,這才使煉鐵工業蓬勃發展。
製造蒸汽機對於機器廠來說是最基本的,因此鼓風方面完全不成問題,這也使沈凝雲主張發展冶金業有了良好基礎。
鋼鐵生產當中有一個最為重要的現象,那就是規模越大,成本越低。
但隴南缺乏基礎,其礦產規模也不足以支撐那麼大的規模,因此沈凝雲設計的是一個日產量為30噸生鐵的小高爐,主要在於先讓工人吃透技術,積累生產經驗。
因為隴南的條件制約,要想有一個良好的工業發展條件,還是要衝出隴南。要想衝出隴南,還是得依靠武力。
在衝出隴南之前,沈凝雲必須先讓清泉寨擁有一定的工業經驗,才能在衝出隴南後更快的形成一個完整的工業體系。
日本之所以崛起,就是甲午戰爭的賠款,建立了他們的工業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