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小魚躍農門

正文 第76章 小山 文 / 一樹櫻桃

    第76章小山

    過了幾天,碧桃戲做足了,也就從隔離小屋子裡出來了。自裴簡一行人離開,碧桃心中所憂盡如雲煙散去,能吃能喝,又窩在屋裡頭不用做事,一張臉養得有紅似白,粉撲撲的那麼好看。

    小魚還有點擔心裴簡,他身上傷那麼重,一天一夜的工夫哪夠養的,看他這樣,只怕是人一清醒過來就走了吧。

    小魚也知道其實自己家裡並不安全,裴簡受傷,身邊的護衛人數也少,如果不能盡快地離開,找到自己的後援力量,只等人家搜到此處,不止他們危險,還要連累小魚一家遭殃。

    等過了快一個月的時候,韓家來接人的馬車到了。

    來的人小魚都認識,韓綸家裡的總管事韓福和他的渾家,也是韓夫人以前的陪嫁丫鬟,如今內宅裡的管事媽媽。另外隨行的還有兩個粗使婆子和四個韓府的婢女。

    韓福家的給陳氏見了禮,便引了那四個婢女介紹給她。

    「這兩位您以前是見過的,夫人房裡的白芪和半夏,剛升了一等丫鬟,夫人喜歡她們做事細緻周到,特地挑了她倆來接您。這兩個歲數小一點兒,一個叫冬凌,一個叫百香,是府裡頭的二等丫頭,最是伶俐不過,姑奶奶您只管使喚她們。」

    陳氏指著白芪說:「上回見你,你才十四,一轉眼都長成大姑娘了。」

    白芪笑著行禮:「姑奶奶好記性兒,奴婢今年已經十六了。」

    陳氏便笑著一一賞了紅封,讓她們與小魚見禮。

    雖然陳氏和小魚只是韓府的干親,但一直在韓夫人身邊伺候的這幾個丫鬟心裡是很清楚的。

    韓綸和夫人鰜鰈情深,成親三十餘年,從未有過紅臉的時候。房裡更是連個通房都沒有,更別說什麼小妾姨娘。韓綸是個立身非常正的人,在韓家便有男子過四十未有子嗣方許納妾的規矩,所以較一般的官宦之家而言,韓府簡直就是一股清流,簡單又和睦。

    韓夫人只有一個心病,那就是她生了三個兒子卻沒有養一個閨女。

    更可氣的是,她這三個兒子也只給她生了四個孫子,全都是帶把兒的,一個丫頭也沒生出來,可把她給急的。

    幸虧韓老爺給她弄來了一個干閨女一個干外孫女兒。

    陳氏閨名叫婉瑩,長得清秀端莊,人很知禮,韓家之前把她們的底細都摸過,知道陳氏家裡原是五品京官,打小也是學了規矩禮儀的。雖然她爹是犯案被誅,但外頭大老爺兒們的事跟個出嫁的女兒有什麼關聯?韓夫人倒是憐惜她親人皆失,又攤上了個無情無義,寡廉鮮恥的夫家,對她格外疼著。

    當然,最最討老人家喜歡的,還是唐小魚這個丫頭。

    陳婉瑩再好,跟韓夫人認識時也是成人了,一沒血緣,二沒交情,韓夫人再憐惜她也不能一見如故把她疼到心窩子裡去。

    可唐小魚就不同了。

    韓夫人頭回見著唐小魚時,她才十一過半不到十二歲,像朵小花苞一樣鮮嫩可愛。偏又特別會討老人家喜歡,那小嘴兒跟抹了蜜似的。小魚一口一聲奶奶把她心都叫化了,這丫頭生得齊整漂亮,說話柔軟好聽,既不會屈意奉迎,又知道說話間的分寸。打了數回交道,韓夫人便把小魚當眼珠子一樣疼了。

    韓夫人的年紀其實跟小魚在現世的媽差不多大,也是張團臉,眼角帶著笑紋,唇角有一顆米粒大的黑痣。當初小魚第一回見著韓夫人的時候差點脫口叫她「媽」。

    她會跟韓夫人這樣親近,這裡頭也有六七成是因為難得在這兒見到一個年紀長相都有些像她媽的人,移了情。

    想到能見著韓夫人了,小魚心裡十分高興,這一個月又零零碎碎備了好多東西。想著既然要去京裡住大半年,自己的用具家什什麼的都要帶全了,也多陪老太太說說話。

    臨走前,何崇帶著何暉和他媳婦還有一個小魚沒想到的人出現在她的面前。

    那個人正是她在陽明村一道長大的小夥伴,楊進寶家的三小子楊小山。

    楊小山比小魚大點,半大小伙子身材像他爹,高大健壯,性格像他娘,淳樸中帶著幾分精明。他們也有些日子不見了。自從農莊起來,鮮味居開張,小魚就忙得團團轉,去陽明村的次數兩隻手都數得過來,但這並不妨礙她對陽明村人的感情。

    楊小山是她在陽明村裡的朋友,一起砍過柴,一起進過城,她還教過小山認字識數呢!

    「小山哥!」唐小魚歡叫著就要撲過去給小夥伴一個純潔的友誼擁抱,手剛伸出去就被陳氏給打回來了。

    「規矩點。」陳氏瞪了她一眼,小魚吐了吐舌頭,老老實實地給楊小山行了福禮。

    楊小山手忙腳亂地胡亂回了禮,摸著後腦勺嘿嘿地笑。

    「小山從去年底開始就在我鋪子上當夥計了。」何崇笑著對小魚說,「他識些字,人也機靈,這一年學的頗多。」

    「當夥計?」小魚好奇地看著楊小山,「為什麼啊?你不是跟進寶叔學種地呢嗎?」

    楊小山笑著回答說:「我家地不多,我還有兩個哥哥一個弟弟,哥哥們都娶了嫂子,添丁進口了,這地還這麼多,不夠分啊。所以三爺幫我爹求到主簿大人那兒,給我安排了差事,都說我用心肯幹,若是有出息,將來說不定可以當上掌櫃的,就不用埋頭在那幾畝地裡刨食兒了。」

    楊進寶家的情況唐小魚當然清楚得很,俗話說半大小子兒,吃空老子。楊家四個後生,雖然都是壯勞力,但吃飯

    可真會讓進寶嬸子頭疼的。

    只是進寶叔是多好一個莊稼把式啊,他那些手藝都傳給幾個兒子了,楊小山扔了父輩吃飯的手藝,也夠可惜的。

    這只是小魚的想法,對楊家來說,家裡將來能出個在大鋪子裡的掌櫃,那可真是祖墳上冒青煙,幾輩子修來的福氣了。

    「小山辦事麻利,我正想帶他出去張張見識。」何崇說,「前些日子十三少來找我談了談在京裡開鮮味居分號的事兒,我尋思著這事能成。正巧你們要去京裡,我身上有公差,不能過去,就請小魚你多費點心,幫忙在京裡看看有無合適的鋪面。一應外事,讓小山幫著你跑。」

    這就是要讓楊小山以後跟著她辦事兒的意思了。

    唐小魚還有點不好意思呢,小山已經笑嘻嘻地作了個揖:「小魚如今你也是我東家,我以後能不能當上哪家鮮味居分店的掌櫃可全仗著你的指點了。可千萬別跟我客氣,有事您只管支使我去辦!一准辦得妥妥當當的。」

    以前她就和何崇約好了的,鮮味居的運營和管理全權交給何崇,她只管提供新鮮的原材料和新菜譜的開發。所以何崇想在京裡開鮮味居分店雖然讓她十分意外,但也沒什麼意見。

    「這倒沒問題,再不濟李放是地頭蛇,我若找他幫忙找個好點的鋪面他還能好意思不幫這個忙?」

    「市口要好,價錢要低……」何崇不忘加兩句備註。

    京裡的小霸王榮王府的李放與小魚關係不錯,何崇這些與小魚走的近的人是都知道的。他讓小魚去辦的事兒,其實心裡打的主意也在李放身上。

    聞言,二人默契十足地相視一笑。

    她們這次進京,打算帶了蕭成一家子和碧桃過去。張恆夫妻帶著紅梅和金寶看家守宅子。

    去韓府韓家自然會派人手給她們使,但有些事,到底不如用完全的自己人安心。

    特別是外頭的事兒。

    蕭成年紀大些,老成持重,楊小山年輕力壯,機敏朝氣。原本她還在犯愁人手不足的問題,這下何崇算是送人送她心坎兒裡了。

    只是她這次離開時間未免有些久,地裡那些事兒她不能完全放下,見了小山之後,她又有了新想法,於是跟陳氏商量著,兩人再回了一趟陽明村。

    陽明村現如今生活水準有了極大的提高。

    陽明村的地大多是屬於太平山莊的,原先的村人只是靠天吃飯,除了一部分人自己有地,大多數人家還是要租太平山莊的地來種。這也是為什麼當年楊高成逼迫陳氏時,村人雖然都站在陳氏這邊,但沒人能硬氣地直接與楊高成槓上的原因。

    現在他們還是租了山莊的地,但地裡種的東西跟以前不大一樣了。

    各樣藥材、蔬菜、瓜果還有專人撿拾山上的山珍,山珍和種出來的果實都有何主簿家的鋪子上門來收,比自己擔到市集上去賣省事太多了。雖然價錢比自己挑出去賣要便宜,但勝在省事快捷,一不用出勞力挑擔,二不用擔心積壓腐壞。各家只管根據人家的訂單好好耕種,不必再費別的神。

    轉眼要入秋,正是收穫的季節,村子裡熱熱鬧鬧的,各家門前掛著鮮紅的辣椒、大蒜,院子裡曬著切好的蘿蔔,金黃的玉米壘成垛兒整齊地碼在牆角。這些都是要交到何家鋪子上去的貨,是讓他們來年蓋新房子,娶媳婦嫁女兒的銀子。

    莊戶人節省,自家種的精米捨不得吃,一升精米換一升半的糙米,窖裡窖著新收的玉薯,再過不久,地裡的菘菜也可以下種了。自從小魚把玉黍種出來,這東西就像玉薯剛面世一樣受到了農戶們的追捧。

    這東西產量大,也能當糧食。煮著吃甜糯,烤著吃噴香,還能曬乾磨成了粉,混在麥粉裡做窩窩,蒸饃饃,還不像玉薯那樣耗地。

    種玉薯需要輪作,種了一季就要換種旁的東西。隨著玉薯種植的普及,這東西的價錢越來越便宜,吃的人也越來越多。

    嫩玉黍他們是捨不得吃的,拖到城裡賣能賣出好價錢。他們只會留下不多的,或是煮了給孩子們解饞,或是拿來招待走動的親友,或是磨了粉混著粗麥面蒸了饃饃敬過祖宗後分給老人和孩子吃。

    楊進寶家裡有十畝地,算是陽明村裡比較富裕的人家。進寶媳婦人勤快,在後頭壘了圈,今年又養了四口大豬。前年老大娶媳婦,今年老二迎老婆,老大媳婦又剛剛給她添了個孫子。進寶媳婦更是忙得腳不沾地。

    楊小山要跟著小魚去京城的事兒,小山已經對她說過了。

    小山不是長子,也非幼子,一般來說排在中不溜丟的孩子是最容易被父母忽視的,但楊小山是最像她的孩子,進寶媳婦也是很疼這個兒子的。從小到大,他還沒離開她身邊這麼久這麼遠。進寶媳婦自然有些捨不得。

    不過這也是個難得的機會,進寶媳婦雖然沒讀過書,不認識字,但也知道兒子將來有沒有出息就看這次去京裡的差事辦得如何。

    千叮嚀萬囑托,在陳氏面前說了一籮筐的好話。

    小魚笑起來,剝著烤好的長生果(落花生),對進寶媳婦說:「嬸啊,你對我娘說這些有什麼用?小山哥去京裡是為鋪子上的事兒,他又不進內宅,我娘可拘不著他。他好不好的,可都瞧著我一張嘴呢。」

    進寶媳婦紅了臉:「那嬸子可求著小魚你了,到時候在主簿大人面前多說說咱家小山好話。他那倆哥哥笨手笨腳也就是地裡刨食兒的命了,他若能有出息,咱們一大家子都承你的情。」

    說著下炕穿鞋就要給小魚行禮。

    小魚忙攔著她:「瞧您說的,嬸你也太見外了,小山哥是外人嗎?那可是我哥!他要是不能幹,何叔也不能撥了他跟我去京裡啊。」

    熱熱鬧鬧吃了飯,小魚給楊家的小孫子送了個足銀的長命鎖和兩對小銀鐲子,這可是大禮了,把楊家大媳婦樂得嘴都合不攏,楊家二媳婦看著眼珠子都發紅。

    進寶媳婦瞧兒媳婦這沒出息的樣子就來氣:「你出息點,快點給我再生個孫子,你們小魚妹子一樣也送你一套。」

    一句話把二媳婦鬧了個大紅臉。

    用完了飯,小魚請進寶倆口子說話。

    「叔,嬸,咱們這麼熟,有話也就不繞著說了。如今大哥二哥都娶了媳婦兒,家裡也添了丁口,這是喜事兒,小魚恭喜你們。不過你們有沒有想過,家裡總共就十畝地,家裡添了人口,這地要怎麼分?」

    楊進寶低著頭,悶悶地說:「這不才把老三送出去當夥伴嗎。咱家這幾個小子,也就老三機靈點兒,旁的出去都是白給。」

    進寶媳婦說:「是啊,不是我誇小山,旁人家送到鋪子裡當徒工,誰不是三五年只包吃食不能得工錢的。只有我們家小山,去了才一年就能拿工錢回來了。同一年進鋪子的夥計,哪個不眼紅的。」

    小魚點了點頭。

    槍打出頭鳥,小山能得重用,雖然跟他是陽明村出來的有關,但他若是個扶不起來的,東家對他再好也只是給他招惹。看他這一年能游刃有餘得了上頭的青眼,就知道這小子待人處事上夠兩把刷子,是個天生的行商料子。不然何崇大概也不會放心只派一個楊小山跟她去京城吧。

    「叔,嬸,小山哥你們不用擔心。只是家裡這十畝地再過幾年也就不夠種了,你們有什麼想法沒有?」

    說到這個,進寶夫婦都有些犯愁。

    十畝地不少了,可是家裡四個兒子,小山就算到外頭,家裡這地也不能不分給他一畝半分,小兒子如今也十二了,再過幾年也該成家了。孫子們再一個個長大,這點地怎麼夠種?

    以後小山有出息了,賺了銀子再買地也不是不成,只是這片地都是太平山莊顧家的,人家根本不拿地出來賣,再換個地方吧,他們又捨不得這住了幾十年的小窩。

    小魚說:「我有個主意,跟您二位商量一下。」小魚見他們這表情,知道自己的打算成功了大半,「叔,乾脆你把這地就大哥二哥,你帶著小川弟弟和我嬸搬到我莊子上,給我當莊頭吧!」

    小魚走了之後,進寶媳婦收拾著碗筷跟丈夫閒話:「早兩年前兒,我還尋思著要把小魚給小山說了當媳婦呢,誰成想現在人家成了咱家小山的東家了。」

    楊進寶悶聲不語,趿著鞋出門。

    「他爹?」進寶媳婦一轉身,發現丈夫已經不見了。

    作者有話要說:謝謝尺素流光打賞的手榴彈~啾`~~

    尺素流光扔了一個手榴彈投擲時間:2014-12-1214:59:56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