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完早課的僧人們,一出殿門就注意到了站在殿外的小小孩童。
「小菩薩,你在這裡做什麼?」
禕兒明亮稚氣的眼睛閃動著,好奇地看著這些同二哥一樣打扮的僧人,一言不發。
一名僧人手捧經卷,走到他面前蹲下:「小菩薩,你怎麼一個人在這裡?你的爹娘呢?」
禕兒仍不說話,只是目不轉睛地看著僧人手中的經卷。
「你也喜歡聽經?」僧人問。
禕兒用力點點頭。
僧人將手中的經卷展開:「認得上面的字嗎?」
禕兒看著經卷,再次點頭。
見僧人們都是一臉不信的樣子,禕兒小聲念道:「佛說阿彌陀經。」
他家的正屋堂上就掛著一幅「南無阿彌陀佛」的卷軸,他早就認得這些字了。
僧人大喜:「真是佛子!這部經書就送給你了。」
當然,指望一個三四歲的幼兒讀懂《阿彌陀經》,無異於天方夜譚。好在父親這段日子常到靈巖寺去,禕兒趁機將心中的疑問向寺僧們請教。
僧人們也不知該如何跟一個這麼小的孩子解釋佛經經義,只覺這小施主十分有趣,便同他講起了故事——
「這裡背靠緱山,你可知緱山的傳說嗎?」一個年輕僧人順口問道。
禕兒搖搖頭。
「緱山可是西王母修道的地方啊,」僧人說,「西王母姓緱,所以後人才稱這座山為緱氏山。後來時間長了,就簡單地叫做緱山了。」
「原來西王母姓緱……」禕兒還真是頭一回聽說,「聽說,咱們這裡還出過鳳凰。」
僧人笑道:「緱山的故事可多了,最有名的就是太子晉得道升仙的故事。」
「得道——升仙?」
周圍的僧人們也都笑起來,紛紛打開了話匣子:「太子晉是周靈王的兒子。他少年時很喜歡狩獵,有一回在緱山射中了一頭白鹿。那白鹿帶箭而逃,太子緊追不捨,一直追到黑龍潭,鹿突然消失不見……」
聽到這裡,禕兒大大地鬆了口氣。
鹿是一種多麼可愛的動物啊,白色的鹿該有多美!那麼美麗的一隻白鹿如果就這麼喪生於獵弓之下,那可實在是太殘酷,太煞風景了。
「那小鹿一定逃走了,」他喃喃地說道,「只是不知道它身上的箭傷能不能好,要是有人能給它治傷就好了。」
「你真是個好心腸的孩子,」僧人笑道,「不錯,的確有人救了那頭白鹿,那是一個鶴髮童顏的老翁。太子晉向他打聽逃鹿的去向,那老翁解下腰間的葫蘆,拔去塞子,將小鹿倒在手掌上,小鹿的身上還插著太子晉射的箭,老人把箭輕輕取下,傷口立即癒合,就像沒受過傷一樣。」
「那老爺爺一定是個神仙。」禕兒帶著幾分神往地說道。
「是啊,太子晉也這麼認為,便請求仙翁收自己為徒。那老人見他頗為誠心,便給了他一柄寶劍,囑咐他回到宮裡去,先殺掉自己的愛妃,以斷絕塵念,然後將劍懸於午門之上,再來緱山修煉。」
禕兒大吃一驚:「那老神仙心眼兒那麼好,為什麼會要太子殺人?莫不是……太子晉的妃子是個壞人,害了很多人,所以老神仙才要殺她?」
「不是的,」那僧人搖頭歎息,「太子妃是太子最心愛的人。那仙翁是怕太子對愛妃過於依戀,難絕塵念,所以才要他這麼做。修道之人就是要捨棄自己的一切,最愛的東西尤其要捨棄,因為那些都是牽絆。」
「可是,太子妃是人,又不是東西。再說她也沒有做錯什麼,」禕兒覺得很不可思議,「我猜太子晉一定不會同意的!」
「不,」僧人說,「太子一點兒都沒含糊,回到宮中,立刻按照老人的吩咐殺掉了自己的愛妃,懸劍於午門,然後回到緱山,經過多年修煉,果然得道駕鶴而去。後人為了紀念他的得道,便將那柄寶劍埋在緱山上,起名為『葬劍塚』。那個給太子寶劍的老人,就是仙人浮丘公。」
禕兒呆住了,這個故事讓小小的他感到有些壓抑,他不明白那個連小鹿都要救的老神仙,為什麼要對一個他從未見過面的女子這麼狠心?僅僅是為了讓太子晉得道成仙,就要害死另一個無辜的人嗎?
許久,他才輕歎了一口氣。也許很多人羨慕太子晉能夠遇到高人,得道升仙,但禕兒卻為那個不知名的,無辜死去的女子感到歎息。
他又問了幾個問題,寺僧們實在是怕了他了,便指點他去大殿裡找寂空長老求教。
「小菩薩在看佛經?」看到一個小小孩童捧著經捲走進大殿,寂空長老驚訝地睜大了眼睛,「阿彌陀佛!」
「禕兒看不懂,長老可以給禕兒講解嗎?」
「你這可難死老衲了,」長老笑著說,「佛法浩如煙海,該從何處講起呢?」行者玄奘:.
「佛是什麼?」禕兒主動提出了問題。
寂空長老驚奇地看著這個小孩子,實在不知道該怎樣給他解答這個看似簡單實則不簡單的問題。
「佛是佛陀,」思忖片刻,長老還是決定正面回答他,「佛陀就是覺者。佛是高尚的人,是具有大智慧的人,是引領眾生脫離苦海登上彼岸的人。」
「彼岸……」禕兒竟被這個詞觸動了,
,小小的心靈有所了悟——我們現在是在苦海裡嗎?那麼彼岸到底是個什麼地方,又是什麼樣子的呢?
寂空長老饒有興致地看著這個小孩子沉思的模樣:「小菩薩,你還想知道些什麼?」
「什麼是菩薩?」禕兒歪著頭問,「姐姐說菩薩就是供在大殿裡的那些神像。禕兒不信,為什麼長老和師父們管禕兒叫菩薩?禕兒又不是神像。」
寂空笑道:「因為,你本來就是菩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