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美國陸軍已經大量裝備的「火神」2o毫米自行高炮不僅炮手缺乏防護,更無法伴隨地面重裝部隊行進,機動提供伴隨保護。為此一款能夠滿足美國陸軍要求的自行高射炮呼之欲出。對5種競爭方案進行分析、篩選之後,美國陸軍和福特宇航公司和通用動力公司分別簽訂了研製合同。並最終選擇了福特宇航公司的產品,並正式命名為m247型「約克中士」自行高炮。
按照原定計劃,美國陸軍到1988年將要購買618輛「約克中士」自行高炮,裝備11個重型師和機械化步兵師,每個師將編製3個高炮連,每個連裝備12輛「約克中士」自行高炮。然而,隨著計劃的實施,美國國會針對該計劃的矛盾分歧日趨尖銳,越來越多的人認為該計劃毫無必要且極不划算。因為每輛「約克中士」自行高炮的採購單價已經達到其需要掩護的m1型主戰坦克的3倍。
事實上從各方面來看「約克中士」自行高炮並不應該如此昂貴。畢竟其裝甲底盤採用的是老舊的m48型坦克的底盤,而且自行高射炮理論上不需要出現在裝甲對抗的最前線,所以原底盤上厚重的主裝甲被取消,改換為只能防護輕武器和炮彈破片的輕型裝甲。火炮方面「約克中士」使用的是瑞典博福斯公司的4o毫米17o火炮。作為北約的制式武器,4o毫米17o火炮有過5o個國家裝備。也絕對談不上是新奇產品。
即便是最為昂貴的火控系統,福特宇航公司選用的也是在f—16型戰鬥機上已經成熟的apg-66雷達的改進型。因此「約克中士」之所以昂貴的理由可能只有一個,那就是福特宇航公司是一家以製造軍用衛星為主營業務的企業,習慣了從五角大樓套取大量的撥款。可惜這一次他們低估了國會議員的智商。儘管身出利益共同體的美國陸軍將領,甚至是美國國防部長溫伯格本人都親自撰文為「約克中士」系統辯解。但是最終面對著蘇聯方面武裝直升機以及反坦克導彈技術的快展,進展緩慢的「約克中士」系統前景日益黯淡起來。
當然已經在「約克中士」系統之中投資過18億美元的福特宇航公司並不甘心就此作罷。除了利用早已打點好的關係讓美國陸軍以68o萬美元的單價採購了已經生產出來的成品之外,福特宇航公司更積極的謀求將這款產品推銷給與美國有著戰略合作關係的海外用戶。當然這一點並不容易,畢竟像美國陸軍與其有著千絲萬縷關係的客戶並不多。
因此1981年m247型「約克中士」自行高炮系統便出現在了威廉.佩裡向中國所提出的「大武庫」計劃之中。在這一份由威廉.佩裡和五角大樓裡的另一些有影響的重量級人物所起草的「大武器庫」方案中,美**方列出了一份長長的武器清單,涉及到空中早期預警系統、電子偵察機、空中加油機、大型運輸機、高性能戰鬥機以及由「約克中士」系統和「愛國者」防空導彈共同組成的地面防空系統。
按照威廉.佩裡的設想,美國可以以近乎無償的方式,向中國提供現代化的軍用武器裝備並幫助中國建立一整套的早期電子偵察系統。這一系統將與美國太平洋戰區司令部和五角大樓相連接,先沿中蘇邊境部署在中國境內的e-3早期空中預警機,就可以將蘇聯腹地5oo公里內的一舉一動,隨時呈現在北約最高統帥的眼前。
當然所有的電子戰機平時就交由中國空軍保管與使用,這樣莫斯科方面就沒有理由對出現在中國上空的美制預警機做出反應。而在戰時這些飛機將作為美軍太平洋戰區偵察和預警指揮系統的一部分,這樣就使美國的作戰基地從日本、韓國前伸至中華人民共和國遼闊的疆域內。
同時美國人還將幫助中國改進和翻新其國防工業,包括在中國建立重型坦克和自行火炮的工廠和儲備基地。一旦有爆大規模戰爭的危險美國就不用把他們的重型裝備從遠在萬里之外的美國本土運到亞洲地區,而是採用c-141大型運輸機,甚至波音747這樣的民用客機,將成千上萬的士兵在最短的時間內運送到中國。
輕裝而來的美軍士兵直接駕駛著儲備在瀋陽、北京、太原、西安、武漢和上海等地區由中國士兵看守的大型武器裝備投入對蘇作戰。當然在此之前,已經在上述地區建立了這些武器裝備的組裝和維修基地。這樣就不用擔心作戰部隊的後勤補給問題。而使用美制武器的中**隊也可以順利的與美**隊建立聯合作戰司令部,在美國人的指揮下參與對前蘇聯的軍事行動。
交付給中國的空中加油機先以上海和青島為基地,為美軍的作戰飛機進行不間斷的空中加油,使之在戰時可直接從日本或韓國的基地甚至美國本土飛往戰區。在進入中國領空後,美軍殲擊機還將獲得沿黃河以及長江一線部署的空中加油機基地所提供的支援。而在這一線建立的大型空軍基地也將對美軍開放,這些基地將是按照北約標準修建而成的。
與此同時美國還將向中國的飛機和武器製造廠放生產許可證,以使他們按照美國的標準生產美製作戰飛機和武器裝備。這樣當美軍飛機抵達中國本土後將不用擔心後勤和補給問題。遭受戰損的飛機也可以獲得最快度的支援,而不用再將飛機送回到日本或美國本土修理。這無疑將有效擴大美國空軍和海軍航空兵的作戰能力和攻擊範圍。對於這一點美國是有豐富經驗的,威廉.佩裡特別指出在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空軍就是利用在中國的基地對日本起一輪又一輪的大規模轟炸,並取得相當的戰果。
對於「大武庫」計劃中國方面的態度在華盛頓看來只能用曖昧來形容。一方面中國方面接受了美國方面第一批f-16「隼」型戰鬥機和包括ah-1「眼鏡蛇」武裝直升機在內的軍用直升機的饋贈。並在四川成都的飛機製造廠和位於江西的昌河直升機生產基地,在美國的幫助下建立一整套的飛機和動機組裝生產線。這一點上面令美國政府很欣慰。
畢竟從地理位置上來說以上兩個生產基地距離中蘇邊境比較遠,有足夠的戰略緩衝地帶。這樣美國人可以放心大膽地將他們的現代化飛機生產線部署在這一地區。在美國幫助下建立的航空工業中心不但將為中國空軍服務,還將成為美國空軍的大型零備件生產供應基地。這樣美**隊就可以在蘇聯的南翼,構建一條堅固而可靠的前進基地,並從這裡連接巴基斯坦到土耳其再延伸至歐洲形成對前蘇聯的戰略包圍圈。
但是後續的談判卻顯得舉步為艱,先中國空軍並不滿足於僅僅擁有f-16「隼」型戰鬥機,他們向美國提出了f-14的採購需求,甚至提出在中國國內建立相關配套工廠的要求。而中國政府在這個問題似乎擁有充足的理由。畢竟美國政府從198o年開始就通過「和平之鷹」計劃向南日本輸出f—15j戰鬥機,由三菱重工公司負責在南日本本土組裝生產單座的f-15j型戰鬥機和雙座的f-15dj戰鬥教練機。擁有遠比南日本更為遼闊空域的中國沒有理由只武裝f-16「隼」型戰鬥機。
這一點令華盛頓方面很是被動。因為在他們的計劃之中,提供給中國空軍f-16「隼」型戰鬥機的主要目的之是保護為美國人提供情報的空中預警機和設置在中國境內武器儲備基地,使之免於前蘇聯的空中打擊。尤其在美軍將他們的士兵大規模空運中國的時候,這些f-16將為保護美國運輸機而在中蘇邊境建立一道「獵隼走廊」。這樣美國既保證了自身的安全和需要,也間接限制中國空軍的實力。而類似f-16一類的輕型作戰飛機,也無法對台灣造成嚴重威脅。從一開始在佩裡設計的這套方案中,不但考慮到如何充分利用中國的資源與力量,也考慮到了如何有效限制中國的實力展。
而關於f—14是否引進中國的問題所衍生出來的自然就是在中國本土建立美國陸軍的重型坦克和各型火炮的工廠和儲備基地的爭論。中國方面明確表示包括主戰坦克、自行火炮乃至地面防空系統,中國均擁有完整的研製和生產體系,美國方面根本不需要提供相關的產品,只要給予技術方面的支持便足以令中國陸軍在短時間之內脫胎換骨。同時中國方面還質疑那些將在戰時趕赴中國的美國士兵的地面戰能力。一位曾經參與過朝鮮戰爭的中國將軍甚至不無諷刺的說:「如果我們的士兵都無法擋住蘇聯人,美**人恐怕只能是一群運輸機送來的俘虜。」
最終在經過了幾輪談判之後,美國方面不得不作出大範圍的讓步,提出「武庫計劃2.o」方案。這倒不是表明美國方面認可中**方的說法,而是華盛頓很快便察覺到中國正從歐洲獲得他們所需的地面裝備技術。英國和意大利的武器生產商正在利用美國人的固執,從中國獲取更多的商業利益。根據「武庫計劃2.o」方案美國在地面武器方面將僅僅以技術輸出的方式向中國提供零配件,而其中便包括向中國提供「約克中士」自行高炮的雷達火控系統,幫助中國陸軍改進其8o式57毫米自行高炮的命中率。
借由「約克中士」自行高炮的雷達火控系統改進而成的中國陸軍57毫米自型高炮被稱為8o—1型。其外型在平時與其早期型區別並不大,因為安裝在炮塔頂部的火控雷達的搜索天線和跟蹤天線,在不工作時全部折疊到炮塔後部,便於檢修和降低行軍高度。加上8o—1型自行高炮僅僅列裝了象坦克6師這樣的少數試點單位,因此在戰前蘇聯方面對此知之甚少。
此時在北京西北郊區的戰場之上,隸屬於坦克第24團防空營的8o—1型自行高炮的炮塔之內,搜索雷達不斷向炮手們出警報。而新型跟蹤雷達正自動鎖定優先選定的目標,並精確跟蹤。當炮長適當按壓右手控制柄上的姆指開關時,炮塔即自動轉向選定目標。同時,火控系統自動為火炮裝定射擊諸元,選擇最佳彈種並計算所需射數目。
面對著中國陸軍新型的防空利器,魯茨科伊上校無心冒險,他迅調轉戰機脫離對方的火力圈,飛向北方。而就在殘存的2架蘇—第24團防空營的雷達屏幕上又出現2個從南方飛來的空中目標。「是自己人!我們的空軍……」搜索雷達檢測到的目標立即由敵我識別裝置進行詢問,很快緊張的炮塔之內一片歡呼之聲。
「終於抵達北京了!」在一片黑暗的座艙之中,飛行員多少有些疲憊的歎息道。此刻在坦克第24團的上空,從蕪湖方面趕來支援的2架f—16a型戰鬥機正在趙傑欽和劉慶征的駕御之下,翱翔在籠罩於戰火之中的都天空。作為一款主要擔負淺縱深空中遮斷任務、近距空中支援和進攻性反航空兵作戰的輕型戰鬥機,f—16a型的在執行作戰任務時,一般都需要轉場至前沿基地,隨後再深入至敵領空進行作戰。因此在接受第一批f—16a型戰鬥機之後,駐守在蕪湖的中國空軍第三戰鬥機聯隊第九中隊便曾進行過大範圍的戰場機動訓練。
憑心而論,f—16a型的作戰半徑之大一度出乎所有中國空軍飛行員的預計,由於動機的耗油率較低,因此在不帶副油箱的情況之下,f—16a型戰鬥機航程達到1825公里,而在懸掛3個副油箱時的最大轉場航程可以達到38oo公里左右。幾乎是中國空軍現役最先進輕型戰鬥機—殲—7ii型的兩倍。
但是這並不意味著f—16a型戰鬥機便可以像f—14、f—15那樣長途奔襲,在執行截擊任務時f—16a的作戰半徑也僅僅是可過9oo公里而已,而在趙傑欽和劉慶征的戰機此刻所執行的空中巡邏任務之下,f—16a型的作戰半徑更只有7oo公里左右。這也就意味著將f—16a型戰鬥機從蕪湖飛到12oo公里之外北京的上空,將很可能是一次單程的飛行。
但是此刻沒有人會去考慮這些,在趙傑欽和劉慶征的眼中,他們只有一個共同的目標,那便是不惜一切代價保衛自己祖國的天空,哪怕是付出自己的生命。因為就在2個小時之前,他們曾親眼目睹了自己的戰友用同樣的方式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當被五角大樓稱之為as-15「肯特」的kh—55a型遠程亞音空射巡航導彈向蕪湖空軍基地襲來之時,趙傑欽和劉慶征曾一度感到了絕望。因為他們所駕御的戰鬥機無力去阻止毀滅的降臨。而此時從上海方面趕來的空軍上海基地第一獨立中隊的f—14型戰鬥機出現在了戰場的上空。對於中國空軍能否獲得f—14a型戰鬥機這一點,在很長一段時間之內,中美兩國空軍的高層都並不抱以樂觀的態度。
因為雖然有伊朗的先例,但是在美國政府看來伊朗帝國能夠買到在當時還屬美國保密機種的f-14,在國際政治中算是「事故」。何況伊朗的巴列維王朝當時有的是用出口石油換來的真金白銀,正是伊朗銀行團貸給格魯曼公司75oo萬美金供其周轉才使得這家老牌軍火商度過了7o年代通貨膨脹的危機,
而與之相比中國政府當時的財政狀況卻並不讓人樂觀。儘管這個國家正在進行著經濟體制改革,但是由於片面追求高指標和過大的建設規模,物資、財政都平衡不下來,留下很大的缺口。因此要想中國政府象伊朗政府那樣拿出幾億美元採購新型戰鬥機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因此即便是在「武庫計劃2.o」之中,美國方面也希望中國空軍將提升遠程攔截能力的希望更多的寄托在正在啟動的「和平典範」計劃之中。
但是很快無情的現實便令美國政府收起了最初的幻想。從1982年下半年開始蘇聯空軍便開始在遠東和西伯利亞地區部署遠程航空兵所屬的集團軍部隊。而蘇聯空軍的米格—25r型音偵察機在中蘇邊境地區的活動也日益猖獗。雖然為了避免刺激中國,大多數時候米格—25r型音偵察機的航線都是緊貼著中蘇邊境飛行。但是安裝在其機身頭部的傾斜相機仍可以窺測到中國一側的防禦縱深情況。
當然真正觸動華盛頓神經的還是自1979年以來莫斯科和台北方面關係的升溫。事實上自6o年代初中蘇交惡以來,台灣問題便成為蘇聯向中國施加壓力與的重要手段。早在1963年由蘇聯等國主持的「部分禁止核試驗條約」簽字時,蘇聯便同意把台灣作為「主權國家」,要它在條約上簽字。
1965年蘇聯在南日本大使館舉行招待會,更特以邀請台灣有關人員出席。之後,蘇聯的外交人員、新聞記者與台灣的同行在華盛頓、東京、渥太華等許多地方進行「非正式接觸的事」越來越多。蘇聯國內許多刊物上經常刊登台灣的「國旗」,稱蔣介石為「總統」。隨著中蘇關係的不斷惡化,蘇聯進一步考慮拉攏曾標榜誓死「**抗俄」的台灣共同**的可能性,並設想最終把台灣置於自己的控制之下,成為它拼湊的「亞洲集體安全」的戰略計劃的重要環節。
儘管由於蘇聯**內部的反對聲浪,聯台之事曾一再擱置。但是隨著1969年3月珍寶島衝突的爆,莫斯科方面開始正式重新將台灣地區作為自己包圍中國大陸的一個重要戰略盟友。儘管最初莫斯科僅僅是向台灣保證:「不論由台灣或任何中國之一部生任何形式之爭執,蘇聯認為純屬中國之內政,與蘇聯無關。但如果如形成內戰時,蘇聯決不支持北京。」但是很快隨著雙方「特使」的不斷密集會晤,蘇聯與台灣地區的接觸迅進入了情報交換和軍事合作的領域。
由台灣地區派出「貿易商」頻繁往來於莫斯科和台北,同時台北也指定一些領事館向莫斯科傳遞自己所收集的情報。而關於軍事合作和軍火交易,台灣地區方面希望:「如一旦大陸生大變,或**登大陸等等,蘇聯如何支持我們須事先有所計劃。如關於利用蘇聯基地、我方需要軍火接濟之各點、武器種類、情報交換等等。」蘇聯政府則表示:台方所需軍火盡可提出並開列名單及交貨地點。並聲稱「將來如台動手時,蘇聯不怕製造邊疆之事件以應合之」、「中蘇邊境蘇聯部署有重兵,如海參崴生威脅,莫斯科將會全力出擊。」
但是這種交往在蔣介石時代雖然熱烈,但大多停留於形式之上,畢竟蔣中正一生與蘇聯接觸甚多,深知莫斯科的反覆無情。他之所以與虎謀皮,無非是藉以向美國施壓,同時謀求蘇聯從北方牽制中國而已。何況退守海島以來台灣在政治、軍事、經濟等方面都無法擺脫對美國的依賴,在國民黨政府的內部,反對聯蘇的聲音也很強大。一旦投入莫斯科的懷抱,蔣介石必須承擔被美國換馬的風險。而這種可能**實上在退守台灣的「孫立人」案中便已是一片刀光劍影了。
但隨著1972年尼克松訪華,台灣地區頓時成為會成為棄子之感。島內輿論喧嘩,幾乎有末日來臨之感。隨後美國政府正式通知台灣當局,結束雙方的所謂「外交關係」,198o年1月1日起終止美台「共同防禦條約」,在四個月內從台灣撤出全部軍事人員,從此以後,美國只同台灣保持沒有外交關係的「商務、文化及其他關係」。
儘管蔣介石在慈湖逝世之前留下「處變不驚,莊敬自強」的箴言,但是在他的接班人—蔣經國看來這卻無非是自欺欺人而已。因為此時的經濟上,石油危機的衝擊和國際貿易保護主義的興起,使台灣經濟展的黃金時期成為歷史,台灣經濟展度已明顯趨緩,與此同時島內反對勢力迅壯大,並開始向國民黨出挑戰,在1977年和1979年連續生了「中壢事件」和的「美麗島事件」。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外聯蘇俄,內推革新」便成了台北方面唯一的出路。
1973年2月17日,香港《南華早報》便表的一則消息,宣稱:「一旦美國承認北京,國民黨政變將把他們的一個或數個沿海島嶼,諸如澎湖列島租借給蘇聯,以作為同莫斯科締結互不侵犯條約的交換條件。」儘管**防部言人當晚表「避謠」聲明,但是僅僅在不到2個月之後,蘇聯海軍遠東紅旗太平洋艦隊便穿越台灣海峽,這一行動表面上看是為了偵察中國大陸的東南沿海防衛能力,但是更多的是在美國第7艦隊停止在台灣海峽的巡邏之後,為台灣地區的海上安全進行背書。
此後美國海軍雖然1975年7月中旬和台灣地區海軍聯合舉行了代號為「獵鯊」的軍事演習。但是這小小的橄欖枝畢竟無法與中美之間日益熱烈的經濟、軍事合作相比。就在華盛頓向中國政府提出「大武庫」計劃,,f—16a型戰鬥機正式進入中國空軍裝備序列的同時,華盛頓方面卻拒絕了向台灣提供同類型產品的要求。
事實上在向中國提供f-16a型戰鬥機的同時,美國政府也曾向北京提出過向台灣出售同型號戰機,遭到中國政府的拒絕之後,又提出向台灣出售各方面性能都低於f-16a型戰鬥機的f—5g的提議。作為台灣空軍大量裝備的f-5型戰鬥機的改進型,美國方面為了避免刺激中國方面敏感的神經,甚至並沒有使用其正式的空軍編號f-2o「虎鯊」。但中國領導人依舊表示:主權問題,是不能拿來做交換的。
面對著逐漸失衡的海峽天空,台灣方面不得不向蘇聯需求幫助。而莫斯科方面竟也對此大開綠燈,從1982年起以參加台灣商展的名義,開始以每次2架的度,把蘇聯空軍最為新銳蘇—27型戰鬥機裝在大型運輸機之中,以「載運參展商品」的名義,直飛台中清泉崗空軍基地,再密運到台翔公司組裝。而一瞞天過海的手段,最終無法騙過中國和美國的情報系統。
美國方面對台灣迅以假想敵中隊名義將蘇—27型戰鬥機列裝空軍的名義固然憤慨,但是一時卻也無可奈何,畢竟隨著美**隊的撤離,華盛頓對台北的控制能力正在逐步降低。而在這一危險信號的背後,五角大樓迫切感覺在西太平洋地區美國海軍的優勢將很快不復存在。
根據相關兵棋推演,一旦中蘇或美蘇在西太平洋進入戰爭狀態,倒向蘇聯的台灣將會成為莫斯科「不沉的航空母艦」,台灣空軍以及戰時以台灣為基地的蘇聯空軍所裝備蘇—27型戰鬥機將直接威脅中國東南沿海地區以及美國海軍在西太平洋的安全。而唯一的應對策略便只能是向中國提供足以壓制蘇—第一批f—14a型戰鬥機迅進入了中國空軍位於上海的基地。
一般認為中國空軍陸續接收批24架f—14a型戰鬥機來自於伊朗政府當年向格魯曼公司訂購的第三批產品。在1974年1月伊朗政府便與格魯曼簽訂批3o架f-14a的合約,隨後第二批5o架。其中除了一架留在美國作為實驗機其餘79架於1978年便已經全部交付伊朗空軍。
不過在1977年巴列維國王慶祝王室五十週年紀念之時,為了警告蘇聯人,國王命令伊朗空軍進行f—14a型戰鬥機打靶表演。結果自然不負所望,伊朗空軍的一架f-14使用「不死鳥」導彈擊落了一架在15ooo米高空的靶機。蘇聯政府在接到這個暗示後撤出了部署在伊朗北部「庫爾德人民共和國」的米格—25r型偵察機。
巴列維國王頓時龍心大悅,於是同年伊朗政府決定再定購7o架f-14,價值9億美元。但是因為格魯曼公司當時正忙於生產頭兩批的伊朗f-14,且伊朗政局極端不穩定而未簽訂合同。但是大多數人都認為以巴列維國王好大喜攻的個性,已經在1976年到1979年4月間,伊朗空軍在訓練中連續損失了三架f—14a型戰鬥機的情況來看,伊朗方面很可能已經向格魯曼公司支付了預付款,格魯曼公司方面也很可能在1979年1月伊朗爆伊斯蘭革命之前便已經在進行第三批伊朗所訂購的戰機生產了。
這一猜測也很快在中國空軍所裝備的f—14a型戰鬥機的外型上得到了佐證。儘管中國空軍所裝備的型號起落架與著艦鉤系統並沒改動,保留了全部艦上操作能力。但是外觀上和伊朗空軍所裝備的f—14一樣除去了空中加油探頭的整流蒙皮。而由此引的探討是中國空軍所擁有f—14a型戰鬥機也和伊朗的同類型產品一樣,內部的a電子戰系統降低檔次,均大大縮水。
不知道是否是由於這一原因,在第一波針對撲向蕪湖空軍基地的kh—55a型遠程亞音空射巡航導彈攔截過程之中,中國空軍的2架f—14a型戰鬥機所射的8枚aim-54「不死鳥」導彈僅有4枚命中目標。仍有一半以上的巡航導彈按照預定的軌跡向前飛行著。而隨後進行的第二輪攔截射擊之中,已經啟動地形跟蹤系統用於末段攻擊的巡航導彈突然提高了度,儘管中國空軍的f—14a型戰鬥機打出了所攜帶的所有遠程空對空導彈,但仍有一枚kh—55a型巡航導彈以1馬赫以上的度徑直撲向蕪湖空軍基地的跑道。
中國空軍基地共同的弱點在於機場結構單一。多為傳統的單跑道,長期以來基礎建設的落後使得中國至今沒有建立於四面放射狀態的跑道結構。因此即便駐紮f—16a型戰鬥機的蕪湖空軍基地也僅一條跑道。同時由於經費的限制已經戰備思維的差異,中國空軍更偏愛於依托山體的戰備機庫,蕪湖空軍基地至今也僅僅為f—16a型戰鬥機修建了玻璃鋼結構的機棚。而其他的國產戰機更是暴露在跑道兩側的停機坪上,所以無論這枚巡航導彈攜帶的是用於破壞跑道的單彈頭戰鬥部還是用於攻擊集群目標的子母彈頭,一旦命中都將給蕪湖空軍基地帶來不可挽回的損失。
但就在電光火石的剎那之間,一架殲—7ii型戰鬥機從側面飛來,用自己的機身擋在了那枚巡航導彈的航線之上……。「9o1、945號雙機編隊,這裡是o91……」此時無線電傳來部隊最高長的聲音。「現在祖國各地均遭到了敵人有預謀的襲擊,基地決定你們編隊立即取消預定訓練任務……飛赴北京,你們有沒有信心完成這一任務。」
「明白,請長放心,我們有信心。」此時所有的顧慮和擔憂都已經融化在那被巨大火球點亮的夜空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