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13-06-03
在場眾人對於他這句話的氣勢深有感悟的也只有陳群和糜子貞了,科舉與國學都是前無古人的創舉,雖然不一定能行得通,但只要執行下去,就必然能給後世不可估量的影響,唯有去探索炸爐之物的賈詡對此不以為然,那東西雖然聲勢驚人,但也只能用來嚇唬人而已,嚇得一兩次之後也就不管用了,也難怪他有這般想法,在這種年頭,無論是見識多麼出眾的人物都不會想到,會有那麼一天,那個真正的天下將變成火藥的奴隸。
「長文你來說明一下有關於科舉之事!」張仲季直接點將,他還不太清楚陳群整理的怎麼樣了,是以只讓他大致說說就行了,這科舉也許能延續一千年之久,得慢慢來,弄仔細了,可不能太過著急。
「先不論科舉是為何物,暫且來看看前朝官吏的選制。」陳群也並不急著直接把科舉是什麼東西給解釋清楚,他要先把有史以來的人才制度給過濾一遍再說,「西周之時,天子分封天下,各諸侯國等級分明,由上往下,天子、諸侯、卿、士依照血緣世襲。此制之下,王者恆王,賤者恆賤,自不能長久。」
「待到先秦時候,秦皇在延續世卿世祿的同時,試行軍功封爵,所謂軍功封爵共有兩處,其一,凡有軍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其二,宗室非有軍功論,不得為屬籍!自此,凡立有軍功者,不問出身門第、階級和階層,都可以享受爵祿,且取消宗室貴族所享有的世襲特權,他們不再像過去那樣僅憑血緣關係,就可以獲得高官厚祿和爵位封邑,此兩者執行往下,秦軍將士個個悍不畏死,為秦王橫掃**立下汗馬功勞。」
「但無論是世卿世祿又或者是軍功封爵,都有其限制之處,秦二世而亡,我大漢隨後興起,先後以察舉與征辟來為朝廷選拔地方傑出官吏。所謂察舉,察非常之人舉而薦之,所謂徵召,征名望顯赫之人入朝為官。但天下傑出之士何止一二,地方察舉之下卻十去其九,而徵召自不用說,非名望天下之人不可享此殊榮。」
眾人聽到這裡已經隱隱有些期待了,一個個都靜下心來仔細傾聽。
「丞相為此得科舉之制!」
此話一出,眾人都是一愣,難免以為這陳長文是在謙虛,有意把功勞算在某人頭上。張仲季屁股坐的穩穩的卻也是不動聲色,反正這制度真不是他想出來的,算在誰頭上都無所謂,可憐有飯吃有錢發有美女看他就知足了,至於名聲什麼的卻一直不怎麼在乎。
「科舉與察舉雖然只有一字之隔,卻是天壤之別!」陳群難得感歎一聲,對於某人的奇思妙想真是佩服的五體投地,而他這些年想出來的九品中正更是被扔到了一邊,「學而優則仕,凡天下之人,不論身份地位名望,不須地方舉薦,不須名師強推,都可前來參加科舉試策,傑出者即可為官為將更為朝廷效力!」
那麼科舉的重點顯然是在於一個『凡』字之上,這般言論之下眾人卻都是信了,這般凡是的想法,也只有坐在中間的那個人才能一口道出。
「何謂科舉試策?」糜子貞抓住了科舉的要害,她一直聽的很認真,她甚至以為國學已經很能讓世人震驚了,沒想到還有這麼一處科舉!
「依丞相所言,試策分為文試和武試,文試以朝廷意向為主,以古今策論為輔,以完全一樣的試題來測試不同參與者的才華,取其中優等之人而用之。武試則稍為簡潔,只分作戰策與勇力,戰策主要考究兵法,勇力則以弓馬為重。」
糜子貞聽到這裡已經完全明瞭,這科舉與察舉其實區別不大,察舉之人也須經過朝廷的測試才能入朝為官,而科舉與之相比唯一的區別就是,參加測試的人不需要經過地方推薦,這麼一來能參加的人數卻是大為增加,以公平而論肯定能深得人心!
「各位覺得如何?」
「我上次在府中無意間得到這個東西。」甄洛卻似乎並不看好科舉,只是從衣袖裡拿出一些竹簡,「看字跡卻也是陳大人所書,為何不也說上一說,好讓大家有個判斷?」
張仲季覺得這一處竹簡有些眼熟,想了想卻記了起來,這不正是去沛國之前,陳群趁他得空特地趕來,想讓他看看,那個記載著九品官人之法的竹簡!
陳群自然是一眼就把這堆竹簡認了出來,不由得一愣神,這才想起來當時心情一激動早把這東西忘在那裡了,卻沒想到落在了甄洛的手中。
「這裡面又是記載著什麼?難道還有比科舉更好的?」糜子貞忍不住詢問一聲,她對此有些心切,科舉已經大為讓人驚訝,難道這東西還能有所突破?
「你既然看過了,也不妨和大家解釋一下。」張仲季看陳群神色尷尬,索性就把這個任務交給了甄洛。
甄洛自然也不會客氣,竹簡上的內容她早已銘記於心,這時候只是抬起來好讓眾人看得清楚,然後才介紹道:「上面也是一種為朝廷選拔人才的方案,號為九品官人之法。其要旨在於設置中正與品第人物,所謂中正,就是專為掌管地方人物品評的官吏,有大小之分,州為大郡為小,由地方推薦或者朝廷直接派出,而中正官的主要職責正是品第人物,其依據為家世、行狀、才能並為之設立品級,以作為後來入仕的參考。」
說到這裡,她轉向看著陳群,問一聲:「陳大人我所說可曾有遺漏?」
「已經完全!」陳群應一聲,他自覺這九品官人之法沒有科舉來的震撼人心,是以有些不願意獻醜,也更是不明白甄洛為什麼要提出來,難道是因為覺得自己的辦法更好?
「這種選拔方法與科舉相比只有一個好處,就是收攏地方世家與士族之心。」甄洛隨手把竹簡放在案桌之上,「丞相這兩年在徐州抄家無數,雖然得罪之人甚多,卻也算是有理有據,各地士族只是相惡卻也沒有爭個生死的意思,可要是一旦執行科舉,就是將他們與普通凡人相提並論,完全去了他們天生的優越,這可不是抄家三兩處能比的,也沒有任何一個世家能夠容忍這些,今後他們必將與我彭城為敵,不死不休。」
這番話在張仲季聽來有些危言聳聽的意思,不過似乎也是這個道理,士族卓立與世靠的是什麼?靠的就是出身就是名望!他們可以以此得到地方察舉,得到朝廷徵召,從而保證自己的家族長盛不衰,而張仲季將要執行的科舉卻要將天下所有人一竿子擼到一起,從此在這條道上不分尊卑不分貴賤,這可是生生的想要淹沒他們生存的土壤啊!
「所謂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天下有識之士多出於士族,只有收攏他們擁戴彭城,丞相才能得到更多非凡人物的效忠,而九品官人之法正是為此而生。」
這句話不得不說很有道理,天下有識之士大多數確實是從士族中而來,就好比許昌的荀彧、荀攸叔至就是來自於荀氏家族,甚至於諸葛孔明也是出身在一個略有些沒落的望族之中,那諸葛一家先輩之人可是世代為州郡長吏,至於魯肅、張昭、周瑜、孫策、曹操、袁紹等人就不說了,一個比一個家世顯赫,似乎整個漢末三國能留名後世的布衣天才也只有能郭嘉郭奉孝一人,而他也是得荀彧推薦為曹操破格提拔之人,至於其他到未曾聽說。
這麼一看,收攏士族確實很有必要,而張仲季這時候,卻突然想到這麼一句,順口就說了出來:「我記得九品官人之法是以家世論評級的,那我這個農民出身又做過反賊的小人能被評為幾品?」