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惠帝之子

《》正文 第002章 掌故晁錯 文 / 木皿言

    此心懷不軌的諸侯主們。不管心裡到底是願不願意,中央政府面前,也只能無可奈何,一個個打點行裝,準備出。

    代王劉恆與齊王劉襄自然也不能例外。

    齊國都,臨淄,齊王宮前。

    「大王,臣已安排妥當,所取儘是王宮之內最為貴重的奇珍,大王盡可安心攜之前往長安。」內使祝午站在長長的車隊前,向著剛剛踏出王宮的齊王劉襄稟報道。

    齊王劉襄聞言微微抬頭,只見王宮之前,停著浩浩蕩蕩的一排車隊,一眼望去,其數不下百架之多。

    點了點頭,咬著嘴唇不捨的收回目光,齊王劉襄這次可是下了血本,轉頭對國相馳鈞道:「舅父,寡人此次進京,誓要得償所願,你且替寡人坐鎮在此,等候寡人書信,萬一到時財物不足,當即刻與內使祝午再行裝運一批,由你親自攜來長安。」

    國相腦鈞聽罷,鄭重拱手,承諾道:「臣,定不辱命。」

    代國都,晉陽,代王宮拜

    「大王盡可放心前往,屆時由臣先入長安,查探詳情,再來與大王匯報,必定萬無一失。」及至將要出,中尉宋昌見代王劉恆仍舊愁眉不展,便上前一步,和聲安慰道。

    代王劉恆在宮中問來問去,正自猶豫不決之時,全賴中尉宋昌想出如此折中之策,自請與其同行,這才讓代王劉恆艱難地下了這個決心。

    可惜毛雄一介武夫,心思不夠細膩,除了任書失敗便沒有長安詳情傳來,所以臨出前,代王劉恆又是突然感覺有些害怕。

    與劉恭一樣,始終處在高壓之下的代王劉恆,心理難免會留下一些陰影,以至於做事思前想後,顧慮重重。

    聞言勉強一笑,代王劉恆道:「寡人也不知何故,今日總是心緒不寧。」頓了頓,鎮定一下心神,朝身後來送諸人擺了擺手,代王劉恆對中尉宋昌道:「無妨的,咱們這就出吧。」

    長安城,長樂宮,神仙殿。

    劉恭既然決定要在諸侯王面前顯出皇帝威風,那麼最簡單有效的辦法,就是讓他們清楚地認識到,這兩種身份不可逾越的差別。

    而這種差別的直接體現,就是禮儀。

    高祖劉邦當年為了「正君臣之位」曾命奉常叔孫通及其弟子制禮,這項工作直接導致了此後的功臣集團對高祖態度的改變。

    如今,劉恭也要學一回高祖,用禮儀來維護朝廷、宗廟尊嚴,樹立起自己作為皇帝的無上權威。

    「等諸侯們來到長安之後,我們該怎麼做呢?」神仙殿內,對於這類事情毫無經驗的劉恭,有些無奈地問眼前一幫年輕臣子問道,雖然此事該問掌宗廟禮儀的奉常,可劉恭還是希望用自己人就可以解決。

    叔孫通為高祖與惠帝制定禮儀的時候,天下諸侯不是子侄就是兄弟,從沒有過如今的囂張氣焰,所以並未用過具體的儀式去束縛他們。想當年,趙隱王如意奉命入朝,還是先帝親自去迎的呢!

    想到此處,劉恭又是一陣歎息,自己還曾經為這是中國史書最容易塑造的年代之一而慶幸過,因為此時諸子百家思想早已成型,卻又經過秦末大亂,什麼都要重新來過。卻沒有料到,如今自己也難倒在這什麼都沒有上面。

    周亞夫向來只好兵事。聞言尷尬笑笑,生怕自己被劉恭問起,於是搶先一步道:「陛下,此事當問張辟疆與博士賈誼。」把個難題踢給了一旁的張辟疆和賈誼兩人。

    張辟疆為侍中,地位明顯高於博士賈誼,按照慣例要先於賈誼回答,聞言轉頭頗為幽怨地盯了周亞夫一眼,又無奈抬頭看著劉恭,張辟疆拱手道:「陛下,博士乃奉常屬官,掌通古今,陛下還是先問問博士賈誼吧。」這下,賈誼又被出賣了。

    張辟疆說的都是實情。博士賈誼再也無法推脫,只好苦著臉,低聲道:「臣,臣也不太清楚。」

    「看來,最後還是只能找專家了。」劉恭心道。想了想,周朝天子那時的諸侯分封制度,與此時也並不完全相同,而秦又是施行郡縣制的,難不成,自己真要再弄一套禮儀出來?

    皺了皺眉,劉恭對博士賈誼道:「你替聯去找個知曉此事的人來吧。」

    「唯。」賈誼恭聲應諾。

    少一時,賈誼從殿外重新進入,帶來一名年輕年輕官員,那人面無多餘表情,嘴唇抿的及緊,使他的樣子顯得極為堅毅,施禮之後,賈誼介紹道:「陛下,此乃奉常掌故晃錯,掌管禮樂制度故實。」

    「你叫旯錯?」劉恭脫口而出,問道。

    那年輕官員聽得皇帝問,恭敬答道:「回陛下,臣名晃錯。」

    又是一個歷史名人啊!想到史上旯錯的死對頭,劉恭的八卦之火開始熊熊燃燒,探頭往殿外望去,想看看守在殿外的中郎袁盎。

    隨即劉恭馬上現了場合不對,按捺下心中對兩人的好奇,不管那麼多了,先搞定朝儀再說,問道:「你既為奉常掌故,就該通曉禮樂,懂得諸侯朝見之禮嗎?」

    晃錯雖然今天第一次面君,卻很快擺正姿態,不慌不忙拱手,淡淡道:「回陛下,臣略知一二。」

    「好。」劉恭讚道,略知一二那就是基本上知道的差不多了,遂吩咐道:「歲大朝,聯已下詔天下諸侯盡皆來京朝賀,未免失禮,你回去盡快列個程序出來,然後交與聯看。」

    「唯。」晃錯恭聲應諾,之後便告辭離去。

    「這人真是夠酷的,回話言簡意垓啊。」望著晃錯離開的背影,劉恭若有所思。

    《漢書百官公卿表》:「奉常,秦官,掌宗廟禮儀,有承。景帝中六年更名太常。」

    《史記儒林列傳》:「是時伏生命九十伶,老,不能行,於是乃詔太常使掌故晃錯往受之。」

    由此可知,晃錯在文帝時官拜太常掌故,但文帝肯定在景帝更名之前,相信是司馬遷以後來稱謂稱之,故更正為奉常掌故。,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