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這首七律《蜀相》,是唐代偉大詩人杜甫定居sc省城草堂後、翌年遊覽武侯祠時創作的一首詠史詩。作者借遊覽古跡,稱頌蜀漢丞相諸葛亮輔佐兩朝,惋惜他出師未捷而身死。既有尊蜀正統觀念,又有才困時艱的感慨。字裡行間寄寓感物思人的情懷。寫諸葛亮雄才大略和忠心報國,歎惜他壯志未酬身先死的結局,引得千載英雄事業未竟者的共鳴。這首詩在藝術上頗具特色:一是抓住祠堂典型環境的特徵,來渲染寂靜、肅穆的氣氛,把詩人對諸葛亮的懷念表現得十分真切。二是對諸葛亮的政治活動作概括的描述,勾畫出了一個有為的政治家的形象。結尾兩句,更從諸葛亮功業未遂留給後人無限懷念,表達了對諸葛亮的讚美和惋惜之情。這兩句蒼涼悲壯,是千古傳誦的名句。
欲尋丞相祠堂,先過錦裡。
傳說錦裡曾是西蜀歷史上最古老、最具有商業氣息的街道之一,早在秦漢、三國時期便聞名全國。今天的錦裡依托sc武侯祠,以秦漢、三國精神為靈魂,明、清風貌作外表,川西民風、民俗作內容,擴大了三國文化的外延。在這條街上,濃縮了sc省城生活的精華,街道兩邊除了茶樓、客棧、酒樓、酒吧林立,還有戲台搭建,各種風味小吃、工藝品、土特產琳琅滿目,充分展現了sc省民風民俗的獨特魅力。而且市政遠期規則準備將水係引入錦裡循環,形成「水岸錦裡」的新景觀。
相對國內很多舊瓶裝新酒的人造景觀,錦裡是完全草根的,本土的,家常的。商店裡賣的些是筷子、茶葉、燈籠、蠶絲被和土特產。餐廳裡的美食是張飛牛肉、三大炮、肥腸粉,一箸一杯都是衝著味道去的,不花俏,沒有噱頭,講究的是實惠。還有手藝人的玩藝兒,捏個泥人,轉個糖畫兒,買張剪紙,都是包含童趣的東西,懷舊也是懷念童年淳樸的快樂。一條街色彩繽紛的花燈和幌子,是大俗,圖的是個熱鬧。而街上最吸抓眼球的,還是那些讓人熱烈思慕的女孩子,被稱為「粉子」的她們在酒吧裡嗑瓜子和打牌,喝著外國酒,說的還是綿軟成都話,讓很多喜歡「打望」的男人在這條街上樂此不疲。
一輛黑色寶馬在路邊停下,後面跟著的一輛奔馳一輛奧迪a6也停了下來。
寶馬上走下來一男三女,三個女人或大氣風華,或冷艷無儔,或青春靚麗,俱是絕色水準,一望便不是來自尋常人家,在這條繁華街道一出現便吸引了無數的眼光。陪在他們身邊的男人卻沒有什麼囂張跋扈的氣焰,而且用少女的眼光來看絕對稱不上英俊瀟灑,但聰明點眼光毒一點的女孩子都能感受到這個男人的氣勢,那是一種君子如玉的內斂風範。只是在他們身後隔了幾步,從兩輛車子裡鑽出來的卻是幾位龍行虎步的男子,一個個神情冷峻,而且他們那種看上去能夠摧枯拉朽的冷酷絕不是裝出來玩玩,他們走在這一男三女的後面,立即便讓街上眾多有眼力價的男人不敢上前搭訕,這兩批人明顯是一路的,現在的男人女人電影電視看多了,一眼就瞧出後頭跟著肯定就是專職保鏢。再者,保鏢都能開兩輛加起來起碼價值一百多萬的車子,那他們要保護的人是什麼樣的底蘊?只是他們萬萬想不到的是,前頭四個人裡有三個都是身手高超的主,有兩個女的還是手上沾了無數男人鮮血的江湖大鱷。
一行人在錦裡的街道上停停走走,時時買點泥人糖畫,不多時便走到武侯祠大門前,大門匾額上書「漢昭烈廟」這個金字。這座位於sc省城南門武侯祠大街的祠堂,是中國唯一的君臣合祀祠廟,由劉備、諸葛亮這兩位蜀漢君臣的合祀祠宇及惠陵組成。始建於公元223年。千年來幾經毀損,屢有變遷。諸葛亮的專祠建於唐以前,初與祭祀劉備的昭烈廟相鄰,明朝初年重建時將武侯祠併入了「漢昭烈廟」,形成現存的武侯祠君臣合祠。現存祠廟的主體建築於清朝康熙年間重建。1961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4年成立博物院,2008年被評為首批國家一級博物館,享有「三國聖地」之美譽。武侯祠現分文物區(三國歷史遺跡區)、園林區(三國文化體驗區)和錦裡(錦裡民俗區)三部分,面積約15萬平方米。武侯祠是國內紀念蜀漢丞相諸葛亮的主要勝跡,也是中國影響最大的三國遺跡博物館。
進入祠堂,大門內濃蔭叢中矗立著六通石碑,兩側各有一碑廊,其中最大的一通在東側碑廊內,其中最著句的唐代「蜀漢丞相諸葛武侯祠堂碑」,在唐憲宗元和四年(公元809年)立,有很高的文物價值,為國家一級文物。由唐朝著名宰相裴度撰碑文,書法家柳公綽書寫,名匠魯建刻字,因是名家手筆,又因文章、書法、刻技俱精,所以被後世稱為三絕碑。碑文對諸葛亮的一生,作了重點褒評;竭力讚頌諸葛亮的高風亮節,文治武功,並以此激勵唐代的執政者。諸葛亮之所以為後人所敬仰,還因為他有著高尚的思想和作風,不利用職權謀私。碑文特別褒獎諸葛亮的法治思想,文章裡寫到馬謖因失街亭被諸葛亮依法處斬,臨刑,馬謖哭著表示自己死而無怨。李嚴與廖立,兩人都是被諸葛亮削職流放的罪人,但他們也自甘服罪。當他們得知諸葛亮病逝「聞之痛之,或泣或絕」。這些均屬史實,裴度據史褒評,令人信服。碑文通篇辭句甚切,文筆酣暢,使人百讀不厭。
二門之後是劉備殿,為單簷歇山式建築。正中有劉備貼金塑像,左側陪祀的是他的孫子劉諶。據說,在蜀漢後主劉禪降魏時其子劉諶到劉備墓前哭拜,殺掉家人後自殺身亡。而蜀漢後主劉禪由於昏庸無能,不能守基業,他的像在宋、明兩代幾次被毀,後來就沒有再塑。兩側偏殿,東有關羽父子和周倉塑像,西有張飛祖孫三代塑像。兩側東、西廊房分別塑有蜀漢文臣、武將坐像各十四尊。東側文臣廊坊以龐統為首,西側武將廊房則以趙雲領銜。
劉備殿後,下數節台階(武侯祠低於漢昭烈廟,象徵古代君臣關係),是一座過廳,掛有「武侯祠」匾額。武侯祠是紀念三國時蜀漢丞相武鄉侯諸葛亮的祠堂,諸葛亮生前封「武鄉侯」,死後謚號「忠武」,故紀念他的祠堂稱作「武侯祠」。諸葛亮殿懸「名垂宇宙」匾額,兩側為清人趙藩撰書「攻心」聯:「能攻心則反側自消,自古知兵非好戰;不審勢即寬嚴皆誤,後來治蜀要深思。」的聯文。
望著這頗負盛名的一副對聯,沈為對著蔡穎言梅凌和洛麗顏道:「知兵,攻心,審勢,這六個字說了太多的內容。」
「前車之鑒,後事之師,古人的話放在現在也是有道理的。」一直認真觀看的洛麗顏點頭道,她是第一次來這個地方,沉重的歷史氛圍讓她很有滄桑感。這副對聯借對諸葛亮、蜀漢政權及劉璋政權的成敗得失的分析總結,提醒後人在治蜀、治國時借鑒前人的經驗教訓,放之現時也是極有借鑒的意義。
正殿中則供奉著諸葛亮祖孫三代的塑像。殿內正中有諸葛亮頭戴綸巾、手執羽扇的貼金塑像,像前的三面銅鼓相傳是諸葛亮帶兵南征時製作,人稱「諸葛鼓」。鼓上有精緻的圖案花紋,為珍貴的歷史文物。大殿頂梁由烏木製成,上書諸葛亮寫給兒子諸葛瞻《誡子書》中「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武侯祠的字畫、對聯甚多,其中的現代書法家沈尹默書寫的《隆中對》最引人注目。此外武侯祠還有岳飛手書的諸葛亮《出師表》刻石,都有很高的文物價值。
眾人退出正殿,蔡穎言卻拉著沈為重回分別塑有蜀漢文臣、武將坐像各十四尊的兩側東、西廊房。把這些人物認真又看了一遍,蔡穎言對著沈為輕聲道:「你注意沒有,在武侯祠裡,蜀國的重要人物都有塑像。其中,劉備、諸葛亮、關羽和張飛,都有專殿,其餘的重要文官與武將,則分別塑在文武廊。東邊是文官廊,以龐統為首,其次西邊是武將廊,以趙雲為首。」
「是啊。」梅凌聽著蔡穎言的話道,有些不明白蔡穎言說這出這番大家都看得見的東西有什麼意義。
「武將廊的首位塑像趙雲,身穿的服裝卻與文官廊首位的龐統一樣。趙雲是武將,為何不穿武將服裝,卻要著文臣服裝?既然身著文臣服裝,為何又在武將廊?」蔡穎言聲音很輕,能聽到她說話的就只有沈為和洛麗顏,梅凌三人。一聽她說起這個細節,洛麗顏和梅凌的眼光立即便向那尊趙雲像望了過去。
沈為更是猛然一震,看著蔡穎那張原本應該已經很深的銘刻在腦海心湖的絕代容顏,沈為心中此時更是無聲處起驚雷,上海灘的絕色女皇果然目光如炬,一到這裡便尋出了一道極有可能與p城藏兵洞有關蛛絲馬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