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雙鷹旗下

正文 十四、投資 文 / 準噶爾刀王

    後世的化學工業百分之六十是圍繞著石油工業進行的,而現在,百分之七十卻圍繞著煤來進行。

    德國有足夠的煤,奧匈帝國也不算少,奧匈帝國每年5200萬噸的產煤量幾乎與法國相當,而且奧匈帝國還有石油——目前每年的產量是32萬噸,按原來的歷史在1913年是257萬噸,是歐洲除了俄國外最大的產油國。這些足以讓李海頓有信心建立一家大型煉油廠,現在即使是洛克菲勒公司的煉油廠也只能分解出煤油、汽油和凡士林,哦,還有瀝青,柴油被當做廢物倒掉或是用於取暖,其它的石油產品一概沒有出現。

    德國的合成化學工業和技術是如此發達,其實這也是沒有辦法。全世界的原料產地都被英國人和法國人所瓜分,而美國本身就擁有著近乎無限的各種礦產和原料。如果不是合成化工,德國在化學工業領域,根本沒辦法與英法兩國的公司競爭。

    李海頓把他的煉油廠和煤焦化廠建在了斯洛伐克的科希策,靠近加利西亞和德蘭西瓦尼亞,這裡靠近奧匈帝國主要的煤和石油產地。其實更應該建在加利西亞,但那裡遲早會成為戰爭之地,現在所做的一切都有可能會被摧毀。

    化工廠另外一個重要的產品是合成油漆。

    他的電器公司每年都需要消耗大量的油漆用於電線的絕緣,在沒有塑料和合成橡膠的時代,油漆甚至是浸了桐油的紙是絕緣材料的首選物品。

    造船廠和汽車廠今後也會需要大量的這種東西。

    18.95年,李海頓在德國各地呆的時間很久。

    在秋天來臨之時,他又轉到了斯圖加特。

    在戴姆勒發動機研究院(實際上是家很小的機器修理廠),李海頓見到了滿臉愕然的戴姆勒,他很驚異於一個奧地利皇室成員的到訪。

    這讓李海頓略微感到有些得意。

    「戴姆勒先生,我對您的研究很感興趣,當然也包括您的朋友邁巴赫先生。」李海頓直截了當地說道,「我自己也擁有一家發動機公司,我相信您正在研究的『不用馬拉的自動車』具有很廣闊的發展前景,也瞭解您目前所面臨的資金困難。」他看了一下戴姆勒的表情,然後繼續說道:「所以我決定資助您對於自動車項目的研究。」

    「資助?」戴姆勒有點疑惑,他目前確實需要這個,而且在德國還找了不少有錢的商人尋求幫助或是投資,但卻無人支持。

    「是的,還包括您的好友邁巴赫先生。」李海頓笑了笑說道,把這兩人合在一起,絕對是個好主意,著名的發動機供應商和著名的汽車發明者,前景一般來說不會太壞。「沒錯,我覺得有必要成立一家汽車製造公司。」這事戴姆勒明年就會去做。

    「嗯,接受您的資助需要什麼條件?」戴姆勒問道,「您知道我和邁巴赫都是辭去了工廠的工作。」他補充道。

    「沒有問題,我們將會成立一家合夥公司,所有的開銷和研究費用由我承擔。公司將以您和邁巴赫先生的名字命名,我將擁有公司百分之五十的股權,而您和邁巴赫先生則擁有公司的管理權和另外百分之五十的股份。我不參與公司的經營,也不妨礙你們的決策。你覺得這個條件怎麼樣?」李海頓說得很慢,他怕中間有什麼岐意,低地德語和高低德語還是有很多的差別。

    「嗯,好像條件很誘人,我們不用花一分錢就擁有了百分之五十的股份。」戴姆勒很是疑惑,「我需要和邁巴赫商量一下。」

    「當然,最好我很期待一起共進午餐,怎麼樣?」李海頓說道,吃人家嘴短,如果這兩人肯到自己的飯桌上來,估計就沒什麼大問題了。

    一切如他所願,戴姆勒和邁巴赫在午餐時終於答應了他開出的條件,很快三人就商議好了公司的名稱:邁巴赫-戴姆勒汽車及發動機製造公司。

    「這將會是一個響遍全球的名字。」李海頓舉起酒杯祝願道,這是他的心裡話。

    李海頓回到了奧地利,他準備在林茨建一家生產合金鋼和裝甲鋼板的煉鋼廠。

    德國只有克虜伯一家裝甲板供應商,奧地利也是,也僅有斯柯達旗下的卡爾森鋼鐵廠能生產裝甲鋼。這不符合競爭原則,特別是在戰爭時期,由於裝甲鋼的短缺可能會造成海軍造艦進度的遲緩甚至停工。

    建這麼一家煉鋼廠很可能會是件吃力不討好的事情,裝甲鋼板的用途很窄,如果得不到海軍方面的保證,很有可能被閒置。

    這點李海頓也不能保證銷路。

    但他想到了它的另一個用途,製造裝甲車輛。

    因為產量並不是很大,只要每年十幾萬噸就足夠了,所以他準備使用電爐。

    在奧地利,有著豐富的水利資源。

    另一方面,大規模地修建水電站無疑會讓他手下的帝國標準電器公司又找到了一條巨大的銷售途徑和生財之路。

    十九世紀末的整個世界都處於劇烈變革的前夜,到處都動盪不安,舊的制度已經不適應電器和內燃機時代的到來,所謂的「物競天擇」的達爾法則成了帝國主義國家弱肉強食的最好借口。

    另一方面,新興的帝國需要更廣闊的海外市場,而舊的殖民地體系的排他性特徵卻阻礙著他們的發展。

    為了獲得更多的利益,美國人提出了「利益均沾」的原則,而德國人則直接向英法發起挑戰,與他們展開了殖民地市場的激烈爭奪。

    作為一個老大的工業帝國,英國人確實顯得有些遲暮,它原來那些使用蒸汽作為動力的工廠競爭不過使用電力為主要動力的德國工廠。工廠主們

    不到萬不得已,捨不得淘汰那些老舊的設備,原來的優勢反而成了拖累了他們進步的阻礙。

    世界很不平靜,李海頓就顯得很忙。當然並不是忙於維護世界和平,作為一個敬業的軍火商人,哪裡有戰爭,哪裡肯定會出現他們的身影。

    現在他的目光聚焦在了阿比西尼亞,這位猶太國的皇帝孟尼利克二世正忙於同意大利人作戰。要知道,這位皇帝的手上足足有20多萬軍隊,而且他手下的那些王公們還有與他差不多的兵力,但是這些士兵裡面的一多半還沒有步槍。

    這可是筆大生意。

    於是,以博洛耶維奇為首的,一個來自奧匈帝國的軍事顧問團在戰爭之前就進住了亞的斯亞貝巴。

    李海頓才不會在乎意大利人的抗議,他只關心博洛耶維奇能為他帶來多少利潤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