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月在指尖流走,風雲乘積在胤禛的氣質裡,他的眉目更顯出雋永又性感的意味。
而雲煙,似乎一直是那個樣子。清清淡淡的眉目,輕柔暖意的聲音。雖然身量似乎長高了些,但在胤禛高大的身材面前她始終被襯得那麼纖弱。胤禛的三步之內,終有她若有似無的身影。
年後的料峭春日裡,小順子子接到家書父親生了病,胤禛本就是個極重孝道的人,即刻就放了他假讓他回去探親。小順子自是感激涕零,連夜就走了。
第二日,胤禛早起上早朝,雲煙正繫著領扣。他突然出聲:「我是不是沒帶你見過紫禁城?」
雲煙一愣,自己確實好像都沒想過這問題,也沒想著要見見紫禁城。畢竟,這等地方,離她真的太遠了。就像毫不相干的兩條線。三百年後也只在書裡和電視上見過,確從未親身到過。
「回四爺,沒有。」雲煙輕聲說,繼續繫好他腋下的紐扣。
胤禛淡淡一頷首,轉過身去輕聲說:「遲早要見的,那今日就見見罷。你替小順子伺候我上朝罷。」他停了停,「多加件衣服再出去。」
這是第一次,雲煙跟在胤禛的轎子旁走上北京城的道路。拂曉的北京城,天邊透著微光。一切是那麼寂靜。道路邊,嬌艷的春花開始漸漸開放,在黎明時帶著露珠,悄悄地吐露芬芳。
這一路,離皇宮頗有些遠。雲煙跟在轎邊,胤禛坐在轎子裡。偶爾,胤禛輕輕掀了窗口小簾,看了看旁邊的雲煙,再放下。
走的有些喘息之時,終於接近這座紅牆碧瓦的紫禁城,清晨的第一縷陽光從雲端射出——
藍天白雲,旭日昭昭下的紫禁皇城,大氣磅礡,動人心魄。
這些高大的宮牆,璀璨的琉璃瓦。穿越了幾百年的風風雨雨,巍峨的屹立在雲煙眼前。雲煙就像一個被衝回歷史洪流裡的小小螻蟻,仰望著這座城。
過了□、端門後來到午門前專門一塊停轎子的區域,這裡已經有幾頂轎子停著,小廝在一邊候著。
雲煙給胤禛輕輕打簾子,他深刻的眉目從轎子的暗處裡顯出來,一雙眼睛寶石似的閃閃發光。
胤禛抬腳下了轎子。雲煙上前幫他輕輕整了整衣冠,不留一絲褶皺。
他淡淡的說,「等我出來。」雲煙點頭,輕聲稱是。
胤禛身姿挺拔的走晌午門前,那兒已經聚集了幾位大臣,上來與他請安。皇子們裡似乎只有皇三子誠郡王胤祉已到,兄弟二人並肩站著說話。
雲煙和抬轎子的小廝們都安靜的立在一邊等著,雲煙更是縮在角落。上朝大臣們的轎子陸陸續續都到了。一頂深紫色配金黃色小窗簾的轎子抬上來,挨著停在在四府轎子的旁邊。雲煙不禁更往後退退,貼在自家轎子邊。
小廝掀起簾子,一個團龍朝服的男子抬腳跨出轎來。清晨的微光照耀的他面上,晶瑩似雪。
他眉宇間的光華像一首最動人的曲子,和著紫禁城的韻律,悠揚而纏綿。
他,是大清朝最風華絕代的八貝勒胤祀。
自從狼襲那夜之後,雲煙再沒有見過他。連他差貼身奴才送來的傷藥也拒絕的乾乾淨淨。
胤祀停住微微側頭看向雲煙,全身上下,從頭到腳。那目光狀似輕柔,實而刻骨,緩緩地笑了。
雲煙幾乎驚懼的默默抿唇低下頭,端正恭敬的福身。
午門鼓響,動人心神。
大臣們工工整整的列隊進去,在巨大而空闊的宮牆下顯得是那麼渺小。
當鮮紅的大門再次合上時,雲煙覺得這巍巍紫禁城有些像一隻張著血盆大口的巨獸,靜靜地蟄伏在這蒼茫大地,冷眼看著這人間冷暖,不知道吞噬了多少歲月故事和紛繁人心。
但是,紫禁城仍舊是那麼美輪美奐,引無數人折腰。
陽光出來了,照耀在午門高大宮殿正脊飛簷的螭吻上閃閃發光。
螭吻,龍之第九子。平生好吞,形似曾,性好望,今屋上獸頭是也。
傳說中,龍生九子,各個不同。
龍之第一子,囚牛。
平生愛好音樂,它常常蹲在琴頭上欣賞彈撥弦拉的音樂,因此琴頭上便刻上它的遺像。這個裝飾現在一直沿用下來,一些貴重的胡琴頭部至今仍刻有龍頭的形象,稱其為「龍頭胡琴」。
龍之第二子,睚眥。
平生好鬥喜殺,刀環、刀柄、龍吞口便是它的遺像。這些武器裝飾了龍的形象後,更增添了懾人的力量。它不僅裝飾在沙場名將的兵器上,更大量地用在儀仗和宮殿守衛者武器上,從而更顯得威嚴莊重。
龍之第三子,嘲風。
平生好險又好望,形似獸,殿台角上的走獸是它的遺像。這些走獸排列著單行隊,挺立在垂脊的前端,走獸的領頭是一位騎禽的「仙人」,後面依次為:龍、鳳、獅子、天馬、海馬、狻猊、押魚、獬豸、鬥牛、和行什。
它們的安放有嚴格的等級制度,只有紫禁城規格最高的正殿太和殿才能十樣俱全,太和殿也是唯一一座十隻仙人走獸的殿宇。次要的殿堂則都要相應減少。而紫禁城的正門午門是九隻仙人走獸,少最後一隻行什。
它不僅象徵著吉祥、美觀和威嚴,而且還具有威懾妖魔、清除災禍的含義。嘲鳳的安置,使整個宮殿的造型既規格嚴整又富於變化,達到莊重與生動的和諧,宏偉與精巧的統一,它使高聳的殿堂平添一層神秘氣氛。
龍之第四子,狻猊。
形似獅子,平生喜靜不喜動,好坐,又喜歡煙火,因此佛座上和香爐上的腳部裝飾就是它的遺像。它佈置的地方多是在結跏趺坐或交腳而坐的佛菩薩像前。廟中佛座及香爐上能見其風采。這只神似獅子的龍子連這種連虎豹都敢吃!相貌又是很英俊軒昂的動物。
由於佛祖釋迦牟尼對其有"無畏的獅子"之喻。人們便順理成章地將其安排成佛的座席,或者雕在香爐上讓其款款地享用香火。明清之際的石獅或銅獅頸下項圈中間的龍形裝飾物也是狻猊的形象,它使守衛大門的中國傳統門獅更為睜崍威武。
龍之第五子,蒲牢。
平生好鳴好吼,形似盤曲的龍。洪鐘上的龍形獸鈕是它的遺像。原來蒲牢居住在海邊,雖為龍子,卻一向害怕龐然大物的鯨魚。當鯨魚一發起攻擊,它就嚇得大聲吼叫。人們根據其「性好鳴」的特點,「凡鍾欲令聲大音」,即把蒲牢鑄為鍾紐,而把敲鐘的木杵作成鯨魚形狀。敲鐘時,讓鯨魚一下又一下撞擊蒲牢,使之「響入雲霄」且「專聲獨遠」。
龍之第六子,贔屭。
又名霸下。平生好負重,形似龜,力大無窮,碑座下的龜趺是其遺像。傳說贔屭上古時代常馱著三山五嶽,在江河湖海裡興風作浪。後來大禹治水時收服了它,它服從大禹的指揮,推山挖溝,疏遍河道,為治水作出了貢獻。洪水治服了,大禹擔心贔屭又到處撒野,便搬來頂天立地的特大石碑,上面刻上贔屭治水的功跡,叫贔屭馱著,沉重的石碑壓得它不能隨便行走。贔屭和龜十分相似,但細看卻有差異,贔屭有一排牙齒,而龜類卻沒有,贔屭和龜類在背甲上甲片的數目和形狀也有差異。
贔屭又稱石龜,是長壽和吉祥的象徵。它總是吃力地向前昂著頭,四隻腳拚命地撐著,掙扎著向前走,但總是移不開步。一些顯赫石碑的基座都由它馱著,碑林和一些古跡勝地都可以看到。
龍之第七子,狴犴。
又名憲章。它平生好訟,形似虎,卻又有威力,獄門上部那虎頭形的裝飾便是其遺像。傳說狴犴不僅急公好義,仗義執言,而且能明辨是非,秉公而斷,再加上它的形象威風凜凜,囚此除裝飾在獄門上外,還匐伏在官衙的大堂兩側。每當衙門長官坐堂,行政長官銜牌和肅靜迴避牌的上端,便有它的形象,它虎視眈眈,環視察看,維護公堂的肅穆正氣。
龍之第八子,負屭。
平生雅好斯文,似龍形。石碑兩旁的文龍是其遺像。碑碣的歷史久遠,內容豐富,它們有的造型古樸,碑體細滑、明亮,光可鑒人;有的刻制精緻,字字有姿,筆筆生動;也有的是名家詩文石刻,膾炙人口,千古稱絕。而負屭十分愛好這種閃耀著藝術光彩的碑文,它甘願化做圖案文龍去襯托這些傳世的文學珍品,把碑座裝飾得更為典雅秀美。它們互相盤繞著,看去似在慢慢蠕動,和底座的贔屭相配在一起,更覺壯觀。
龍之第九子,螭吻。
又名鴟尾,平生好吞,魚形的龍。它是佛經中,雨神座下之物,能夠滅火。它多安在屋脊兩頭,作消災滅火的功效。龍形吞脊獸,殿脊兩端的卷尾龍頭是其遺像。
在□城樓上,除屋脊上的龍吻外,兩坡垂脊上也各有一龍吻,亦稱垂脊吻,其體形略小,呈前趨勢,起封護兩坡瓦隴和裝飾垂脊的雙重作用。螭吻屬水性,用它作鎮邪之物以避火。它每每站在皇家宮殿飛簷的最高處眺望遠方,姿態傲然。
至於九這個數字,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有這博大精深的含義。以九來表示極多,有至高無上地位,皇帝即稱為九五之尊。
九是個虛數,也是貴數,所以用來描述龍子。龍有九子這個說法由來已久,卻不是指恰好九子,應該乃是更多。
龍之九子,面貌脾氣各不相同,卻都是真龍所生,引萬世敬仰,奉若神明。
而千古一帝的真龍天子康熙大帝,生的龍子怕都是這樣各自不同各有所長的人物,這飛出的九條龍子,誰是誰的誰,最終又會怎樣呢?
手機用戶可訪問wap.觀看同步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