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小魚躍農門

正文 第58章 姐妹 文 / 一樹櫻桃

    第58章姐妹

    來的人正是小魚原來寄身清心觀時的那兩個姐妹,常思和常寧。姐姐常思比小魚大一歲,如今正是抽條兒的時候,再見面的時候,個子又抽高了不少,原來的一點嬰兒肥早不見了,露出一張瓜子尖的小臉,細瘦身形,看著風吹折柳一樣。妹妹常寧今年九歲,比以前也瘦了些,小臉微黃,神情倦怠,看著不大精神。

    小魚原先在清心觀裡與這兩個小姐妹玩得最好,她們對她也諸多照顧,今兒見她們倆拎著包袱過來,又是這樣一副容色,心知定是清心觀裡出了事兒了。

    「出了什麼事?」小魚拉了姐妹倆進屋裡,讓碧桃和紅梅端了熱茶和點心上來。

    常寧餓得狠了,抓了糕餅就吃,常思一臉愁容看著小魚說:「我們現在是沒地方去了。」

    原來出錢供著清心觀的那家人前些日子生意出了差子,他家生藥鋪子進了假貨,吃傷了人,賠錢是小事兒,重要的是名聲差了,那家人也沒臉再在縣裡待下去,便收拾了家當要去蒼南投奔族親。清心觀再沒供奉拿了,觀主便要帶著兩個徒弟到南邊尋她師姐掛單兒。常思常寧本是她們撿來的孤兒,並未授冠,這一番長途跋涉的,觀主也就不好再帶著她們上路。

    她們無父無母,年紀又小,這會子能去找什麼出路?思來想去,能投靠的人只剩下小魚母女了。常思人長得漂亮,手腳也勤快,陽明村上對她上心的少年也有不少,聽說觀主要離開,便有幾戶人家托人去觀裡要給常思說親。

    常思就常寧一個妹妹,到哪兒都是要帶著的,她一直在觀裡住著,跟著小魚識了幾個字,眼界已經不同,知道小魚現在有房子有地有名聲,已經是個富貴小姐了。她跟妹妹商量著,與其嫁到村子裡面朝黃土背朝天當一輩子農婦,不如去投奔小魚,哪怕做個丫鬟,也不用拘在那一畝三分地上刨食兒。憑著她們姐妹跟小魚的交情,將來說不定也能有個更好的歸宿。

    於是她跟楊三爺打聽到了小魚現在的住處,拉著妹妹,深一腳淺一腳一路走了過來。

    小魚說:「得虧你們現在找來,原本我打算今兒回城裡一趟的,這可趕巧,還沒及走,你們來了,不然可不要撲個空了?」

    常思覷著小魚的臉色,惴惴地問道:「那你肯收留我們不?我和常寧吃的少,能幹活兒的,保證不給你添麻煩。」

    常寧忙點頭,緊張地看著小魚:「是啊,小魚姐姐,我們什麼活兒都能幹的,你現在是小姐了,肯定缺丫鬟的,我們給你當丫鬟,不吃白食。」

    小魚擺擺手說:「什麼麻煩不麻煩的,以前我跟我娘都虧著你們照顧著,現在你們要來,便給我當幫手,給我作伴兒,我高興還來不及呢。咱們是打小一塊兒長大的情份,什麼小姐丫鬟的,這不是打我臉嗎。你們安心住下來吧,咱們還像以前那樣,當姐妹處著。我有好吃的,不會少了你們一口。」

    兩姐妹聽她這樣說,心裡感動,站起來給她行禮:「這可不敢。」

    小魚笑著拉了她們去後院兒見陳氏。

    陳氏見是她們姐兒倆,忙下床穿鞋子迎上來。見著這姐兒倆面黃肌瘦的,知道她們沒吃什麼好的,又親自去廚房裡吩咐,要多做幾個肉菜上來給她們補補。

    席間常思還好,常寧餓死鬼投胎一樣狼吞虎嚥,吃著吃著捧著碗哭起來。

    說起來,大家一道吃過苦受過窮,她們被道姑們從道上撿來的時候,大的五歲,小的才會走路,女冠生活清貧,平日只顧自己唸經打坐修功課,並不怎麼會帶孩子,所以她們都是散養著的。也就是後頭陳氏落難投在觀裡,她們才享受到了點母愛。

    現在她們存身的清心觀不在了,就像失去了巢穴和父母庇佑的幼獸,覺得天地茫茫身如浮萍一樣沒著沒落的。陳氏和小魚暖暖的言語,熱熱的飯食讓她們又找回了家的感覺,甚至比以往更加安全可靠。孩子比大人對善意惡意更加敏感,常寧只覺得自己週身上下無一處不熨貼和暖,就像在外頭飄泊已久的遊子,回了家,在外頭的思念和委屈全溢出來,化為淚水,流也流不盡。

    小魚其實很能理解常思姐妹此時的心情。就像她剛來到這個世界,如果身邊沒有陳氏的關愛,她都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安然活下來,走到今天。在陽明村的那半年,雖然清貧,雖然有種種的不適,但她又是幸運的,身邊有慈愛的娘親,仗義的鄰里,和善的玩伴。仔細想一想,除了唐家,她還真沒見過什麼噁心的人。

    這年頭,還是好人多啊。

    小魚在心裡感歎了一下。

    要麼怎麼說,極品都是按戶口本出的呢?估計她這輩子見過的極品都生到唐家去了。

    吃了飯,小魚帶著兩姐妹去沐浴,特地到庫房裡找了兩套新衣裳給她們換上。兩姐妹洗漱乾淨,換了衣裙,一身頹氣盡掃,看著精神了許多。

    常思常寧在,小魚自然不回縣城裡了,下午陪著她們睡了一覺,然後領著認識宅子裡的人。

    小魚是想拿常思常寧當姐妹處的,不過常思常寧不肯讓碧桃紅梅她們也叫「小姐」。說起來她們跟小魚也不是血親,不過是小時候一起長大有些交情,她們來投奔小魚是想有個出路,並不是來當小姐享福的。常思常寧年紀雖小,這些自知之明還有。小魚不拿她們當外人,但在旁人眼中,她們離著小姐可還差著遠呢。

    小魚也不勉強她們,她自己對這裡的上下等級觀念也不甚強烈,看著人給自己下跪什麼的都會彆扭,也就讓人按著她們的年歲叫常思大姑娘、常寧三姑娘。下人們依舊叫她小姐。左右這兒的下人們認定了這宅子裡正經的主子也就一個夫人一個小姐。

    小魚隔日回了一趟

    趟城裡大宅,先帶著常思常寧姐妹倆去唐家鋪子吃了一頓,再去宅子裡將她原先留下來的種子全都拉回莊子上。

    回來的路上常思問她:「小魚,那宅子是你們的吧,你以後都在莊子上住著,那這城裡的宅子可怎麼辦?」

    小魚笑著說:「洪大叔他們住著呢。」

    「洪大叔?我瞧著那宅子裡可熱鬧,有老有少的,也不像是你家下人啊。」

    「不是下人,都是以前我和娘住在大雜院裡的鄰居。以前他們都很照應我們,如今那宅子夠大,我和娘又不常過去住,就讓他們搬過來,改善一下居住條件,順帶也幫我們宅子養人氣。」

    「那麼好的宅子,你就白讓人住著啊。這要是租出去,一年能收多少租銀呢!」常思覺得很有點可惜。

    唐小魚看了她一眼,沒說話。

    做人要知恩圖報。她和她娘來到縣城裡,兩眼都是一抹黑的時候,大雜院的人對她們的幫助她能一直記得。人都是講感情的,難的時候人家拉一把手,現下她寬裕了,給人方便又有何不可?若她唐小魚是那般斤斤計較的人,也不會對常思常寧這麼好了。

    不過她也不怪常思,她在江陵縣城裡打拼的日子常思又沒參與過,她自然也不能理解她跟大雜院裡這些叔叔嬸嬸男女老少們的感情。

    回了莊子上,小魚帶著常思常寧在屋後頭開了一塊菜園子,園子並不大,只有七分半,打算拿來種菜。前頭院子也已經理了出來,她是想著種些果樹。為了這,她還特意讓人去楊巧兒嫁去的上泉村,那兒是山地,大片的果園子,楊巧兒夫家家裡也有上好幾畝山地,小魚托人去給巧兒姐送了信,讓她尋著上好的果樹苗給多弄些來。也正好可以添補添補家用。

    小魚之前讓洪叔在集子上幫著收集些菜種,這回也包了一大包回來。

    她晚上分了分,見品種還不少,冬葵、韭菜、胡瓜、萵苣、扁豆、菘菜還有一大包菠薐菜種。這裡頭胡瓜就是茄子,菠薐菜就是菠菜,都是蠻常見的東西。

    小魚把這些菜種分給常思和常寧,她們以前幫著看過菜園子,知道要怎麼種。小魚又把她從現世帶來的那一包菜種混在裡頭,單辟了一小塊兒地來種。

    這裡頭的菘菜,也就是大白菜,她在清心觀的菜園子裡就種過,鮮甜爽脆,口感很好。又耐冬。在清心觀裡種的菘菜結了不少種子,小魚想多種些出來,除了存一冬的白菜,多下來的還可以拿來送人情。

    別看菘菜平日裡不值錢,要是在大冬天還能吃上鮮嫩的菘菜,絕對是銀子買不來的。

    當然,一冬天只有菘菜吃絕對是不能讓人滿足的。

    現在離入冬還有段時間,小魚讓管事找了些工匠,打算先把大棚蓋起來。

    這時代可找不著塑料,沒有地膜也沒有透光的塑料布,玻璃更是沒個影子,小魚找了半天,只找了一種臨江紙勉強可以替代。這臨江紙質地堅韌,透光性好,是大戶人家用來糊窗戶的。臨江紙到底比不上塑料棚或是玻璃棚,大棚的采光問題能解決,保暖性能卻要差不少。

    但現在也不好太講究,能有一個大棚建出來已經是劃時代的進步了。

    工匠先在地上用青磚圍了一圈矮牆,又砍了山上的青毛竹劈成細竹篾子紮成框架,然後將臨江紙用糯米稠汁糊上架。在紙架子外層再搭了層架子,上頭拿藺草編了一層席,糊上兩指厚的草泥,再加一層藺草蓆兩面夾上,頂子做成可以活動的扇門,這樣的扇門一共做了二十八片,只要拉動下頭的竹竿子,便可以把這席門子打開或是合上。

    這樣一來,白天收了席門,陽光全透進大棚屋裡,到太陽落了的時候將席門放下,可以阻隔熱氣。

    小魚不會造機關,只是把自己的想法跟工匠們說了說,他們晚上合計了一下就做出席門收放的機關來,讓小魚很是驚喜了一番。

    這大棚看著複雜,其實用工並不大,不過三天就建好了。小魚特地置備了一桌上等席面,請工匠們都好好吃了一頓,工錢也是照著兩倍給的。

    小魚在大棚四角起了四個小窩灶,等到天實在冷的時候,也可以給大棚升溫。

    萬事俱備,只欠播種了!

    想一想到了冬天,她和娘在家裡貓著冬吃著各種新鮮蔬菜的熱鍋子,唐小魚就渾身充滿了幹勁。

    得,開工!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