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穿越重生 > 三國之馬踏天下

《》章 節目錄 第84章 身不由己的董卓 文 / 路人家

    更新時間:2013-09-11

    通過這翁婿二人很有默契的對話,馬越已經能夠判斷出他們應該早就與何進有所交集和溝通了。不然平時不燒香的董卓憑的什麼臨時去抱何進的佛腳呢?這何進在朝中勢力也自不小,不可能是個人投靠過去就會點頭的,從這裡就能看出董卓對自己的信任還不足夠哪,至少有些事情上依然對自己有所保留。

    同時讓馬越感到心驚的還有何進這個名字。縱然他對這段歷史只限於小說影視劇,何進此人他還是知道的。正是因為何進與宦官之間的權力之爭,才最終使得原來就搖搖欲墜的大漢朝廷威望徹底崩潰。也正是因為他在關鍵時刻招董卓入京,這才導致了後面的紛爭和群雄並起。只可惜這一切,也只能在他的腦子裡過一遍而已,如今的他根本無法改變任何事情,包括董卓與何進之間的往來。

    事實也的確如此。在去年想獲得平羌人之亂而不成,最終為張溫摘取此位之後,董卓就對眼下自己在朝中沒有堅強靠山一事起了心思,以往他以為身為外官,在朝中沒人沒有太大關係,只要手裡有權有兵便可,但這次的變故卻給了他一個教訓。

    所以在吃了虧後,董卓就改變了方針,由李儒這個親信謀士和女婿來進行運作。李儒也沒有讓他失望,經過一段時日的操作之後,終於找到了一個合適的人選,便是何進了。

    其實真要論起來的話,這個最近才冒起的大將軍何進實力還遠不如朝中官員,更不如那些得天子信任的宦官之流,但正因為如此,董卓他們才更堅定選擇他。其他勢力雖然實力更強,但附庸其上者也更多,董卓這點實力根本不放在他們眼中,只有這個希望在朝中攫取更大勢力的人,才會接受董卓這個邊地將領的投誠。

    而且,何進是被封為大將軍的人,有了武職的身份,自然也與同樣是武人的董卓之間更親近著一些。正因為這兩方面的緣故,所以董卓得以投身到了何進麾下,只是因為雙方距離太遠,所以雙方的主從關係也只是暗地裡和口頭上的,實際上並沒有太大的關聯。

    只是事情的發展卻出乎了董卓他們的預料。就在今年短短的時間裡,隨著當今天子劉宏的身體再次出現問題,宦官勢力更加的龐大,為了能與之對抗,一向被官員集團排擠在外的外戚勢力便被他們給捧了出來。而何進,便以此發展出了龐大的勢力,足以與宦官集團一爭高下。

    董卓自然是知道自己有這麼個靠山的,但依然有些疑惑地道:「我與何進之間雖然有了主從關係,但他真就肯為我出力麼?那張溫可是宦官們選出來的,現在我與他起了衝突,宦官在朝中必會生事,何大將軍真的肯為我與他們反目?」

    「若是去年,或許在下也不敢保證此事可成,但今年卻不同了。」李儒很有把握地道:「最近朝中也是紛爭不斷,以十常侍為首的一眾宦官正與何大將軍爭得不可開交,而其根本就在皇位繼承一事上。何大將軍自然是想保由皇后所出的太子的,而十常侍則想勸陛下立陳留王為嗣,為此,雙方已經在朝堂之上幾次爭吵了。」

    「還有這事?」董卓聽了這話,心下便瞭然了。他其實對朝堂上那些人的爭鬥是不怎麼放在心上的,這些事情都交由李儒去處理,所以直到現在才得知竟有此事。但這並不代表他董卓就看不出其中的門道來,皇位之爭向來最是殘酷,現在想來何進與十常侍之間已勢成水火了。

    事情若是如此,那他想何進的勢與張溫在朝中爭上一爭就不是什麼難事了。因為張溫算是宦官推舉出來的,董卓與他在這裡鬥,就是朝堂之爭的延續。而且,西涼之地也算緊要,又有十萬精銳長期駐守,那便是對朝堂來說極好的外援了。何進要是真與宦官勢同水火,一定不會忽略此地的重要性,必然會出手相助的。有了這些推斷,董卓原來還存著的幾分擔憂就一掃而空了:「好!有何大將軍在朝中為我說話,又何懼他張溫?」

    「話雖然如此說,但以在下之見,主公這幾日還是小心些為好,如果那張溫藉故請你進城商議什麼事情,主公還是莫要答應為好。」馬越也想明白了其中關竅,當即建言道:「畢竟現在的張溫還是三軍主帥,若是主公在軍中,以他現在的兵力還不能把你怎麼樣,可一旦主公進了城,情況便自不同了。」

    「唔,仲凌此言甚合吾心。」董卓點頭道:「既然羌人退去,我們也就不用在此守侯了。傳我之令,三軍開拔,回臨洮!」

    董卓的這一手確實大出了張溫所料,在得知羌人因董卓的突然後退而撤軍之後,張溫是大發雷霆的,他更是下定了決心要把董卓法辦。不過,正如馬越所說,以他如今掌握的兵力,實在不敢真個派人去軍中拿人,要知道董卓手下人馬都是他一手拉起來的(張溫並不知道尚有兩萬是從世家豪門處借來),要是自己強行去軍中拿人,勢必引來大爭端。

    所以,張溫要對付董卓就只有兩個辦法了。一就是上書奏稟朝廷,借朝廷的大勢來定董卓的罪,對此他還是有把握的,畢竟他有身份和靠山在朝。二就是想法子把董卓賺進隴縣城中,然後命人捉拿。那樣,一旦朝廷有所批復,他就能名正言順地除掉這個不聽號令的驕兵悍將了。

    奈何,董卓卻比他更快了一步,在他還沒有派人去軍中傳信招他進城之前,就借口擔心羌人退兵後會對臨洮不利,而率軍離開了,只是派了一名文書傳遞了一封信到他手中。

    看著這封先斬後奏的書信,張溫的臉都氣白了:「好你個董仲穎,當真是好算計!不過你也別高興得太早,只要你仍是我大漢的臣子,這次的事情就不會這麼容易了結!很快地,朝廷發落你的詔書便會來到,到時看你還怎麼辦!」

    可事情的發展再次讓張溫失望了。就在半月之後,朝廷傳來了旨意,卻並非他所想的那樣要鎖拿董卓問罪,而是將他二人各打了五十大板,直言他們兩人作戰不利,不過念在他們都微有功勞,便讓功過相抵,並且強令他們在今年之內徹底平息此次之亂!

    拿著這份詔書,張溫大感疑惑,而在詢問了傳旨中官之後,他才知道了朝中發生了什麼。原來竟是最近鋒頭漸起的大將軍何進當廷與十常侍起了衝突,最終導致了對董卓的問責不了了之!

    何進的選擇很是在理,你張溫是宦官舉薦的,既然你們想要攻訐董卓,從而控制西涼之地,那我就把你們的如意算盤打破,阻止你們成事,同時栽培自己勢力在西涼。這樣既是對你們的打擊,也能收買人心,何樂而不為呢?

    面對著朝廷如此態度,張溫只得無奈接受了。現在他只有想法子搶在董卓之前立下大功勞,一舉把羌人擊潰掃平,才能在此事上佔居主動了。而這一點,也正是朝中那些宦官讓人傳來的意思,他們在朝中要和何進鬥,在地方,自然也不能落後於人了。

    所以,在休整了半個來月後,張溫終於率軍從隴縣出發,向西而進,欲要尋敵再戰。

    ?

    與此同時,身在臨洮的董卓也收到了一封意思相近的書信,卻是由何進讓人送來的。何進也讓董卓主動出擊,搶在張溫之前拿到對羌人的徹底勝利,這樣在朝堂之上,他才好為董卓說話,順便攻擊十常侍。

    既然你已經投到了這場朝廷紛爭之中,那一切都不由你自己做主,即便是一代梟雄董卓,在這個羽翼尚未豐滿的時刻裡,也是身不由己的。

    看著這封措辭沒有任何商量餘地的書信,董卓也有些為難。他很清楚如今西涼的局面,即便羌人已經吃了幾次虧,對隴縣等尚在漢軍掌握裡的城池構不成威脅,但卻也不是自己這區區三四萬人就能平定得了的。即便是從兵力上看,己方只怕也還不如羌人呢,卻憑的什麼去平定叛亂呢?

    在全無頭緒之下,他只得將問題再一次擺到了一眾謀士面前。但這一回,便是李儒也感到棘手了:「主公,既然我們已經投靠到了何大將軍麾下,有些事情便必須照他的意思去做,不然只怕會引來責怪哪。」

    見李儒這麼說,大家心裡就有了底氣,也紛紛附和:「出兵是必須的。想來以我們現在的兵力,要與羌人一戰應該也有幾分把握的……」

    聽到眾人的說話,馬越才真正瞭解了什麼叫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看來這回董卓人在朝堂,就更加的身不由己了。但他卻沒有打算附和這些言論,因為他已經想到了一個解決眼下難題的辦法:「主公,我有一言,或能解當下之難。」

    罪過罪過,今天忙著別的事情,居然忘了還一章未發呢,現在連續更倆補上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