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柳升在儀門處接到了皇帝,慌忙跪下行禮,皇帝沒有看他,逕直去上了馬車。
柳升覺得皇帝有些不高興,但是的確是出了大事,他不得不來這裡找皇帝。
皇帝上了馬車,柳升趕緊跟過去,皇帝其實並沒有生柳升的氣,所以之後也叫了他過去問話,自然是問到底是什麼事。
柳升便道,「文閣老,季閣老,還有蕭閣老,兵部劉大人,都到了勤政殿等候皇上,說是南方福州出了亂子。」
皇帝一臉沉著肅穆,知道柳升知道的也不多,便也不再多問,就讓馬車行快些,趕緊回宮。
皇帝回了宮,去換上了皇帝常服,這才去了勤政殿接見幾位大臣。
雖然柳升敷衍幾位大人的話是皇帝身體不適在休息,但是讓各位大臣等了近兩個時辰才出現,那定然就不是身體不適在休息了,還不知皇帝是跑到哪裡去了。
這些心知肚明的大臣都知道皇帝喜歡微服出宮,不過因是微服,很少有大臣知道皇帝出去了,所以言官自然也不好上書說這事。
這就養成了皇帝越發喜歡往宮外跑的習慣。
不過以皇帝的威嚴,即使有人抓住了他出宮的把柄,上書了,估計皇帝也是完全不會理睬的。
皇帝從勤政殿後面的門進了書房,然後召見了等在耳房裡的幾位大臣。
皇帝讓幾位大臣平身之後,甚至還賜了座,才說,「不知具體是何事。」
文閣老作為首輔,自然是他出列講了事情,又將南方的飛鴿傳書呈給了皇帝。
作為快速的傳書工具,朝廷的確有專門的飛鴿傳書途徑,不過這不是作為正式的傳書方式,故而那書也不是正式的文書,只是一張密函,還是用的朝廷特有的密碼。
好在和那密函一起的,有翻譯出來的文字寫在了折子上,皇帝邊聽文閣老的上報,就將那折子快速瀏覽了一遍。
所出事情,原來是福州出了亂子。
福建一帶,在七八天前出了颱風,這個消息皇帝已經知道了,也是飛鴿傳書帶來的消息。
因這已經是年年都有的事情,已經有處置此事的定例,按照定例去辦就是。
雖然已經通過飛鴿傳書知道此事,但是福建官服官方還沒有上報,故而皇帝只是在腦子裡想了一下這事而已,要等福建官方上報損失等之後再做處理,但派下去監督的欽差人選皇帝已經想好了,倒也不急。
而這次的事情,則是颱風之後,有人鼓動了福州附近的農民造反,颱風過境才這麼幾天,就有人造反,顯然是蓄謀的,最主要是福州新近開了商埠,朝廷有船在那裡,竟然讓造反農民搶下了朝廷的船,出了海了。
農民從造反到搶了船出海,這事是在一天之內發生的,可見的確是蓄謀已久,而且是有組織的。
因此這事才造成了很大的反響,內閣剛接到這個消息,就馬上來找皇帝了。
這造反案是三天前發生的,當天就飛鴿傳書往京城傳了消息,這才第三天,內閣就收到了這個消息,消息能夠這麼及時,顯然不是福州的官員傳的,而是專門的情報機構傳的消息。
文閣老說完之後,皇帝沉吟片刻,就看向季閣老道,「季愛卿,你對此有何見解。」
季閣老起身行禮後躬身說道,「因只知福州出了此事,並不知官兵傷亡,也不知造反到底有多少人眾,還是應讓福州官員具體上報此事,且派欽差前往調查,然後再做定論。若是有人蓄謀已久,同朝廷作對,這大概是海寇之作為,海寇行為如此猖狂,視朝廷如無物,朝廷非打一個大勝仗,不能挽回顏面。」
季閣老如此說完,蕭閣老就道,「正是在福州開埠造成的惡果,之前沒有開埠時,便也沒有這事。這些海寇,幾乎都是海邊農民,不時就化為海寇作惡,朝廷去查時,又成了良民,讓朝廷拿他們無法。照老法子,正應該將海邊農民內遷,採用十戶連坐之法,非嚴刑不能讓他們知道朝廷之威嚴,膽敢有人出海為寇,便家人治罪。」
皇帝面無表情,對兩人的說法一時都沒有表示,蕭閣老說完,季閣老就繼續說道,「海寇之患,正是禁海所致,禁海漁民無法出海打漁維持生計,便化為海寇,且大的海寇團伙,不過是因海禁無法做生意而已,市通則寇轉為商,市禁則商轉為寇。要是能夠開商埠,讓海商通過朝廷的商埠做生意,自然海寇就是海商,不會出亂子。」
蕭閣老冷笑道,「季大人說得這麼好,不過是因為大舅子也是海商罷了。開通商埠,海寇就是海商,那現在增開了五個商埠,為何依然海寇猖獗。」
季閣老被蕭閣老說得面色通紅,聲音都大了起來,道,「萬事不可能一蹴而就,商埠剛開,且商埠處官員對海商盤剝嚴重,導致海商化為海寇之事也有。自然,也有海寇冥頑不靈,這就正需要朝廷打壓。解決南方海寇問題,朝廷正該軟硬兼施。」
說到這裡,他就上前一步,對著皇帝跪下了,叩首道,「皇上,開埠是勢在必行,不能一味海禁,不然不過是以巨大代價解一時之患而已,且是阻了朝廷的大筆進益。」
文閣老看著蕭閣老和季閣老吵架,一言不發,而兵部尚書劉尚則大人,則是有著自己的利益立場,所以也不參與兩人的爭執。
季大人如此一說,蕭閣老就更是冷笑連連,也不在乎自己的閣老身份了,就和季大人指著臉地爭吵起來。
還是皇帝被他們吵得煩了,直接拍了桌案,道,「肅靜!」
兩人這才停下爭吵,皇帝有自己的判斷,從長遠利益看,解開海禁勢在必行,而且朝廷官場也是各種利益糾葛,要求禁海和要求開埠的各佔一半。
因皇帝親近季家,且有自己的意見,故而就是支持開埠。
但開埠的效果,這麼大半年,自然看不出來,不過這事也正如季閣老所說,並不能一蹴而就。
皇帝之後也並沒有說他到底趨向於這兩位老大人的哪一位的觀點,只說還要再考慮和商議。
然後就直接跳過禁海或者開埠這件事,討論起增派官兵的問題。
如此一番討論,時間已經到了傍晚也沒有結果。
幾位大臣和皇帝直接都沒吃午飯,最後全都餓得沒有了力氣,吵架自然也是吵不起來了。
皇帝留了幾位大人用膳,他自己之前因為海防之事而沒了心思去想季衡,此時腦子空了一點,心思就轉到季衡身上去了,想著也不知季衡是不是還在害疼,有好好吃東西嗎,孩子怎麼樣了,是不是像大皇子一樣喜歡哭鬧……
雖然季衡不讓皇帝去看他,但是當晚皇帝還是偷偷出了宮去。
到的時候,季衡還沒有睡,大約是白天一直在睡,現在便不怎麼睡得著了。
皇子殿下倒是睡得很好,不哭也不鬧,只是睡。
皇帝進了內室,季衡正看著放在床邊搖床裡的皇子發呆,神色平和,皇帝走上前去,也看了皇子一眼,就對季衡輕聲說道,「他睡著了。」
季衡抬頭看他,「你怎麼又來了,不是讓不必來嗎。」
皇帝讓了侍女來將皇子抱到隔壁奶娘那裡去,然後就在床邊坐了下來,說道,「朕在宮裡也不能安心,反而不如到這裡來。」
季衡也不好說他了,一會兒許氏帶著一個侍女進來了,侍女用托盤端著吃的,看到皇帝在,兩人就行了禮,皇帝看了看那吃的,然後對季衡說,「君卿吃些宵夜也好,你生產傷了元氣,要好好補起來。」
季衡道,「本就長胖了,要是這無時無刻不在吃,怕是會越來越胖。」
許氏嗔怪季衡道,「哪裡有長胖,你難道還要在乎這個嗎。」
皇帝伸手拉了一下季衡的胳膊,說,「並沒有長胖,你千萬不要因擔憂長胖而不好好吃東西。」
這般說著,又親自從侍女托著的托盤裡端了那份吃的,問道,「這是什麼?」
許氏答道,「是臣婦親自做的豬肝粥,有補血之功效,衡兒吃了正好。」
皇帝就端著舀了舀讓冷一冷,然後對季衡笑道,「你母親親自做的,你可不要辜負了才好。」
季衡蹙眉不答,許氏看皇帝和季衡在一起,總是喜歡做些小動作,她作為母親自然不好在旁邊,所以就和侍女先出去了。
皇帝要舀粥喂季衡,季衡不要他喂,自己接過了碗去吃,發現裡面並沒有豬肝的腥味,味道不錯,看到皇帝盯著自己,吃了一些後就遞給他道,「母親做的味道不錯,你要嘗嘗嗎。」
皇帝受寵若驚,笑看著季衡,不接碗,那樣子完全是等著季衡喂。
季衡對他輕哼了一聲,舀著喂到他唇邊去,皇帝便真張嘴吃了,吃了之後又笑起來,差點嗆到了,季衡無語地看著他,又拍了拍他的背,將碗和勺子塞給他,說,「來,你吃完吧,我不吃了。」
這大約是皇帝第一次做這種善後處理,不過卻是歡歡喜喜。
他接過碗吃兩口又喂季衡一口,季衡開始還躲,之後也只好由著他了。
兩人吃完那一碗粥,皇帝將碗放到桌上去,就又倒了茶來給季衡漱口,一切都做好之後,他讓季衡睡下,自己卻還要去翻帶來的那十幾本奏折,季衡睡不著,就靠坐在床上,看皇帝在窗邊榻上批折子,看了一陣就說道,「皇上,今日是出了什麼事嗎。」
皇帝抬了一下頭,道,「並無什麼事。」
季衡蹙眉道,「為何騙我。」
皇帝手上的筆頓了一下,才說,「的確是沒什麼事,只是福建出了颱風,年年都會有的,不算大事。賑災的款子朕已經讓準備了,下福建的欽差也安排好了。」
季衡便不再問了,只是躺在那裡發呆,皇帝飛快批完折子,裡面都是些老生常談,故而也不需花費太多時間。
季衡發現皇帝是想和自己睡一起的時候,嚇了一跳,道,「皇上您還是去睡客房吧,這床上污穢。」
皇帝洗漱收拾完畢,卻並不走,因房裡也無他人,就直接賴上去,甚至在季衡頸子上親了兩下,道,「朕不打攪你,就睡榻上也行。」
季衡說,「你可不要在這種事情上耍脾氣,凍病了可不是鬧著玩的。」
在房裡的溫暖燭光裡,皇帝聽著季衡嘮叨關懷的話語,有種這就是他所求的最溫情而簡單的家的感覺,他的妻,他的子,都在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