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鞅府宴請完之後,緊接著魏府、智府、韓府又開始一家一家的宴請,這種歡樂的場景一直持續到正月十五。當一切都恢復平靜之後,趙鞅開始了他的爭霸之路,這一次他遇到一個新的對手——吳國。
據史書記載周太王生有三子,長子太伯(泰伯)、次子仲雍和小兒子季歷。季歷的兒子姬昌(周王朝的奠基者)聰明早慧,深受太王寵愛。周太王想傳位於姬昌,但根據當時傳統應傳位於長子,太王因此鬱鬱寡歡。泰伯明白父親的意思後,就和二弟仲雍借為父採藥的機會一起逃到荒涼的江南,定居於梅裡(今江蘇無錫的梅村),自創基業,建立了勾吳古國(吳國的前身)。從太伯創建吳國算起,到第五代時武王勝殷朝,封其後代為二國:其一為虞國,在中原地區,其一為吳國,在夷蠻地帶。到第十二代時晉國滅掉了中原地區的虞國。又過了兩代,夷蠻地帶的吳國興盛起來。
吳國國境位於今蘇皖兩省長江以南部分以及環太湖浙江北部,太湖流域是吳國的核心。後吞併淮夷徐夷等小國而擴張到今蘇皖兩省全境、浙中北、贛東北地區。國都前期位於梅裡,後期位於吳(今江蘇蘇州),是春秋中後期最強大的諸侯國之一,在吳王闔閭、夫差時達到鼎盛。
公元前487年,夫差為騶國討伐魯國,至魯,與魯定盟後離開。此時在華夏大地上形成三股強大的政治勢力,一股是由晉國領導的晉、宋、衛三國聯盟,另一股是由吳國領導的吳、魯、鄒、邾、郯五國聯盟,三是由齊國為主導的齊國、莒國聯盟。但由於春秋末期齊國一直內亂不已,已經失去了於晉國爭霸的實力,同時新興的吳國更是不斷挑戰齊國的底線,為了與傳統的霸主爭霸,公元前486年,夫差在邗(今江蘇揚州附近)築城,又開鑿邗溝,連結了長江、淮河,使得吳國的水軍很快就能夠打到中原腹地。
吳國的發展勢頭不僅引起了晉國的注意更引起來齊國的不滿,必定鄒國、魯國都是齊國的鄰國,這些國家加入吳盟,對於齊國來說無疑是一場噩夢。
公元前486年,當齊國得知近鄰魯國加入吳盟之後,執政陳乞不顧已經病的不行的身體,召集人員在陳府商討如何化解眼前的危機。
不一會兒,高無丕、宗樓、國書等陳氏親信一一來到,同時陳乞的兒子田常(陳乞為田氏,所以他的兒子叫田常)也一同進來商議國政。
此時的陳乞已經喘不上來氣了,雖然將國夏、高張二人趕出了齊國,田氏取得了勝利,但是自從執政齊國以來陳乞就沒過一天舒心的日子。先是晉國趙鞅在齊國內亂的時候,不斷瓦解齊國的反晉聯盟,宋國、衛國先後離開齊國。緊接著南方的強國吳國又不斷從南邊拉攏鄒國、徐國等齊國的周邊國家,現在吳國的勢力更是藉著鄒國與魯國的矛盾,要將魯國拉入吳盟,這著實讓齊國受不了,一旦魯國進入吳盟就意味著齊國徹底是敞開大門讓別人打,真不讓齊國的當政者心痛嗎?
陳乞:「今天把大家招來實在是面對當前的齊國的形勢,我是晝夜不寧呀!西邊是晉國瓦解齊盟,南邊是吳國瓜分齊國的勢力,國內更是不讓人安寧。」此時齊國國君呂陽生與大臣鮑牧鬧得不可開交,前面我已經介紹國呂陽生的上台本來就是陳乞向鮑牧耍的一個花招,雖然當了國君,但是鮑牧一直從心裡不服氣。
陳乞:「特別是現在吳國更是欺人太甚竟然要將魯國拉入吳盟,你們也知道一旦魯國進入吳盟,我齊國可以說是沒有了一點屏障,只有敞開胸懷讓別人打了,大家說說我們該怎麼辦?」
高無丕:「決不能讓魯國進入吳盟,我們應該派使臣去魯國,對魯國講明厲害關係,要求魯國不要進入吳盟。」
國書:「當年魯國加入齊盟反晉,那是因為當時的齊國勢力較強,他們不得不為之,但從內心裡將魯國始終視齊國為潛在的敵人,必定山東這塊地方上不可能同時存在兩個強國。」
陳乞:「那依你之見我們應該如何此事?」
「發兵魯國迫使魯國繼續留在齊盟。」國書道。
陳乞望著兒子田常道:「依你之見應該採取哪種舉措?」
田常:「孩兒同意國大人的建議,一則這麼長時間以來,我們齊國深受晉、吳兩個大國的擠壓,生存空間越來越小,現在我們需要一場戰爭來為我們贏得空間;二則即使我們派使臣去魯國結果可想而知,魯國一定會拒絕我們,因為在魯國看來今天的齊國已經沒有能力領導他們了,所以以目前的情況來看只有一場戰爭來解決齊國面臨的一切問題。」
陳乞:「既然大家都這樣認為,那就發兵魯國,讓戰爭來解決問題。」
這一年春天,齊國由執政之子田常率領的兵馬就開到了齊魯邊境,魯哀公趕緊向吳國求援。吳王夫差得知齊國攻魯的消息後,興奮不已,立即著手調集兵馬,最後決定兩路進攻齊國,一路由自己親自率領,聯合魯、邾、郯等**隊從陸上攻打齊國;另一路由水師從海上出發直接進攻齊國腹地,雙方都卯足了勁。
當吳**隊打過來之後,齊國由田常帶領的齊**隊沉著應戰,採取避實擊虛的辦法重點打擊吳盟的軍隊,先後在魯國唐埠和夾谷兩地將魯國和郯國的軍隊打敗,吃了敗仗的兩國很快就退出了戰鬥,由於兩國的退出原本四國聯軍變成了吳國與邾國的兩國聯軍,更主要的是邾國一看魯國與郯國退出戰鬥,也失去了進一步戰鬥的信心萌生了退意。既然大家都不想把戰鬥進行下去吳王夫差也只好下令撤出已經進入魯國境地的吳軍。
齊國取得了政變以來的第一次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