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都市小說 > 國殤魂

正文 第六十回 臨危受命 文 / 守望希望

    國青團在一路後撤的時候和幾股從江蘇登陸的日軍有過幾次交火但是雙方都沒有傷亡最為淨淨樂道的是在部隊開赴無錫的時候國青團遇到了一支可能是他們一生戰爭生涯中最友善的敵人--大阪第4師團第8聯隊。在穿越無錫的時候日軍和國青團出現了一個戲劇性的行軍方式,大阪第4師團第8聯隊是從長江登陸江蘇一帶的部隊他們奉命增援上海正好從無錫路過而國青團開赴南京也正好到了無錫兩支部隊同時在一條馬路上朝著相反的方向行軍但是雙方卻沒有任何敵意甚至兩支部隊的指揮官還打了招呼交換了禮物,後來才知道這支部隊是日軍中有名的『軟蛋』部隊。在無錫這條唯一的公路上出過兩次戲劇性的行軍除上述一次還有一次在解放戰爭中我們就按章不述了,可能是無錫這地方不利於形成戰場也有很大的關係沈少凡路過無錫也未有進城去看看他那已經炸毀的老宅只是在惠山沈氏祠堂拜祭了所有亡魂仙靈以保父親兄長在滇緬戰場平安無事。

    1937年11月6日,日本上海派遣軍從金山衛登陸攻破了滬地的數道防線一路直*到了上海此時**側翼暴露全面敗退。7日派遣軍和10集團軍匯合合編為華中方面軍有松井石根統一指揮初步對上海**形成合圍。8日蔣介石下令全面撤離上海。

    國青團因一路為躲避日軍的飛機和地面部隊的小規模阻擊到了12日部隊才過了金壇抵達茅山一帶,一名通訊員帶來兩封電報少凡迅速閱過長歎一氣。

    「怎麼了?」孫之羽在一旁問道。

    沈少凡道:「上海淪陷了。」

    「啊!」孫之羽一驚。

    沈少凡道:「還是在金山衛給突破的。」

    「那還有一封呢?」孫之羽問道。

    「日軍10集團軍中的村上三秋師團已經朝茅山推進要攻佔茅山想切斷我軍後撤的路線南京方面要我們在茅山阻擊村上師團守住茅山掩護所有部隊全部通過茅山。」沈少凡道。

    孫之羽真不敢相信此時日軍已經有部隊將要推進到了茅山,他那會知道此時的第10集團軍已經全打紅了眼還未等日軍陸軍本部對南京下達進攻命令全軍已經著手開始向中國首府--南京進發,村上三秋是個極度軍國狂熱份子所以他的部隊推進的最快接下來就是北岡吉野的吉野師團。他們真的是為了南京嗎?不!他們的目標就是國青團,一支被日軍內部比作『鐵軍』的隊伍,一支曾經給這兩個狂熱份子恥辱的隊伍,一支站在大日本皇軍面前的常勝部隊。

    村上師團和吉野師團是兩支幾乎接近瘋狂的部隊他們一路狂飆朝茅山趕去從一開始的一前一後到後來的齊頭並進特別是兩支師團的第8聯隊兩支聯隊如同賽跑一般將大部隊遠遠的拋在後面你追我趕的朝茅山方向進發還有不到兩天的路程就要趕到茅山一帶。

    茅山位於句容和金壇之間面積50多平方公里海拔三百七十多米是江蘇境內主要山脈之一,也是道教聖地。茅山因為它獨特的地理環境西鄰南京,北瀕長江,東至淞滬,南下浙西,而且茅山地勢險要群山疊嶂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

    原先茅山有中央軍33師負責防禦但是隨著淞滬戰場上的白熱進程33師也調往上海。一個兵家險地卻無一兵一卒在此鎮守可見當是國民政府已經是混亂成了一團,幸好在**總參謀指揮部裡還有一個明白人那就是現任國民革命軍總參謀部第一作戰參謀--張靈浦。就是他靈機想到國青團雖在上海戰場連續作戰但是主戰鬥力尚還保持又知國青團已經進入茅山地界立即向蔣介石建議有國青團擔任在茅山的守備軍為從上海撤下來的大部隊給予安全保證。

    沈少凡國青團是一支機動力較強的部隊可以適應不同戰場環境的隊伍,部隊一接到命令後就立即在一輛吉普車邊上開了個團指部的四人會議。

    孫之羽看著那群嶂疊起的大山笑道:「昔日英雄骨埋地,亡魂不散刀劍起。這裡可是歷來的兵家必爭之地啊!唐宋元明清每一個朝代都在這裡橫刀廝殺過在這座大山裡不知埋了多少名將英雄的骨骸啊!」

    「是啊!好一個藏兵佈陣的地方啊!」張山也看著大山感慨萬千。

    沈少凡笑道:「如果上海失守那南京城前面的險地就是茅山。可是以我們現在的兵力要全面的防禦這裡是不可能的不過我們可以有選擇性的構築防禦陣地和形成主戰場我們要抓住戰場的主動性。」

    堵天放問道:「那我們的主戰場在那裡?」

    「戰場主陣地將在茅山主幹道和飄輪峰一帶形成。」沈少凡指著地圖道:「先在茅山主幹道後在飄輪峰一帶的龍背山道。」

    張山道:「那我們如何讓鬼子跟著我們的意願走?」

    孫之羽想了想道:「我在茅山主幹道上設伏將斷其他們一指,迫使小鬼子走龍背山道。」

    沈少凡笑道:「英雄所見略同啊!利用茅山主幹道的地勢先將日軍的先頭部隊消滅然後迫使日軍在飄輪峰與我們交戰,將其主力已於全部殲滅。」沈少凡邊說邊在地圖上指畫著又道:「我軍後撤的大部隊輜重較多定會穿越茅山主幹道日軍定會搶佔橫山和紅山門一帶。命令1;2營火速佔領橫山和紅山門一帶構築防禦工事一定要先控制茅山主幹道的門戶。命令3營和教導縱隊在小尖山;大尖山;大牯牛墩一帶建立制高陣地。命令預干縱隊和**縱隊設伏笆斗山中以待出擊。命令炮兵連將炮兵陣地設于飛來山和龍尾山一帶以便切斷鬼子的後路。團部設於馨裁亭一帶。」

    孫之羽道:「命令偵查連密切偵查日軍一切動向加強對日軍後方進行滲透偵查務必要搞清楚是鬼子的那支部隊要和我們在茅山交戰,還要搞清楚日軍的補給就竟有沒有跟上,我就不信鬼子走的這麼快他們的糧草就跟得上?」

    堵天放笑了笑道:「少凡,我有時還真是佩服你。一次關係著**

    主力部隊生死存亡的軍事行動你竟然可以在幾分鐘內想好所有的佈局。」

    沈少凡看著那綿綿大山笑道:「你們看這連綿大山既是南京的屏障也是**的生路但光憑我們要在這裡堅守就算是拼光了老本也擋不住鬼子的華中方面軍。」少凡長歎道:「校長草草的下達指令就能證明一點,校長已經沒有死守南京之心了他關心的是從上海戰場上撤出來二十幾萬軍隊。」

    「報告!偵查連來電!」

    沈少凡接過電報一看冷笑道:「看來老對手來了。」說著遞給了之羽。

    孫之羽一看道:「原來要在茅山和我們交手的是北岡吉野和村上三秋啊!」

    堵天放一聽不禁一笑道:「看來這兩個老朋友還真沒有打怕啊!這次就把他們留在茅山吧!」

    張山不由擔心起來道:「這吉野師團和村上師團可是日軍中的皇牌啊!在上海戰場上他們吃了虧恐怕此次是為了報仇而來的。」

    「那不是更好!」沈少凡拿起望遠鏡朝大山裡望去嘴裡道:「我就是希望他們是衝著我們來的這樣主力部隊就安全了。我也省去許多的麻煩。」說完又回到地圖上。

    張山此人也很善於山地作戰在地圖上看了沒一會就說出道道來:「進茅山有三條道一條就是過橫山入紅山門這是一條主幹道便於車輛和輜重的推進。還有一條是從北面的眾多支路進山那裡山道崎嶇輜重和大部隊都難以快速行進而且到了芳覆山就成了交匯處那裡是易守難攻的險地。第三條就是從紅山門南下沿龍尾山;大龍背到飄輪峰入山但是這裡有一處天險就是飄輪峰,它海拔三百多米正好在入山口邊上又是極為險要的金牛嶺是絕對的天險。看來如果稍有軍事常識的也都會從紅山門入山,看來戰場的首次形成的確會在茅山主幹道上。」

    沈少凡笑的看著張山:「厲害!一眼就看出輕重緩急。」少凡又下達了命令:「命令4營1連駐守芳覆山5營設伏大龍背4營的四個營駐守飄輪峰。後勤基地設在喜客泉一帶所有的車輛都集中在喜客泉抱樸峰山林中。」

    張山臉上也露出了笑容:「看來你還真全考慮周全了。」

    沈少凡;孫之羽;堵天放;張山四人相互一對不由的全笑了。

    1營和2營在橫山到紅山門一帶構築了三處防線但是按照少凡的命令沒有構築第二道防線和第三道防線這是因為沈少凡根本不想讓1營和2營在橫山固守下去雖然橫山是進入主幹道的門戶但是並不是長期固守的絕佳地點。日軍的兩個聯隊來到了橫山腳下很快就發現橫山東面山崗上有一處支那軍隊的陣地橫山-1陣地一個簡易的陣地。

    橫山-1陣地看上去像是草草挖起來的土戰壕一條長長的坑道沒有碉堡也沒有縱向壕就是一個趕工出來的簡單塹壕有1營1連至3連把守。進攻橫山-1陣地的先頭部隊是吉野師團的第8聯隊兩個中隊1中隊和2中隊兵力與陣地上國青團的兵力是奇虎相當。

    吉野師團在日軍中也算是皇牌部隊而第8聯隊更為是吉野師團的核心聯隊。當時日本軍隊中第8聯隊一直是個個師團的核心部隊也是戰鬥力最強的部隊。吉野師團的第8聯隊聯隊長叫上彬佐佐木也是一名絕對的軍國狂熱份子他和北岡吉野是參加要求進軍南京的軍官之一,他曾在商定是否攻打南京的會議上還叫囂著沒有了彈藥就是用刺刀也要打下南京。上彬佐佐木的第8聯隊中上下官兵也與他們的聯隊長一樣已經到了近乎瘋狂的地步,他們作為吉野師團的先頭部隊是從上海一路是掃蕩著國民黨敗退殘敵過來的,他們所到之處是一片百姓的哀號。因為他們行軍速度過快以至補給無法跟上所以他們所到一處縣城就犯下了燒、殺、搶、奸令人髮指的罪行,光是吉野師團第8聯隊在行軍過程中所殺害的中國百姓就高達一千多人,*的中國婦女就多達三百多人,搶劫財物和燒燬的房子是多不勝數,吉野師團雖未進入南京但是他們在滬寧線上同樣犯下了不可原諒的罪惡。

    上彬佐佐木率領這他的第8聯隊一路上仗打的都很順手到了橫山腳下也以為是中國從上海撤下來的殘敵就草率的派出兩個中隊去搶奪橫山陣地結果被1營的官兵打了一悶棍。第一二次的進攻上彬佐佐木的8聯隊就在橫山的山坡上丟下了上百具的屍體。

    第二天村上師團的第8聯隊也匆匆趕到了橫山腳下這支聯隊在容炳停頓了幾日才到橫山的按理講人員的休息狀況應該都很好但是恰恰相反,因為村上師團第8聯隊長竹中內次在部隊進入容炳後就下令放假兩日使所有官兵在容炳燒殺搶掠無惡不作許多士兵還沉浸在那肆無忌憚的快樂中一時無法適應戰場上的局面。村上師團8聯隊一來到橫山就朝紅山門發起進攻但是遭到了頑強的抵抗損失慘重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