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大軍的前鋒並沒有停下來,彷彿當唐弘夫、程宗楚二人不存在般,繼續蹄聲隆隆的滾滾而去。
唐弘夫、程宗楚二人心中頓時湧上一陣悲涼。
難道皇帝陛下已經對我們生氣了?所以命令軍隊不理我們?
這樣的想法難免從唐弘夫、程宗楚二人心中冒了出來。
幸好真正的事實並不是這樣。
大軍前鋒過後,從隊伍中湧出一騎來,只見他身穿血紅色甲胃。
唐弘夫二人曾經聽人說過,皇帝的禁軍「赤衛軍」和親衛隊「烈血衛」的甲胃都是血紅色的。他們知道皇帝身邊的人,萬萬得罪不得,一見來人身穿血紅色甲胃,就知道此人在皇帝身邊地位不低。無論是赤衛軍還是烈血衛,他們對皇帝的影響力,都不是自己二人能夠比擬的,當下恭恭敬敬的迎了上去。
拱了拱手,唐弘夫二人還沒來得及寒暄或者恭維兩句,那士兵已經大喝傳令,根本沒給他們說話的機會:「陛下口諭,令朔方節度使唐弘夫、涇原節度使程宗楚速速趕回本部兵馬駐地,即刻拔營起兵,與大軍會合於渭橋,時間不得超過大軍抵達渭橋處三個時辰,違令者斬!」
那士兵宣旨完成,立刻撥馬回頭,重新融入了這轟轟烈烈前行的大軍之中。那血紅色地背影在大軍中一閃即逝。
唐弘夫二人的目光延伸出去,看到大軍正中。旌旗、儀仗集中之處,一個身披黃袍、傳著血紅甲胃的年輕人被擁在一大批彪悍士兵之中,正急速往前趕去。在他身側,理應行動遲緩的儀仗隊,竟然也跟周圍急速前行的大軍一起前行,絲毫沒有落後的跡象!
二人不由得暗暗心驚。
如此雷厲風行,如此精銳之師。唐弘夫二人在心中清清楚楚的知道,此後朝廷地局面。天下的局面,從此將與眾不同了!
二人在大軍一側,目視著一隊隊士兵從身邊湧過,彷彿就當他們根本不存在一般。他們那堂堂節度使地高位,到了何處都不乏人恭敬,不乏人逢迎。然而到了現在,在這裡。即使一個小兵的目光,也沒有向他們二人斜視半分!
這是何等嚴明的軍紀!
唐弘夫二人越看心中越是敬畏,也越是對自己以後的結局憂心忡忡。
大軍通過之後,後面緊緊跟上的,是一批有著另外甲胃、旌旗、士卒的軍隊。
一望就知道,這批軍隊跟前一批軍隊比起來,相去不可以道里計!
唐弘夫二人清楚的在軍隊中,看到了權知夏綏節度使拓跋思恭地大旗。
他們這才知道。原來不光自己被下令拔營,連拓跋思恭也被命令將軍隊調往渭橋。
拓跋思恭現在跟著大軍一起出行,可見他多半見到了皇帝。
這是一個多麼好的在皇帝面前表現得機會,自己二人竟然因為出外遊獵,不但錯過了這一大好機會,甚至可能在皇帝心中留下了不好的印象!
真是太可惜了!
在見識到了皇帝的風範之後。他們現在已經不知不覺中,將皇帝對自己的印象看得很重——在原來,即使皇帝不喜歡自己,只要自己手握兵權,就不怕皇帝的不喜歡。然而現在,一切都改變了。
他們也不得不跟著改變。
遠遠的望見拓跋思恭過來了,原本與拓跋思恭並不太親近的二人,也打馬上前,準備套套近乎——至少也要從拓跋思恭那裡打聽一下關於自己地情況,皇帝到底有什麼想法等等……
於是二人隔老遠就大聲高呼:「拓跋節度。請留步!」
拓跋思恭停了下來。來到他們面前,互相見禮方畢。程宗楚已經迫不及待的問道:「拓跋節度,你可見到了陛下了?情況到底如何?」
拓跋思恭是一個年約四十餘許的中年人。他身形高大,打扮頗有胡風,頜下一縷長鬚,又讓他有一股儒雅的氣質。唐時朝堂上下對官員外貌的要求都很高。長得不好看的人,不要說當官,連科舉都要落榜。其中一個突出地例子就是鍾馗。這拓跋思恭雖然是胡人,卻也相貌堂堂,唯一不好看的地方就是一雙眼睛稍嫌細小,其中閃動的光芒,給人一種他心機很深或者有些狡詐的感覺。
就是因為這雙眼睛,唐弘夫二人覺得此人「詭詐」,刻意與其疏遠了。只是沒想到,現在卻不得不與他套近乎,程宗楚也不覺得此人「詭詐」了。世事之無常,莫過於此。
拓跋思恭何等人物?縱橫夏、綏、銀、宥、靜等州,豈是等閒人物?一看二人就聞絃歌而知雅意。他本有心不理會這兩個從前對自己傲慢無禮,現在卻又有失寵危險的人。但心中念頭一轉,卻起了結交聯絡之心,當下笑道:
「二位節度,不用多說了,二位的來意某已知之。」
唐弘夫還比較穩重,望望拓跋思恭,暗自思忖為何這拓跋思恭突然對自己二人親切起來。
程宗楚卻已經連忙問道:「托跋節度,那情況究竟如何?」
拓跋思恭道:「今日晨,陛下就已經到了武功。當即就下令某家拔營。若非某家手下兒郎都生長於塞外,用帳篷而不用營寨,更沒有諸多輜重,只怕現在還沒動身呢!陛下見某家動身很快,倒是見了某家一面。某家聽陛下之意,若是某家行動遲緩。少不了要被降罪!到了某家處,陛下傳令二位拔營的信使就已經出發,只是沒想到,二位竟然不再營寨中……這只怕陛下心中……」
唐弘夫還只是臉色微變,程宗楚已經大驚失色:「這可如何是好?」
拓跋思恭苦笑道:「某家知道二位近日常離開軍中,本有心派人通知二位,但一則不知二位行蹤。二來某家一直伴駕,抽不出空來。所以未及派人,實在對不住了!」
唐弘夫心中冷笑:你拓跋思恭空口白話說有心派人,誰知道你真地這樣想還是說說而已?不過眼下他們已經引起陛下不滿,既然此時拓跋思恭有心籠絡,自然也不能拒絕,否則徒給自己樹敵,到時候此人在陛下面前多說幾句。自己二人難免獲罪更重!當下也笑容滿面,一幅感激不盡的樣子。
程宗楚雖然為人急躁了點,也不是一點心機都沒有的人,此時也對拓跋思恭連連道謝。
三人在這裡言談甚歡,不像從前曾經疏遠過地人,倒像是多年地老朋友一般。
到了最後,拓跋思恭關切的道:「方纔大軍經過,陛下就在其中。二位節度可曾求見?陛下可曾應允?」
這句話其實不用唐弘夫二人回答,拓跋思恭早就知道答案了:如果陛下見過他們地話,大軍又豈會片刻不停?
果然程宗楚皺著眉頭:「陛下壓根就沒有讓我們覲見。只是讓人傳口諭,讓我們二人趕緊回去拔營出發!」
拓跋思恭暗自觀察二人,心道:這唐弘夫雖然表面上言談甚歡,但實際上。卻絲毫不露心中所思,唯有這程宗楚性子比較急躁,城府淺些。看來要籠絡他們二人,還要從這程宗楚下手。
於是拓跋思恭對程宗楚格外親切,聞言連忙道:「陛下口諭中可曾限定時間?」
程宗楚臉色一變,連唐弘夫也神色微動。顯然他們都想起了口諭中地時間限定。
程宗楚將此事說出來,拓跋思恭連忙驚道:「那二位還不趕緊去發兵?某觀陛下行事雷厲風行,御駕親征,竟然也是日夜兼程趕來,兩位如果真的過了時間。只怕後果不妙啊!」
二人更是待不住了。連忙告辭。拓跋思恭在他們臨走前連連許諾,表示會在陛下面前幫他們說情。三人告別不提。
等二人走後。拓跋思恭也連忙出發。旁邊一個拓跋黨項地族人策馬上前,問道:「族長,此二人當日嫌我們是胡人,多有無禮,叔父為何還對他們如此親熱?」
拓跋思恭回頭一看,原來這人乃是他的親侄子拓跋勇,當下笑道:「阿勇你不明白。以當今天下的局勢,我黨項一族要想有大作為,就必須廣結盟友,否則前途堪憂。」
拓跋勇不解道:「唐人如今已經衰弱,我黨項一族害怕什麼?」
拓跋思恭搖搖頭:「在沒見到唐皇的時候,為叔也是這樣想的。但是現在看來,唐人這個皇帝,是個了不得的人物啊!我黨項一族,不得不倍加小心!」
拓跋勇聞言,心中一動,陷入了沉思。
拓跋思恭心中暗許,點點頭。這個侄兒雖嫌年輕,有時候顯得智謀不足,但還聽得進人言,也懂得思考,日後的前途不可估量。
只是……
只是唐人地這個皇帝,真是一大難題啊!想不到唐人明明已經即將衰落了,居然還出了這麼一個有明君氣象的皇帝,黨項人的大業,也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夠成功了……
◎◎◎
當唐弘夫二人與拓跋思恭正在彼此拉關係的時候,渭橋的王處存也正在與王重榮相會。
作為彼此都姓王,「五百年前是一家」,敘輩分為兄弟的王處存與王重榮二人,在這個兵圍黃巢的時候,顯得格外親切。
當然,政治是骯髒的,無論什麼親戚關係,什麼兄弟關係,在權力面前,統統都要靠邊站。只不過,以眼下地局勢,很明顯可以看出來,在現在包圍長安的幾個節度使當中,拓跋思恭是個胡人。所以獨樹一幟。而唐弘夫與程宗楚二人,彼此因為鄭畋的關係而親善,形成另外一波勢力。那麼王重榮、王處存二人也必須聯盟起來,才能應對唐程二人。於是乎,通過這種互認為兄弟地辦法,兩人的實際聯盟關係,很快的就親近起來。
與唐弘夫二人不同。王重榮、王處存二人,不但能打仗。而且在政治上也有一套。他們對鳳翔行在地關注度,可是遠遠的超過了唐弘夫二人。
而在他們的情報中,現在的這個皇帝陛下,雖然從前被田令孜所挾持,成了著名地昏君。但是等到逃離長安之後,皇帝很快就消滅了田令孜的勢力,同時在鳳翔大力籠絡鄭畋。勵精圖治,很有一番新氣象。
他們二人對大唐地忠心還是有幾分的。尤其是王處存,對大唐的忠心更高。但是他們卻仍然有自己的私心。
他們並沒有改朝換代地念頭。不但如此,誰膽敢想改朝換代,他們就會反對誰。王重榮雖然曾經投降過黃巢,但那是因為對朝廷不滿才這樣做地。等到後來他發現黃巢還不如朝廷的時候,他地心又回到了朝廷這邊:兩個禍害裡頭,還是選擇比較輕的那一個吧。
然而。他們的私心,卻也始終無法消除——私心太重,幾乎是任何一個王朝即將覆亡的時候,絕大部分官員的通病。皇帝在很好,大唐沒有被推翻很好。皇帝消滅宦官很好,皇帝英明很好。皇帝要勵精圖治更好。但是皇帝如果想要對藩鎮動手,那就很不好!
對自己權位的戀棧,到底勝過了他們的忠心。
所以他們十分關注朝廷的局勢。
起初他們寄希望於這個皇帝不是太能幹地角色,或者說不是太強勢的角色。這樣的皇帝可能很賢明或者很有賢明的名聲,但是卻缺少力量,最好是像「賢王」李傑那樣空有賢明之名卻沒有軍略的人。這樣皇帝就必須依靠藩鎮們的軍隊和力量來統治大唐。
然而他們失望了。
新地皇帝不但賢明,而且有軍略。在所有人都認為他昏庸無能,在所有人都認為朝政已經完全被田令孜把持的時候,他已經悄無聲息的組織起了一支強大的軍隊。
在鳳翔,他依靠著這樣的軍隊。整編了鳳翔節度軍、山南西道軍。同時還剿滅了鳳翔節度軍的叛亂。
這是一個有力量、有才幹的皇帝。
這更是一個藩鎮們——不再掌握在朝廷手中的藩鎮——所絕對不希望看到的皇帝。
王重榮、王處存二人,尤其是王重榮。同樣不希望看到。
王處存還好一點。如果朝廷真的要削藩,他只會觀察風向。朝廷勢大則聽命,藩鎮勢大則不從。他對削藩地反對態度,並不堅決。
然而王重榮不一樣。
在品嚐過權力和不受約束地滋味後,尤其是在經過投降黃巢然後在投降回來的事情之後,王重榮已經懂得了一個道理:在這個世界上,要想活地很好,必須手中擁有強大的力量,否則你只能做一個任人擺佈的角色,什麼時候死都不知道。
所以,他是絕對不能容許別人從自己手上拿走力量的!即使那個人是皇帝!
李儼在鳳翔對鳳翔節度軍的整編,已經徹底消除了鳳翔節度軍存在的可能。換句話說,從此以後,鳳翔節度這樣一個藩鎮,將在也不復存在了!
從這一點上,王重榮已經看出了李儼隊各大藩鎮的態度。他的心中,深深的警惕起來,同時開始因此而佈局。其中,與王處存結盟就是其中的一個舉措。
事實上,僅僅因為圍攻長安的幾個節度使中有人結盟,就趕緊結盟,這是壓根沒有必要的。節度使的力量在於自己的軍隊。只要軍隊完好,節度使也就安全。而在目前討伐黃巢這個節骨眼上,是沒有人敢貿然攻擊其他節度使軍隊的,那只會讓他成為眾矢之的,被其他節度使群起而攻之。
所以,實際上,王重榮極力要拉攏與王處存之間的關係,並要與之結盟,預防的,完全是以後朝廷削藩的舉動。事實上,他已經很清楚,除了李儼這樣的皇帝,黃巢覆滅的命運已經不可避免了。更重要的是,此後朝廷將會有什麼舉動。
不得不說,王重榮還是有一定眼光的。只是他的眼光要跟來自一千多年後的李儼相比,那就只好甘拜下風了。
只不過,王處存對削藩並沒有王重榮那樣的深惡痛絕。他與王重榮的結盟,更多的著重在眼前。更準確的說,是作為攻打黃巢的前鋒,而與戰友彼此相善,以便於確保戰果。對於王重榮的提議:黃巢之戰後仍然保持結盟,他還有種種顧慮,一直都沒有答應。
「大哥,我等為朝廷出力,沒有功勞也有苦勞。難道你真的願意日後朝廷兔死狗烹嗎?你真的願意作為一個功臣成為朝廷的階下囚嗎?」王重榮在席前,慷慨陳詞。由於王處存的年紀比王重榮大,所以他稱呼王處存為大哥。
王處存搖搖頭:「榮弟,今上英明神武,我們這樣做,不會有好結果的。安分守己一點,還能得個善終!」
王重榮道:「今上英明神武與否,小弟不知。小弟只知道,今上任用私人,刻薄寡恩,如果日後削藩成功,你我都要死無葬身之地!」
王處存父親善於經商,再加上他們家族本來就是竟是著名富商,即使不做這個節度使,他也能生活得很好。他並不想因為行差踏錯,而讓自己的偌大一個巨富之家,化為泡影。
所以他始終不肯鬆口,一直道不可。
王重榮心有不甘,暗自思忖,應該想什麼辦法,好讓王處存同意自己的做法,正想間,外間突然有親兵進來,在王重榮耳邊輕輕說了幾句話。
王重榮臉色頓時大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