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小魚躍農門

正文 第12章 背靠大樹 文 / 一樹櫻桃

    第12章背靠大樹

    還沒等他們拍桌子發作,小魚已經快手快腳地放上一隻布袋子。

    「我們家是洪大叔的鄰居,他已經交待過了,這是這個月的,請哥哥叔叔們吃酒。」

    手揚在空中,便有些落不下去了。

    怪不得這小丫頭這麼機靈敢拉人來吃湯餅,原來是早知道規矩的。洪老六的名字他們也知道,曉得他兒子在主簿家裡頭當差,頗得主人的眼,便是看著洪家的面子,也不好難為這丫頭。

    那手輕輕落下,將錢袋子拎在手裡,解開瞧瞧,滿滿裝著銅錢,沉甸甸的倒沒作假。三人臉上顏色變得和悅。

    「小丫頭真識趣,這裡頭足數不?」

    「足,您要不數數?二百五十錢,一個月的份子,不敢少的。」唐小魚陪著笑說,「三位大哥您也瞧見了,我們本小利薄,也賺不了多少,本該再給三位哥哥點酒錢,但實在是手頭緊湊,只能請您三位吃點湯餅。等以後生意做順了,少不了三位哥哥的份。」

    三人笑了起來:「就你們這小攤兒,能餬口也就勉強了,我們還能指望著你把生意做大了再孝敬咱們?行了,有洪老哥的面子,你們又交足了錢,咱們也不會難為你。只管好好做生意餬口吧。」

    看,這就是規矩的地方。

    拿多少錢辦多少事,不會再額外壓搾。小魚拍拍心窩,鬆了口氣。

    「哥哥們吃啊,冷了就不香脆了。」

    一個人咬了一口,突然怔住了,過了半晌猛地一拍桌子:「這餅子絕了!」

    三人兒狼吞虎嚥地吃喝完,抹了抹嘴笑著說:「小丫頭,你家湯餅子果然好吃,生意指定能好。咱們也不指著你多孝敬,以後常來你這兒吃,算便宜些便是。」

    小魚連連搖頭:「哪敢收哥哥們的錢,覺著好吃只管來吃便是,不收錢的。」

    三人心中大暢,又叫小魚給包了幾塊餅說是要送去給大哥嘗嘗,並拍著胸脯打保票以後多照應唐家的小攤,絕計不讓人欺負她們孤兒寡婦,這才心滿意足地去了。

    小魚擦了把冷汗,拖了張凳子在唐娘子身邊坐下:「哎呀娘喂,總算搞定了。」

    唐娘子拍了拍心口也是長出了一口氣:「娘看著他們就害怕,你小小年紀的,膽子也忒大了。」

    「這世道,撐死膽大的,餓死膽小的。雖然交了不少錢出去,但咱也算是有靠山的了。咱們在街上做買賣,總會遇上極品,跟人撕扯對仗不是咱的強項,這種時候就要靠他們專業的來。」

    這下子心裡有了底,小魚也能放開膽子去做事。

    這一天雖然花出去二百五十這麼大一筆錢,但收入也不少,兩相沖抵之後居然還略有盈餘,這讓母女倆都開心不已。

    之後出攤也是極順利的,大約是那幫人打過招呼,街上雖然有些地痞混混竄來竄去的,但還真沒有到她們攤子上鬧事的人。

    不過在外頭擺了半個月的攤,唐家母女就看了好幾家不肯交保護費的店舖被人上門鬧騰的。

    那三人隔三岔五總要來小魚的攤上吃喝一頓,臨走再揣點餅子走。有他們在,看著她們攤子生意紅火眼紅了的人也不敢上來鬧事。到了月底,小魚摸了賬本出來算一算,一個月除了房租生活和出攤的本錢,盈餘了足了兩貫多,這可是一筆大財了。

    小魚開心不已,特地上街買了一隻雞,加了口磨、筍乾,又切了一小塊五花肉,燉了香香的一大鍋,母女倆打了頓牙祭當慶祝了。

    總賣蔥油餅和胡辣湯也太單調了,雖然好吃,也禁不得天天吃,何況這材料簡單,做起來也不複雜,不過一個月,城裡已經有好幾家山寨版出來。雖然味道沒有唐家湯餅好吃,但總也分流走一些客人。

    小魚收攤之後在家裡琢磨幾個新點心,與唐娘子商量了,試做了一些請大雜院裡的大人孩子嘗,挑著那本錢低,做工簡單的又訂了幾種。

    一種是嫩豆花。從豆腐坊裡訂了嫩豆花回來,配上醬菜、鹽、蔥末、胡麻油一起。做豆腐費工費力,她沒辦法自己做,從豆腐坊進貨雖然貴,賺頭也低些,但做起來簡便,口味也好。特別是醬菜品種多,客人可以自己選料調配吃,自己自足倒也新鮮有趣。

    一種是油條。小魚給它起了個好聽的名字叫黃金棒。這時候還沒人會做油條,就看見唐家的小丫頭將面切成小段,兩根壓一起絞一絞,下到汪汪一鍋油裡,細細的麵條泡發起來,炸得透透的,金黃酥脆,引來無數口水。一錢一根黃金棒,勢頭比剛開始的蔥油餅還旺三分。

    一種是灌湯小籠。拿豬皮熬凍剁碎了混著豬肉臊子調了味用死面皮包起來,上鍋蒸。皮薄餡足,內裡一大汪湯水,就口一吸,鮮香無比。這時候豬肉是賤肉,大戶人家不怎麼吃,價錢也不貴。但比起酥餅來,還是要貴一些的。難得的是小魚家蒸出來的包子,包子皮跟透明的一樣,碰一下還輕輕顫著,又好看又好吃。剛一推出來就極受好評。

    油條做著看起來簡單,卻不像蔥油餅那樣那容易模仿,灌湯小籠更是如此。餡調對了味,做不出那灌湯,灌湯找到了法子,又做不成那蒸熟後晶瑩發亮的包子皮兒。這兩樣頓成了唐家攤子的絕活兒。

    隨著早點攤子名氣大起來,客人也越來越多,單靠小魚和唐娘子已經沒辦法應付了。小魚就和唐娘子商量著,緊著大宅院子裡找著那乾淨麻利的媳婦和十二、三歲的姑娘,招了四個來幫忙。一天每人十五錢,包餐。

    又新置辦了五張桌子,十幾個長

    條凳,弄了一輛推車,加了兩口灶。小魚每天晚上熬兩大鍋粥出來放在火上煨著。早點攤子上這下可選的東西多了。

    除了原來就有的蔥油餅、胡辣湯,又新增了豆花、黃金棒、灌湯小籠,加白粥、瘦肉粥、紅豆湯、菘菜鮮磨湯……,一順排放著也有十來樣選擇。小魚在攤位前立了幾個木樁,拉上繩子,將攤位小車排開,一頭進一頭出,頭裡桌上放著一撂簡易的竹匾,客人來了拿個竹匾順序走過,看上了什麼就讓媳婦們拿,走一溜在出口處由小魚結賬收錢。

    每樣早點都有個小木牌子,上頭用炭筆端端正正地寫著價錢,雖然不是所有客人都識得字,但這價目牌一擺上,醒目又顯得規矩,來吃飯的不自覺便端正起來。

    難得的是,負責結賬的小姑娘看著不過十歲左右,算起賬來又快又準,幾乎是張口就來,這讓客人們驚訝之餘又有些佩服。

    這樣新鮮的自助式早餐就餐方式讓這早點攤子頗有些獨樹一幟的味道,省人手又不容易出錯。一個月下來,小魚盤賬盤得心花怒放,來幫手的那四個媳婦閨女也樂得合不攏嘴。

    一天十五錢那是老爺們吃苦受累一天才能賺到的辛苦錢,她們都是做慣了活計的女子,這點活還真不算累。一個月裡,只要出攤就有她們的錢拿,一個月下來,少說能拿回家三四百,她們以前給人洗衣裳做繡活打短工三四個月也未見能攢下這些銅板。

    何況小魚每天給她們的伙食也好,有肉有菜,有干有稀,一個月下來,個頂個紅潤水靈,人都胖了一圈。宅子裡別家看著眼饞,可是小魚到底是小本買賣,能招四個已經算是不錯又不錯的了,再去求塞人只是給人添為難。

    要麼說,窮人家裡懂禮知情義的反倒要比富人多呢。就這麼個大宅院子裡,總共十四戶人家,近七十口子人,處得跟一家似的,有難大家幫,有事大家忙,雖然唐娘子和小魚手頭攢了點錢,夠搬個條件更好的地方住,但她們商量再三,還是捨不得這裡的人,就這麼住下去了。

    天早就暖和了,柳條抽芽,四處芳菲,小魚的早點攤子越做越順手,她尋思著,也該找個能遮風擋雨的地方,把小攤變成鋪子了。

    只是正大街比較熱鬧,臨街的鋪面難找,有意轉讓的,要價也太高,她一時盤不起,娘兒倆只能繼續這麼風裡來雨裡去的湊和著。

    埋在床底下的種子包一直是小魚的心病,開春這麼久了,她什麼時候才能有自己的地,種自己的糧食呢?

    這天早早收了攤,唐娘子在院子裡頭洗衣裳,小魚在幾個媳婦的幫忙下把推車收拾好了,撿著剩下來的幾籠包子滿院子給小孩子們發放。

    這些天,這些娃娃們吃慣拿慣了,一個個都吃油了嘴,家裡伙食都不大肯吃,天天巴望著小魚姐姐帶好吃的回來。家裡大人們不過罵罵,倒也沒太在意。小魚拿他們當家裡人,他們自然也不那麼見外。每天出攤有剩的吃食,小魚都拿出來給大家分了吃,斷不會隔了夜再放到攤子上賣。

    做買賣這麼認真講誠信,還是很得大家的心的。私底下,對唐家母女也不知挑了多少回大拇指。

    轉了一圈,小魚蹲在唐娘子身邊,抬頭看著藍湛湛的天,皺起了眉頭。

    「娘啊,感覺很久都沒有下雨了呢!」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