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穿越重生 > 回到石器時代

《》開發 第一百一十二章 梅河盆地 文 / 射天虎

    把亞麻的事兒安排好之後,石路就下山,到了百里村。這時他解散了探險隊,讓隊員們各自歸建。

    百里村的建設變得更加完善,柵欄被土牆替代,房屋也增加了不少。加上現在成了山上各項工程的指揮中心,因此如今在這裡集中了幾千人。

    由於西北方牧場建設和戰鬥的需要,這裡的建設進度一直被打斷,繁忙的時間,物資都被集中運到山上。本該六月就完工的橋,一直到八月份才完工。

    不過完工後,從錫村到百里村就更加方便了。如今沿途又建起了更多的據點,這些據點除了作為中轉站之外,就是作為新的開墾中心。

    新完工的橋被稱為百里橋。這種建築方式,是華部落第一次採用,因此石路到來之後,吩咐巫來舉行一個竣工儀式。

    橋長也就十幾米,寬三木,全部都是用木頭搭建而成。底部也用上些石料,不過並不多,按照石路估計,這橋能用個十年也差不多了,到時候技術的進步,就能換成石橋。

    桃如今還在忙碌北邊建設的事兒,由於需要調度人員和物資,所以她經常在百里村指揮。參加完橋的竣工祭祀儀式後,她提出了新的造橋的要求。

    「族長,中梅河上,也應該造一座橋。有部分伐木場就在河的東北邊,沒有橋不好運東西。」桃說。

    石路一看,這還真是個問題。中梅河谷到鹿村的路,起始的階段就在玉河與中梅河之間。河水的流量卻有限,不同於下游的梅河,中梅河出口十多里範圍,一年就六月到七月能航行。

    「嗯,現在有經驗的人也多了,你挑幾個人去看一下吧!還有,玉河和熊山之間,也挑選個地方造一座,未來北岸開發用得著。」石路對她說。

    研究完橋的事兒,石路就帶著雲,在梅花山的果園和村子周圍開闢出來的地方查看。他打算看一遍之後就回華村。

    梅花山的果園和部分竹林一直由桃負責,如今已經采收了部分。如今山上種了些桃樹,並且還修建了幾條小路。面向東方的山坡,被圈了幾百畝,伐木工正忙著除去雜樹。

    耕地也比以前多了些,百里橋的另一端,南梅河路的兩邊已經開墾出不少的坡地,再過一段時間,種植的粟和豆就能收割了。

    東邊沿著梅河南岸,村裡也在四五里範圍內,開墾了不少土地。工匠們還做了一些大水車,用來灌溉。百里村打算明年沿河再建設一些新的據點,爭取同南梅盆地的耕地連在一起。

    「這裡的糧食未來也將增產,是該考慮建設磨坊了。三條支流的水那麼急,不用也是浪費。」石路吩咐正要提前返回華村的巫,「讓陸果爭取在秋收前,完成這個事情。」

    確定了要修建磨坊的事兒後,石路就開始尋找周圍合適的地點。南梅河的水比較急,不過地形上不適合建設溝渠引水。中梅河水量比較大,但距離百里村近的地方,水流平緩。只有玉河的入河口附近,佈滿丘陵而且水量較急。

    玉河還有一個大的優勢,就是由於坡度大、水流急,冬天並不被凍住,一直到離著梅河一里多的地方,才出現封凍。如果建設磨坊,一年四季都能用,哪怕冬天水量減少一大半,也不會影響石磨轉動。

    選定了地點後,陸果就帶著人到了。石路吩咐他馬上施工。磨坊就建在玉河的東岸,屬於熊山的西南山麓地帶。離著百里村也不遠,不到兩里地。

    挖引水渠的地方,要經過一個緊靠著山的丘陵。陸果運來了更多的銅質工具,還調來五百俘虜來施工。

    挖了幾天後,建築隊伍在那山丘上挖出了些紅色的沙礫。石路過去檢查進度的時候,仔細看了那些紅色沙礫:「難道是附近有鐵?」

    帶著這個疑問,他讓人在四處深挖洞,把石頭挖出來給他分辨。磨坊的周圍,紅色沙礫數量倒是挺多,不過沒有發現能用的礦。

    一直挖到丘陵背後的山腳的時候,施工隊才找到石路要求找的紅色的石頭。這時石路也不敢肯定這是不是鐵礦,只能在各處挖了些樣品,然後運回華村。

    找到疑似鐵礦之後,石路就帶著雲,沿著河進入了梅河盆地。這是梅河盆地開墾後,石路第一次前往查看。新建成的梅河村,就坐落在神馬谷和百里村中間的河邊,這裡作為盆地開墾的中心。

    梅河盆地能開墾的土地更多,不過暫時只是在梅河村周圍開出了幾百畝。十里平原的土地實際上已經能養活兩萬人,加上魚類和養殖,食物已經很豐盛。

    不過陸果知道,在未來,族長可能會弄來更多的人,他需要做準備。他不但開墾了更多的耕地,還在各據點新建了些房屋。

    「選一些竹林,留下來。還有,想辦法把盆地上的溪水拓寬,這地方的水比十里平原多。」石路對梅河村的村長說。

    收割季節馬上就要到來,山上施工一完成,大部分的人就會撤回來忙活。梅河盆地的開墾,也將繼續進行。陸果已經安排好一切,只等收割開始就同步進行。

    石路拿著盆地的地圖,四處看了看,然後修訂了開墾規劃。女人們在負責人的帶領下,正在這廣闊的地域采收竹筍和野果,同時也拿著刀,砍倒了不少的竹木。

    這片比十里平原大六倍的土地,完全利用起來,能為十萬人提供足夠的糧食。加上南梅河谷,錫村和百里村一帶也有了近萬畝的土地,華部落今後就不用擔心食物不夠的問題。

    「族長,盆地很寬,不過路難走。加上大部分地帶都是竹林,也不好修。」陸果來到盆地裡,對石路說,「今年沒法多開墾。」

    「現在不用急,多在這盆地裡找找能用的東西。還有,我看到許多小麥被老鼠啃過,想辦法處理下。」石路對他說道。

    在錫村和南梅河谷開墾,為的是運糧方便,減少華村的運輸壓力。暫時生產主要集中在十里平原就足夠,等人口更多的時候,再向盆地擴張也不遲。

    石路要求陸果,對於盆地先開發沿河地帶就夠了,明年爭取同百里村的土地連成一片。在開墾之前,這裡的重點是修路。神馬谷到梅河村之間,同樣需要一條簡易的路,石路希望在岸邊也有道路同航道配合。

    「盆地六十多里,中間是不是應該多設幾個據點?」陸果問道。這麼長的距離,如果沒有梅河,人要走兩天才能完成一個來回。

    「你自己看著辦吧!對了,建一些圈捨,把動物遷移到這一帶一部分。梅河村現在都沒有養著豬,未來耕種積肥不好辦。」石路說道。

    看完新的梅河村之後,石路來到了神馬谷。這兒是重要的生產基地,因此已經有三千人常住。神馬山西面的土地也被開墾了一部分,形成了新的耕作區。

    「今年秋收的糧食產量大概會多少?」石路問陸果。由於開春他就投入外交和探險,因此今年新開的土地具體多少,莊稼長勢如何,他都不大清楚。

    「十里平原和神馬谷附近,秋糧差不多夠全部落吃兩年。百里村到錫村的南梅河路一帶,收割後到明年夏收,不需要從華村運糧了。」陸果答道。

    「現在需要從華村運送食物過去的,只有煤礦和玉河高原一帶。周邊的錫村和百里村產出,只能滿足村裡需求。」

    「建糧倉吧!在神馬谷和百里村都建常設的糧倉。」石路吩咐道。接著他在神馬谷,演示了新的糧倉的建築方法。

    在柵欄範圍內,找了一個小的山丘,石路派人在山包的頂上往下掏空。底部掏出一個出口。洞挖好以後,內壁上先用石灰和乾土填充了上一層防潮濕的內壁。

    第一層內壁做好之後,再貼上一層碎陶片,最後再砌上一層磚頭,刷好石灰漿,倉庫就成了。

    倉庫的底部還有一個窯洞一樣的出口,方便運糧出來。糧倉所在的小山包周圍挖出了幾條排水溝,水溝比倉庫底面矮了不少。

    每年收割過後,曬乾的糧食可以從頂部放進去,堆整齊後,頂部密封起來。要用的時候,再從底部取出。

    這是石路基於華谷的情況想出來的辦法。現在華谷面臨著最大的問題就是老鼠,失去天敵的耗子們開始無法無天。只選用幾間房屋作為糧倉,很容易被破壞。

    用陶缸的話,一是數量不足,二是容量有限。平日各家或者公共食堂可用這陶器存放米面,但是面對著豐收,那就遠遠不夠了。

    「每個據點建一個小糧倉,如果找到山洞,就按照鹽倉那麼改建。」完成以後,石路對工匠們說。

    「陸果,在梅河村邊找個高的地方,建臨時倉庫就行。其他的糧都運到神馬谷或者華村。」

    石路考慮的是糧食的安全,百里村是西邊前進基地,神馬谷是安全後方。兩地還有部分能用的山洞,施工就方便許多。

    梅河盆地作為未來華谷的產糧區,將作為重要的核心地帶防禦。石路也不想把所有的重要物資集中在一處,這麼分開儲存,不但節省運力,還起到保險的作用。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