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女生和男生就是天生的不一樣,"女生就是水做的,男人本就是泥土粘的",不然實在無法解釋這種情況!
或許葉小蓮的這種做法在我們看來顯得過於幼稚,但是這在她看來完全是必要的,畢竟這樣子做,可以解除自己的思念,也可以寄托自己的思念,因為在他的眼裡明月是能夠明白她的心思的,她知道這樣作,才能夠盼到陳忠禮的早日到來,因為他明白,只有這樣子滿懷信心的抱著盼頭,思念著一個人,那那個思念的二郎也必將感知自己的這番苦勞美意。所以,她寧願藉著這樣的希望來迎接自己的愛情,也不願唯唯諾諾羞答答的逃避心靈的感受。
每個人的愛情路線都是不同的,沒個人追求愛情的方法和類型也是各異,葉小蓮覺得自己不能再錯過了,中學裡苦練了兩個年頭之多,到了現在自己心裡絕對不能猶豫,決不能放棄!
帶著這點盼頭和希望葉小蓮迎來了人生中的初三這個花季年代,隨著陳忠禮的猶豫和自責與負罪感的加深他也漸漸從愛情的漩渦中醒來一心只想到了初三所該干的「中考」,他的目標從這一刻間如此堅定有力。一場從未有過的信念,一個從未放棄的追求激盪起了陳忠禮和葉小蓮在這一年的不同目標,也前所未有的攪亂了兩個人設定的「彩虹之約」,愛情的道路上兩個人虛虛實實的,徒添了太多嗔欲,互相種下了太多的冤孽。
開學了,又是一個美好的日子,又是一派大好春光,又是一縷金燦燦的絲線掛在了天海,又是一年的花季游弋串聯起這畢業時光的一點一滴,只將整個二人世界吞滅。
開學了,對於一個初三的學生而言,校園已經變得相當熟悉,老師和那些個朝朝暮暮相處的同學們都不再是陌生羞愧的小兒,似乎這一來學校什麼都是舊的,除了衣服書本,其他的一切幾乎都跟原來沒有什麼兩樣。唯一不同的就是「真的初三了?」,以前想過一百種,一千種初三學生在校園內外的學習和生活狀況,一直感覺「初三」是個神秘、陌生遙遠的名次,忽然間自己和同學們一下子就步入了初三的路上,說起來這對葉小蓮、對陳忠禮、還有對整個踏入初三的全年級學生來說都是一種自髮式的反問和個性化的嘲諷。
「我們真的初三了嗎?「還有很多學生來到學校裡看到初三的課本,看到初三的書,看著明顯厚厚的教材,看著密密麻麻的教程,一大摞的練習冊傳發在手裡,一個個的不知目瞪口呆,口若懸河,甚至都產生幻想和不知所措的情況。
對於一個初三學生而言,學習生涯就是汪洋苦海,一想到即將面對的一場場考試,一頁頁紙卷堆積起來得作業,如同狂風暴雨,猶如海嘯一般峰峰捲進學生的腦海,時刻崔碧哲大家,前進,前進!催逼著大家拋去一切的雜念,拋掉所有的問題,去全力以赴應付這該死的試卷,過著豬狗不如,非人的生活,一個個學生的臉上都不時流露出幾番慨歎,流露出無可奈何的悲哀。
也許今天這個領書的日子真的是中學階段最後的一個party了,至少在中考前這就是最後的一次自由的時光了。
葉小蓮望著這現實的課本和一大堆練習冊也目瞪口呆,領到課本轉身一想到曾經初一的自己和陳忠禮、和喬關榮在打駕中相遇,在驚濤海岸裡一起戲鬧,發脾氣,一個個幼稚,尿少。輕狂和高傲的那種姿態,自己就忍不住想笑。現在回想起來,一切都覺得是那麼回味,那麼的懷念,她不明白為什麼在喬關榮走後這個教室裡自己感覺到如此別樣的孤單,甚至這時候時候她覺得眼前的這種環境都不像是自己的班級,沒有了昔日的吵鬧聲,沒有了你推我搡、扯著嗓門高叫的聲音,她覺得這個教室已經變得快讓自己完全陌生,完全認不出來了。出了教室裡極個別的學生竊竊私語之外,剩下的除了搬書,就是整理自己的東西,再也沒有謠言和八卦在這個教室傳起來了,她自己從未感到這個教室會觸發出如此孤獨的氣味,孤獨的讓人難以忍受。
其實對於葉小蓮來說,自己已經接觸過了初二時期分班的那種痛苦了,按理來說對於現在的環境並不陌生才對,但」初三「這個坎兒,」初三「這道門所富含的責任、義務和自己的追求,家人、老師朋友的期許還是不得不逼迫著葉小蓮走向現實,直面現實,或許正是因為這樣一種強大的壓力,才讓整個班級如同死水,才讓整個班級內部的葉小蓮感到急速不適應,感到一種從未有過的孤獨感。
相比較葉小蓮的急速不適應,陳忠禮這邊的情況也好不到哪兒去,整個班級一看到一摞一摞的課本,一打一打的練習本,一本一本發下來的習題集和練習冊也讓在場的每個學生呆若木雞,老師連叫了幾遍,說把這些課本發下去,一個個的只是長大了嘴巴」啊啊啊「的目瞪口呆,頭腦裡發傻裝楞,究竟也是一股腦兒的哀愁發悶,一個個的無精打采,收拾著眼前的課本,拾掇著自己受傷的心情,拿出筆,在每頁紙,每個書本上狠狠地簽上了自己的藝術大名,宣告這種非人的虐待,抵制這種不公的學習環境。
陳忠禮看著眼前這麼一摞數不清是什麼課程,是什麼練習冊的書本,只是拿在手裡,一本、兩本、三本、四本的點著次數,數著有沒有多拿,有沒有拿錯之類的,至於其他的細枝末節自己也根本顧不上看,整個辦理鬧成了一團,哭聲、喜悅聲、寂寞無言的聲音,顫人心神的聲音,什麼聲音都一股腦兒的湧現出來了,整個班級就像是個四分五裂的王國一樣,各種形象,各個代表,各種不快都顯現出來了。
雖然來說陳忠禮個人以前對於」初三「的到來,一直是非常樂見和非常渴望能夠早日進入初三的,但是望著這一摞高高在上的課本,就算是再有志氣的青年,再才華橫溢的葉小蓮出現也總是會趴在這個書本的面前軟綿無力,畢竟發的課本和練習冊習題集太多了。
一些學生為了表達抗議和不滿,便編造出謠言說學校為了掙錢,故意定了很多學生們不需要的習題集,目的是為了學校有更多的收支,這個傳言一直傳導到了後來領導才能幹的耳朵裡,就因為這事兒兩個星期以後甚至學校特地開了一場校會進行了專門的澄清,這才把這件誤傳的謠言給公開的息了下去。
雖然大家的謠言和努力都沒有能夠成功,不過也將學校掙得夠嗆,光是班主任就幾乎差一點也跟著學生們開始呼喊和為學生們進行伸張,這樣子對學校的整體聲譽還是造成了很大的影響。
不過畢竟學校是一個組織機構,上下級的制約層級是很分明的,老師們一邊倒向學生的做法對於學校而言是很沒有面子的,因此,學校這才在闢謠大會之後對這個事件進行了斟酌和評估。雖然知道結果肯定還是不盡如人意,但至少在氣勢上,在心靈層面上能偶平衡一下學生們的憤慨和老師們的那股抱怨氣兒,。因此總體來說,學校那些鄰導們還是鎮住了場面,平息了大家的怒火。
其實這事兒以前老早就在初三年級發生過,而且隨著近些年來課改和學校課程組織規劃的編排設置走向出現了一定的偏差,越來越多的學生感到一心為了學習而心力交瘁,而變得腦神經衰弱,變得學習癡呆。這一方面學校早就注意和看到了,可就是為了那一股子利益,為了一個勁兒的塞腰包,為了火紅的人民幣,他們寧願不顧及學生的關切也甘心鋌而走險和那些黑心的出版組織一起大肆傾銷這些瑣屑的廢紙!
就算一般人過去對著他們理論,他們也總是會說:「誰都是這樣的!任何學校,只要是校園,不買書,不多買書就覺得很不正常,所以一個學校的名譽,一個學校美譽度的好壞,在這幾年並不是由成績完全決定的,更多的時候學習資料的多樣性,課本、課外知識的多樣性來填補,只有一個有實力的學校,能夠買下一大筆單的學校那他的整體實力就是強的」作為一位學校的高層領導,他們竟然能夠這樣大言不慚的說學校的實力是靠買賣得來的,這整的不得不令人匪夷所思。
每年學生們望著即將畢業的一大堆書,不是扔就是甩,不是賣就是砸,難道現在的書籍世界真的變的一片狼藉了嗎?古往今來,讓中國傳統儒生的那句至理名言「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的古意,在現在的這個現狀下真就無力回天嗎?不明白,也真是搞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