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玄幻魔法 > 風流唐帝國

正文 第十四章 初為帝皇 文 / 雲昊

    扶柩登基並不算正式的登基大典,不過還算隆重……

    在完成禮儀之時,田令孜一直在我身邊緊緊跟隨,搞得那些大臣對我三跪九叩高呼「萬歲」的時候,倒像是在對他行禮!

    我看田令孜雖然表面上沉穩如故,實際上那高翹的嘴角,微咪的眼神,早已經就出賣了他的真實心理。

    我甚至可以從他雙眼之中,找到那不住閃動著的喜色。

    你很得意麼?我偏偏不讓你如願!

    想到就做是我的風格,我當下大哭起來,一面哭還一面大叫:「嗚哇……阿父,我腿疼……我要阿父報我……」

    說哭就哭,眼淚說來就來,這可是當年劉玄德劉大官人的拿手好戲,能苦出半壁江山來,威力豈是等閒?我少不得也要學上那麼一學。現在的水平,不敢說爐火純青,怎麼說也算夠用了。

    嚴肅的登基,頓時被我的大哭弄成了一個滑稽之所。

    任田令孜如何沉得住氣,此時也不禁手忙腳亂。

    地下跪著的眾臣可就臉色很不好看了。早就聽聞田令孜跟小皇帝關係密切,卻沒想到居然密切到這份上,都叫起這麼一個閹人「阿父」來了。而且居然還是在朝堂之上這樣叫。這……這也實在是太……

    有些心中對朝廷有些忠誠的大臣們就在心中唉歎了:可憐我大唐,居然出了這麼個懵懂的小皇帝,有這樣的宦官當政,只怕我大唐危矣!遇到這種事情,本來應該馬上向皇帝進諫。可是經過懿宗的一番胡搞,現在朝堂之上,還有膽量直諫的人已經蕩然無存。其他人就算心中尚有忠義,卻也不敢冒著丟腦袋的危險,去觸小皇帝,尤其是田令孜的霉頭。

    而其他人的想法卻個個不一。

    有的想著這宦官跟皇帝關係既然那麼親密,要是跟他拉上了關係,投到他門下,日後的日子,豈不是風光又風光?

    還有人卻不是這田令孜一夥的,他們是劉行深、韓文約這兩人其中之一的心腹。此時卻想這田令孜如此得皇帝依賴,萬一某日他突然崛起,要對付劉、韓大人,那該如何時候?是否應該請示劉、韓大人,將這田令孜悄悄收拾掉?

    還有韋保衡的那些黨羽,他們仗著韋保衡的權勢,又有郭淑妃在宮裡頭幫他們撐腰,可謂是肆無忌憚。對著小皇帝和那閹人從心底裡頭瞧不起。

    宰相韋保衡自然也在眾臣之列。他的想法倒跟其他人不同。他只是後悔:郭淑妃為什麼就不生個皇子出來?如果郭淑妃有了皇子,憑懿宗對她的寵愛,那輪得到這個自己平時從來都不在意的什麼普王來當皇帝?而如果是郭淑妃的皇子等級,那自己的權勢,豈非就更大了?不像現在,雖然還有權勢,卻沒辦法像以前一樣操縱皇帝了,這是唯一的遺憾。

    韋保衡此人能夠當上宰相,完全是憑著懿宗的寵愛,他本人並沒有多大的本事。他現在還在打著怎麼來操縱這個僅僅十二歲,什麼都不懂的小皇帝的主義,對自己的權勢是否會遇到危險,一點都沒有想到。畢竟,一個才十二歲的小孩子能有什麼本事?自己宮裡頭好歹也有郭淑妃——不,現在應該叫郭太妃了——撐腰,還有誰敢跟自己過不去?

    此時的朝廷,不過是韋保衡一人的天下。其他不是他一系的官員,也都不敢拂逆於他,難怪他會這麼狂妄。

    至於此時手忙腳亂的田令孜這邊,他心中卻也連連叫苦。這個小祖宗什麼都不懂,居然敢當著眾朝臣的面叫自己「阿父」。這樣的情況,要是再早二十年,也必定是被當場誅殺的下場。只是現在,直臣們都被趕走,韋保衡卻沒啥本事,這才讓他居然無事。饒是如此,他還是出了一把冷汗。畢竟自己以一個宦官的身份,居然敢作皇帝的「阿父」,這可是大犯忌諱的事情。哪怕只有一個人跳出來質疑反對,自己也麻煩大了,甚至可能小命不保。幸運的是,這一切都沒有發生。這讓他對自己日後掌握權勢的計劃,更加充滿了信心。

    我心裡也是失望得很。

    我方才雖然跡近胡鬧,哭喊起來,卻也有些深意。

    第一自然是要坐實我這個無能小兒皇帝的名聲,讓大家都以為我幼小無能,可以任意擺佈。這樣,就算我有什麼古怪的舉動,別人也頂多以為是皇帝年幼好玩,絕不會想到其中深意。

    第二,卻是要坐實田令孜把持皇帝,獨攬大權的苗頭。那麼日後有什麼問題,人人都只會想到那個挾天子以令諸侯的田令孜,不會想到我這個天子對一切都明明白白,卻有意不去插手。

    第三,也是想看看朝廷之上,可還有一個半個不怕死的忠臣。這樣的忠臣,相信可信度比其他不知其心中想法的朝臣們大得多。日後我也可以試著將一些事情交給他們去辦。要都是讓我手下那幫未成年孩子辦事,時間一長,難免會出問題。

    前兩個目的算是順利達到。可第三個目的,卻讓我深深失望。偌大一個大唐朝廷,竟然沒有一個敢於捨命直諫的大臣!我那個便宜皇帝老爹,也當真了得!想想歷史上,哪怕是在昏庸無能的朝廷,也難免有個把忠心直諫之臣。可我這位皇帝老爹,居然把這些大臣殺的殺,貶的貶,趕的趕,弄得一個不剩!能夠昏庸到這般程度,也算是少有了。

    從此以後,我就死了從朝臣中尋求幫助的心思。眼下剩下的這些朝臣們,沒一個可靠的,靠他們對付宦官,估計一說出來他們就馬上向宦官出首了。要想跟宦官作對,還是得要我自己培養的人才行。

    我在朝堂之上大哭大鬧時間不長,滿朝文武卻都各有所想。田令孜尷尬的輕聲哄我半天,我見也差不多了,這才止住了哭泣。

    眼下的形勢,我雖然已經做了皇帝,有了大義的名分。但此時我勢單力薄,還是只能夾著尾巴做人,處處小心。

    現在在宮裡頭,首先擁立我的神策軍左右中尉我不得不加以討好。他們手握兵權,要殺我這個無權無勇的皇帝,不過一句話的事情。還好田令孜本人頗好權勢,此二人實際上就擋住了他的道。從這個角度來說,目前我跟田令孜還算是同盟軍。而在歷史上,那兩個人也都被田令孜排擠出了朝廷。要對付神策軍左右中尉,我完全不用插手,只需任田令孜行事便是。

    而在朝廷上,懿宗遺詔令韋保衡攝政。眼下權力並不掌握在我手中,我要幹點小事還行,要有大的動作,只怕根本就沒有可能。

    唯一有些安慰我的是,因為同昌公主病逝而被收監的那些御醫,剩下命大沒死的幾個,被懿宗下令釋放。這可是在迎佛骨大赦天下的時候都沒有釋放的人!看來懿宗臨終的時候總算為我這個皇子著想了一下,決定放了他們。雖然這看起來是小事,但好歹也算新皇帝的一項德政吧。

    就這麼個局勢,我還能做什麼?還是跟從前表現出來的一樣,去打打馬球,培養培養我的馬球等隊吧。

    但這情況不會持續太久的。

    我發誓!

    根據懿宗遺詔說「皇帝宜三日而聽政」,但實際上,我真正聽政的時間還在八月中旬。準確的說,是田令孜以我的名義聽政。

    按照常理,新朝應該有新氣象。但是並不缺乏一些手腕的田令孜,卻並沒有標新立異弄出些什麼東西來,以表示新朝跟懿宗的舊朝有所不同。至少在表面上看,他對舊朝的元老們還都是很拉攏的。

    八月十五日,我下詔追尊普王早已經去世的亡母王貴妃為皇太后。這個詔書,並不是我的主意。

    我來自後世,能知道歷史的發展就不錯了。古代的那些禮儀,我是一概不知。像這種一日發達,便要追封先人的做法,我並不瞭解,也很不在乎。更何況我本非普王,跟那個死去的王貴妃毫無關係,所以心中根本就沒有這樣的打算。然而古代卻偏偏很重視這些。幸好田令孜比我想得周到,提醒了我。不然,我只怕要被天下人罵為「不孝」了,那對我的皇帝印象可是一個打擊。

    這個詔書,也是我唯一從心底同意的詔書。而同時期的其他詔書,卻大抵都是田令孜自作主張發下來的。我的唯一作用,就是一個蓋玉璽的機器。

    為了籠絡劉行深、韓文約二中尉,他們兩人被封為國公。

    按唐制,封爵最大的是「親王」,其次是「郡王(嗣王)」,這兩個都是封給皇親的。不是李姓皇族,基本上絕無被封的可能。當然,武則天那會兒,她破壞唐制,也冊封了不少武姓親王或者郡王(嗣王)。但當時武姓也為皇族,實際上並沒有太大不同。後來也有少數功勞極大的異姓被封為郡王,不過親王是只有皇子才能授任的。

    除了這兩個基本上屬於皇族專用的爵位,如果不是被封為汾陽郡王的郭子儀那等克平大功,能夠被冊封的最高爵位,便是國公。這個爵位地位尊崇,從前是絕不等閒冊封的,更不用說給一個閹人了。以宦官之身而進封國公,在大唐這還是頭一次。

    田令孜下的血本,也算是豐厚了。宦官在晚唐時期雖然掌握政權,卻不受人尊敬。封爵之類的好事,更是輪不到他們。此時韓、劉二人被封國公,自是意得志滿,也對田令孜減少了幾分戒心。只是,我這個昏庸之君的名頭,更是被坐實了。

    同時,田令孜假我詔令,進韋保衡為司徒。

    去年韋保衡已經被封為司空。太尉、司空、司徒都是位列三公的極高尊位,位列正一品。其中太尉最尊,司徒次之。太尉乃是武官之職,文官能夠得到的最高尊位,那就是司徒了。這擺名是對韋保衡的籠絡。

    從反饋回來的情況看,韋保衡對這個尊位相當滿意。此時他在朝廷上的氣焰之囂張,已經遠遠超過了懿宗在位時。他的妄自尊大甚至達到了好幾次見到我這個皇帝,居然都沒有規規矩矩的行大臣之禮,甚至不行禮的地步。要知道古人最終禮法,就算是準備謀朝篡位的人,見到了皇帝,至少在名義上還是禮節周全的。否則必將引起天下人的不滿。然而韋保衡竟然不智如此,也不知道他是怎麼爬到宰相的高位的。

    他對田令孜也是相當傲慢,視之為家奴,呼之即來,揮之即去。而在懿宗喪期,他更是不顧喪期的禮法,公然與郭淑妃在宮廷中相好。雖然他們嚴令下面的宮女太監守口如瓶,但田令孜現在雖然職位還僅僅是小馬坊使沒有變,但是他卻掌握了內廷的實權,要從這些人口中得到情報,實在易如反掌。

    田令孜很聰明,把這個事情報告了我。無論我這個傀儡皇帝再怎麼懵懂無知,恐怕也都難以容忍自己的老爹在死後被人戴綠帽子。而田令孜借這個機會,讓我下達貶斥他的命令,也就順理成章了。其實他田令孜又何時在乎過郭淑妃跟誰私通?這麼做不過是為了剷除異己而已。

    我自然也樂意配合。韋保衡此人一家老小,皆是小人。我對他們的惡感,還要上溯到在後世讀史書的時候。此時有機會收拾他們,自然也不會放過。

    我這個皇帝即位,接手的是一個典型的爛攤子。偏偏我還被處處掣肘,沒法大張旗鼓的動手腳。這樣的情況保持下去,就算我是來自後世、深明歷史發展,更多了上千年見識的人,也難以只手擎天。可是我能怎麼辦?眼下唯有隱忍一途而已。

    隱忍歸隱忍,朝廷的情況我還是得瞭解的。我扮作剛剛即位,對朝廷好奇的樣子,也從田令孜那裡問到了一些朝堂之事。而田令孜要操縱我,也必須給我講解一下朝廷局勢。這些東西綜合起來,我對當下的朝廷局勢也有了一些瞭解。

    首先是國庫。

    大唐歲入昔日在貞觀、開元年間,可謂是富庶無比。「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九州道路無豺虎,遠行不勞吉日出。齊紈魯縞車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宮中聖人奏雲門,天下朋友皆膠漆。百餘年間未災變,叔孫禮樂蕭何律。」杜甫的這首詩,恰當的再現了當時的富庶情況。根據歷史記載,天寶年間大唐的總歲入為5200萬緡(包括實物和貨幣)。

    但是在安史之亂後,大唐歲入大大減少。代宗初期僅400萬緡。其後雖然有所增加,但是不多,到了現在年歲入也只有600萬緡多一點。

    (按:沒有查到具體的懿宗末年歲入。不過中唐以後平均歲入,根據宋朝的《建炎以來朝野雜記》記載,為800萬緡。但這是中唐的平均數據。懿宗末年的晚唐時期,應該少一點,故權且定為600萬緡。如有通家達人能指教其具體數目,不勝感激。再沒有更準確的數據之時,就以這個數字為準。)

    歲入雖然有600萬緡,但實際上,儘管經過號稱「小太宗」的宣宗的勵精圖治,整個大唐國庫還能剩下來的錢帛仍然不多。而懿宗一朝,耗費甚多,尤其是懿宗禮佛的花費,特別是懿宗臨終前迎佛骨的花費,早已經是一個天文數字。國庫的那點錢帛,根本就入不敷出。

    幸好還有內庫。內庫不同國庫,乃是皇家私人擁有的財富,可以隨意動用。而國庫的收入都只能用於國家,不能被用於皇帝私人。當然,在朝政混用的時候,往往國庫也被用為私人,就如同明末那樣。但畢竟那是少數。

    內庫的財源,來自全國的進貢。大唐歷代皇帝的積蓄都在其中,可以說是金山銀海,財富無窮。雖然已經被許多敗家皇帝揮霍不少,但卻仍然可觀。不過,內庫至少在我掌握權力之前是不會動用的。只能作為一個財富上的儲備。

    財富之外,整個大唐的局勢並不好。這一點,田令孜當然不會說,但是不用他說,我也知道。尤其近年天災不斷,而朝廷卻不加撫恤,百姓民不聊生,否則只要百姓有一絲活路,都不會鬧出黃巢之亂這樣的大民變來。

    別的不說,但是我剛剛登基的今年八月份,關東(潼關以東)、河南(黃河以南)就發了大水。而貪官污吏仍然在拚命的壓搾著本已經相當艱難的百姓。不鬧起義才怪。

    而在政府方面,整個大唐的官員基本上都爛透了。他們很多都是通過賄賂宦官得到的官職,甚至可以說,整個大唐有十之的官員是賄賂得來的。這樣的官員,上任之後,自然要加緊搜刮,以便彌補損失,然後再大撈一筆。至於百姓的生死存亡,與他們何干?大唐朝廷的政令,凡是不利於他們的,出了京城,就無法推行。要想依靠這樣的官員重振大唐雄風,只怕是癡人說夢。

    然而田令孜並沒有改變這一切的打算,當然他也沒有這樣的能力,他正全力準備著接下來的排除異己,獨攬大權的行動……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